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2015)兰民一终字第270号

裁判日期: 2015-08-13

公开日期: 2015-12-18

案件名称

马明芳、周尚亿与周倩、周军继承纠纷二审民事判决书

法院

甘肃省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甘肃省兰州市

案件类型

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二审

当事人

马某某,周某甲,周某丙,周某丁

案由

继承纠纷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条第一款;《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

全文

甘肃省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民 事 判 决 书(2015)兰民一终字第270号上诉人(原审被告)马某某,女,1967年4月16日出生,回族,住兰州市七里河区。委托代理人杨兴民,甘肃天马律师事务所律师。上诉人(原审被告)周某甲,男,1998年10月31日出生,回族,住兰州市七里河区。法定代理人马某某,女,1967年4月16日出生,回族,住兰州市七里河区。系上诉人周某甲母亲。被上诉人(原审原告)周某丙,女,1992年10月1日出生��回族,住兰州市七里河区。委托代理人贾海宁,甘肃众炀律师事务所律师。被上诉人(原审被告)周某丁,男,1983年3月20日出生,回族,住兰州市七里河区。委托代理人李全洲,甘肃策横律师事务所律师。上诉人马某某、周某甲因继承纠纷一案,不服兰州市七里河区人民法院(2014)七民初字第11036号民事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上诉人马某某、周某甲及其委托代理人杨兴民,被上诉人周某丙及其委托代理人贾海宁,被上诉人周某丁及其委托代理人李全洲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原审查明:被继承人周敬武1978年在原工林路140号修建一院房屋,1993年在工林路272号修建三层小楼及平房。2012年由于南山公路开发建设,周敬武与兰州新世纪房屋拆迁有限公司达成补���协议,并于2012年8月1日签订《非住宅房屋拆迁货币补偿协议》,2012年8月3日签订了第485号、第487号、第488号、第489号、第491号共5份《住宅房屋拆迁产权调换协议》(以下简称协议)。2012年12月4日,兰州新世纪房屋拆迁有限公司向周敬武支付非住宅补偿款674410元,产权调换补偿费用70592元,2013年8月份向周敬武发放2013年度过渡费45065元,截至原告诉讼时,兰州新世纪房屋拆迁有限公司共向周敬武名下支付人民币790067元,上述费用被告周某丁代领130000元,被告马某某代领660067元。2013年10月6日周敬武去世。被告周某丁系周敬武与马翠英所生之子,原告周某丙系周敬武与马淑兰所生之女,被告马某某与周敬武从1997年5月份同居生活,1998年生下被告周某甲,2012年6月8日被告马某某与周敬武补办结婚登记。另查明,原告主张的工林路欣悦家园3号楼1单元1701号系周敬��与兰州新世纪房屋拆迁有限公司签订的第491号协议中所确定的房屋,3号楼2单元1401室系487号协议中所确定的房屋、1501室系488号协议中所确定的房屋、1601室系489号协议中所确定的房屋,10号1206室系485号协议中所确定的房屋。再查明,被继承人周敬武生前与被告周某丁、被告马某某签订《拆迁后分配及补偿房屋差价协议》一份。原审认为,周敬武与兰州新世纪房屋拆迁有限公司签订的《住宅房屋拆迁产权调换协议》合法有效,虽然协议所确定的房屋尚未修建完成,但是《住宅房屋拆迁产权调换协议》中所涉周敬武的权利应为周敬武的合法财产,可以由其继承人予以继承。被告马某某、被告周某丁代领的补偿款、过渡费是由于周敬武个人房产拆迁所得,属于周敬武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应由其继承人予以继承。原告周某丙、被告周某丁、周某甲系被继承人周敬武的子女,被告马某某系被继承人周敬武的配偶,均为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依法享有继承权,被告周某甲现未满18岁,继承权由其母亲即被告马某某代为行使。虽然庭审中被告马某某认为原告周某丙与周敬文形成收养关系,但是并未向本院提交相关证据,本院不予认可。