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2015)朝民初字第00922号

裁判日期: 2015-08-03

公开日期: 2016-02-03

案件名称

郭×1等与郭×3等遗嘱继承纠纷一审民事判决书

法院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北京市

案件类型

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一审

当事人

郭×1,郭×2,郭×3,郭×4,郭×5,郭×6

案由

遗嘱继承纠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六条第一款,第十七条第一款,第二十六条第一款

全文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民 事 判 决 书(2015)朝民初字第00922号原告郭×1,男,1957年5月12日生。原告郭×2,男,1982年11月14日生。二原告委托代理人杜立杰,北京嘉科律师事务所律师。被告郭×3,女,1954年4月2日生。被告郭×4,女,1959年8月15日生。被告郭×5,女,1959年8月15日生。被告郭×6,女,1962年2月7日生。四被告委托代理人李明泽,北京市正合律师事务所律师。原告郭×1、原告郭×2与被告郭×3、被告郭×4、被告郭×5、被告郭×6遗嘱继承纠纷一案,本院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郭×1委托代理人杜立杰、郭×2、郭×3、郭×5、郭×4、郭×6及委托代理人李明泽到庭参加了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郭×1、郭×2诉称:被继承人郭×7与郭×1系父子关系,与郭×2系爷孙关系,与郭×3、郭×4、郭×5、郭×6系父女关系��郭×7自2009年6月起一直与郭×1、郭×2一起居住生活。因郭×1、郭×2对郭×7生前尽到了主要赡养义务,故郭×7于2012年5月25日自书遗嘱,自愿将其名下且拥有独立所有权的北京市×区×号楼×单元204号房屋(以下简称204号房屋)留给郭×1和郭×2,并希望众子女遵从其遗愿,不要因此不和睦。后郭×7于2014年3月22日去世。郭×7去世后,郭×1、郭×2多次找到郭×3等人,要求协助办理204号房屋权属转移登记手续,但多次协商无果。无奈诉至法院:1、判令郭×7自书遗嘱有效。2、判令204号房屋由郭×1、郭×2继承,归二人共同共有。郭×3、郭×4、郭×5、郭×6辩称:郭×7与潘×系夫妻关系,文革时期郭×7单位分配了204号房屋。潘×去世后,郭×7将单位分配的另一处公房转让,于2007年房改时用售房款购买了204号房屋,购房时考虑了潘×的情况折算了工龄优惠。郭×7自2008年起与郭×1一起居住,将204号房屋出租。郭×7从未谈及过遗嘱事宜,说郭×1总是跟他要房子。郭×7生前长期担任领导职务,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文化修养,如果自书遗嘱,必将百年后事交待清楚。但《留言》中却写到将房子留给郭×1、郭×2结婚之用,有悖常理的用词手法,与郭×7书写习惯完全不符。《留言》不是郭×7所写,更不是他对房产处置的真实意愿。退一步讲,假如《留言》是郭×7书写,那只是留给郭×1、郭×2结婚使用,排除了将房屋所有权全部给予或赠予的意思。况且,204号房屋作为成本价售房,有潘×的份额,并非郭×7独立所有权的房产。郭×7生前,各子女都尽了赡养义务,郭×7去世后,各方应友好协商的处理好遗产分配问题。郭×1、郭×2虚构《留言》妄图骗取遗产,侵害了各子女的合法权益。另,郭×2系郭×7孙子,不属于法定继承人范围,并非遗嘱继承案件适���主体。请求法院驳回郭×1、郭×2的全部诉讼请求。经审理查明:郭×7与潘×系夫妻关系,婚后生育五子女:郭×3、郭×1、郭×4、郭×5、郭×6。郭×7于2014年3月22日因病去世。经询,各方均认可潘×于1999年10月去世。2007年7月12日,北内集团总公司(甲方)与郭×7(乙方)签署《成本价出售公有住宅楼房协议书》,甲乙双方根据京国土房管方字(2000)第696号《关于2001年向职工出售公有住房楼房的价格及有关政策的通知》、(2001)京房改办字第169号关于北内集团总公司2001年向职工出售公有住宅楼房请示的批复以及有关文件规定,就房屋买卖订立协议,双方共同遵守。甲方将204号房屋,建筑面积57.13平方米出售给乙方,经计算实际售价为35412元,乙方应交纳公共维修基金1782元,合计应付金额为37194元。甲方根据《关于2001年向职工出售公有住宅楼房的价���及有关政策的通知》及乙方条件,给予乙方下列折扣:1、按乙方夫妇双方建立公积金前工龄给予工龄折扣,年工龄折扣率0.9%;2、成新折扣:年折旧率为2%。乙方购房后,产权归个人所有,可依法进入市场。据《单位出售公有住房房价计算表》记载,男方工龄38年,女方工龄处系空白,标准价高限1466.4元,年工龄折扣率0.9%,已竣工年限19年;成本价购房的实际房价=(成本价-标准价高限*年工龄折扣率*夫妇工龄和)*(1+调节因素之和)*(本套楼房建筑面积+阳台面积*系数)+装修设备价)*(1-已竣工年限*2%)-负担价*现住房折扣率*(本套楼房建筑面积+阳台面积);204号房屋算式系((1560-1466.4*0.009*38)*(1-3%)*(54.13+3*0.5))*(1-2%*19)。后郭×7付清房款,取得204号房屋所有权。关于房款负担,双方均认��郭×7将其与潘×婚姻关系存续期间自单位承租的另一套公房使用权转让,以换取的对价款用以购买204号房屋。庭审中,郭×1、郭×2提交《留言》,内容如下:“我的子女们,我的年龄大了,也老了,在我老了以后,南沙滩的房子一处留给我的儿子郭×1和我的孙子郭×2结婚之用。请各位子女们谅解,相互之间要和睦,不要为这点财产闹出相互之间不团结不和气。