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浦民一(民)初字第7080号
裁判日期: 2015-08-18
公开日期: 2015-09-26
案件名称
袁伟萍、袁梦与袁志海、沈梅等所有权确认纠纷一审民事判决书
法院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上海市
案件类型
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一审
当事人
案由
法律依据
全文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民 事 判 决 书(2015)浦民一(民)初字第7080号原告袁伟萍。原告袁梦。法定代理人袁伟萍。上列两原告共同委托代理人管红霞,上海朝闻律师事务所律师。上列两原告共同委托代理人陈昱,上海朝闻律师事务所律师。被告袁志海。被告沈梅。被告刘祺。被告刘定勇。上列两被告共同委托代理人李佩芳,上海市光明律师事务所律师。上列两被告共同委托代理人朱俐婷,上海市光明律师事务所律师。原告袁伟萍、袁梦诉被告袁志海、沈梅、袁林妹、刘祺分家析产及法定继承纠纷一案,本院于2015年2月27日立案受理后,原告发现被告袁林妹已于2014年11月17日去世,遂向本院撤回对袁林妹的起诉,并申请追加继承人刘定勇作为被告参加本案诉讼,后本院依法适用简易程序,于2015年4月8日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袁伟萍及两原告共同委托代理人管红霞、陈昱,被告袁志海、沈梅、刘祺、刘定勇到庭参加诉讼。本院于同年8月3日第二次公开开庭进行审理。原告袁伟萍及两原告共同委托代理人管红霞、陈昱,被告袁志海、沈梅,被告刘祺及其与被告刘定勇的共同委托代理人李佩芳到庭参加诉讼。在审理中,本院根据两原告申请,于2015年3月2日依法裁定查封了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航头镇鹤沙路XXX弄XXX号XXX室及上海市浦东新区航头镇鹤沙路XXX弄XXX号XXX室两套安置房。本案现已审理终结。原告袁伟萍、袁梦共同诉称,原告袁伟萍系被告袁志海和被告沈梅之女,原告袁伟萍与原告袁梦系母女关系。已故袁林妹系被告袁志海姐姐,其与被告刘定勇生育一子为被告刘祺。2011年,由被告袁志海承租的原上海市黄浦区万裕街XXX号公房被动迁,安置对象为该房屋户籍内的原告袁伟萍、袁梦、被告袁志海、沈梅、刘祺及袁林妹,共获得补偿款人民币903,447元(其中包括有证建面自行改变用途照顾性补偿585,447元)、户籍安置费843,500元、各类补贴费708,558元、奖励费281,087元,合计2,736,692元,折价购买了总价2,263,176元的四套动迁安置房,总面积309.70平方米,分别坐落于上海市浦东新区航头镇鹤沙路XXX弄XXX号XXX室(77.89平方米)、上海市浦东新区航头镇鹤沙路XXX弄XXX号XXX室(76.76平方米)、上海市浦东新区航头镇鹤沙路XXX弄XXX号XXX室(77.89平方米)、上海市浦东新区航头镇鹤沙路XXX弄XXX号XXX室(77.16平方米)。2014年12月15日,该4套房屋大产证已办出,实际建筑面积为315.78平方米。被动迁公房的实际居住人为被告袁志海一家四口,且唯一住房,被告刘祺及其母亲袁林妹系空挂户口,未实际居住,根据当时政策规定,被告刘祺及其母亲袁林妹只能取得户籍安置费,其余补偿款由实际居住人享有,另原告袁伟萍实际经营棋牌室,改变用途照顾性补偿款中原告袁伟萍应当多得。但被告袁志海在两原告及被告沈梅不知情的情况下,擅自以户主名义将4套安置房中两套给予袁林妹母子,损害了两原告及被告沈梅的权利。