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小民初字第01812号
裁判日期: 2015-09-15
公开日期: 2016-05-27
案件名称
原告梁文清与被告姚义刚、姚馨房屋买卖合同纠纷一审民事判决书
法院
太原市小店区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太原市
案件类型
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一审
当事人
梁文清,姚义刚,姚馨
案由
房屋买卖合同纠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六条,第六十条第一款;《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条第一款,第六十三条
全文
太原市小店区人民法院民 事 判 决 书(2015)小民初字第01812号原告梁文清,无业。委托代理人王波,山西文英律师事务所律师。被告姚义刚,无业。委托代理人关晋鹏,山西金贝律师事务所律师。被告姚馨,山西孝柳铁路有限公司职工。委托代理人关晋鹏,山西金贝律师事务所律师。原告梁文清与被告姚义刚、被告姚馨房屋买卖合同纠纷一案,本院于2015年5月13日立案受理后,依法由审判员王增仙担任审判长,与人民陪审员史润金、巩花萍共同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梁文清的委托代理人王波,被告姚义刚和被告姚馨共同委托的代理人关晋鹏到庭参加了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原告梁文清诉称,原告梁文清与被告姚义刚系朋友关系,被告姚义刚与被告姚馨系父女关系,原告于2009年9月13日以被告姚义刚的名义与王润元签订《转让协议》,约定购买王润元位于平阳路畜牧研究所院内康馨苑小区B区8号楼2单元7层西户702号集资住房一套(面积182.32㎡)。合同签订后,原告梁文清分七次付清全部房款。现房屋已具备入住条件,但由于购房合同上购房人登记为被告姚馨,而二被告不配合原告交房,致使原告无法办理入住手续。为维护原告的合法权益,原告诉至法院,请求判令:1、确认原告为本案房屋所有权人;2、责令被告协助原告办理房屋过户手续;3、本案诉讼费用由被告承担。被告姚义刚、被告姚馨共同辩称,首先,本案原告与所述事实不符,涉嫌虚假诉讼,请法庭依法予以查明。其次,本案争议房屋买卖行为系原告梁文清代理被告姚义刚买房行为,而非原告梁文清借被告之名的买房行为。被告姚义刚与原告梁文清系朋友关系,与被告姚馨系父女关系。2009年2月,被告姚义刚与原告梁文清合伙从事煤炭贸易,被告姚义刚负责市场运营,原告梁文清负责财务管理。2009年9月,原告梁文清以山西省人事厅职工栗林的名义购得山西省人事厅职工团购的位于平阳路畜牧研究所院内的康馨苑小区B区4号楼2单元12层01号集资房一套。同时,原告梁文清邀请被告姚义刚一起购买此处房屋,但因被告姚义刚非团购单位人员,无团购资格,故全权委托原告梁文清代为办理购买房屋指标及购房事宜。2009年9月13日,原告梁文清代理被告姚义刚与山西省人事厅职工王润元签订购房指标《转让协议》,被告姚义刚支付王润元购房指标费5万元,房屋集资款3万元。2010年,原告梁文清代理被告姚义刚,以被告姚义刚的女儿姚馨的名义与山西骅燕置业有限公司签订了《康馨苑小区商品房认购协议书》,协议约定被告姚馨购买康馨苑小区B区8号楼2单元7层702号房屋一套,面积183.32平方米,团购均价为每平方米3150元,房屋总价金额574308元。到此,原告梁文清代理被告姚义刚成功购得涉案房屋。之后,被告姚义刚分七次交纳房款共计571000元。本案中,原告梁文清与被告姚义刚分别购得人事厅团购住房一套,并不存在原告梁文清以被告姚义刚名义购房的事实。所以,本案原告梁文清所述与事实不符,涉嫌虚假诉讼。综上,原告主张房屋所有权诉求毫无法律依据,应依法予以驳回。本案原告梁文清代被告姚义刚购房的行为属于民事代理行为,而非借名购房。