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粤高法刑一终字第296号
裁判日期: 2015-08-14
公开日期: 2015-10-15
案件名称
周小武、罗弦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二审刑事裁定书
法院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广东省
案件类型
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二审
当事人
周小武,罗弦,李海鹏,严燕健,傅凯瑞
案由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2年)》:第二百二十五条第一款
全文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刑 事 裁 定 书(2015)粤高法刑一终字第296号原公诉机关广东省惠州市人民检察院。上诉人(原审被告人)周小武,男,汉族,小学文化,户籍地广东省惠东县。因犯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于2010年8月3日被判处拘役四个月,2010年9月24日刑满释放。因本案于2014年3月3日被刑事拘留,同年4月9日被逮捕。现押于惠州市惠阳区看守所。辩护人黎锡文,惠州市公职律师事务所律师。上诉人(原审被告人)罗弦,男,汉族,高中文化,户籍地湖南省衡阳市。因本案于2014年3月3日被刑事拘留,同年4月9日被逮捕。现押于惠州市惠阳区看守所。上诉人(原审被告人)李海鹏,男,汉族,初中文化,户籍地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因本案于2014年3月3日被刑事拘留,同年4月9日被逮捕。现押于惠州市惠阳区看守所。原审被告人严燕健,男,汉族,中专文化,户籍地深圳市龙岗区。因本案于2014年3月3日被刑事拘留,同年4月9日被逮捕。现押于惠州市惠阳区看守所。原审被告人傅凯瑞,男,汉族,大专文化,户籍地广东省惠东县。因本案于2014年3月3日被抓获,次日被刑事拘留,同年4月9日被逮捕。现押于惠州市惠阳区看守所。广东省惠州市人民中级人民法院审理惠州市人民检察院指控原审被告人周小武、严燕健、罗弦、李海鹏、傅凯瑞犯制造毒品罪一案,于2015年4月22日作出(2014)惠中法刑一初字第164号刑事判决。原审被告人周小武、罗弦、李海鹏均不服,提出上诉。本院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经阅卷,讯问上诉人,听取辩护人的意见,认为本案的事实清楚,决定不开庭审理。现已审理终结。原判依据物证、书证、证人证言、鉴定意见、被告人的供述等证据认定:(一)2013年4月初,被告人周小武与王某一(已判刑)在广东省惠东县商议决定共同制造毒品氯胺酮(俗称k粉),王某一出资人民币42万元,由周小武购买了制毒原料并雇佣宋某一、李某二、丘某一、周某一、陈某二(均已判刑)共同参与制毒。李某二与周小武购买制毒工具、陈某二提供位于惠东县宝口镇兴家村的老屋作为制毒场所,宋某一、丘某一驾车运载制毒人员及制毒原料、工具。2013年5月5日23时许,周小武伙同王某一、宋某一、李某二、丘某一、周某一、陈某二来到制毒场所,由周小武担任制毒师傅和王某一在屋内制造k粉,其他同案人在外望风。破案后,公安人员从上述制毒现场缴获毒品及制毒工具一批。经鉴定,上述毒品净重173.25千克,均检出氯胺酮成分。(二)2013年9月,翁某二(另案处理)要求使用被告人严燕健的厂房用于制造氯胺酮。严燕健同意后参与制毒并纠集被告人罗弦、李海鹏,由罗弦、李海鹏伙同周小武等人在其位于惠州市惠阳区新圩镇长布村伯公坳伟奇塑料厂厂房内制造氯胺酮。破案后,公安人员在上述制毒场所缴获可疑毒品及制毒工具、原料及可疑液体一批。经鉴定,其中8480克黄色粉末状可疑毒品检出氯胺酮成分,含量为74.99%;部分可疑液体检出氯胺酮及苯甲酸乙酯成分。(三)2014年1月中旬,严燕健伙同被告人傅凯瑞商议共同出资制造毒品氯胺酮并商定由傅凯瑞负责购买制毒原料盐酸羟亚胺。破案后,公安人员抓获傅凯瑞并从其驾驶的小轿车内缴获用于购买制毒原料的资金人民币4315050元、港币71300元。原判认为,被告人周小武、严燕健、罗弦、李海鹏制造毒品,数量大,其行为均已构成制造毒品罪;严燕健与被告人傅凯瑞为了制造毒品,共同出资准备购买制毒原料,其行为已构成制造毒品罪(预备形态)。罗弦、李海鹏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是从犯,根据本案的情节、性质、危害程度及认罪态度,决定对二人减轻处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条第二款第(一)项、第七款、第二十二条、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二十七条、第五十二条、第五十三条、第五十七条第一款、第五十六条第一款、第六十四条之规定,作出判决:一、被告人周小武犯制造毒品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二、被告人严燕健犯制造毒品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剥夺政治权利五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五十万元。