二被告在庭审中提供的《拆迁后分配及补偿房屋差价协议》一份,因为没有产权所有人周敬武的签字,属无效协议,《继承法》第十七条规定,代书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由其中一人代书,故该协议不符合遗嘱的形式要件。《继承法》第十三条第二款规定:对生活有特殊困难的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因被继承人周敬武生前未立遗嘱,遗产应按照法定继承处理。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但周敬武生前与被告马某��共同生活,马某某尽了较多的义务,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鉴于周敬武生前对周某丁已经进行了安置,分配了两套置换房屋,及周某丁代领了130000元补偿款,故剩余补偿款、过渡费不再向周某丁分配。综上所述,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三条、第五条、第六条、第十条、第十三条、第二十九条之规定,判决:一、周敬武与兰州新世纪房屋拆迁有限公司所签第485号、第488号《住宅房屋拆迁产权调换协议》中所涉周敬武的房产及权利义务由被告马某某继承;二、周敬武与兰州新世纪房屋拆迁有限公司所签第487号《住宅房屋拆迁产权调换协议》中所涉周敬武的房产及权利义务由被告周某甲继承;三、周敬武与兰州新世纪房屋拆迁有限公司所签第491号《住宅房屋拆迁产权调换协议》中所涉周敬武的房产及权利义务由原告周某丙继承;四、周敬武与兰州新世纪房屋拆迁有限公司所签第489号《住宅房屋拆迁产权调换协议》中所涉周敬武的房产及权利义务由被告周某丁继承;五、被告马某某代领的660067元补偿款及过渡费,被告马某某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15日内给付原告周某丙200000元,给付被告周某甲200000元,剩余260067元由被告马某某继承;六、被告周某甲继承的遗产由被告马某某代为保管;七、驳回原告周某丙的其他诉讼请求。案件受理费3000元,由原告周某丙承担1000元,被告马某某承担1000元,被告周某丁承担1000元。宣判后,马某某、周某甲不服,向本院提起上诉。其主要上诉理由及请求为:原审判决认定事实不清,适用法律错误。1、被上诉人周某丙之母马淑兰与周敬武未建立婚姻关系,周某丙也未提供证据证明周敬武为其生父,故周某丙与周敬武之间是否具有父女关系不能确定。周某丙在出生30天后,即由其大��周敬文收养,并一直抚养、共同生活至今。因此,原审判决认定周某丙具有继承权是错误的。2、在上诉人马某某与周敬武共同生活之前,周敬武在工林路140号仅修建了部分房屋,上诉人马某某与周敬武共同生活之后,又在工林路140号陆续加盖了几间房屋,该房屋应属上诉人马某某与周敬武的共同财产。工林路272号修建的三层小楼,在上诉人马某某与周敬武共同生活之前,仅为基本框架,连同该院平房,均是上诉人马某某与周敬武共同修建完成,亦属上诉人马某某与周敬武的共同财产。因共同房屋所取得的拆迁补偿费用,应归上诉人马某某与周敬武共同所有。原审判决将该部分款项认定为遗产错误。3、上诉人马某某领取的45065元过渡费,是针对安置人口发放的,不应认定为遗产。4、上诉人马某某领取补偿款674410元及产权调换补偿费70592元后,已将部分款项用于偿还��务。周敬武住院花费5万元,是从补偿费中支付的,原审判决未予查明。5、被上诉人周某丁除领取13万元补偿款之外,还领取了过渡费8万余元,原审判决未予认定,属事实不清。6、原审判决既已认定《拆迁后分配及补偿房屋差价协议》不符合遗嘱的形式要件而无效,则周某丁依据该协议所取得的两套置换房屋及代领的13万元补偿款、8万余元过渡费应当返还。原审判决处理结果与认定自相矛盾,属适用法律错误。7、涉案房屋尚未建成,所有权不确定,不能进行分割,原审判决予以分割,属适用法律错误。故请求二审法院撤销原判,依法改判,本案诉讼费由被上诉人承担。被上诉人周某丙服判并辩称:1、上诉人的上诉已超过上诉期限,应依法驳回。2、关于被上诉人的身份问题。被上诉人在原审中提交的公安机关证明、本人户口本及证人证言,足以证实被上���人系周敬武之女,是周敬武的法定继承人之一。上诉人否认被上诉人的继承人身份,与事实不符。3、关于涉案房屋修建时间。被上诉人提供的涉案房屋所有权档案、兰州市七里河区文化电影管理站便函等证据,能够证实涉案工林路140号房屋修建于1978年、工林路272号房屋修建于1993年的事实,被上诉人周某丁对此也予认可。上诉人主张其在涉案院落内加盖了房屋,但无证据证实。涉案房屋应属周敬武个人财产,因该房屋拆迁所取得的相关财产,应由法定继承人平均分配。4、关于过渡费是否属于遗产的问题。涉案《住宅房屋拆迁产权调换协议》显示,过渡费是按被拆迁房屋面积发放的,即每月每平米16元,并非上诉人所称依照安置人口发放过渡费,故过渡费应属遗产范围。