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2014)穗越法民三初字第838号

裁判日期: 2015-08-18

公开日期: 2015-11-06

案件名称

曾阿苏与广州白云房地产开发总公司、曾庆生等房屋拆迁安置补偿合同纠纷一审民事裁定书

法院

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广州市

案件类型

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一审

当事人

曾阿苏,广州白云房地产开发总公司,李伟悦,欧永健,曾庆銮,曾庆锵,曾宪方,曾庆祺,曾庆贤,曾燕玲,梁伟坤,曾健,曾亮,邓洁英,曾丽霞,曾敏清,曾美,董平波,董平楷,董平海,黄国雄

案由

房屋拆迁安置补偿合同纠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13年)》:第五十二条第一款,第一百一十九条,第一百四十条,第一百五十四条第一款

全文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法院民 事 裁 定 书(2014)穗越法民三初字第838号原告:曾阿苏,住址广州市。委托代理人:康一丰,广东法盛律师事务所律师。被告:广州白云房地产开发总公司,住所地广州市白云区。法定代表人:冯耀洪。第三人:曾庆銮,香港特别行政区居民。第三人:曾庆生(兼第三人曾庆銮的委托代理人),男,1954年10月15日出生,汉族,身份证住址广州市越秀区仁生里**号后座。第三人:曾庆锵,身份证住址广州市天河区。第三人:曾宪方,香港特别行政区居民。(已死亡)第三人:曾庆祺,香港特别行政区居民,(A)。第三人:曾庆贤,香港特别行政区居民。第三人曾庆生、曾庆銮、曾庆锵、曾庆贤、曾庆祺共同委托代理人:李伟悦,广东启兴律师事务所律师。第三人:曾燕玲,户籍地址广州市越秀区。第三人:曾爱玲(兼第三人曾燕玲的委托代理人),女,1956年11月3日出生,汉族,户籍地址广州市越秀区仁生里**号后座。第三人:梁伟坤,户籍地址广州市海珠区。第三人:曾健,户籍地址广州市海珠区。第三人:曾亮,户籍地址广州市荔湾区。第三人:邓洁英,户籍地址广州市越秀区。第三人:曾丽霞,户籍地址广州市越秀区。第三人:曾敏清,户籍地址广州市天河区。第三人:曾庆毅(兼第三人曾丽霞的委托代理人),男,1972年3月9日出生,汉族,户籍地址广州市越秀区寺右南一街六巷*号***房。第三人:曾美,户籍地址广州市白云区。第三人:董平波,户籍地址广州市越秀区。第三人:董平楷,户籍地址广州市白云区。第三人:董平海,户籍地址广州市白云区。第三人曾美、董平波、董平楷、董平海共同委托代理人:欧永健,广东合富律师事务所律师。第三人:黄国雄,住广州市越秀区。原告曾阿苏诉被告广州白云房地产开发总公司(以下简称白云公司)及第三人曾庆生等房屋拆迁安置补偿合同纠纷一案,本院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适用普通程序,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曾阿苏的委托代理人康一丰,第三人曾庆生(兼第三人曾庆銮的委托代理人)、曾庆锵、曾爱玲(兼第三人曾燕玲委托代理人)、梁伟坤、曾亮、邓洁英、曾敏青、曾庆毅(兼第三人曾丽霞的委托代理人)、黄国雄,第三人曾庆生、曾庆锵、曾庆銮、曾庆贤、曾庆祺共同委托代理人李伟悦,第三人曾美、董平波、董平楷、董平海共同委托代理人欧永健到庭参加诉讼,被告及第三人曾健经本院依法传唤没有到庭参加诉讼,本院依法缺席审判。本案现已审理终结。在案件受理后开庭审理过程中,发现第三人曾宪方已经死亡,第三人曾庆贤、曾庆祺自称系第三人曾宪方的儿子并提供了相关证明,申请加入诉讼,本院依法准予其参加诉讼。