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2015)巴民初字第3672号

裁判日期: 2015-08-17

公开日期: 2015-10-09

案件名称

3672兰志民与王景学返还原物纠纷一审民事判决书

法院

巴林左旗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案件类型

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一审

当事人

兰志民,王景学

案由

返还原物纠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七十五条第一款,第一百一十七条第一款;《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13年)》:第六十四条第一款

全文

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人民法院民 事 判 决 书(2015)巴民初字第3672号原告兰志民,现住巴林左旗。委托代理人于学民。委托代理人王景荣,系原告女儿被告王景学,现住巴林左旗。委托代理人丛丽慧,巴林左旗法律援助中心法律援助律师。原告兰志民与被告王景学返还原物纠纷一案,本院受理后依法由审判员黄佳磊适用简易程序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兰志民及其委托代理人于学民、王景荣,被告王景学及其委托代理人丛丽慧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原告兰志民诉称:1984年4月27日,王某(原告丈夫,已去世)代表十户村民与原前进村民委员会(现福山地村)签订了《沙滩承包合同》,1986年3月20日以王某的名义对该承包合同所涉林地办理了《内蒙古自治区林权证》(第14-078号)。后该合同以及林权证被被告以复核为名从王某手中骗走,王某曾多次索要,被告均拒绝返还。王某去世后,原告多次向被告索要该合同以及林权证,均遭拒绝。故原告诉至法院,请求依法判令被告返还《沙滩承包合同》、《内蒙古自治区林权证》(第14-078号)各一份,并由被告承担诉讼费用。被告王景学辩称:原告所诉与事实不符,被告从未以任何名义自原告或王某处骗得《沙滩承包合同》及《林权证》。2012年被告曾向村委会提交过该合同以及林权证的复印件,但该合同的复印件系王某(系被告三叔)给被告的,《林权证》的复印件系被告2004年在村部整理物品时,无意中发现了该《林权证》原件,被告就复印了一份,该《林权证》的原件已经让被告丢失了。另该合同以及林权证所涉荒山系王某等十户共同承包,且后来还进行过重新发包,原告以自己名义起诉属于诉讼主体不适格。请求人民法院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原告兰志民为支持自己的诉讼请求,向本院递交以下证据:1、沙滩承包合同一份(复印件),是王某等十户与村委会签订的。村委会把南沙滩承包给王某等十户,此合同一式两份,这份合同的原件在被告手中,证明该合同合法有效;2、1983年党员联系户守则一份,证明1983年王某是党员,王某要负责帮助联系户的工作,所以是以王某为首签订的沙滩承包合同;3、借款登记卡一枚,证明王某在1986年9月5日利用支农周转金购买承包荒山的苗木和种子;4、村民签名及捺印记录一份,证明涉案的荒山承包合同及林权证属于王某等十户并不属于王景学,是十户共有的;5、林权证复印件一份,证明涉案荒山属于王某等十户共有,并由旗人民政府颁发了林权证,该份林权证原件在被告王景学手里;6、证人袁某甲(福山地村委会主任)出庭作证,证明2012年在集通复线铁路建设征地时,被告向村委会提交了《沙滩承包合同》以及《林权证》的复印件,后因铁路占地补偿款分配被告与原告等发生过纠纷;7、黄某甲书面证言一份,证明2011年7月8日出具的证明系王景学制作后找证人签的字。被告王景学为支持自己的答辩主张,向本院递交以下证据:1、荒山拍卖合同及转包合同各一份,证明在1994年前进村委会对涉案荒山的一部分重新进行发包过,其中王景学和王某甲都承包了部分荒山,后王某甲将其承包的荒山转包给了王景学,王景学的承包合同丢失了;2、转包合同一份,证明王某将其十户承包的荒山承包给了王景学,该合同有王某的儿媳张某甲的签字和捺印;3、证明一份,证明由王某的儿子王某乙证明涉案荒山是由王某等十户共同承包的;4、林权证一枚,证明涉案荒山中的一部分由王景学转包给陈某甲,陈某甲已经取得林权证;5、证明一份,证明经王某乙、王某甲等十户证实王景学承包荒山的具体四至;6、村委会审计记录一份,证明1994年村委会对荒山重新进行发包,王景学缴纳了荒山承包费;7、合同一份,证明王某在十户中拥有的份额已经由王某的儿媳张某甲转包给了