5、关于上诉人所提偿还债务及周敬武住院治疗花费5万元的问题。周敬武身前享有退休工资及医疗保险,不可能产生5万元的医疗费,同时,上诉人在原审诉讼中也未提出偿还债务及医疗费的问题,其就此上诉无法律依据。6、《拆迁后分配及补偿房屋差价协议》无周敬武签字,属无效协议,亦不属于遗嘱。本案审理的是周敬武去世之后的法定继承问题,协议内容不属本案审理范围。综上,虽原审判决结果明显偏向上诉人,给其多分配遗产,但被上诉人考虑到与上诉人的亲属关系,未提出上诉。上诉人在多得遗产的情况下仍不满足,其上诉主张不应支持。故请求二审法院依法驳回上诉,维持原判。被上诉人周某丁服判并辩称:1、周某丙是周敬武之女,应当享有继承遗产的权利。对周某丙的其他答辩意见,被上诉人没有异议。2、《拆迁后分配及补偿房屋差价协议》反映的两套房屋及过渡费13万元,属周敬武身前对其财产的处分,被上诉人据此取得并无不��。对其余5套房屋,被上诉人没有放弃继承的意思表示,原审判决被上诉人分得1套房屋,符合法律规定。3、关于上诉人所提除13万元之外,被上诉人还领取了8万元过渡费的问题。被上诉人实际领取的款项数额为45864元,该款项系被上诉人自己的过渡费,与遗产无关。被上诉人认为,原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处理结果正确,故请求二审法院依法驳回上诉,维持原判。经审理查明,原审判决对于本案基本事实的认定无误,本院予以确认。另查明,2012年8月3日,周某丁(甲方)与周敬武、马某某、周某甲(乙方)签订《拆迁后分配及补偿房屋差价协议》一份,协议中载明:拆迁后甲方应得到两套房屋,合同由周某丁签订;甲方占够拆迁前原有房屋总面积的100平方米以上;甲方过渡费按拆迁前原有房屋总面积的100平方米以上进行单独领取,并形成独立账户;房屋补偿款甲方同意按乙方提出的“一家四口”的原则进行分配,分配后甲方得到10万元,还外债3万元;拆迁后共分到房屋七套,周某丁签订协议的两套归周某丁所有,剩余五套房屋均签于周敬武名下,若马某某与周敬武能够和谐共处、白头到老,周敬武百年之后,该房产属马某某和周某甲所有。如马某某中途有变(如离家出走、改嫁、不尽夫妻抚养义务或其他),此房产与马某某无关,马某某不得拥有、继承,但周某甲应继承财产份额不变;若干年房屋建好后,共有房屋七套,除甲方的两套房屋之外,先由乙方将剩余五套房屋中的一套的差价补齐,经双方协商后,按市价将补齐差价的房屋出售,所得现金用来补偿下剩六套房屋的差价。补偿后,下剩六套房屋仍需补差价的,由周敬武、周某丁、马某某、周某甲四人平均承担。在该协议中,有甲方周某丁、乙方���表马某某及见证人周敬龙的签字。在本案审理过程中,马某某主张,扣除偿还债务及周敬武住院治疗等费用后,至周敬武去世之日,实际遗留款项为93385.39元。就其主张,马某某提交了兰州银行存款账户明细对账单、兰州大学第二医院与甘肃省中医院费用收据、兰州市七里河区上西园清真寺管理委员会证明、兰州市城关区西关清真大寺管理委员会证明及证人证言、相关收条等证据。经本院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质证、核对,双方当事人确认,上诉人马某某领取的补偿款及过渡费数额为660067元,其中过渡费为45065元。关于马某某主张的各项支出,被上诉人周某丙、周某丁对周敬武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与甘肃省中医院自负的医疗费41967.22元无异议,并认可马某某因办理丧事支出费用3万元及为周某甲支付的学费1150元。除此之外,对马某某主张的其他款项,被上诉人周某丙、周某丁不予认可。本院认为,公民依法享有财产继承权。综合本案双方当事人的诉辩主张和查明的案件事实,本案的争议焦点是:1、上诉人的上诉是否超过上诉期间;2、被上诉人周某丙是否享有财产继承权;3、关于涉案遗产的认定与分割问题。关于上诉人的上诉是否超过上诉期间的问题。经审查,原审判决于2015年3月6日送达上诉人马某某,之后,马某某于2015年3月20日向原审法院递交了上诉状。马某某在法定上诉期间内提起上诉,符合法律规定,不存在超过上诉期间的问题。关于被上诉人周某丙是否享有财产继承权的问题。本案中,上诉人主张,无证据证明被上诉人周某丙系被继承人周敬武之女,且周某丙与其伯父周敬文形成收养关系,故周某丙不享有继承权。经查,被上诉人周某丙提交的本人户籍证明、证人周敬才、史炳朝、周敬龙的证言及被上诉人周某丁的陈述,均能证实周某丙系周敬武之女的事实。虽周某丙在出生后长期由周敬文抚养,但无证据证明双方已依法办理了收养登记,故认定周某丙与周敬文形成收养关系的依据不足。周某丙与其生父周敬武之间的继承关系应予认定,对周敬武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周某丙依法享有继承权。