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南刑初字第720号
裁判日期: 2015-09-10
公开日期: 2016-10-27
案件名称
李慧银过失致人死亡一审刑事判决书
法院
贵阳市南明区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贵阳市
案件类型
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一审
当事人
李慧银
案由
过失致人死亡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八条第一款
全文
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人民法院刑 事 判 决 书(2015)南刑初字第720号公诉机关贵阳市南明区人民检察院。被告人李慧银,男,1983年12月7日生于贵州省贵阳市,汉族,小学文化,无业,住贵州省贵阳市白云区安庆巷**号*单元*号。2015年3月16日因涉嫌犯过失致人死亡罪被刑事拘留,同年3月26日被逮捕。现押于贵阳市公安局第一看守所。辩护人彭金超,贵州合协律师事务所律师。贵阳市南明区人民检察院以(2015)南检公诉刑诉568号起诉书指控被告人李慧银犯过失致人死亡罪,于2015年6月12日向本院提起公诉。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贵阳市南明区人民检察院代理检察员刘玉、史勇、被告人李慧银及其辩护人彭金超等均到庭参加了诉讼。现已审理终结。经审理查明,2014年7月22日6时30分许,被告人李慧银在未取得有效机动车驾驶证的情况下驾驶车牌为贵A585**号的大型货车在贵阳市南明区花果园R区搅拌站路段倒车时,与停在路边的牌号为鲁HSL3**号大型专项作业车尾部相撞,致使鲁HSL3**号大型专项作业车向前滑行将被害人杨印殿挤压在该大型专项作业车与车牌为粤BH05**号大型专项作业车之间,造成被害人杨印殿被前后两车挤压后当场死亡的重大事故。经贵阳市公安交通管理局交通事故检验鉴定中心鉴定,死者右胸及右肩部大面积挫伤,锁骨、胸骨多发性骨折等上述损伤系钝性外力所致,结合交通事故现场及尸表检验所见,杨印殿系因挤压伤致胸腔损伤、失血性休克死亡。经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司法鉴定中心交通事故痕迹检验鉴定,受检鲁HSL3**号大型专项作业车尾部的痕迹符合与受检贵A585**号大型货车尾部右侧撞击形成,受检鲁HSL3**号大型专项作业车现场移动约80cm应为被动受力所形成。经贵阳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二大队认定,被告人李慧银承担此次事故的全部责任,杨印殿不承担此次事故的责任。另查明,事故发生后,被告人李慧银驾车离去,当日13时许,交通民警在贵阳市修文县白修路将被告人李慧银抓获。2015年7月6日,贵阳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南明区分局事故处理中队经勘查与调查,此事故发生路段为施工单位施工现场,系非正规道路,不属于公共交通道路。上述事实,被告人李慧银在开庭审理过程中亦无异议,并有抓获经过、受理道路交通事故案件登记表、事故现场勘查笔录、事故现场平面图、事故现场照片、机动车信息查询结果单、驾驶人信息查询结果单、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单、被告人李慧银的供述、证人宋美、郭品波、王明亮、崔孝营的证言、尸体检验报告、死亡证明、交通事故痕迹检验鉴定意见书及相关照片、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关于李慧银案事故发生地的情况说明、被告人李慧银的户籍证明等证据证实,足以认定。关于其辩护人提出本案是一起原因不明人为炮制的案发现场,在死者杨印殿死亡原因未查清楚的情况下主观认定其死亡系被告人李慧银所致,缺乏证据证明,公诉机关收集的证据不能形成证据锁链指控李慧银构成犯罪,故本案事实不清、主要证据不足,应宣告李慧银无罪的辩护意见。经查,1、证人郭品波的证言证实案发当时其正在洗衣服,看见被告人的红色货车倒车,货车后面有一辆水泥罐车,其听到后方有撞击声,以为货车倒车时撞到了水泥罐车的放料槽。之后被告人过完磅即驾车离去,其路过红色货车倒车的位置,看见两个泥罐车中间夹着一个人,该人被泥罐车的放料槽卡住了,一动不动,已经死了;2、证人宋美(被告人的妻子,案发时坐在被告人驾驶的红色货车上)的证言证实案发当时,被告人倒车下料时,其听到像是倒车时压到一个空矿泉水瓶子的声音。当时道路两旁有罐车停放。案发后,其发现该车尾部靠右边有个像擦挂的痕迹;3、证人王明亮、崔孝营的证言证实案发后,其跑到现场,发现被害人被夹在两个水泥罐车之间已经死亡了。其听到现场目击者说是一个大货车撞到路边停放的水泥罐车导致水泥罐车向前移动将被害人挤压致死的。4、被告人的供述证明其在案发现场倒车过磅的事实,同时证明案发后,其将车驶回二大队取证时,其发现其车子右后角上的三处小擦痕与停车场内停放的一辆水泥罐车的车后擦痕吻合;5、贵阳市公安交通管理局鉴定中心出具的尸检报告书证明,被害人杨印殿系因挤压伤致胸腔损伤、失血性休克死亡;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司法鉴定痕迹检验鉴定意见书证明,受检鲁HSL3**号大型专项作业车尾部的痕迹符合与受检贵A585**号大型货车尾部右侧撞击形成,受检鲁HSL3**号大型专项作业车现场移动约80cm因为被动受力所形成。综上,证人证言、被告人的供述、相关鉴定结论等证据形成的证据锁链,足以证实被告人李慧银倒车撞到路边停放的鲁HSL3**号水泥罐车的行为是导致鲁HSL3**号车向前滑行将被害人杨印殿挤压在鲁HSL3**号车与粤BH05**号之间,致被害人杨印殿死亡的原因。被告人的行为与被害人的死亡结果存在因果关系,被告人的行为已构成犯罪,应以过失致人死亡罪对其定罪处罚。故对上述辩护意见,本院不予采纳。关于其辩护人提出被告人李慧银存在自首情节,应从轻、减轻处罚的辩护意见。经查,公安机关出具的抓获经过、受案登记表、被告人的供述、证人宋美的证言均证明案发后,被告人即驾车离去,2015年7月22日13时许,交通民警在贵阳市修文县白修路将李慧银抓获。故对上述辩护意见,本院不予采纳。关于其辩护人提出应按交通肇事罪对被告人李慧银定罪量刑的辩护意见。根据相关司法解释“在公共交通管理范围外”,驾驶机动车辆致人死亡,构成犯罪的,依照过失致人死亡罪定罪处罚。本案中的事故发生路段为施工单位施工现场,系非正规道路,不属于公共交通道路,所以应按过失致人死亡罪对被告人李慧银定罪处罚。故对上述辩护意见,本院亦不予采纳。本院认为,被告人李慧银在公共交通管理的范围外,在未取得有效机动车驾驶证的情况下,由于自己的疏忽,在驾驶机动车倒车过程中致一人死亡,其行为已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依法应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公诉机关的指控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罪名成立,本院予以确认。被告人李慧银认罪态度和悔罪表现较好,可酌情对其从轻处罚。其辩护人提出的辩护意见与本院查明的事实不符,且无证据证实,本院不宜采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八条第二款之规定,判决如下:被告人李慧银犯过失致人死亡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即自2015年3月16日起至2018年3月15日止)。如不服本判决,可在接到判决书的第二日起十日内,通过本院或者直接向贵州省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书面上诉的,应当提交上诉状正本一份,副本二份。审判长 周 叶审判员 鲁 迪审判员 石钰燕二〇一五年九月十日书记员 田 俊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