现两原告诉请法院依法分割动迁利益,即两原告要求取得上海市浦东新区航头镇鹤沙路XXX弄XXX号XXX室、303室两套房屋及现金补偿款335,346.15元;被告袁志海、沈梅取得上海市浦东新区航头镇鹤沙路XXX弄XXX号XXX室房屋及现金补偿款317,709.45元;被告刘祺、刘定勇取得上海市浦东新区航头镇鹤沙路XXX弄XXX号XXX室房屋,并支付两原告和被告袁志海、沈梅补偿款179,540.20元。被告袁志海、沈梅辩称,对原告的诉讼请求无异议。被告刘祺辩称,动迁政策规定一个家庭可分得一套安置房,因当时动迁时其和妻子姜乙一个家庭,母亲袁林妹与其再婚丈夫姜甲一个家庭,原告袁伟萍与其父母也是两个家庭,故分得了四套安置房,动迁时我们一起签订的动迁协议。后被告袁志海更改了动迁协议,姜甲和姜乙未被作为安置对象,动迁组说虽然被告袁志海有权修改动迁协议,但我们仍可取得两套房屋。当时被告袁志海说好再给我们20万元装修款,但至今未给我们,现被告认为其和母亲袁林妹取得两套安置房是合理的,现被告只要求取得两套安置房,其余动迁利益不再主张。被告刘定勇的答辩意见与被告刘祺一致。经审理查明,原告袁伟萍系被告袁志海和被告沈梅之女,原告袁伟萍与原告袁梦系母女关系。袁林妹(2014年11月17日去世)系被告袁志海姐姐,袁林妹与被告刘定勇生育一子为被告刘祺。袁林妹与被告刘定勇于2009年12月21日离婚。后袁林妹与案外人姜甲于2010年10月17日登记结婚,又于2014年2月27日离婚。同年3月21日,袁林妹与被告刘定勇又登记结婚。被告刘祺与案外人姜乙于2011年2月12日登记结婚。位于上海市黄浦区万裕街XXX号底层北后厢公房原承租人为被告袁志海父亲袁宝庆(1989年12月22日去世),1992年6月30日承租人变更为被告袁志海。2010年9月28日,上海市黄浦区董家渡13B地块取得拆迁许可证,该公房列入动迁范围,该公房内在册户籍人口共6人,分别为原告袁伟萍、袁梦、被告袁志海、沈梅、刘祺(自出生时报入)及袁林妹(自1979年2月15日外地迁入)。2011年6月21日,由被告袁志海作为公房承租人代表该户(乙方)与拆迁人上海市土地储备中心(甲方)签订《上海市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协议约定:公房居住面积16.50平方米,折算建筑面积25.41平方米,应计算人口为被告袁志海、沈梅、原告袁伟萍、袁梦、被告刘祺、袁林妹;甲方支付乙方套型面积补贴318,000元、居住保障对象为上述6人,居住保障补贴843,600元,被拆迁房屋价值补偿款合计1,161,600元;根据该基地拆迁补偿安置方案,乙方向甲方购买动迁安置房4套,房屋建筑面积309.70平方米,总价为2,263,176元,分别坐落于上海市浦东新区航头镇鹤沙路XXX弄XXX号XXX室(77.89平方米、价款564,313.05元)、上海市浦东新区航头镇鹤沙路XXX弄XXX号XXX室(76.76平方米、价款556,126.20元)、上海市浦东新区航头镇鹤沙路XXX弄XXX号XXX室(77.89平方米、价款575,996.55元)、上海市浦东新区航头镇鹤沙路XXX弄XXX号XXX室(77.16平方米、价款566,740.20元)。安置房与房屋补偿款差价为1,101,576元,由乙方支付甲方;由甲方支付乙方有证建筑面积自行改变用途照顾性补偿款585,447元;由甲方支付乙方居住困难户补贴300,000元、无违章搭建补贴50,000元、自行过渡补贴费129,600元、搬家补助费1,000元、家用设施移装费1,640元、安置房补贴费226,318元;另甲方支付乙方签约奖励费210,000元、集体签约奖励费30,000元、按期搬迁奖励费35,000元、生效计息奖励费6,087元。上述补偿及奖励费用合计2,736,692元,扣除4套安置房房款后尚余现金473,516元,此款由被告袁志海于2012年5月18日领取。与此同时,由被告袁志海代表该户签署《拆迁安置房产权人、使用人确认书》,编号为13B-3-25,确认如下:上海市浦东新区航头镇鹤沙路XXX弄XXX号XXX室产权人为被告袁志海、沈梅、原告袁梦,使用人为被告袁志海、沈梅;上海市浦东新区航头镇鹤沙路XXX弄XXX号XXX室产权人为原告袁伟萍、袁梦,使用人为原告袁伟萍、袁梦;上海市浦东新区航头镇鹤沙路XXX弄XXX号XXX室产权人和使用人为袁林妹;上海市浦东新区航头镇鹤沙路XXX弄XXX号XXX室产权人和使用人为被告刘祺。