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晋总民初字第00109号
裁判日期: 2015-09-11
公开日期: 2015-12-08
案件名称
付某甲与张某婚约财产纠纷一审民事判决书
法院
晋州市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晋州市
案件类型
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一审
当事人
付某甲,张某
案由
婚约财产纠纷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十条第一款;《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条第一款
全文
河北省晋州市人民法院民 事 判 决 书(2015)晋总民初字第00109号原告付某甲,农民。委托代理人贾双双,农民,代理权限为特别授权。被告张某,农民。委托代理人陈增志,退休职工,代理权限为一般代理。原告付某甲与被告张某婚约财产纠纷一案,本院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付某甲及其委托代理人贾双双、被告张某及其委托代理人陈增志均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原告付某甲诉称,原被告经人介绍相识,于××××年××月××日举行婚礼,至今未办理结婚登记。同居后双方感情不好,被告不许原告靠近,否则就拳打脚踢,手抓嘴咬。故要求被告退还原告全部资产140125元,其中包括:彩礼款11万元、苹果平板电脑1部3880元、手机1部2750元、项链吊坠1套3975元、戒指一枚2800元、耳钉3付600元、上拜礼金1600元、压柜款1100元等款项。被告张某辩称,原被告举行婚礼后,在被告身体不适的情况下,原告要求过夫妻生活,被告拒绝,原告对被告打骂,把被告赶出家门。由于原被告已举行婚礼且共同生活,故原告要求被告返还全部彩礼款的请求,法院不应支持。经审理查明,原、被告双方无争议的事实为:原被告经人介绍相识,于××××年××月××日举行婚礼而同居生活。根据原告的起诉和被告的答辩内容,并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归纳本案争议的焦点如下:第一,原告给付被告彩礼款等的数额及应否返还原告。第二,被告在原告家中的个人财产的数量。第三,原被告共同生活期间有无共同财产及共同债权债务。围绕上述争议焦点,原、被告进行了陈述并提供了相应的证据,对对方的证据进行了质证。针对第一个争议焦点“原告给付被告彩礼款等的数额及应否返还原告”:原告陈述,我与被告于2015年农历1月26日开始分居。被告则称,2015年农历2月16日晚上12点,被告被原告赶出家门分居至今。原告则称,2015年农历2月15日晚上把被告叫回来了,但是闹了一晚上,第二天晚上被告就回了娘家,分居至今。原告称,举行婚礼前我给被告彩礼款11万元,再加上给付被告的其他款项,总共价值140445元,要求被告如数返还。被告则称,举行婚礼前给我彩礼款11万元属实,不同意返还。为了证实其主张,原告向本院提交了给付被告的各种款项清单。被告则称,平板电脑1台、手机1部都是被告自己买的。该电脑和手机都在原告家中。项链吊坠、戒指、耳钉是原告赠与被告的,且现都在原告家。原告则称,项链吊坠1套在我家,戒指1枚、耳钉三对均在被告家。被告向本院提交了2014年12月31日以2698元的价格购买手机的票据,票据上无购货人姓名。被告向本院提交了2015年1月26日以3388元购买平板电脑的票据,该票据上的付款单位名称为“张丽”,手机号码为“139××××4937”。原告则称,买手机和平板电脑都是我付的款,买电脑所留手机号码为我的手机号码。被告则称,买手机和平板电脑时,我和原告一起去买的,不知留的谁的手机号,不是我的手机号。原告称,结婚的拜钱1600元在被告手中。被告则称,我手中没有拜钱。原告的证人付某乙出庭作证证实:原告是我的侄子,婚前原告给付被告的11万彩礼款不包括三金,举行婚礼前原告给被告买了1个平板电脑、1部手机,原告还给被告的母亲花380元买了1件衣服,给被告花1000元买了1件红色羽绒服。被告则称,证人付某乙与原告是亲属关系,证人不知道多少钱在何处购买,什么牌子、谁付的款都不清楚,对其证言不应采信。原告的证人李某出庭作证证实:原告是我妻子的侄子,彩礼款11万元是我给被告送去的。被告对证人李某的证言无异议。原告的证人付某丙出庭作证证实:我与原被告都是乡亲关系,原被告结婚时我是管事的,我是去被告家领亲的,原告家给了被告家压柜钱大概1100元、贴喜字款360元。举行婚礼时我给被告家带去了绿石香烟8条,婚礼当天,原告给被告送饭钱220元、脚踩款220元、打伞款110元、戴花款110元、掂壶款110元。针对证人付某丙的证言,被告则称,证人说的钱没有交给被告,被告不清楚。原告的证人王某肘出庭作证证实:我和证人付某丙一起管事来,我是帮忙的,是按村里的风俗办的原被告的婚礼。