(2015)成刑终字第640号
裁判日期: 2015-09-28
公开日期: 2015-12-30
案件名称
张某某、高伟、万忠强故意伤害罪刑事二审裁定书
法院
四川省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四川省成都市
案件类型
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二审
当事人
郑某某,万某某,高某某,张世海,李某某
案由
故意伤害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2年)》:第二百二十五条第一款
全文
四川省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刑 事 裁 定 书(2015)成刑终字第640号原公诉机关四川省双流县人民检察院。上诉人(原审被告人)郑某某。辩护人李驰,四川联一律师事务所律师。上诉人(原审被告人)万某某。上诉人(原审被告人)高某某。辩护人李良,四川锦川律师事务所律师。上诉人(原审被告人)张世海,男,1970年2月12日出生于重庆市,汉族,初中文化,农民,户籍所在地重庆市江北区。2013年6月13日因涉嫌盗窃被内蒙古自治区鄂温克族自治旗公安局刑事拘留,2014年1月20日因犯盗窃罪被内蒙古自治区鄂温克族自治旗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十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元。2014年4月17日经呼伦贝尔中级人民法院二审裁定维持原判,并于内蒙古自治区扎兰屯监狱服刑。2014年8月27日因本案被解回双流县看守所羁押。原审被告人李某某,男,1950年5月3日出生于四川省双流县,汉族,初中文化,农民,户籍所在地四川省双流县。2014年12月14日因涉嫌寻衅滋事被双流县公安局刑事拘留,同年12月19日因涉嫌犯故意伤害罪被执行逮捕。现羁押于双流县看守所。四川省双流县人民法院审理四川省双流县人民检察院指控原审被告人李某某、郑某某、万某某、高某某、张世海犯故意伤害罪一案,于2015年7月30日作出(2015)双流刑初字第563号刑事判决。宣判后,原审被告人郑某某、万某某、高某某、张世海不服,提出上诉。本院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经过阅卷,讯问上诉人,听取辩护人意见,认为本案事实清楚,决定不开庭审理。现已审理终结。原判认定,2006年8月,双流县九江镇邹家场社区2组部分村民因不满开发商进场,将邹家场场口交通阻断。邹家场社区协调解决时,村民江某某与时任社区主任的被告人李某某发生争执,李某某遂对江某某不满。后李某某与被告人郑某某、万某某、高某某在双流洗脚时,李某某和郑某某商量叫万某某、高某某找人殴打、威胁江某某。随后万某某安排被告人张世海等人实施并踩点,后电话回复郑某某“你们说的事安排好了”。几天后万某某电话告诉高某某说“事情办好了”,高某某又电话告诉李某某说“事情办好了”。2006年11月12日18时许,张世海、张波(已死亡)、张维强(即“强娃”,已死亡)、刘叙仁(已死亡)持刀闯入江某某家中将正在吃饭的江某某砍伤,致江某某全身多处软组织裂伤,左胫骨上段不全性骨折。经法医临床鉴定,江某某伤情属于轻伤。案发后,江某某获得12万元赔偿款。2008年3月20日、8月6日,被告人万某某、高某某因本案先后被刑事拘留,同年4月16日、9月4日先后被双流县公安局取保候审,2009年4月10日、9月1日先后被解除取保候审。2014年12月13日,李某某、万某某、高某某接公安机关电话通知到双流县公安局刑事侦查大队,三人均于当年12月14日主动投案。另查明,2011年1月13日凌晨,涉案人员张波、张维强、刘叙仁因车祸身亡。原判认定上述事实的证据,有接受刑事案件登记表、到案经过、现勘笔录及照片、病情证明及病历、伤情鉴定意见、交通事故认定书、被害人陈述、证人证言及被告人供述等证据。原判认为,被告人李某某、郑某某、万某某、高某某共谋伤害他人后,由被告人张世海等人具体实施,致被害人江某某轻伤,五名被告人的行为已构成故意伤害罪,且系共同犯罪。被告人李某某、万某某、高某某在接受公安机关传讯时,如实供述所犯罪行,系自首,依法可从轻或减轻处罚。五名被告人在共同犯罪中分工不同,所起作用及地位缺一不可,不宜区分主从犯。被告人张世海在判决宣告后,刑罚执行完毕以前发现漏罪,应对新罪作出判决,与前罪所处刑罚并处。据此,以被告人张世海犯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与前罪有期徒刑二年十个月并处罚金一万元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四年,并处罚金一万元;以被告人郑某某犯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八个月;以被告人李某某犯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以被告人万某某犯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四个月;以被告人高某某犯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四个月。