本案中,购房指标《转让协议》的双方当事人为王润元与被告姚义刚,《康馨苑小区商品房认购协议书》的双方当事人为山西骅燕置业有限公司与被告姚馨,且本案购房指标转让费及购房款均由被告姚义刚个人支付(其中,被告姚义刚分七次交纳房款,前五次以王润元名义交纳,后两次以姚馨名义交纳),与原告梁文清均无任何关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六十三条的规定,本案原告梁文清分别以被告姚义刚及被告姚义刚的女儿姚馨的名义从事代理行为,代理结果即购买房屋及支付房款均由被告姚义刚承担。所以,本案原告梁文清仅是代理行为,并非借被告姚义刚名义购买房屋,无权主张房屋所有权。综上,被告姚义刚、被告姚馨认为,本案原告梁文清所述与事实不符,无权主张房屋所有权,其要求二被告协助办理房屋过户的诉求无事实及法律依据。为维护二被告的合法权益,打击虚假诉讼,请法院依法查明事实,依法驳回原告的全部诉讼请求。原告梁文清为证明其主张,向本院提交了如下证据:证据1、《转让协议》和收款收条各1份。《转让协议》由甲方王润元与乙方姚义刚(本案被告)于2009年9月13日签订,证明甲方王润元将自己团购的房屋转让给乙方(被告姚义刚),但系原告梁文清借用被告姚义刚的名义购买协议中房屋。协议中“姚义刚”的名字和手印全部是原告梁文清书写并捺印的,同时原告梁文清支付了王润元5万元转让费和3万元首付款共8万元,其中3万元首付款的票据和5万元由王润元出具的相应收条均由原告梁文清持有原件,这两份证据共同证明协议中房屋实际购买人和付款人均为原告梁文清;证据2、《康馨苑小区商品房认购协议书》1份,由被告姚馨与山西骅燕置业有限公司签订。原告梁文清以被告姚义刚名义签订《转让协议》后,原告梁文清仍以王润元名义办理相关购房事宜。二被告系父女关系,认购协议写被告姚馨的名字是因为被告姚义刚与其妻夫妻关系比较差,为避免离婚时产生纠纷,遂以被告姚义刚之女姚馨的名义认购房屋,该认购协议上“姚馨”的签名和捺印均为原告梁文清所为,认购协议书第1页中的联系方式也为原告的联系方式;证据3、收据7张,由山西省人事厅职工住房团购委员会在收到原告梁文清购房款后出具。这7次交款中,由于在前5次交款时山西省人事厅不允许变更交款人“王润元”名称,后2次交款时山西省人事厅允许变更成购房人名称,故原告梁文清在前5次交款中以王润元名义缴纳,后2次以姚馨名义缴纳;证据4、付款凭证6张,原告梁文清通过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以王润元名义缴纳房款37万元,以姚馨名义缴纳房款16.5万元,但银行现金缴款单上的内容均是由原告梁文清填写和办理的。最后一笔3.6万元的交款是通过原告梁文清和被告姚义刚合伙经营期间雇佣的出纳石某缴纳的,原告本人无相关票据。以上证据共同证明原告梁文清交付购房款项来源。10万元的现金交款单是原告购买自己另一套房屋的交款单,故不再作为证据提交;证据5、原告梁文清的银行卡流水账单,原告梁文清于2009年6月15日支取5万元,2009年9月7日支取20万元,2010年8月3日支取40万元,2011年4月14日支取24万元,证明原告梁文清交付购房款项的来源。被告姚义刚、被告姚馨的质证意见为:对证据1《转让协议》的真实性无异议,但对其证明内容不予认可,涉案购房指标《转让协议》的双方当事人为王润元与被告姚义刚,此证据证明原告梁文清代理被告姚义刚签订转让协议,不能证明原告梁文清借用被告姚义刚名义签订协议。对《收条》无异议,但该证据不能证明实际付款人为原告梁文清;对证据2《康馨苑小区商品房认购协议书》的真实性认可,对其证明内容不认可,该协议的双方当事人为山西骅燕置业有限公司与被告姚馨,此证据证明原告梁文清不是该协议的当事人,与此协议无关,被告姚馨是该协议的当事人;对证据3的真实性无异议;对证据4中的三份原件无异议,对其余复印件不发表质证意见。原告对10万元现金缴款单未举证和说明,而本案能够立案的前提便是该缴款单,故原告梁文清涉及虚假诉讼;对证据5中国农业银行对账单中的这个卡号做个说明,原、被告合伙做煤炭生意,原告负责财务,故以原告名义办卡,资金统一支取,双方均需要出具借条,该证据不能说明缴纳姚馨所认购房屋的房款的事实。