原告诉称:广州市越秀区仓边路仁生里24号后座首层、二层,总建筑面积113.19平方米,原属于曾某丁、曾某戊、曾宪方、曾某己、曾某庚、曾阿苏、曾美七个人所共同共有,房产登记号为统字183321号。1994年10月,白云公司征用拆迁仓边路仁生里24号后座首层、二层房产。1994年10月9日,由曾宪端、曾季平、曾宪方、曾宪直、曾蕴华、曾阿苏、曾美七人委托曾庆生与白云公司签订了《广州市城市房屋拆迁补偿协议》,约定由白云公司将在仓边路仁生里新建大楼A幢第1、6、9层安排113.19平方米作为拆除原仁生里24号后座首层、二层的产权调换房屋。1994年10月9日,曾某甲、曾庆锵与白云公司签订了《业主回迁、永迁安置超面积售房合同》,约定白云公司在仓边路仁生里新建大楼安排166.8平方米给曾某甲等回迁。其中,产权调换面积113.19平方米,曾某甲、曾庆锵购买面积53.61平方米。同日,曾某甲又代表曾某丁、曾某戊、曾宪方、曾某己、曾某庚、曾阿苏、曾美七人与白云公司签订了《房屋拆迁安置协议》,约定回迁面积共166.8平方米,其中九楼东向64.68平方米未曾某己、曾某庚、曾阿苏、曾美四人共有;首层32.34平方米单元由曾某丁、曾宪方共有;六楼42.98平方米单元中16.17平方米由曾某戊所有,另外的26.8平方米由曾庆锵购买;此外,曾某甲另购买首层26.8平方米单元。2002年8月26日,白云公司安排曾某甲等回迁,实际安排的回迁房为仓边路仁生里豪贤苑A幢912房,建筑面积32.34平方米,由曾某丁、曾宪方共同使用。A幢911房,建筑面积42.98平方米,由曾某戊、曾庆锵共同使用。A幢1908房,建筑面积26.8平方米,属于曾某甲所有。A幢907房,建筑面积64.68平方米,由曾某己、曾某庚、曾阿苏、曾美四人共同使用。2002年10月21日,曾阿苏及其丈夫黄燕、曾蕴华及其丈夫董沛牛、曾美及其丈夫董沛燎、曾宪直及其妻子邓洁英八人共同决定将仓边路仁生里豪贤苑A幢907房赠与给曾阿苏的儿子黄国雄,《赠与合同》经广东省公证处出具的(2002)粤公证内字第37441号《公证书》进行了公证。2013年12月10日,曾某戊的继承人曾庆锵、曾某辛、曾某壬办理了继承公证,曾某辛、曾某壬表示放弃对曾某戊、傅某甲的遗产继承权,曾某戊的遗产由曾庆锵继承。原告曾阿苏认为,首先,原仁生里24号后座首层、二层总建筑面积113.19平方米属于曾某丁、曾某戊、曾宪方、曾某己、曾某庚、曾阿苏、曾美七人共同所有,被告应将被拆迁后产权调换的113.19平方米房屋产权办理登记给上述七位产权人所有,每人持七分之一的产权份额。由于曾某丁、曾某戊、曾某己、曾某庚四人已经去世,继承人之间尚未进行遗产分割,故其七分之一的产权份额应由四人的继承人共同持有,即曾某丁的继承人曾某甲、曾庆銮、曾燕玲、曾某乙、梁伟坤、曾健、曾亮共同持有产权调换房屋的七分之一的份额。曾某戊的继承人曾某辛、曾某壬放弃继承,故其继承人曾庆锵应持有产权调换房屋的七分之一份额。曾某己的继承人邓洁英、曾丽霞、曾敏青、曾某丙应共同持有产权调换房屋七分之一的产权。曾某庚的继承人董平波、董平楷、董平海共同持有产权调换房的七分之一份额。最后,2002年8月26日回迁之后,仁生里24号后座首层、二层产权调换房是豪贤苑A幢东栋907房、912房、911房。故现在可以将豪贤苑A幢东栋907房、912房登记为增阿苏、曾美、曾宪方、曾庆锵各占七分之一,曾某甲、曾庆銮、曾燕玲、曾某乙、梁伟坤、曾健、曾亮共同占七分之一份额,邓洁英、曾丽霞、曾敏青、曾某丙共同占有七分之一的份额,董平波、董平楷、董平海共同占有七分之一份额。豪贤苑A幢东梯911房可登记为曾庆锵占29.11平方米,由曾阿苏、曾美、曾宪方各占2.31平方米,曾某甲、曾庆銮、曾燕玲、曾某乙、梁伟坤、曾健、曾亮共同占2.31平方米,邓洁英、曾丽霞、曾敏青、曾某丙共同占2.31平方米,董平波、董平楷、董平海共同占有2.31平方米。原告称其对曾某甲、曾庆锵购买的增大面积的回迁房部分不主张权利。为了便于各产权人之间进一步进行析产分割,请求人民法院判决:1.