三、被告人罗弦犯制造毒品罪,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剥夺政治权利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二十万元。四、被告人李海鹏犯制造毒品罪,判处有期徒刑九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十五万元。五、被告人傅凯瑞犯制造毒品罪(预备),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二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一百万元。六、对缴获的毒品、制毒原料、工具予以没收,并予以销毁;查扣各被告人的手机、被告人严燕健的现金人民币319800元、名下的粤b2ey85牌的小轿车、被告人傅凯瑞的现金人民币4315050元、港币71300元、名下的粤lda153牌的小轿车、被告人周小武的现金人民币2000元、被告人罗弦的现金人民币330元予以没收,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理,并上缴国库。周小武上诉及其辩护人辩护称:周小武没有参与第一宗犯罪;虽参与了第二宗犯罪,但不是师傅。公安人员曾对周小武刑讯逼供。罗弦及李海鹏上诉均称其不知道同案人在制毒。李海鹏还称他是初犯,从犯,原判对他量刑过重。经审理查明:(一)2013年4月初,上诉人周小武与同案人王某一(已被判刑)在广东省惠东县商议决定共同制造毒品氯胺酮(俗称k粉),王某一出资人民币42万元,由周小武购买了制毒原料并雇佣同案人宋某一、李某二、丘某一、周某一、陈某二(均已被判刑)共同参与制毒。李某二与周小武购买制毒工具、陈某二提供其位于惠东县宝口镇兴家村的老屋作为制毒场所,宋某一、丘某一驾车运载制毒人员及制毒原料、工具。同年5月5日23时许,周小武与王某一、宋某一、李某二、丘某一、周某一、陈某二来到制毒场所,由周小武担任制毒师傅与王某一在屋内制造毒品k粉,其他同案人在屋外望风。破案后,公安人员从上述制毒现场缴获毒品及制毒工具一批。经鉴定,上述毒品净重173.25千克,均检出氯胺酮成分。认定上述事实的证据有:1.同案人王某一、宋某一、李某二、周某一均对其与周小武等人共同制毒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王某一辨认出制毒师傅周小武、参与制毒的宋某一及李某二等人。宋某一辨认出制毒老板王某一、制毒师傅周小武及参与制毒的李某二、周某一等人。李某二辨认出制毒老板王某一、制毒师傅周小武及参与制毒的宋某一、周某一等人。周某一辨认出制毒老板王某一、制毒师傅周小武及参与制毒的宋某一、李某二等人。2.刑事判决书证实:惠州市中级人民于2014年4月2日以制造毒品罪分别判处王某一等人无期徒刑至有期徒刑八年不等,本院于2014年9月17日改判宋某一、李某二、陈某二、丘某一的量刑,其余部分维持原判。上述判决认定王某一与周小武等人共同制造毒品氯胺酮,周小武系制毒师傅,公安机关从现场缴获氯胺酮173.25千克。(二)2013年9月,翁某二(另案处理)向原审被告人严燕健提出在严燕健的厂房内制造氯胺酮。严燕健同意后参与并纠集上诉人罗弦、李海鹏,由罗弦、李海鹏伙同周小武等人在其位于惠州市惠阳区新圩镇长布村伯公坳的伟奇塑料厂内制造氯胺酮。破案后,公安人员从上述制毒场所缴获可疑毒品及制毒工具、原料、可疑液体一批。经鉴定,其中8480克黄色粉末状可疑毒品中检出氯胺酮成分,含量为74.99%;部分可疑液体检出氯胺酮及苯甲酸乙酯成分。认定上述事实的证据有:1.现场勘查笔录、提取痕迹物品登记表证实案发现场惠州市惠阳区新圩镇长布村伯公坳伟奇塑料厂的基本情况。从现场提取大量制毒工具及原料。2.称量笔录证实:从现场东侧车间提取的黄色粉末状可疑毒品净重8480克。3.刑事化验检验报告证实:从现场东侧储物间的红色塑胶盆内抽样提取的黄色粉末状可疑毒品一小包,净重3.87克,检出氯胺酮成分,含量为74.99%;从现场西南角房间、西侧房间一的白色塑料桶内抽样提取的棕色液体状可疑毒品中均检出氯胺酮及苯甲酸乙酯成分;从现场东北角房间三、一的白色塑胶桶内抽样提取的无色液体状可疑毒品中均检出苯甲酸乙酯成分;从现场生产车间四南侧水池西北角处的白色塑胶桶内抽样提取的黄色液体状可疑毒品中检出盐酸成分。4.地皮出租合同及证人钟汉文的证言证实:从2006年1月1日起,严燕健、钟汉明、吴孝琳承租新圩镇长布村伯公坳老坑地段3000平方米的土地,期限为30年。钟汉明一直没有经营位于该地的五金厂,吴孝琳跟严燕健经营一年就离开了,之后由严燕健一人经营,2010年6月倒闭,但一直交租金。5.证人李珊珊的证言:我男友严燕健位于惠阳新圩镇长布村的五金厂于案发两年前倒闭,一直没有生产经营。案发前一个月我叫李海鹏、罗弦看厂。6.上诉人周小武在侦查阶段及庭审中均承认他受严燕健的纠集参与制毒,但他不是师傅,他和罗弦主要负责搬运。