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周民终字第1441号
裁判日期: 2015-09-10
公开日期: 2015-11-24
案件名称
上诉人王洪龙与被上诉人王昌松、许付增、原审被告杜勇合伙纠纷一案二审民事裁定书
法院
河南省周口市中级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河南省周口市
案件类型
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二审
当事人
案由
法律依据
全文
河南省周口市中级人民法院民 事 裁 定 书(2015)周民终字第1441号上诉人(原审被告)王洪龙,男,汉族,1970年8月2日出生,汉族,住河南省太康县委托代理人尚岩,河南良辰律师事务所律师。被上诉人(原审原告)王昌松,男,1954年7月28日出生,汉族,住河南省太康县被上诉人(原审原告)许付增,男,1963年4月27日出生,汉族,住河南省太康县原审被告杜勇,男,汉族,1962年6月16日出生,汉族,住新疆哈密市上诉人王洪龙因与被上诉人王昌松、许付增、原审被告杜勇合伙纠纷一案,不服太康县人民法院(2014)太民初字第1038号民事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本院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上诉人王洪龙委托代理人尚岩,被上诉人王昌松、许付增到庭参加诉讼,原审被告杜勇经本院合法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参加诉讼。原审经审理查明,2012年12月份,经许付增牵线,王庆云联系王昌松、王洪龙、王志国、王军伟、王朋等人,在太康县城与杜勇、许付增一起商量到新疆办厂生产销售肥料事宜。经过酝酿,2013年2月份,由许付增、王洪龙、王志国、王军伟、王朋等人随同杜勇到新疆考察。王志国、王朋、王军伟退出,最终由王洪龙、许付增、王昌松、杜勇四人合伙在新疆哈密市农十三师黄田农场开办滴灌肥厂。各合伙人实际出资如下:王昌松出资总计315732元,包括汇款25万元到项城购买氨基酸、汇款5万元给王洪龙用于购买设备、汇款1.5万元给王洪龙用于购买肥料桶、732元用于购买建厂房用钢管;王洪龙出资总计367088元,包括:汇款12万元到项城购买氨基酸、2013年3月至7月开展合伙事务支出212088元(该实际支出王洪龙主张为其出资,王昌松、许付增同意)、汇款5万元给杜勇用于建厂房、王洪龙对许付增的债权7万元、扣减王昌松、许付增对王洪龙的汇款8.5万元;许付增出资总计226600元及东方商务面包车一辆。其中现金出资包括:汇款20万元到项城购买氨基酸;氨基酸外包装折款21000元、氨基酸运费55600元、向王洪龙汇款2万元用于购买肥料桶、扣减对王洪龙的债务7万元;杜勇以场地、水井和旧厂房出资。双方约定:合伙事务由王洪龙负责,并保管合伙现金,王昌松负责记账,许付增提供相关手续和技术,杜勇负责销售。如果合伙有收益,杜勇按照25%分享利润。合伙成立后,合伙人利用合伙资金57万元,从项城市味精厂购买原材料氨基酸300吨(总计7200袋),通过货车托运到新疆哈密市黄田农场,加工生产滴灌肥对外销售。按合伙约定,王洪龙具体负责开展合伙事务,王昌松负责记账。从2013年4月份至2013年8月份,王洪龙、王昌松雇用4名工人,利用原材料氨基酸加工生产滴灌肥成品4700桶,使用原材料氨基酸1500袋,剩余原材料氨基酸5700袋。2013年3月至8月,经王洪龙、王昌松销售的原材料氨基酸282袋,销售成品滴灌肥397桶,上述肥料出售时均与购买人约定有明确的价格,根据约定的价格,上述肥料折款66843元。该期间杜勇拉走氨基酸202袋,成品滴灌肥234桶,未约定价格。2013年8-10月份,王洪龙、王昌松因故产生纠纷,王昌松从新疆返回河南。王昌松离开后,王洪龙继续对氨基酸和滴灌肥对外销售,并对销售款陆续回收。2014年4月,许付增把面包车从滴灌肥厂开回河南。2014年6月12日,经现场勘验,存放在厂房内的原材料氨基酸为2300袋,成品滴灌肥2000桶(被告王洪龙自认3800桶),合伙资产搅拌罐一个、传送机一部、肥料储存罐一个、活动板房四间。上述资产在王昌松离开后由王洪龙掌控。2014年8月以后,王洪龙又对氨基酸进行部分销售。合伙成立后,杜勇从合伙资产中共计拉走氨基酸362袋,滴灌肥234桶。案件审理中,王洪龙主张许付增把面包车开回后,不再要求任何费用。王昌松、许付增同意该意见。以上事实,有记账凭证、汇款凭证、现场勘验笔录、调查笔录、证人证言、庭审笔录等在卷为证。原审法院认为,四位当事人口头约定共同出资购买原料、开办肥料加工厂、生产销售滴灌肥,符合民法关于自然人合伙的规定,应认定合伙协议合法有效。因合伙期间产生纠纷,无法按照原合伙协议继续开展合伙事务,且合伙人均同意散伙,依法应予准许。