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一中民终字第06653号
裁判日期: 2015-09-15
公开日期: 2015-10-12
案件名称
杨×与杨×1等共有物分割纠纷二审民事判决书
法院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北京市
案件类型
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二审
当事人
杨×,)杨×,杨×2,杨×3,雷×
案由
共有物分割纠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十六条,第十七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13年)》:第一百七十条第一款
全文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民 事 判 决 书(2015)一中民终字第06653号上诉人(原审被告)杨×,男,1955年2月16日出生。被上诉人(原审原告兼被上诉人杨×2、杨×3之委托代理人)杨×1,女,1958年4月15日出生。被上诉人(原审原告)杨×2,女,1953年4月3日出生。被上诉人(原审原告)杨×3,男,1960年9月12日出生。被上诉人(原审被告)雷×,女,1933年7月17日出生。上诉人杨×因共有物分割纠纷一案,不服北京市石景山区人民法院(2014)石民初字第174号民事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上诉人杨×,被上诉人兼被上诉人杨×2、杨×3之委托代理人杨×1到庭参加诉讼,雷×经本院合法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未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2013年12月,杨×1、杨×2、杨×3起诉至原审法院称:杨×4与雷×系夫妻关系,杨×2、杨×1、杨×、杨×3系二人子女,杨×4于1998年去世。1996年11月,杨×4与雷×经工龄折算从中国社会科学院购买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202号房屋(以下简称202号房屋),并于1996年12月和1997年12月分别交纳购房款。现上述房屋仍登记在杨×4名下,系杨×4的遗产,双方当事人因继承权对房屋形成共有关系。现我方起诉,要求:1、判令202号房屋归杨×3所有,杨×3向杨×、杨×1、杨×2每人支付诉争房屋10%的折价款,向雷×支付60%的房屋折价款;2、杨×1、杨×2、雷×、杨×配合杨×3办理202号房屋的过户手续,将202号房屋过户至杨×3名下。杨×辩称:房屋权属应以不动产登记薄记载为准,现房屋登记所有权人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并非杨×4,且房屋系央产房,不能上市交易,故不同意分割。雷×辩称:202号房屋原由杨×居住,于1996年经折算工龄后,由杨×付款并办理购房手续。2011年杨×夫妻购置新房。现杨×4已去世,房屋所有权应按照法律程序各自继承。当年我与杨×4无钱购房,既然杨×支付了购房款,可以从本人所分款项中对杨×补偿,请法院依法处理。原审法院审理后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十六条规定:“不动产登记簿是物权归属和内容的根据。不动产登记簿由登记机构管理”,第十七条规定:“不动产权属证书是权利人享有该不动产物权的证明。不动产权属证书记载的事项,应当与不动产登记簿一致;记载不一致的,除有证据证明不动产登记簿确有错误外,以不动产登记簿为准”。现北京市石景山区住房和城市建设委员会(以下简称石景山区住建委)根据房屋档案出具的查询结果及房屋所有权证明均载明诉争房屋所有权人为杨×4,故本院据此认定诉争房屋所有权人为杨×4。诉争房屋系杨×4与雷×夫妻关系存续期间购买,故应为杨×4、雷×夫妻共同财产。现诉争房屋登记在杨×4名下,根据单位证明证实杨×4系购房人,亦使用了杨×4、雷×工龄。在此情况下,杨×如基于出资享有房屋所有权,则应与杨×4、雷×意思表示一致,即杨×4、雷×均认可杨×因出资而直接取得所有权。杨×主张房屋权利,根据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其应负有举证责任。现杨×未提供证据证明与杨×4、雷×存在此约定,且杨×1、杨×2、杨×3亦不予认可,故杨×仅依据购房款系其所出并不能取得房屋所有权。杨×4已去世,诉争房屋应为遗产,应当先确认被继承人的遗产范围。依据诉争房屋系夫妻共同财产的事实,在分割该遗产房时,本院先将该房产的50%分出为雷×所有,其余50%为杨×4遗产。因杨×在房改购房时存在出资行为,故其性质应属对家庭购房作出较大贡献,且雷×书面答辩表示愿意从其本人所分款项中对杨×补偿,本院对此不持异议,依法在分配遗产时对上述事实情节酌情予以考虑,据此确定双方当事人对诉争房屋所有权份额比例为雷×享有50%,杨×享有20%,杨×1、杨×2、杨×3每人各享有10%。另诉争房屋系遗产,各继承人均对房屋享有权利,故应属共有关系。现杨×2、杨×1、杨×、杨×3已各自独立成家生活,且因诉争房屋存在分歧、矛盾,维持共有关系不利于解决家庭纠纷,亦不利于物的明确归属及有效利用,故本院对杨×1、杨×2、杨×3要求分割房屋的请求予以支持。雷×经本院合法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未出庭应诉,视为放弃抗辩权利。