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雁民初字第238号
裁判日期: 2015-09-11
公开日期: 2015-10-19
案件名称
莫某与费某甲离婚纠纷一审民事判决书
法院
桂林市雁山区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桂林市
案件类型
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一审
当事人
莫某,费某甲
案由
离婚纠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2001年)》:第三十二条第一款;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十条第一款
全文
桂林市雁山区人民法院民 事 判 决 书(2015)雁民初字第238号原告(反诉被告)莫某,农民。被告(反诉原告)费某甲,身份证住址同上。原告(反诉被告)莫某与被告(反诉原告)费某甲离婚纠纷一案,本院2015年4月17日受理后,依法组成由审判员唐道河担任审判长,代理审判员刘林建、人民陪审员余永富参加的合议庭,分别于同年7月10日、28日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代书记员陈泓羽担任记录。原告(反诉被告)莫某、被告(反诉原告)费某甲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原告(反诉被告)莫某诉称,原告(反诉被告)莫某与被告(反诉原告)费某甲于2013年8月在网络相识,××××年××月××日在雁山区民政局登记结婚。婚后无生育、无财产及债权债务。由于婚前原告(反诉被告)对被告(反诉原告)了解不够,草率结婚。婚后发现被告(反诉原告)非常懒惰。原告(反诉被告)通过被告(反诉原告)的短信发现其暗中与其他男子接触后,被告(反诉原告)便收拾东西离家外出,至其起诉时一直未归。期间原告(反诉被告)多次电话规劝被告(反诉原告),但其仍不改正,还口头威胁原告(反诉被告),后便长期关机。被告(反诉原告)的行为对原告的家庭及亲人极端不负责任,严重伤害到夫妻感情,且原、被告性格不合,已分居一年,感情完全破裂,夫妻关系名存实亡。原告(反诉被告)为此诉至法院,要求1、判决原告(反诉被告)与被告(反诉原告)离婚;2、案件受理费由被告(反诉原告)承担。本案第一次庭审中,原告(反诉被告)又增加诉讼请求,要求判决被告(反诉原告)返还彩礼6000元、接亲时6个红包999元/个共5994元、婚戒2000元,总计13994元。原告(反诉被告)莫某同时针对被告(反诉原告)费某甲的反诉,答辩称:同意反诉原告费某甲拿回其父母陪嫁的蚕丝被一床,因反诉被告莫某不存在骗婚情形,不同意赔偿反诉原告费某甲精神名誉损失费80000元。原告(反诉被告)为证明其陈述,提供的证据有:1、结婚证,证明原、被告系夫妻关系;2、雁山镇莫家村民委员会出具的《证明》,证明原、被告系该村村民、系夫妻关系,婚后由于感情不和,被告离家出走近1年;3、户口本,证明原、被告的户籍登记情况;4、手机短信打印件,证明原、被告经常吵架,夫妻感情破裂。被告(反诉原告)费某甲辩称,一、同意与原告(反诉被告)离婚。二、原、被告在世纪佳缘网上认识,原告(反诉被告)在网上虚报工资、隐瞒其已与前妻生育两个女儿的事实,欺骗被告(反诉原告)将户口迁至原告村里,称其村里要征地有征地补偿款10余万元,假意答应送被告(反诉原告)读研究生,并虚假承诺为被告(反诉原告)购买价值8万元的小汽车等,骗取被告(反诉原告)与原告(反诉被告)结婚。婚后,原告(反诉被告)为人霸道,多次要求被告(反诉原告)更改学历、隐瞒职业,以骗取国家征地款,同时重男轻女,要求被告(反诉原告)非法生育。被告(反诉原告)因此与原告(反诉被告)分居。彩礼6000元及红包系原告(反诉被告)自愿给付,且红包数额与原告(反诉被告)诉请不符,不同意返还原告(反诉被告)。原告(反诉被告)给被告(反诉原告)的婚戒标价1800元,但系赝品,要求原告(反诉被告)出具购买发票及原物照片,否则不予返还。并反诉称:要求原告(反诉被告)返还原、被告结婚时被告(反诉被告)母亲为双方购买的价值2000元的蚕丝被一床;另,因原告(反诉被告)隐瞒事实,欺骗被告(反诉原告)及其家人,致使被告(反诉原告)与原告(反诉被告)结婚,要求原告(反诉被告)赔偿被告精神名誉损失费80000元。被告(反诉原告)提供的证据有结婚证,证明原、被告系夫妻关系。