上诉人的该项上诉主张,无充分的事实及法律依据,本院不予支持。关于涉案遗产的认定与分割问题。一、本案中,上诉人马某某主张,涉案被征收房屋中有其与周敬武共同修建的部分,但就其该项主张,马某某未提供充分证据加以证明,其应承担不利后果。结合房屋所有权证等证据,涉案被征收房屋应属周敬武的个人财产,因该房屋被征收所取得的补偿款及七套产权调换房屋,亦应归周敬武所有。二、上诉人马某某与被上诉人周某丁��《拆迁后分配及补偿房屋差价协议》(以下简称协议)的真实性无异议,对协议的真实性,本院予以认定。经审查,该协议主要涉及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两套调换房屋及补偿款13万元归周某丁所有,并由周某丁领取被征收房屋100平方米以上的过渡费。该部分内容系周敬武生前对其财产所作的处分,马某某与周某丁的陈述、证人周敬龙的证言证实,此亦系周敬武的真实意思表示。故该部分内容合法有效,周某丁据此取得两套调换房屋、补偿款13万元及相应过渡费,符合法律规定。协议的另一项内容,涉及对其余五套调换房屋的处理。协议中载明:“剩余五套房屋均签于周敬武名下,若马某某与周敬武能够和谐共处、白头到老,周敬武百年之后,该房产属马某某和周某甲所有。如马某某中途有变,此房产与马某某无关,马某某不得拥有、继承”,由此表明,该部分内容��质是周敬武就其去世之后遗留财产所立的遗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的相关规定,代书遗嘱应当由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且继承人不能作为遗嘱见证人。协议非周敬武自书,且协议中仅有周敬龙一名见证人的签字,故该部分内容不符合代书遗嘱的法定要件,不能作为分割其余五套调换房屋的依据。对五套调换房屋,仍应按照法定继承处理。原审判决对协议所涉内容未予区分认定虽有不妥,但就五套调换房屋的处理结果正确,本院予以维持。三、关于对上诉人马某某持有补偿款的认定与分割。经双方当事人确认,上诉人马某某领取的补偿款及过渡费数额为660067元,其中过渡费为45065元。过渡费是房屋征收部门在产权调换房屋交付之前,向被征收房屋使用人支付的临时安置费用,不属对被征收房屋价值的补偿。故马某某领取的过渡费45065元,不应纳入周��武的遗产范围,该款项应从马某某领取的补偿款中予以扣除。对周敬武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与甘肃省中医院自负的医疗费41967元、马某某因办理丧事支出的费用3万元及为周某甲支付的学费1150元,被上诉人周某丙、周某丁均予认可,该部分款项亦应扣除。除此之外,马某某所提以补偿款偿还债务及其他开支,均无充分证据加以证实,本院不予采信。根据上述事实认定,至继承开始之时,马某某持有的补偿款数额为541885元。原审判决关于马某某实际持有补偿款的认定不当,本院予以纠正。马某某实际持有的补偿款541885元,应作为周敬武的遗产进行处理,因被上诉人周某丁对原审判决无异议,故该笔款项由上诉人马某某、周某甲与被上诉人周某丙进行分配。结合马某某与周敬武共同生活、对周敬武尽了主要抚养义务的事实,分配时对马某某应予多分,本院酌定由马某某��得补偿款541885元的50%,即270943元,周某甲与周某丙各分得补偿款541885元的25%,即135471元。综上,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第一款第(二)项之规定,判决如下:一、维持兰州市七里河区人民法院(2014)七民初字第11036号民事判决第一、二、三、四、六、七项及案件受理费承担部分;二、变更兰州市七里河区人民法院(2014)七民初字第11036号民事判决第五项为:马某某持有的补偿款541885元,由马某某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15日内给付周某丙、周某甲各135471元,余款270943元由马某某继承。二审案件受理费1000元,由上诉人马某某、周某甲承担500元,被上诉人周某丙、周某丁承担500元。如果未按本判决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应���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规定,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本判决为终审判决。审 判 长  张武生审 判 员  石 林代理审判员  王锡东二〇一五年八月十三日书 记 员  李芬芬 更多数据:搜索“”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