将广州市越秀区仓边路仁生里15号907房(即仁生里豪贤苑A幢东梯907房,建筑面积64.68平方米)、仁生里15号912房(建筑面积32.34平方米)登记为曾阿苏、曾美、曾宪方、曾庆锵各占七分之一份额、曾某甲、曾庆銮、曾燕玲、曾某乙、梁伟坤、曾健、曾亮共同占七分之一份额,邓洁英、曾丽霞、曾敏青、曾某丙共同占有七分之一份额,董平波、董平楷、董平海共同占有七分之一份额,仁生里15号911房(建筑面积42.98平方米)可登记为曾庆锵占29.11平方米,曾阿苏、曾美、曾宪方各占2.31平方米,曾某甲、曾庆銮、曾燕玲、曾某乙、梁伟坤、曾健、曾亮共同占2.31平方米,邓洁英、曾丽霞、曾敏青、曾某丙共同占有2.31平方米,董平波、董平楷、董平海共同占有2.31平方米;2.本案诉讼费用由原告及第三人分担。被告无答辩。第三人曾某甲、曾庆锵、曾庆銮、曾庆贤、曾庆祺、曾燕玲、曾某乙、梁伟坤、曾亮述称:其应当作为本案的共同原告参加诉讼,其是作为原被拆迁房屋的产权人与被告签订了拆迁合同。其中曾庆锵向被告购买了增大面积的回迁房,对此有公证书为证。原告曾阿苏的产权已经赠送给了黄国雄,黄国雄也接受了赠与。上述第三人对原告的诉请没有异议。第三人曾美、董平波、董平楷、董平海述称:同意原告的诉讼请求,涉案的房屋中归该部分第三人享有的产权份额已经经过公证书赠与给了黄国雄,请求法院将其享有的产权份额直接判决给黄国雄。对曾庆锵、曾某甲各自购买的增大面积的回迁房部分不主张权利。第三人邓洁英、曾某丙、曾敏青、曾丽霞述称:曾某己当初只是把其享有份额即原拆迁面积的七分之一赠与给黄国雄,并非是回迁后的面积。而且此部分第三人并不清楚曾某甲、曾庆锵购买增大的回迁房是否基于拆迁关系才能享有。第三人曾健无意见陈述。经审理查明:原广州市越秀区仓边路仁生里24号后座首、二层房屋建筑面积113.87平方米,为曾某丁、曾某戊、曾宪方、曾某己、曾某庚、曾阿苏、曾美七人共有。1989年12月27日,曾宪方出具《委托书》予曾某甲,委托其为合法代理人代为向有关部门办理登记、转换及领取房产所有证手续等。1994年10月,因办理前述仁生里24号后座首、二层房屋的产权交换手续,曾某己、曾某庚、曾美、曾阿苏、曾某戊、曾某丁分别出具《委托书》予曾某甲,授权其代为办理有关产权交换的手续。1994年10月9日,曾庆生以曾宪端、曾季平、曾宪方、曾宪直、曾蕴华、曾阿苏、曾美(被拆迁人、乙方)的代理人身份与被告(拆迁人、甲方)签订《广州市城市房屋拆迁补偿协议书》,其中约定:“一、乙方同意甲方拆除座落在越秀区仓边路仁生里24号后座首、二层的房屋,该房屋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面积113.19平方米。二、甲方将自有的座落在越秀区仓边路仁生里新建大楼A幢(框架结构)第1、6、9层楼的自有房屋,建筑面积为113.19平方米(包括分摊楼梯、走廊等面积等分摊在内)单元,用作拆除乙方原址房屋后的产权调换(补偿)等”。并于同年10月14日登记备案。同日,拆迁人(甲方)白云公司与被拆迁人(乙方)陈某(系曾某丁妻子)、曾某甲、曾庆锵、吴某签订了《房屋拆迁安置协议》,其中约定:“甲方经……批准,拆除仓边路仁生里24号后座首、二层的房屋(下称原址房屋)。乙方是该房的使用人,建筑面积113.19平方米,有正式户口的实际居住人口15人(其中独生子女5人)。现根据《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和广州市拆迁有关规定,经双方协商达成协议如下:……三、回迁办法:1.甲方应于1996年12月30日前,在仓边路仁生里地段新建大楼(第A幢)第首、六、九层,产权属于自有的房厅套间,建筑面积166.80平方米安置给乙方回迁居住。十、其他事项:1.乙方原有产权面积113.19平方米,甲方安排乙方回迁建筑面积166.8平方米,乙方户籍人数15人,其中独生子女5人,按政策甲方同意乙方现住户(曾某甲、曾庆锵户)购买超出原产权面积的53.61平方米,其中10平方米以550元/平方米、43.61平方米以2000元/平方米计价,合计共人民币92720元。2.