被告(反诉原告)申请证人费某乙出庭证明原告(反诉被告)隐瞒事实,欺骗被告(反诉原告),骗婚的事实,及被告(反诉原告)不存在为骗彩礼而结婚的事实。经庭审质证,被告(反诉原告)对原告(反诉被告)提供的证据均无异议,但对第2号证据的证明时间有异议,认为原、被告确实经常吵架、感情不和,但被告(反诉原告)是2014年7月15日离开原告(反诉被告)家的。原告(反诉被告)对被告(反诉原告)提供的结婚证无异议;但不同意证人费某乙的证言,认为其没有欺骗被告(反诉原告)。本院对当事人均无异议的证据(原告提供的第1、3、4号证据,被告提供的结婚证)予以确认为本案的定案依据,对原告(反诉被告)提供的第2号证据,被告确认了其离开原告(反诉被告)家的事实,仅对该证据证明截止原告(反诉原告)起诉被告(反诉原告)已离开原告(反诉被告)家已经一年,这一时间点有异议,但因该证据与本案有关联性,本院将其作为参考依据。对证人费某乙的证言,因费某乙与被告(反诉原告)系父女关系,故本院将其证言作为参考。综合全案证据及庭审情况,本院确认以下法律事实:原告(反诉被告)莫某与被告(反诉原告)费某甲于2013年8月通过世纪佳缘交友网认识并通过QQ聊天确定关系,见过三次面后于××××年××月××日在桂林市雁山区民政局登记结婚,并将被告(反诉原告)的户籍迁至原告户籍所在地。被告(反诉原告)系恭城县在职在编教师,婚后,被告(反诉原告)平时在恭城县上班,周末从恭城县回雁山区原告(反诉被告)家中生活居住。原、被告婚后感情不和,经常争吵,2014年7月15日,原、被告发生矛盾,被告(反诉原告)离开原告(反诉被告)家回恭城县娘家居住生活至本案庭审辩论终结前。原、被告均系再婚,原告(反诉被告)与其前妻育有二女,被告(反诉原告)与其前夫育有一子。原、被告结婚后未生育,亦无共同财产及债权、债务。原、被告举办婚礼时,原告(反诉被告)送给被告婚戒一只、彩礼6000元,并各给被告(反诉原告)及其父母、弟弟、弟媳、被告(反诉原告)与前夫所生儿子红包一个。被告(反诉原告)的父母亦各送给原、被告红包一个及蚕丝被一床。本院认为,原、被告通过网络相识,半年后,在仅见过三次面的情况下便登记结婚。原、被告婚后只有周末才共同生活,且常因生活琐事发生矛盾,未能培养起夫妻感情。2014年7月,被告与原告因生活琐事争吵后,离开原告家至今。现原告(反诉被告)起诉要求与被告(反诉原告)离婚,且被告(反诉原告)同意。故,本院予以支持。对于原告(反诉被告)要求被告(反诉原告)返还彩礼6000元、婚戒及结婚时所赠红包金额,因双方所述红包金额不一致,且双方办理了结婚登记手续,并进行了共同生活,不存在以结婚为目的骗取彩礼的情形,且被告(反诉原告)亦有反赠红包。故,双方系正当常的礼仪支付,本院对原告(反诉被告)此诉请不予支持。被告(反诉原告)要求原告(反诉被告)返还二人结婚时其父母所赠蚕丝被。因其系双方家庭正常的礼仪支付,且原告(反诉被告)亦同意被告(反诉原告)拿回该蚕丝被。故,此由二人庭后自行返还即可。对于被告(反诉原告)要求原告(反诉被告)赔偿精神名誉损失人民币80000元的主张,因被告(反诉原告)未能提供证据证明原告(反诉被告)存在骗婚的事实,又未能证明其损失存在,且原、被告离婚纠纷系双方婚前缺乏了解、婚后未建立牢固夫妻感情所致,故本院对被告(反诉原告)此主张不予支持。综上所述,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三十二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十条之规定,判决如下:一、准许原告(反诉被告)莫某与被告(反诉原告)费某甲离婚。二、驳回原告(反诉被告)莫某的其他诉讼请求。三、驳回被告(反诉原告)费某甲要求原告(反诉被告)莫某赔偿精神名誉损失人民币80000元的反诉请求。案件受理费50元,由原告莫某负担。反诉案件受理费25元,由反诉原告费某甲负担。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同时预交上诉案件受理费(其中本诉50元,反诉25元)(收款单位:桂林市中级人民法院,账号:30×××16,开户行:农行桂林高新支行),上诉于桂林市中级人民法院。递交上诉状后七日内未预交上诉费的,按自动撤回上诉处理,本判决即发生法律效力。审 判 长 唐道河代理审判员 刘林建人民审判员 余永富二〇一五年九月十一日书 记 员 唐庆丰 更多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