据此,由拆迁人按上述确认书向该户开具了4套安置房的配套商品房供应单,由被告袁志海代表该户签字确认。2013年3月29日,被告刘祺与安置房所在地物业公司办理了上海市浦东新区航头镇鹤沙路XXX弄XXX号XXX室房屋的交房入住手续;同年4月15日,由袁林妹办理了上海市浦东新区航头镇鹤沙路XXX弄XXX号XXX室房屋交房入住手续。后原告袁伟萍于2013年5月7日向上述物业公司提出安置房分配异议。2014年4月,原告袁伟萍及其父母办理了另两套安置房的入住手续。现两原告认为被告袁志海擅自以户主名义将四套安置房中两套给予袁林妹母子,损害了两原告及被告沈梅的权利,遂于2015年2月诉至本院,请求判如所请。另查,动迁单位发出的第四次《告居民书》载明:公房拆迁的套型面积补贴按15平方米/户计算;居住困难户的住房保障货币补贴标准按人均建筑面积22平方米计算,每平方米8,800元;居住困难户补贴有2个或2个以上的自然家庭构成,每增加1个自然家庭结构,给予居住困难户补贴10万元;无搭建补贴按每户5万元补贴;自行过渡补贴按每户3人计算每月3,000元,每增加1人每月增发800元;搬家费按面积每平方米12元计算每户低于500元的,按500元补贴,选购动迁安置房的每户增加500元;安置房补贴按安置房总价10%补贴;签约奖励费,被拆迁户应计算人口3人以下(含3人),每户发放签约奖励费12万元,若超过3人,每增加1人增发3万元;集体签约奖励费每户30,000元;按期搬迁奖励费按3人户计算每户20,000元,超过3人每增加1人增发5,000元;生效计息奖励费以拆迁补偿款总额按半年期贷款年利率5.35%计算。以上事实由公房租赁凭证、户籍信息、动迁单位发出的《告居民书》、《上海市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动迁安置房产权人、使用人确认书》、结算单、上海市房地产登记信息以及当事人庭审陈述等证据予以证实。在审理中,上海市南房屋动拆迁有限公司向本院说明,上海市黄浦区万裕街XXX号底层北后厢公房承租人为被告袁志海,动迁时户籍为6人4组自然家庭,即被告袁志海+被告沈梅、原告袁伟萍+原告袁梦、袁林妹、被告刘祺,在上述补偿安置中,考虑到该户袁林妹于2010年12月17日登记结婚,被告刘祺于2011年2月12日登记结婚,由于结婚登记在拆迁许可证公告之后,故该两人的配偶均不列入本次动迁补偿的安置人口,但考虑到实际居住困难,经报区指挥部审批,按照该户实际人口为4组自然家庭的人员结构,给予4套安置房。扣除4套安置房房款2,263,176元后,货币余款473,516元由被告袁志海于2012年5月18日领取。在审理中,原告袁伟萍认为其无工作,经营棋牌室,故动迁补偿款中有证建面自行改变用途照顾性补偿585,447元应归其所有;被告刘祺认为本次动迁中袁林妹再婚丈夫姜甲及其妻子姜乙原先均作为安置人口,后动迁组未将该两人作为安置人口,但为满足该户动迁安置要求,遂以棋牌室名义进行了补偿,故该部分补偿利益应归被告刘祺和袁林妹所有。被告刘祺为此提供当时拍摄下来的由动迁公司公布的该户前后两次《拆迁补偿安置结算单》影印件,从该影印件上看,第一次公布的结算单中安置人员中有姜甲和姜乙,自行改变用途照顾性补偿一栏为0,总补偿款为2,649,785元,安置房为4套。第二次公布时变成目前动迁安置情况,增加了自行改变用途照顾性补偿,安置房仍4套不变,安置人员中没有了姜甲和姜乙,但动迁安置补偿款反而多了近9万元。经质证,原告袁伟萍及被告袁志海、沈梅均不予认可。审理中,本院从上海市南房屋动拆迁有限公司调取的《黄浦区董家渡13B地块居民实际经营部位、面积审核表》载明,承租人被告袁志海户底层后厢面积25.41平方米用途为棋牌,由该动迁基地项目指挥部于2011年12月19日审核同意补偿。审理中,原、被告一致确认安置房市场价按每平方米12,800元计算。