关于原告梁文清所述的合同上的签名由其签名并捺印,这两份协议上的签名和捺印均为原告梁文清代理二被告所为。中国农业银行对账单上显示的三笔均是原告梁文清自己的缴款,其中部分是原告梁文清代办的,最后一笔款是原、被告的会计代缴的。被告姚义刚、被告姚馨为证明其主张,向本院提交了如下证据:证据1、《转让协议书》(复印件,原件由原告保存)1份,证明被告姚义刚与王润元达成转让购房指标协议,约定被告姚义刚购买涉案集资房,并支付5万元购房指标转让费;证据2、《收条》(复印件,原件由原告保存)1份,由王润元出具,证明王润元收到被告姚义刚支付的5万元房屋指标转让费;证据3、《康馨苑小区商品房认购协议书》1份,系被告姚义刚申请法院调取,证明被告姚馨购买涉案康馨苑小区B区8号楼2单元7层702号房屋一套,面积183.32平方米,房屋总价为574308元,与转让协议中约定的是同一套房屋,被告姚馨根据团购单位付款要求交款;证据4、现金缴款单及收据,系被告姚义刚申请法院调取,证明被告姚义刚共缴纳房款7笔,其中以王润元名义交款5笔,以被告姚馨名义缴款2笔,共计571000元,被告姚义刚缴纳的7笔房款中,并不存在缴纳10万元房款的情形,以上证据共同证明缴款次数和总数额;证据5、《康馨苑小区商品房认购协议书》1份,系被告姚义刚申请法院调取,协议的买受人为梁嘉媛,出卖人为山西骅燕置业有限公司,签订时间为2014年5月27日,买受人购买康馨苑小区B区4号楼2单元12层1201号房屋一套,面积208.6平方米,房屋总价为791609元,认购书约定由买受人缴款至团购单位账户,证明原告梁文清以其女儿梁嘉媛的名义另外也购买了一套团购房;证据6、山西骅燕置业有限公司出具的《证明》1份,系被告姚义刚申请法院调取,证明梁嘉媛购买的这套房屋的原业主为原告梁文清;证据7、山西骅燕置业有限公司工商登记信息,证明该公司至今正常营业;证据8、现金缴款单及收据,系被告姚义刚申请法院调取,证明原告梁文清缴纳房款共7笔,其中以栗林名义缴纳5笔,以原告梁文清名义缴纳2笔,共计652000元,原告梁文清缴纳的7笔房款中,其中第6笔缴纳10万元,该笔款项是原告为自己购房所缴纳,与被告无关;证据9、证人石某出具的证明及付款审批单2张,证明证人石某分别代原告梁文清缴纳人事厅团购房款4.2万元、代被告姚义刚缴纳人事厅团购房款3.6万元;证据10、付款审批单10张,证明被告购房缴纳房款的资金来源及缴纳依据,负责审批人是原告,付款人是本公司,还姚义刚借款,当时双方均注资该企业,在合伙盈利后还借款,共交房款571000元。原告梁文清的质证意见为:对证据1与证据2,被告陈述该协议由原告保存,原件确实在原告处,既然是代办,协议为何不收回而一直在原告手中,实际是因为该房屋系原告购买;对证据3-证据8不予质证,因为系法院调取,对真实性无异议;对证据9,证据内容与实际票证不一致,根据法院调取凭证来看,从9月14日办理票证看,3.6万元是现金,4.2万元是通过交通银行转账,与客观事实不符。因为后期人事厅允许以变更后的购房人名义缴款,所以变更为姚馨,实际这笔款项仍应是原告缴纳;对证据10,从形式上看,是公司还被告姚义刚借款,证明不了被告姚义刚拿上述款项交房款,还款日期与缴纳房款的日期不吻合,相差甚远,出示的原告梁文清审批单的总额也与房款相差甚远,上述证据不能证明被告向人事厅缴纳了房款。证人石某到庭作证,证明其系原、被告合伙做生意期间的出纳员,并以梁嘉媛、姚馨的名义代为缴纳了最后一笔购房款,并接受原、被告双方质询。对原、被告双方均无异议的证据,本院予以采信;对于有异议的部分,本院将结合查明的事实综合认定。经审理查明,二被告系父女关系,原告梁文清与被告姚义刚系朋友关系,曾合伙做生意。2009年9月13日,原告梁文清以被告姚义刚的名义与案外人王润元签订一份《转让协议》,王润元将其在山西省人事厅职工团购房的集资房(该住房属于王润元所在单位山西省人事厅职工集资建房,具有福利性),以5万元的转让费(或补偿费)转让给被告姚义刚,并约定由被告姚义刚向山西省人事厅团购房委员会交纳该房屋的全部集资款,交款收据由乙方(姚义刚)保存,王润元已经预付的30000元集资款,由乙方一次性支付后,该集资房屋归乙方(姚义刚)所有等事项。