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2015)苏中行终字第00227号

裁判日期: 2015-09-15

公开日期: 2016-04-27

案件名称

苏州市伟凯塑胶制品厂与苏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行政给付、行政确认二审行政判决书

法院

江苏省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江苏省苏州市

案件类型

行政案件

审理程序

二审

当事人

苏州市伟凯塑胶制品厂,苏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李性华

案由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八十九条

全文

江苏省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行 政 判 决 书(2015)苏中行终字第00227号上诉人(原审原告)苏州市伟凯塑胶制品厂,住所地苏州市相城区渭塘镇渭西村朗力福大道南侧。诉讼代表人周伟,厂长(系投资人)。委托代理人陆明,江苏昊强律师事务所律师。被上诉人(原审被告)苏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住所地苏州市体育场路4号。法定代表人程华国,局长。委托代理人徐苏和,局长助理。委托代理人孙利明,该局工伤认定中心副主任。原审第三人李性华,女。苏州市伟凯塑胶制品厂(以下简称“伟凯塑胶厂”)因诉苏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下简称“市人社局”)社会保障行政确认一案,不服苏州市姑苏区人民法院作出的(20××)姑苏行初字第00104号行政判决,向本院提出上诉。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于20××年9月××日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上诉人伟凯塑胶厂的委托代理人陆明,被上诉人市人社局的委托代理人徐苏和、孙利明到庭参加诉讼。原审第三人李性华未到庭。本案现已审理终结。一审判决经审理查明,李性华系伟凯塑胶厂职工。2014年9月22日6时35分,李性华乘坐案外人郑传东驾驶的电动三轮车沿本市相城区渭塘镇渭西村道由南向北行驶至渭西人民桥西逸路口右转弯时,与同向转弯的案外人王家文驾驶的中型货车相撞,致李性华受伤,经苏州市相城区第三人民医院诊断为L1椎体骨折、头部外伤。苏州市公安局交通巡逻警察支队相城大队于当日出具《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认定李性华在事故中无责。2014年12月1日,李性华向市人社局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同年12月5日,市人社局予以受理,并向伟凯塑胶厂发送《工伤认定限期举证通知书》。在规定的举证期限内,伟凯塑胶厂向市人社局提交《关于李性华不属于工伤的说明》。20××年1月5日,市人社局在调查核实的基础上作出苏(相)工伤认字[20××]第00010号工伤认定决定,认定李性华所受伤害为工伤并依法予以送达。伟凯塑胶厂不服,向原审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另查明,伟凯塑胶厂位于苏州市相城区渭塘镇朗力福大道南侧,李性华暂住地位于苏州市相城区渭塘镇渭西村(10)旺埂上24号;李性华在伟凯塑胶厂的作息时间为:白班6时40分至18时40分;晚班18时40分至6时40分,事发当天李性华的班次为白班。原审人民法院认为,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五条第二款的规定,市人社局作为本市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依法作出工伤认定系其履行法定职责。《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六)项规定:职工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应当认定为工伤。本案李性华上班时间为6时40分,发生交通事故时间为6时35分;事故地点位于李性华暂住地与工作地之间,属于上班的合理时间内经过合理路线时发生交通事故,因其在本次事故中无责,故符合上述条文规定的应当认定为工伤的情形,市人社局据此认定李性华受伤为工伤并无不当。在工伤认定程序及本案诉讼过程中,伟凯塑胶厂以李性华并非上班途中合理时间与路线内发生交通事故为由认为其所受伤害不为工伤,但未能提供充分有效的证据予以证明,故其观点不予采纳,伟凯塑胶厂应承担举证不力的法律后果。综上,经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全面审查,市人社局所作苏(相)工伤认字[20××]第00010号工伤认定决定,事实清楚,证据充分,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程序合法。伟凯塑胶厂要求撤销该工伤认定决定的诉请,缺乏事实和法律依据,不予支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六十九条之规定,判决驳回伟凯塑胶厂的诉讼请求;案件受理费人民币50元,由伟凯塑胶厂负担。上诉人伟凯塑胶厂上诉称:李性华是在非工作时间、非工作地点完成的是非工作事务,其所受到的伤害与工作无关,不应被认定为工伤,请求二审法院依法改判。被上诉人市人社局辩称,据调查核实,2014年9月22日,李性华在上班合理时间内经合理路线时受到本人无责的交通事故伤害,符合《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六)项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本局作出的苏(相)工伤认字[20××]第00010号工伤认定决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依据正确,程序合法,请求法院依法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原审第三人李性华书面请求二审法院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原审被告市人社局向原审人民法院提供了如下证据:1、苏(相)工伤认字[20××]第00010号工伤认定决定书;2、送达回执;3、苏州市相城区工伤认定申报登记表;4、工伤认定申请表;5、工伤认定申请证据清单;6、李性华的居民身份证;××、企业登记资料查询表;8、在职证明;9、苏州市公安局交通巡逻警察支队相城大队0××39939号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10、路线图,证明第三人上下班行驶路线;11、工作时间表;12、流动人口信息;13、刘正云的证人证言;14、刘正云的居民身份证;××、相城区第三人民医院门诊病历;16、出院记录;1××、授权委托书;18、介绍信;19、刘正云的询问笔录;20、苏(相)工伤证字(2014)第0××××0号工伤认定限期举证通知书;21、关于李性华不属于工伤的说明。提供的法律法规依据为《工伤保险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86号)。原审原告伟凯塑胶厂向原审人民法院提供了如下证据:1、工伤认定决定书;2、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3、道路交通事故当事人陈述材料。原审第三人未向法院提交证据。上述证据、依据均已随案移送本院。本院经审查认定,原审法院对上述证据认证正确。本院查明认定的事实与原审判决认定的事实一致。本院予以确认。本院认为,依据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第五条第二款的规定,被上诉人市人社局作为本市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依法作出工伤认定系其履行法定职责。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六)项规定:职工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应当认定为工伤。原审李性华上班时间为6时40分,发生交通事故时间为6时35分;事故地点位于李性华暂住地与工作地之间,属于上班的合理时间内经过合理路线时发生交通事故,且其在本次事故中无责,故符合上述条文规定的应当认定为工伤的情形。上诉人伟凯塑胶厂以事发当天李性华乘坐的是其老乡电瓶车,有违其一直由其丈夫接送上下班的惯例为由,据此认为李性华事发当时并不是去上班,但该上诉理由既无事实依据,又得不到任何证据的印证,不能成立,本院不予采纳。被上诉人市人社局根据调查及相关证据,作出李性华所受伤害应当被认定为工伤的决定,符合上述规定,并无不当。原审判决认定的事实清楚,证据充分,适用法律正确,审判程序合法,依法应予维持,据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八十九条第一款第(一)项之规定,判决如下:驳回上诉,维持原判。二审案件受理费人民币50元,由上诉人苏州市伟凯塑胶制品厂负担。本判决为终审判决。审判长  周剑鸣审判员  倪 放审判员  孙 莹二〇一五年九月十五日书记员  赵文君 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