宣判后,原审被告人郑某某、万某某、高某某、张世海不服提出上诉。郑某某及辩护人提出以下上诉理由及辩护意见:1、郑某某并无伤害江某某的动机,是李某某对江某某不满,心存报复引发;2、郑某某对李某某等人的策划过程不知情且系被动,郑某某并未表态要伤害江某某,之后亦未实施伤害行为;3、郑某某并未指使他人伤害江某某,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系从犯;4、郑某某因其他犯罪被羁押期间已供述本次犯罪事实,具有自首情节;被害人事后得到赔偿。综上,请求二审法院对郑某某从轻处罚。万某某提出其具有自首情节,平时表现良好,因本案被取保候审后无再犯罪行为,请求二审法院从轻处罚的上诉理由。高某某及辩护人提出高某某未安排他人伤害被害人,亦未参与实施犯罪,所起作用较小,系从犯;高某某具有自首情节,当庭认罪,没有犯罪前科,被害人已获得经济赔偿,一审法院量刑过重,请求二审改判的上诉理由及辩护意见。张世海提出其事前不知同伙要实施伤害被害人的行为,案发时并未实施犯罪,仅是劝解同伙,其行为不构成犯罪的上诉理由。二审认定的事实及采信的证据与原判一致,本院予以确认。本院认为,原审被告人李某某与上诉人(原审被告人)郑某某因对被害人江某某不满,授意上诉人(原审被告人)高某某、万某某指使上诉人(原审被告人)张世海等人教训江某某,张世海等人持砍刀、棍棒等对江某某追砍、殴打,致江某某轻伤的行为,均已构成故意伤害罪,且系共同犯罪。在共同犯罪中,李某某与郑某某提起犯意,并授意高某某、万某某找人,万某某找到张世海等人并明确表示伤害江某某的意图,张世海等人最终实施了致江某某轻伤的行为,各被告人相互分工,行为积极且不可分割,共同完成了犯罪行为,地位相当,不宜区分主、从犯。李某某接到公安机关的通知后主动到公安机关并供述了主要犯罪事实,系自首,依法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万某某、高某某因在2008年即因本案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并对犯罪事实作了供述,其后虽被取保候审直至解除,但本案的刑事程序在2007年即由公安机关立案启动,二人于2014年12月14日再次被刑事拘留前虽系由公安机关通知后主动到公安机关接受讯问,但并不符合自首的条件,原判认定二人具有自首情节的事实有误,应予纠正,但原判系在法定刑幅度内裁量刑罚,按照上诉不加刑的原则,二审依法应维持该量刑结果。张世海此次犯罪行为系在刑罚执行期间发现漏罪,应对其此次犯罪作出判决后,与前罪刑罚予以并罚。针对上诉人(原审被告人)郑某某及辩护人所提郑某某并无伤害江某某的动机,是李某某对江某某不满,心存报复引发;郑某某对李某某等人的策划过程不知情且系被动,郑某某并未表态要伤害江某某,之后亦未实施伤害行为;郑某某并未指使他人伤害江某某,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系从犯;郑某某因其他犯罪被羁押期间已供述本次犯罪事实,具有自首情节,被害人事后得到赔偿的上诉理由及辩护意见,本院认为,虽郑某某与李某某对案发起因相互推诿,但同案人的供述能够证实系被害人与二人所在社区发生纠纷引发,且二人共同授意或默认指使同案人实施犯罪行为,虽未实际实施伤害行为,但均应对犯罪后果承担刑事责任,其行为与同案人的行为统一不可分割,故不宜区分主、从犯,其所提具有自首情节的理由并无证据佐证,而被害人得到赔偿的情节原判已在量刑时考虑。综上,对郑某某及其辩护人所提上诉理由及辩护意见均不予采纳。针对上诉人(原审被告人)万某某所提其具有自首情节,平时表现良好,因本案被取保候审后无再犯罪行为,请求二审法院从轻处罚的上诉理由,本院认为,原判认定其具有自首情节有误,本院已予纠正,故对其上诉理由不予采纳。针对上诉人(原审被告人)高某某及辩护人所提高某某未安排他人伤害被害人,自己亦未参与实施犯罪,所起作用较小,系从犯,高某某具有自首情节,当庭认罪,没有犯罪前科,被害人已获得经济赔偿,一审法院量刑过重,请求二审改判的上诉理由及辩护意见,本院认为,在案证据能够证实高某某接受李某某和郑某某安排,与万某某合谋找到张世海等人实施犯罪行为,其作用与同案人相当,不应区分主、从犯;其在案发后已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其后虽变更强制措施为取保候审直至解除取保候审,但本案的诉讼程序并未终结,其后接公安机关通知后到案接受讯问并非自动投案,不具有自首情节,原判认定其具有自首情节有误,本院已予以纠正,故对高某某及其辩护人所提上诉理由及辩护意见不予采纳。针对上诉人(原审被告人)张世海所提其事前不知同伙要实施伤害被害人的行为,案发时并未实施犯罪,仅是劝解同伙,其行为不构成犯罪的上诉理由,与查明的事实不符,故对其上诉理由不予采纳。综上,原判审判程序合法,认定上诉人及原审被告人实施犯罪的事实清楚,且在法定刑幅度内裁量了刑罚。据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第一款第(一)项之规定,裁定如下:驳回上诉,维持原判。本裁定为终审裁定。审 判 长 林乔代理审判员 江建代理审判员 陈曦二〇一五年九月二十八日书 记 员 舒婷 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