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2015)济行初字第26号

裁判日期: 2015-08-03

公开日期: 2015-08-25

案件名称

原告张小随不服被告济源市公安局王屋分局治安行政处罚及赔偿一案一审行政判决书

法院

济源市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济源市

案件类型

行政案件

审理程序

一审

当事人

张小随,济源市公安局王屋分局

案由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第一款;《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2006年)》:第九条第一款;《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六十九条

全文

济源市人民法院行 政 判 决 书(2015)济行初字第26号原告张小随。委托代理人王丽霞。被告济源市公安局王屋分局。法定代表人范伟彪,局长。委托代理人牛东锋。原告张小随不服被告济源市公安局王屋分局(以下简称王屋分局)治安行政处罚及赔偿一案,本院于2015年5月14日登记立案。本院登记立案后,当天向原告张小随送达了受理案件通知书、开庭传票等诉讼文书,并于2015年5月18日向被告王屋分局送达了应诉通知书、起诉状副本、开庭传票等诉讼文书。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于2015年6月4日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原告张小随及其委托代理人王丽霞,被告王屋分局的委托代理人牛东锋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本案的被诉行政行为是王屋分局2015年3月7日作出的济公王分(克井)行罚决字(2015)0026号行政处罚决定书。原告张小随诉称:其于2015年3月6日去北京国家信访局咨询有关情况,经过天安门时,莫名其妙地被北京市公安局民警带到派出所,并给以训诫。训诫就是轻微处罚,不应该再次处罚。事情发生在北京,王屋分局没有执法权。其没有非法上访,王屋分局对其作出处罚,证据不足。王屋分局不是县级公安机关,没有处罚权,对其作出的处罚系滥用职权。王屋分局违法限制其人身自由,使其精神、名誉受到影响。请求撤销王屋分局作出的济公王分(克井)行罚决字(2015)0026号行政处罚决定书,并判令王屋分局赔偿其误工费、精神损失费、名誉费共计10000元。被告王屋分局辩称:2015年3月6日,九务村居民张小随、北凡村居民苗进宝、克井村居民苗合玲、大社村居民李井则、郎引娥等人到北京天安门地区非法上访,被北京市公安局天安门地区分局训诫,其行为已构成扰乱公共场所秩序。其局对张小随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适用法律正确,程序合法。省公安厅针对济源的特殊情况下发有文件,其局属济源市公安局下属县级公安机关。根据《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九条之规定,行政案件由违法行为地的公安机关管辖,由违法行为人居住地公安机关管辖更为适宜的,可以由违法行为人居住地公安机关管辖。由于信访案件的特殊性,所有在北京信访的案件北京市公安机关都不予管辖,均由违法行为人所在地的公安机关管辖。故其局对张小随在北京的违法行为有权进行管辖。请求驳回张小随的诉讼请求。被告王屋分局在法定期间内提交了作出被诉行政行为的证据材料,具体如下:1、其局制作的济公王分(克井)受案字(2015)0127号受案登记表。记载:案件来源为其他;接报时间为2015年3月7日13时5分。2、其局2015年3月7日询问张小随的笔录。张小随回答的主要内容为:2015年3月6日13时许,其到人民大会堂附近,被北京市公安局民警拦下,其说来旅游,民警检查其包,发现有举报材料,其被带到马家楼分流中心,22时许被济源市公安局民警带走,7日早上被带到克井社区警务队。其准备2015年3月7日去国家信访局或者公安部上访,还没有去就被北京公安局在天安门广场扣留了。3、其局2015年3月7日询问苗合玲的笔录。苗合玲回答的主要内容为:其去北京上访,反映以前公安机关和国土部门对其的问题处理不公。听说全国两会正在召开,其想去人民大会堂会场反映问题。其坐公交车在半路下车,在路边,有个警察问干什么,其说来上访,然后其跟民警走,后来其被带回来。其也不知道那是什么地方,是第一次去北京。北京的工作人员当时给其一个训诫内容的纸条,其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4、其局2015年3月7日询问苗进宝的笔录。苗进宝回答的主要内容为:其这几天都在北京,昨天晚上被公安局的人带回济源市克井社区警务队。其去北京上访,不知道那是什么地方。5、济源市公安局北海分局2015年3月7日询问李井则的笔录。李井则回答的主要内容为:2015年3月4日,其和妻子郎引娥坐车去北京上访。一起从北京回来的,除其夫妇外,还有克井镇的两个男的、一个女的以及五龙口镇的一个男的。其不认识这四个人,在北京时,听工作人员喊克井镇的一个妇女叫“合玲”。2015年3月6日上午,其和妻子到最高人民法院反映问题,在登记的时候遇到那几个人,从最高人民法院出来后就商量着一起去公安部继续反映问题,其六个人一起走到天安门附近的时候,被北京市公安局的民警拦住,然后带到天安门地区分局。6、济源市公安局北海分局2015年3月7日询问郎引娥的笔录。郎引娥回答的主要内容为:2015年3月6日上午,其和李井则在最高人民法院反映问题出来,李井则说还要到公安部反映问题,正好有几个人在旁边,听口音是济源市的,李井则就问他们怎么往公安部去,他们说他们也要去公安部,其六个人一起往公安部去,在路上闲聊说还要经过天安门,正好是正月十六,天安门非常热闹。走到天安门广场附近的时候,被民警拦住,然后被带到北京市公安局天安门地区分局。