7.上诉人罗弦在侦查阶段供称他参与了该宗制毒,主要负责干杂活,制毒事宜由大师傅“三哥”指挥,周小武为小师傅。8.上诉人李海鹏在侦查阶段对他与严燕健、罗弦参与该宗制毒的过程作了详细的供述。9.原审被告人严燕健在侦查阶段交代了他出资并叫李海鹏、罗弦参与该宗制毒。(三)2014年1月中旬,严燕健与原审被告人傅凯瑞商议共同出资制造氯胺酮并商定由傅凯瑞负责购买制毒原料盐酸羟亚胺。破案后,公安人员从其驾驶的小汽车内缴获其用于购买制毒原料的人民币4315050元、港币71300元。认定上述事实的证据有:1.原审被告人严燕健在侦查阶段对其与傅凯瑞准备资金购买制毒原料欲制毒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2.原审被告人傅凯瑞在侦查阶段对其从严燕健处拿了448万元制毒资金为严燕健购买“料头”35个准备制毒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认定全案的综合证据有:1.辨认笔录证实:严燕健辨认出周小武、罗弦、李海鹏、傅凯瑞、翁某二;周小武辨认出严燕健、罗弦;罗弦辨认出严燕健、周小武;李海鹏辨认出严燕健、罗弦、周小武;傅凯瑞辨认出严燕健;李珊珊辨认出罗弦、李海鹏。2.严燕健、周小武、罗弦、李海鹏辨认出制毒现场及可疑毒品、制毒工具、原料。严燕健、罗弦、李海鹏还辨认了对被缴获的可疑毒品现场称量的照片。3.搜查证、搜查笔录及扣押清单证实:公安机关依法从各上诉人及原审被告人住处和身上提取、扣押了涉案的毒品、原料、工具及现金、小汽车、手机等物。4.通话记录清单证实了各上诉人及原审被告人之间的通话情况。5.入所体检表证实:严燕健、罗弦、李海鹏体表状况正常;周小武背部有旧伤痕,其余正常;傅凯瑞右脚有旧伤痕。6.刑事判决书、刑满释放证明书证实:2010年8月3日,周小武因犯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被判处拘役四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一千元,于2010年9月24日刑满释放。7.抓获经过证实公安机关抓获各上诉人及原审被告人的经过。8.户籍证明证实各上诉人及原审被告人的基本身份情况。9.审讯视频证实:公安机关对上述五上诉人及原审被告人的部分审讯进行同步录音录像。对各上诉人及其周小武的辩护人所提,本院综合评判如下:1、同案人王某一、宋某一、李某二、周某一均指证周小武作为制毒师傅参与制毒,四人的供述相互印证且均辨认出周小武,足以认定周小武作为制毒师傅参与了第一宗制毒。同案人罗弦的证言证实周小武在第二宗制毒中是师傅,结合周小武在第一次制毒中作为师傅且第二次制毒紧随第一次制毒,应认定其为制毒师傅。2、周小武所提其曾受过刑讯逼供一事,由于没有相应的证据支持,不予采纳。3、罗弦、李海鹏均在侦查阶段对其参与制毒的事实作了详细的供述,其供述相互印证,现上诉称其不知道同案人在制毒与事实不符。至于李海鹏所称其为从犯、初犯一事,一审法院已作认定并对其减轻处罚,量刑并无不当。本院认为,上诉人周小武、罗弦、李海鹏与原审被告人严燕健违反国家毒品管理法规,制造毒品,数量大,其行为均已构成制造毒品罪。严燕健与原审被告人傅凯瑞为了制造毒品,共同出资准备购买制毒原料,其行为已构成制造毒品罪(预备形态)。罗弦、李海鹏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是从犯,应对其从轻或减轻处罚。原判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定罪准确,量刑适当,审判程序合法。周小武、罗弦、李海鹏及周小武的辩护人所提上诉理由及辩护意见均不成立,不予采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第一款第(一)项的规定,裁定如下:驳回上诉,维持原判。本裁定为终审裁定。审 判 长 谢远航代理审判员 翟健锋代理审判员 陈 渊二〇一五年八月十四日书 记 员 张 磊附相关法律条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不服第一审判决的上诉、抗诉案件,经过审理后,应当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一)原判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正确、量刑适当的,应当裁定驳回上诉或者抗诉,维持原判;(二)原判认定事实没有错误,但适用法律有错误,或者量刑不当的,应当改判;(三)原判决事实不清楚或者证据不足的,可以在查清事实后改判;也可以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原审人民法院对于依照前款第三项规定发回重新审判的案件作出判决后,被告人提出上诉或者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作出判决或者裁定,不得再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 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