因各合伙人未对相关事项协议约定,故散伙后,可按各合伙人的出资比例承担合伙债务、分割合伙资产。由于合伙期间经营不善,合伙未创造利润,故杜勇无法从合伙利润中分得财产;且各合伙人未对杜勇出资的价值申请鉴定,故无法确定杜勇的出资比例;鉴于杜勇实物出资的实际情况,对合伙资产搅拌罐一个、传送机一部、肥料储存罐一个、活动板房四间由杜勇和王洪龙协商处置,处置收益归杜勇和王洪龙。杜勇对内不再承担合伙债务。王昌松、王洪龙、杜勇均同意许付增将原出资的车辆收回,并放弃合伙财产的分割,故许付增不再享有分割合伙资产的权利,对内亦不再承担合伙债务。王昌松、王洪龙在扣除合伙期间费用后按出资比例分割合伙资产,承担合伙债务。对于合伙期间的资产、负债、营业收入、营业支出、期间费用、资产减值损失等各合伙人应当申请评估鉴定。在未鉴定的情况下,本院根据查明的事实,酌情予以分配。2013年3至8月间售出的氨基酸282袋、成品滴灌肥397桶,数量清楚,价格明确,在货款大部分已收回的情况下,可按营业收入66843元确认和计量。上述收入可折抵相关费用;对于剩余氨基酸5418袋、滴灌肥4303桶(包括杜勇已拉走的氨基酸362袋,滴灌肥234桶),因王洪龙已出售数量、剩余数量、出售价格、已出售货物货款回收数额等均不明确,故上述氨基酸和滴灌肥按存货确认和计量。分割合伙资产时按实物分割。王洪龙主张其2013年7月1日至2014年4月29日费用支出40500元。因该费用王昌松不予认可,且该费用期间与计入其出资的费用期间有重叠,故该期间费用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4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标准计算,数额为12623元;王洪龙主张其妻子马玉红工资43050元。因王昌松、许付增对此不予认可,且无证据证明马玉红为滴灌肥厂工人。鉴于马玉红与王洪龙在新疆共同照看滴灌肥厂的事实,对该期间费用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4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处理,数额为5817元。滴灌肥厂2013年3-8月期间的营业收入66843元,扣除12623元、5817元及许付增的借支3400元,余款45003元,按王洪龙、王昌松约定的工资比例分割,由王洪龙给付原告王昌松现金16388元。合伙期间4位工人的工资清偿应先于所有者权益分割,但鉴于合伙人对应付工人工资数额有异议,该项债务可在工人主张权利时由王洪龙与王昌松对内按出资比例偿还。存货氨基酸5418袋、滴灌肥4303桶,扣除杜勇已拉走的氨基酸362袋,滴灌肥234桶,剩余氨基酸5056袋、滴灌肥4069桶。扣除5%的存货损耗,剩余氨基酸4803袋、滴灌肥3866桶。由王洪龙按其与王昌松的出资比例返还王昌松氨基酸2221袋、滴灌肥1788桶。杜勇拉走的氨基酸和滴灌肥亦按上述比例由杜勇返还王昌松氨基酸167袋、滴灌肥108桶。综上,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三十条、第三十二条、第一百三十四条第一款第(四)项之规定,判决如下:一、王洪龙返还王昌松现金16388元。二、王洪龙返还王昌松合伙资产氨基酸2221袋、滴灌肥1788桶。三、杜勇返还王昌松氨基酸167袋,滴灌肥108桶。四、驳回王昌松、许付增的其他诉讼请求。以上一、二、三项于判决生效之日起10日内履行完毕。案件受理费3300元,王昌松、许付增负担1868元,王洪龙、杜勇负担1432元。如未按判决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规定,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上诉人王洪龙不服原审判决上诉称,一审法院认定事实不清楚,多处分配处理不公正,请求二审法院查清事实,依法判决。被上诉人许付增答辩称,许付增一共投资了38万元,许付增并未放弃分割合伙财产,请求二审法院依法判决。被上诉人王昌松答辩称,原审法院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请求二审法院维持原判。原审被告杜勇在二审中未予答辩。本院认为,原审判决认定事实不清,程序违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一百七十条第一款第(三)项、第(四)项之规定,裁定如下:一、撤销太康县人民法院(2014)太民初字第1038号民事判决;二、发回太康县人民法院重审。审 判 长 展常敏审 判 员 许向朋代理审判员 徐鲜鲜二〇一五年九月十日书 记 员 韩超杰 来源: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