甲方同意乙方回迁建筑面积为:首层59.14平方米(分连体两个单元,一个32.34平方米曾某丁、曾宪方共有;一个26.8平方米为曾某甲所有),东向靠北临街外墙不少于7米,地台与街道地面基本一致;六楼按42.98平方米(其中16.17平方米为曾某戊所有,另26.8平方米为曾庆锵所有),东向临街外墙不少于5米;九楼64.68平方米为曾某己、曾某庚、曾美、曾阿苏共有,动向临街外墙不少于7米等”。该合同于1994年10月18日经广州市白云区公证处以(94)穗白内经证字第4792号《公证书》公证。1994年10月9日,白云公司(甲方)与曾某甲、曾庆锵(乙方)签订了《业主回迁、永迁安置超面积售房合同》,其中约定:“二、根据甲、乙双方签订的征地拆迁房屋回迁安置协议书,甲方安置乙方在广州市仓边路仁生里地段A栋新建大楼第1、6、9层东向回迁。现甲方安置乙方回迁建筑面积共166.8平方米,比乙方原房屋产权面积113.19平方米,超出53.61平方米,超面积部分甲方同意乙方购买,其中10平方米以550元/平方米,43.61平方米按商品房计每平方米2000元,合计总金额92720元。本合同在双方签订之日起生效,合同签订7天内乙方向甲方付购房款50%计46360元,到新楼回迁之日付清余下的50%计46360元。付款完毕,甲方才按以上内容规划乙方回迁房屋单元面积,如乙方未能按时交清款项,则本合同自行终止等”。2002年8月26日,被告分别向曾庆生发出回迁至仓边路仁生里15号1908、912房的《回迁通知存根》;向曾庆生、曾庆锵发出回迁至仓边路仁生里15号911房的《回迁通知存根》;陈桂芳、曾宪直发出回迁至仓边路仁生里15号907房的《回迁通知存根》。另查明:第三人曾庆贤、曾庆祺系第三人曾宪方与傅某乙的儿子,傅某乙于1989年5月9日在香港逝世,曾宪方于1990年6月23日在香港逝世。第三人曾庆祺声明自愿放弃对曾宪方拥有的原广州市越秀区仓边路仁生里24号后座房屋拆迁安置后的广州市越秀区仓边路仁生里15号豪贤苑A幢相关部分房屋的继承权。本院认为:原被拆除的仁生里24号后座首、二层房屋由曾某丁、曾某戊、曾宪方、曾某己、曾某庚、曾阿苏以及曾美7人共同共有,曾庆生受前述产权人的委托与被告签订了《房屋拆迁安置协议》与《广州市城市房屋拆迁补偿协议书》,涉案的广州市越秀区仓边路仁生里15号907房、911房、912房属拆除原仁生里24号后座首、二层房屋的产权调换补偿房屋。第三人曾宪方依法对涉案的房屋享有相应的所有权。在本案审理过程中,发现第三人曾宪方已经于1990年6月23日在香港逝世,其继承人依法属于本案必须共同进行诉讼的当事人。现曾宪方的儿子曾庆贤、曾庆祺以其继承人的身份加入诉讼,其中曾庆祺声明放弃对涉案房屋的继承。但是,由于第三人曾宪方的继承人在本案中未能全部确定,已作为继承人身份出现的曾庆贤、曾庆祺对曾宪方的遗产是否享有全部继承权,本案现有证据也无法证实。在涉案房屋所有人之一的曾宪方死亡后其继承人尚未完全确定的情况下对涉案房屋办理产权登记存在障碍。由于原告及第三人未能确定涉案房屋涉及的全部继承人等相关继承事项,其提起本案诉讼要求将涉案房屋按照相应份额登记在原告及各第三人名下,属于主体不适格。综上,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五十二条、第一百一十九条、第一百四十条、第一百五十四条第一款第(三)项的规定,裁定如下:驳回原告曾阿苏的起诉。本案公告费用500元,由原告曾阿苏负担。如不服本裁定,第三人曾庆銮、曾庆祺、曾庆贤可在本裁定书送达之日起三十日内,原告曾阿苏、被告广州白云房地产开发总公司及其他第三人可在本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广东省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 判 长  梅林勇人民陪审员  陈文平人民陪审员  任 红二〇一五年八月十八日书 记 员  郭丽群 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