本院认为,根据动迁安置协议并结合上海市南房屋动拆迁有限公司出具的情况说明,因袁林妹与其再婚丈夫姜甲及被告刘祺与其妻子姜乙结婚登记均晚于上海市黄浦区董家渡13B地块拆迁许可证核发之后,按规定姜甲及姜乙均不符合认定安置人口的条件,故并非本次动迁的被安置人口。本次动迁的被安置人口为原告袁伟萍、袁梦、被告袁志海、沈梅、刘祺及其母亲袁林妹共六人。原告袁伟萍认为被告刘祺和袁林妹系空挂户口,只享受户籍安置费的意见,缺乏依据,本院不予采信。故本院认定上述公房动迁所获得的动迁利益由该六人共有。因被安置人袁林妹动迁后已死亡,也未留有遗嘱,故其享有的动迁利益依法由被告刘祺、刘定勇按照法定继承予以继承分割,鉴于两被告不要求进行分割,故袁林妹享有的动迁利益由两被告共同共有。现本案争议焦点是如何确定四套动迁安置房的归属及如何合理确定各安置人之间的动迁利益份额。从本案的事实看,被告袁志海系上海市黄浦区万裕街XXX号底层北后厢公房承租人,有权代表该户签署相关协议,根据被告袁志海代表该户签署的《安置房产权人和使用人确认书》以及配套商品房供应单,被告袁志海已代表该户对动迁取得的4套安置房的产权人和使用人进行了确认,动迁单位也按照此确认书对四套安置房予以分配,被告刘祺和袁林妹对此并未提出异议,且已办理了交房入住手续。而原告袁伟萍自述其无工作无收入来源,且带有女儿即原告袁梦,基本生活由其父母照顾,故家庭事务由其父亲即被告袁志海予以处理也符合常理,完全有理由相信被告袁志海系代表原告母女作出的意思表示,现两原告认为被告袁志海擅自作出四套安置房产权进行分配的意见,缺乏事实依据,于法也无据,本院不予采信。据此,本院确认上海市浦东新区航头镇鹤沙路XXX弄XXX号XXX室和上海市浦东新区航头镇鹤沙路XXX弄XXX号XXX室两套安置房归被告刘祺、刘定勇所有。其余两套安置房按产权确认书确定归属。按照相关规定,公有住房动迁补偿款分割一般遵循承租人与同住人均等分割原则。现根据该基地公布的动迁政策并结合本案实际情况进行酌情分割,1、被拆迁房屋价值补偿1,161,600元,按6人平均计算每人得193,600元;2、居住困难户补贴30万元,系按自然家庭计算,原告袁伟萍、袁梦得10万元,被告袁志海、沈梅得10万元,被告刘祺及其母亲得10万元;3、无搭建补贴款5万元,考虑到承租人的情况酌定由被告袁志海得10,000元,其余5人各得8,000元;4、自行过渡补贴款129,600元,按每月5,400元计算24个月,每人各得21,600元;5、安置房补贴款226,318元,因该部分补贴款系针对动迁安置房进行的补贴,故应由取得相应安置房的产权人享有,现按安置房价款计算,被告刘祺及袁林妹享有114,273元,其余4人享有112,045元;6、搬家补助费1,000元和设施移装费1,640元,由实际居住的被告袁志海一家4人享有;7、签约奖励费21万元,按安置人口计算每人得35,000元;8、集体签约奖励费3万元,按户计算每人得5,000元;9、按期搬迁奖励费35,000元,由被告袁志海得6,000元,其余5人各得5,800元;10、生效计息奖励费6,087元,由被告袁志海得1,087元,其余5人各得1,000元;11、有证建面自行改变用途照顾性补偿585,447元,该部分费用系双方争议的棋牌室补偿费用,从本院调查情况看,被告袁志海签署动迁协议的时间为2011年6月21日,而动迁组审核认定时间却在2011年12月19日,已时过半年,原告袁伟萍在庭审中也确认棋牌室并无合法经营证照,同时,本院结合上海市南房屋动拆迁有限公司情况说明,现被告刘祺提出该部分补偿费用实际系以棋牌室名义进行补偿的说法更符合当时实际情况。现该部分费用由本院根据本案实际情况并结合公平合理原则,酌定由被告刘祺及袁林妹各得100,000元,其余款项归被告袁志海一家4人所有。被告刘祺认为该部分补偿全部归其所有的意见依据不足,本院不予采信。综上,被告刘祺和其母亲袁林妹应得动迁补偿款954,273元。因该户所取得动迁补偿款大部分已用于抵扣安置房房款,剩余部分现金,两者比例分别为82%和18%。