据此判决:一、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202号房屋归杨×3所有;二、杨×3于本判决生效后七日内给付雷×房屋折价款五十六万四千三百元、杨×房屋折价款二十二万五千七百二十元、杨×1房屋折价款十一万二千八百六十元、杨×2房屋折价款十一万二千八百六十元;三、雷×、杨×、杨×1、杨×2于杨×3履行本判决书主文第二项房屋折价款给付义务完毕后七日内持相关手续协助杨×3前往房屋权属登记机关将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202号房屋所有权转移登记至杨×3名下;四、驳回杨×1、杨×2、杨×3的其他诉讼请求。如果未按本判决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规定,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判决后,杨×不服,上诉至本院。上诉理由及请求:202号房屋是我出资购买的,我已离异,无其他住房,我要求房屋能够维持现状、重新认定记载于不动产登记薄的202号房屋的房屋所有权证、对本案重新审理、重新认定事实。杨×1、杨×2、杨×3同意原判。经审理查明:杨×4、雷×系夫妻,杨×2、杨×1、杨×、杨×3系二人子女,杨×4于1998年3月24日去世。202号房屋原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公有住房。1996年11月,杨×4、雷×通过房改成本价购买诉争房屋,购房款总计15060元系杨×出资交纳。2002年11月26日,202号房屋下发所有权证明,产权登记于杨×4名下。现房屋由杨×控制,杨×将房屋出租。2012年4月12日,杨×1、杨×2、杨×3以法定继承纠纷为由将杨×、雷×诉至法院,要求对202号房屋分割、继承。该案审理过程中,经查询,诉争房屋无产权证号,杨×4名下无登记房屋。2012年9月5日,石景山区人民法院作出(2012)石民初字第2156号民事判决书,认定房屋登记所有权人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房屋并非遗产,驳回了杨×1、杨×2、杨×3的诉讼请求。判决后,双方当事人未提出上诉,该判决已生效。本次诉讼中,杨×1、杨×2、杨×3与石景山区住建委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沟通、协调并补充相关资料。原审法院于2015年1月13日前往石景山区住建委查询房屋权属情况,石景山区住建委经查询房屋资料后出具《查询结果》,载明诉争房屋所有权人为杨×4。庭审中,杨×1、杨×2、杨×3申请对202号房屋评估,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摇号确定北京东华天业房地产评估有限公司为本案鉴定机构。2015年4月17日,鉴定机构作出京东华估(2015)字第3018号房地产估价报告,载明诉争房屋价值为112.86万元,评估单价为26945.71元/平方米。上述事实,有房屋产权证明、户籍证明信、社科院房地产管理处证明、石景山区人民法院(2012)石民初字第2156号民事判决书、查询结果、评估报告书、发票及各方当事人当庭陈述等证据在案佐证。本院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十六条规定:“不动产登记簿是物权归属和内容的根据。不动产登记簿由登记机构管理”,第十七条规定:“不动产权属证书是权利人享有该不动产物权的证明。不动产权属证书记载的事项,应当与不动产登记簿一致;记载不一致的,除有证据证明不动产登记簿确有错误外,以不动产登记簿为准”。石景山区住建委根据房屋档案出具的查询结果及房屋所有权证明均显示202号房屋的所有权人为杨×4,故原审法院认定该房屋所有权人为杨×4正确。虽然202号的登记所有权人为杨×4,但该房屋系杨×4与雷×夫妻关系存续期间购买,故该房屋属于杨×4、雷×的夫妻共同财产,双方各享有50%的份额。现杨×4去世,在无遗嘱的情形下,杨×4享有的202号房屋50%的份额作为其遗产应当按照法定继承进行分割。杨×1、杨×2、杨×3三名继承人主张权利,原审法院法院根据鉴定机构的评估结果确定202号房屋的价格并对房屋作出了分割符合法律规定,本院对原审判决予以维持。杨×考虑本人的经济状况要求维持现状,本院不予支持。综上所述,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第一款第(一)项之规定,判决如下:驳回上诉,维持原判。鉴定费四千二百元,由杨×1负担四百二十元(已交纳),由杨×2、杨×3各负担四百二十元(本判决生效后七日内交纳),由杨×负担八百四十元(本判决生效后七日内交纳),由雷×负担二千一百元(本判决生效后七日内交纳)。一审案件受理费一万四千九百五十七元,由杨×1负担一千四百九十五元七角(已交纳三十五元,余款于本判决生效后七日内交纳),由杨×2、杨×3各负担一千四百九十五元七角(本判决生效后七日内交纳),由杨×负担二千九百九十一元四角(本判决生效后七日内交纳),由雷×负担七千四百七十八元五角(本判决生效后七日内交纳)。二审案件受理费一万四千九百五十七元,由杨×负担(已交纳七十元,余款于本判决生效后七日内交纳)。本判决为终审判决。审 判 长 辛 荣代理审判员 朱文君代理审判员 赵 蕾二〇一五年九月十五日书 记 员 杜 莹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