7、北京市公安局天安门地区分局治安大队2015年3月6日对张小随出具的训诫书。记载:被训诫人为张小随;发生地点为天安门地区;发生时间为2015年3月6日15时15分。8、马家楼分流中心非访人员签收表。记载:非访人员姓名为张小随、苗合玲、苗进宝;信访日期为2015年3月6日。9、其局2014年6月25日对张小随作出的济公王分(克井)行罚决字(2014)0092号行政处罚决定书。10、其局2014年10月12日对张小随作出的济公王分(克井)行罚决字(2014)0110号行政处罚决定书。11、其局对张小随制作的行政处罚告知笔录。上面记载了王屋分局克井社区警务队民警告知张小随公安机关将对其作出行政处罚的事实、理由、依据以及享有的陈述和申辩权利,以及张小随的陈述和申辩意见,还记载有“被告知人张小随拒不签字”的情况,并由民警门鹏远、赵亚伟签字,时间为2015年3月7日16时。原告张小随对王屋分局提交的证据材料的质证意见为:对证据材料1有异议,认为其不是非访,是去旅游的;对证据材料2有异议,认为内容不属实,王屋分局没有权利对其进行询问;对证据材料3、4表示不清楚,认为与其无关,其是一个人去旅游的;对证据材料5、6有异议,认为其与他们不认识,也没有一起去北京;对证据材料7有异议,认为应该给其的而没有给;对证据材料8无异议,但认为其是去旅游的;对证据材料9、10的真实性无异议,但认为这两次认定其非访是不成立的;对证据材料11无异议,但认为王屋分局认定其系非访,其不签字。本院经审查认为:王屋分局提交的证据材料,是其局依法制作和收集的,具有关联性、合法性、客观性,可以作为本案认定事实的证据。根据举证、质证、认证,结合庭审中各方当事人的陈述,本院确认案件事实如下:2015年3月6日,张小随伙同他人来到北京天安门地区上访,被发现后被北京市公安局天安门地区分局治安大队训诫,并被带至北京市马家楼分流中心。当天夜里,济源市公安局民警将张小随带离北京,返回济源。此前,张小随因扰乱公共场所秩序多次受到治安处罚。王屋分局在2015年3月7日13时5分接到报案后,经调查取证,认定张小随的行为已构成扰乱公共场所秩序,且情节较重,于2015年3月7日16时向张小随告知了将对其作出行政处罚的事实、理由、依据以及其享有的陈述申辩权利,并听取了张小随的陈述申辩意见,张小随拒绝签字。同日,王屋分局作出济公王分(克井)行罚决字(2015)0026号行政处罚决定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第一款第(二)项、第二款之规定,决定给予张小随行政拘留十四日的行政处罚,并当天送达张小随,张小随当时拒绝签字。该处罚决定在送达当天开始执行,已执行完毕。本院认为:根据河南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和河南省公安厅2011年5月7日联合发布的《关于全省警务机制改革创新试点试行工作中机构编制有关问题的通知》(豫编办(2011)70号文件)、济源市机构编制委员会2011年12月27日发布的《关于市公安局警务机制改革创新工作中有关机构编制调整问题的通知》(济编(2011)53号文件)以及济源市机构编制委员会2012年7月12日发布的《关于市公安局变更派出所(分局)名称的批复》(济编(2012)3号文件)的规定,王屋分局属于县级公安机关,具有行政处罚权。张小随诉称王屋分局不是县级公安机关,没有处罚权,对其作出的处罚系滥用职权,理由不能成立。王屋分局认定张小随2015年3月6日伙同他人在北京天安门地区上访,有张小随、李井则、郎引娥等人的陈述、北京市公安局天安门地区分局治安大队对张小随制作的训诫书、马家楼分流中心非访人员签收表等证据予以证明,证据确实充分。北京天安门地区不是信访接待场所,故张小随到北京天安门地区上访是非法的,其行为构成扰乱公共场所秩序。张小随伙同他人一起非法上访,且此前曾因扰乱公共场所秩序而多次受到治安处罚,属于情节严重,其行为已构成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应当受到治安管理处罚。张小随诉称其没有在北京市天安门地区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王屋分局对其进行处罚,证据不足,理由不能成立。王屋分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第一款第(二)项、第二款之规定,决定给予张小随行政拘留十四日的行政处罚,适用法律正确,裁量并无不当。王屋分局在对张小随处罚前已向张小随告知了将对其作出行政处罚的事实、理由、依据以及其享有的陈述和申辩权利,处罚程序并无不当。根据《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九条第一款关于“行政案件由违法行为地的公安机关管辖。由违法行为人居住地公安机关管辖更为适宜的,可以由违法行为人居住地公安机关管辖,但是涉及卖淫、嫖娼、赌博、毒品的案件除外”的规定,王屋分局对张小随在北京发生的扰乱公共场所秩序行为有管辖权,故张小随认为事情发生在北京,王屋分局没有执法权,从而认为王屋分局对其作出的行政处罚违法,理由也不能成立。综上,王屋分局对张小随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适用法律正确,裁量适当,程序合法。基于此,张小随要求王屋分局对其进行行政赔偿,理由也不能成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六十九条之规定,判决如下:驳回原告张小随的诉讼请求。案件受理费50元,由原告张小随负担。如不服本判决,可在本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或者代表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河南省济源中级人民法院。审 判 长  李小龙审 判 员  董素萍人民陪审员  卢立军二〇一五年八月三日书 记 员  李新明 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