王某丙,原告已经没有承包经营权了;8、证人鹿某甲出庭作证,证明1984年王某等十户承包的荒山在1994年又重新发包过,王景学未重新承包;9、证人陈某甲出庭作证,证明1984年王某等十户承包的荒山在1994年又对部分荒山重新发包过,王景学又重新承包了一块荒山,后王景学将其承包的部分荒山转包给了证人,证人已经依法取得了林权证;10、证人王某甲出庭作证,证明1984年王某等十户承包的荒山中的一部分由十户抓阄分配,剩余部分给了王景学,在1994年又重新发包过,证人也承包了一份,后将其那份转包给了王景学;10、证人王某丙出庭作证,证明1984年王某等十户承包的荒山中的一部分由十户抓阄分配,王某的那份由王某的儿媳妇转包给了证人,在1994年又对部分荒山重新发包过,证人未承包。经庭审质证,被告对原告递交的证据1(沙滩承包合同)以及证据5(林权证)系原件的复印件无异议;对原告递交的证据2、3认为与案件无关联;对原告递交的证据4认为该证据仅为人员签名,没有证据内容,无证据效力;对原告递交的证据6(袁某甲证言)认为证人所述不实;对原告递交的证据7认为证人应出庭作证,不予质证。原告对被告递交的证据1、4、6、7认为与案件无关联;对被告递交的证据2、5认为系被告伪造,没有证据效力;对被告递交的证据3证明涉案荒山由十户共同承包无异议;对被告递交的证据8(鹿某甲证言)认为证人陈述不清,无证据效力;对被告递交的证据9(陈某甲证言)认为证人作虚假陈述;对被告递交的证据10(王某甲证言)、11(王某丙证言)认为证人系被告亲兄弟,证言无证据效力。本院综合认证如下,对双方当事人均无异议的证据的证明力本院予以确认。对原告递交的证据1(沙滩承包合同)以及证据5(林权证)系原告要求返还的合同及林权证的复印件予以确认;对原、被告递交的其他证据,因本案系返还原物纠纷,上述证据除原告递交的证据6(袁某甲证言)中证明被告曾向村委会提交过沙滩承包合同以及林权证的复印件(提交复印件的事实被告已自认)以外,其他证据所涉及到荒山承包经营权属以及是否重新发包、承包人、亩数、位置等均不属于本案审理范围,上述证据与本案待证事实均无关联性,对其证明力均不予确认。依据上述有效证据,结合当事人的合理陈述,本院确认以下案件事实:1984年4月27日,王某(原告丈夫,已去世)代表原前进村(现福山地村)十户村民与原前进村民委员会签订了《沙滩承包合同》,1986年3月20日以王某的名义对该承包合同所涉林地办理了《内蒙古自治区林权证》(第14-078号)。2012年集通铁路复线建设征占福山地村部分土地时,被告王景学向福山地村委会提交了《沙滩承包合同》、《内蒙古自治区林权证》(第14-078号)的复印件。现原告诉至本院,要求被告返还《沙滩承包合同》、《内蒙古自治区林权证》(第14-078号)的原件。另查明,被告王景学在庭审中自认其在整理村部物品时发现了《内蒙古自治区林权证》(第14-078号)原件,并复印一份留存,该林权证原件王景学自述已由其丢失。本院认为,公民的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侵占他人财产的,应当返还财产,不能返还财产的,应当折价赔偿。本案中,14-078号林权证作为王某的个人物品,其遗孀即原告依法对该林权证享有占有处分权利。现被告自认其曾持有该林权证原件,并复印一份留存,其依法对该林权证负有返还义务,若不能返还,应对原告补办该林权证所需必要费用负有承担义务。但本案裁判内容仅属于就该林权证所具有的纪念意义或精神抚慰属性而规定的返还义务,对原、被告间就涉案林地的权属争议方面无事实或权属认定的法律效力。对于原告要求被告返还《沙滩承包合同》的主张,本院认为原告未提交充分、有效的证据证明被告占有该合同且原告属于合法的权利人,故不予支持。综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七十五条、第一百一十七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六十四条第一款之规定,判决如下:一、被告王景学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五日内返还原告兰志民《内蒙古自治区林权证》(第14-078号)一枚,如被告未按本判决规定的时间内返还该林权证,则原告因补办该林权证而支付的必要费用凭正式发票由被告王景学负担;二、驳回原告兰志民的其他诉讼请求。案件受理费100元,减半收取50元,由原告兰志民、被告王景学各负担25元。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赤峰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员  黄佳磊二〇一五年八月十七日书记员  侯振涛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