我相信你们是能够做到的,我谢你们。父于2012年5月25日,郭×7言”。对此,郭×1、郭×2表示《留言》系郭×7自书遗嘱,将204号房屋由郭×1、郭×2继承的意愿真实明确,应据此遗嘱继承房屋。郭×3、郭×4、郭×5、郭×6表示对此《留言》并不知情,非郭×7本人书写,并向本院申请对《留言》中郭×7的签名进行笔迹鉴定。诉讼阶段,本院组织各方两次选取并确定有郭×7签名的检材样本,经各方质证均予认可后将三份有郭×7签名字迹的材料作为检材样本一并提交。经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摇号选定,本院委托北京明正司法鉴定中心对检材字迹与样本字迹是否为同一人书写进行司法鉴定。2015年5月4日,北京明正司法鉴定中心出具《司法鉴定书》,认为检材字迹与样本字迹之间的相同特征数量多且质量高,经检验,两者特征的总体属于本质性相同,反映了同一人书写习惯。鉴定意见系检材字迹与样本字迹为同一人所书写。对此鉴定结论,郭×1、郭×2予以认可。郭×3、郭×4、郭×5、郭×6认为鉴定意见程序违法、鉴定手段不科学,鉴定意见错误,表示鉴定人应从技术层面对检材样本是否为同一人书写进行检测和判断,并应通知委托人确认,而提交的检材样本《收据》签名并非郭×7笔迹,故应对三份检材样本是否为同一人书写进行补充鉴定,并向本院提交《补���笔迹鉴定申请书》。本院对此书面征询北京明正司法鉴定中心意见,其回复称对样本进行了审查,发现所有样本均经过质证确定,具备比对条件。本院对于郭×3、郭×4、郭×5、郭×6提出补充鉴定的申请不予准许。以上事实,有当事人当庭陈述、《成本价出售公有住宅楼房协议书》、单位出售公有住房房价计算表、北京市房屋登记表、《留言》等在案为证。本院认为,公民可以立遗嘱处分个人财产,将个人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一人或数人继承,亦可将个人财产赠给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关于本案主体,郭×7于《留言》中表述的关于204号房屋处分意见与郭×1、郭×2相关联,考虑到204号房屋作为整体继承分割的实际需要,郭×1、郭×2提起继承之诉依法有据,本院对于郭×3、郭×4、郭×5、郭×6就主体抗辩事由难以支持。关��204号房屋,204号房屋系郭×7以成本价结合优惠条件经房改购买之公房。按照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有关政策,按成本价或标准价购买公有住房系以家庭为购房主体,且每个家庭只能享受一次优惠。故此夫妻双方对于符合房改政策的公有住房均享有可期待的财产权益,不宜以一方死亡后购买而认定为健在一方的个人房产。且204号房屋出资款源于郭×7与潘×夫妻关系存续期间承租的另一处公房使用权对价款,属夫妻共同财产权益。综上,204号房屋应属郭×7与潘×夫妻共同财产。潘×生前并未留有遗嘱,其享有产权份额应在法定继承人之间平均分配,由郭×7、郭×1、郭×3、郭×4、郭×5、郭×6各继承1/12的产权份额。关于遗嘱,依据法律规定,公民立遗嘱时可以公证、自书、代书、录音和口头的方式进行,自书遗嘱由遗嘱人亲笔书写,签名,并注明日期。《留言���系郭×7自行书写且签名标注日期,符合自书遗嘱形式要件。《留言》中郭×7自述年老将204号房屋留给郭×1、郭×2结婚之用,望子女不争财产相互和睦。文字措辞虽未能体现法律用语,但全文意思表示连贯,可以推知被继承人处分房屋权属的意思表示,此亦符合老百姓惯常采用的书写习惯。故《留言》中郭×7就其享有产权份额与继承取得份额即7/12的产权份额由郭×1、郭×2继承的意愿表述清晰、明确,本院据此予以分割,判处由郭×1、郭×2平均分配。另,204号房屋属于郭×7与潘×夫妻共同财产,郭×7仅有权处分己方产权份额,故郭×7自书《留言》仅部分有效,本院对于郭×1、郭×2要求确认《留言》合法有效的请求,难以支持。综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六条、第十七条、第二十六条之规定,判决如下:一、北京市×区×号楼×单元204号��屋由原告郭×1、原告郭×2、被告郭×3、被告郭×4、被告郭×5、被告郭×6按份共有。原告郭×1享有二十四分之九份额,原告郭×2享有二十四分之七份额,被告郭×3享有十二分之一份额,被告郭×4享有十二分之一份额,被告郭×5享有十二分之一份额,被告郭×6享有十二分之一份额。二、驳回原告郭×1、郭×2的其他诉讼请求。鉴定费一万五千七百元,由被告郭×3、被告郭×4、被告郭×5、被告郭×6负担(已交纳)。案件受理费六千九百元,由原告郭×1负担二千五百八十七元五角(已交纳),由原告郭×2负担二千零一十二元五角(已交纳),由被告郭×3负担五百七十五元(郭×1、郭×2已交纳,郭×3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五日内给付郭×1、郭×2),由被告郭×4负担五百七十五元(郭×1、郭×2已交纳,郭×4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五日内给付郭×1、郭×2),由被告郭×5负担五百七十五元(郭×1、郭×2已交纳,郭×5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五日内给付郭×1、郭×2),由被告郭×6负担五百七十五元(郭×1、郭×2已交纳,郭×6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五日内给付郭×1、郭×2)。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审 判 长  孙 琪代理审判员  文怡昊代理审判员  付瑞洁二〇一五年八月三日书 记 员  袁书亮 更多数据:搜索“”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