同一天,王润元出具收条,注明“今收到与姚义刚协议之附50000元整”。被告姚义刚之女姚馨与山西省人事厅职工集资建房的开发商山西骅燕置业有限公司签订《康馨苑小区商品房认购协议书》(注:该认购协议书未注明具体日期),双方约定买受人认购的商品房为康馨苑小区B区8号楼2单元7层702号房屋,用途为住宅,建筑面积为182.32平方米,团购价为每平方米3150元,房价总额为574308元,交房时间为2012年5月31日前。原、被告双方认可此房屋的《转让协议》、收条、《康馨苑小区商品房认购协议书》上姚义刚、姚馨的签名均是由原告梁文清书写,而不是姚义刚、姚馨本人所写。协议签定后,原告梁文清以王润元名义交购房款五次,交纳计45万元,以姚馨的名义交款85000元,案外人石某(原告梁文清与被告姚义刚合伙做生意期间的出纳)交款36000元,该套房屋共交款57.1万元,以上交费的原件除最后一笔由石某代办的外,其余均由原告梁文清本人缴纳,并由梁文清保管收据原件、交款凭证及《转让协议》、《康馨苑小区商品房认购协议书》等原件。现原告梁文清诉至本院,主张争议房屋系其以二被告名义购买,实为其本人出资,故请求法院确认梁文清本人为该房屋所有权人,并要求二被告协助原告办理房屋过户手续。另查明,康馨苑小区B区8号楼2单元7层西户702住房现尚未办理房屋所有权证书。原告梁文清在上述时间段内以其本人名义(后又变更为其女儿梁嘉媛)在同一小区从山西省人事厅职工栗林手中另外购得一套住房。本院查明的上述事实,有《转让协议》、《康馨苑小区商品房认购协议书》、收款收据、现金交(缴)款单、银行卡流水账单、《证明》、山西骅燕置业有限公司工商登记信息、证人石某出具的证明、付款审批单、当事人陈述及庭审笔录等在案佐证,并经当庭质证,可以采信。本院认为,原、被告争议的焦点是争议房屋究竟由谁出资购买,房屋应归谁享有使用权。从原、被告双方的庭审陈述来看,原、被告购房当时合伙做生意,双方关系相处甚好,既为朋友就应当尊重事实,实事求是去处理争议房屋。现从原、被告双方提供及法院调取的证据可以看出,争议房屋康馨苑小区B区8号楼2单元7层702号房屋的转让协议、认购协议均以姚义刚、姚馨二被告的名义签订,但转让协议、认购协议上“姚义刚、姚馨”的名字却由梁文清书写,且转让协议、认购协议及交款凭证的原件除一张由案外人石某代办原告无原件外,其余均由原告梁文清保管,二被告主张原告仅是其缴纳房款和签署转让协议的代办人,但所有原件在原告梁文清代办后不收回由自己保管,与常理不符,由此推定争议房屋系原告梁文清以被告名义购买,实为原告梁文清本人出资,故争议房屋的居住使用权归原告梁文清。被告姚义刚提供的证据主张梁文清以其自己名义还在康馨苑小区购买了另外一套房,后变更成其女儿梁嘉媛的名字,与本案无关。被告提供了10张付款审批单,意在证明其有足够的款项支付购房款,但无法证明该款项用于交纳购房款,故对其证据与本案的关联性不予采信。原告梁文清要求确认其为争议房屋的房屋所有权人,因该房屋尚未办理房屋所有权证书,故本院认为该房屋应由原告居住使用,由二被告协助原告办理该争议房屋过户至原告梁文清名下。对于争议房屋由案外人代为交纳的款项及未交付清的款项均由原告梁文清负责交清。综上,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六条、第六十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条、第六十三条的规定,判决如下:一、原告梁文清对本案争议房屋康馨苑小区B区8号楼2单元7层702号房屋享有居住使用权;二、被告姚义刚和被告姚馨共同协助原告梁文清办理第一项中本案争议房屋过户至原告梁文清名下;三、驳回原告梁文清的其他诉讼请求。案件受理费9543元(原告已预交),由被告姚义刚和被告姚馨共同负担,并于本判决生效后十日内支付原告梁文清9543元。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太原市中级人民法院。审 判 长 王增仙人民陪审员 巩花萍人民陪审员 史润金二〇一五年九月十五日书 记 员 苗 荣 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