经计算,被告刘祺与其母亲所得补偿款中安置房房款为782,504元,剩余现金部分为171,769元,被告刘祺及其母亲袁林应享有的安置房面积比例为34.58%(782,504元/2,263,176元),按此比例在该户所得安置房面积中占107.09平方米(309.70平方米*34.58%),现被告刘祺及其母亲所得两套房屋面积为155.05平方米,多得了47.96平方米,按照双方确认的市场价12,800元计算,被告刘祺及其母亲应支付613,888元的折价款,扣除剩余应得现金补偿款171,769元后,尚还应支付442,119元折价款。鉴于两原告之间以及两原告与被告袁志海、沈梅之间份额自行协商处理,不要求法院分割,故上述房屋折价款由两原告及被告袁志海、沈梅共有。据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九十九条、第一百条第一款之规定,判决如下:一、上海市浦东新区航头镇鹤沙路XXX弄XXX号XXX室房屋产权和上海市浦东新区航头镇鹤沙路XXX弄XXX号XXX室房屋产权归被告刘祺、刘定勇所有;二、上海市浦东新区航头镇鹤沙路XXX弄XXX号XXX室房屋归原告袁梦、被告袁志海、沈梅所有;上海市浦东新区航头镇鹤沙路XXX弄XXX号XXX室房屋归原告袁伟萍、袁梦所有;三、被告刘祺、刘定勇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支付原告袁伟萍、袁梦、被告袁志海、沈梅房屋折价款442,119元。负有金钱给付义务的当事人,如未按本判决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规定,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案件受理费34,156元,减半收取计17,078元,财产保全费5,000元,合计22,078元(原告袁伟萍、袁梦已预交),由原告袁伟萍、袁梦和被告袁志海、沈梅共同负担14,350元、由被告刘祺、刘定勇共同负担7,728元、被告刘祺、刘定勇负担之款由其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七日内交纳本院。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提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员 * *二〇一五年八月十八日书记员 ***附:相关法律条文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九十九条共有人约定不得分割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以维持共有关系的,应当按照约定,但共有人有重大理由需要分割的,可以请求分割;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份共有人可以随时请求分割,共同共有人在共有的基础丧失或者有重大理由需要分割时可以请求分割。第一百条第一款共有人可以协商确定分割方式。达不成协议,共有的不动产可以分割并且不会因分割减损价值的,应当对实物予以分割。难以分割或者因分割会减损价值的,应当对折价或者拍卖、变卖取得的价款予以分割。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三条被执行人未按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的,应当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被执行人未按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指定的期间履行其他义务的,应当支付迟延履行金。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