针对第二个争议焦点“被告在原告家中的个人财产的数量”:被告向本院提交了在原告家中的个人财产清单。原告则称,盆子只有两个,电视布是我婚前买的,床罩有1个,音响没有,三件套没有,褥单没有,糖盒只有2个,衣钩不知数量,枕巾有2对,内衣2套、保暖衣2套均没有,垃圾桶有2个,双人被、单人被均没有,香皂盒有1个,袜子有2双,鞋垫没有,鞋有1双,被子袋有2个,皮箱没有,背包没有,毛巾有2块,牙膏没有,洗衣液没有,雨伞、雨披、洗发、护发、沐浴露均没有,旋转拖把是我家的,蓝岛自行车1辆、新日电动车1辆均在被告家,电热水壶没有,手机、平板电脑都在被告家,鞋柜没有,其他财产属实,在我家中。被告则称,蓝岛自行车1辆、新日电动车1辆确实在我家中。针对第三个争议焦点“原被告共同生活期间有无共同财产及共同债权债务”。原被告均称婚后无共同财产及共同债权债务。综合以上调查焦点及双方当事人的陈述、举证质证情况,本院查明以下事实:2015年农历2月16日,原被告发生矛盾后,被告回娘家分居至今。举行婚礼前原告送被告彩礼款11万元。举行婚礼前原告为被告购买的项链吊坠1套现在原告家中。被告在原告家中的个人财产为:玻璃杯1套、牙刷2个、牙杯2个、梳子2个、套装碗1盒、小盆花2盒、大盆花2盒、盆子2个、电脑五件套1套、床罩1个、暖壶2个、电脑桌1个、四件套1套、褥子2个、糖盒2个、吹风机1个、衣钩、枕巾2对、垃圾桶2个、香皂盒1个、袜子2双、鞋1双、被子袋2个、毛巾2块、保温水杯2个、吉利轿车1辆、海信50柜机1台、海信35挂机1台、海信洗衣机1台、海信三门变频冰箱1台、海信55寸彩电1台、海信32寸彩电1台、半球电压力锅1个、饮水机1个、格兰仕微波炉1台、九阳电磁炉1台、九阳豆浆机1台、电饭煲1个、组装电脑1台、北京宜家乐沙发1套、冰花茶几+1.8米电视柜1套、白冰花餐桌+6把实木椅、红花门厅柜1个、腾旭达柜+妆台1套、浅俞八门柜1套、衣架1个、鞋架1个。举行婚礼时,原告给被告家压柜款1100元、贴喜字款360元、送饭款220元、脚踩款220元、打伞款110元、戴花款110元、掂壶款110元。本院认为,原被告举行婚礼后共同生活时间较短,所送彩礼款数额较大,且原被告至今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故被告应返还原告彩礼款的大部分为宜。同居前原告为被告购买的项链吊坠1套价值较大,且现在原告家中,应归原告所有为宜。同居前原告为被告购买的戒指1枚、耳钉三付,双方均称在对方手中,且均未能举证证实,本案不予处理。而对有争议的手机1部、平板电脑1台被告虽持有购物票据,但因原被告同去购买,无法确定是单方购买还是双方共同购买,且均称手机和平板电脑在对方手中,均未能举证证实,本案不予处理。被告所述在原告家中的其他个人财产,因原告否认,被告不能举证证实,不予认定,故被告要求返还的主张不予支持。对有争议的旋转拖把1套、电视布1套,原被告均未能举证是其个人财产,故应认定为共同财产,依法予以分割。原告要求被告返还其他款项的诉讼请求均依法不予支持。原告称被告手中有上拜礼金款1600元,因被告否认,原告不能举证证实,不予认定。综上所述,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十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条之规定判决如下:一、被告张某返还原告付某甲彩礼款100000元。二、被告张某在原告付某甲家中的个人财产玻璃杯1套、牙刷2个、牙杯2个、梳子2个、套装碗1盒、小盆花2盒、大盆花2盒、盆子2个、电脑五件套1套、床罩1个、暖壶2个、电脑桌1个、四件套1套、褥子2个、糖盒2个、吹风机1个、衣钩、枕巾2对、垃圾桶2个、香皂盒1个、袜子2双、鞋1双、被子袋2个、毛巾2块、保温水杯2个、吉利轿车1辆、海信50柜机1台、海信35挂机1台、海信洗衣机1台、海信三门变频冰箱1台、海信55寸彩电1台、海信32寸彩电1台、半球电压力锅1个、饮水机1个、格兰仕微波炉1台、九阳电磁炉1台、九阳豆浆机1台、电饭煲1个、组装电脑1台、北京宜家乐沙发1套、冰花茶几+1.8米电视柜1套、白冰花餐桌+6把实木椅、红花门厅柜1个、腾旭达柜+妆台1套、浅俞八门柜1套、衣架1个、鞋架1个准予取走。三、共同财产旋转拖把1套(折价95元)、电视布1套(折价70元)均归被告张某所有,准予被告张某从原告付某甲家中取走,被告张某给付原告付某甲共同财产款80元。四、原被告有争议的项链吊坠1套归原告付某甲所有。上述第一、二、三项于本判决书生效后十日内执行。案件受理费3103元,由原、被告各负担1551.5元。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河北省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长 李志永审判员 张建新陪审员 张 曼二〇一五年九月十一日书记员 张伟娜 来源:百度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