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2015)二中少民终字第06482号

裁判日期: 2015-08-12

公开日期: 2015-08-26

案件名称

于×1与于×5等法定继承纠纷二审民事判决书

法院

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北京市

案件类型

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二审

当事人

于×1,于×2,于×6,于×7,于×3,于×4

案由

法定继承纠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13年)》:第一百七十条第一款

全文

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民 事 判 决 书(2015)二中少民终字第06482号上诉人(原审原告)于×1,女,1964年1月20日出生。委托代理人李素英,女,1950年7月19日出生,北京市丰台区方庄地区法律服务所法律工作者。被上诉人(原审被告)于×2,男,1955年9月24日出生。被上诉人兼于×3、于×4之法定代理人(原审被告)于×5(于×3、于×4之父),1976年1月24日出生。上列二被上诉人之委托代理人王均明,北京市京翰律师事务所律师。上列二被上诉人之委托代理人崔XX,女,1981年12月10日出生,北京市京翰律师事务所实习律师,住北京市朝阳区金盏乡小店村***号。被上诉人(原审被告)于×6,男,1947年10月14日出生。被上诉人(原审被告)于×7,女,1959年4月5日出生。被上诉人(原审被告)于×3,女,2006年1月17日出生。被上诉人(原审被告)于×4,女,2006年1月17日出生。被上诉人兼于×3、于×4之法定代理人(原审被告)徐×(于×3、于×4之母),1979年6月12日出生。上诉人于×1因法定继承纠纷一案,不服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法院(2014)丰民初字第17956号民事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审理了本案,现已审理终结。2014年10月,于×1诉至原审法院称:我父母去世后,遗留位于北京市丰台区×××89号院(以下简称89号院)由于×5暂住,未进行分割继承。2012年该房屋拆迁,于×5一家取得拆迁补偿,故要求依法继承拆迁款572927元,诉讼费由对方负担。于×6辩称:89号院原有房屋系我与父母于1968年共同翻建。父母去世后,1997年翻建房屋时我亦参与建盖,要求依法继承,要求分得50万元。于×7辩称:父母去世后,1997年于×5翻建房屋,原有房屋全部拆除,我虽参与,但属帮忙行为,如果存在继承,我的份额给于×5。于×2辩称:父母去世后,遗留宅基地流转给于×5,1997年于×5经申请后翻建院内房屋,原有房屋全部拆除,拆迁前的房屋均系于×5所建,我帮忙盖房。现已无父母遗产可供继承,如有我的继承份额给于×5。于×5辩称:爷爷奶奶去世后,我在该院居住。1997年有关部门批准我在该院内建房。我将原有房屋拆除建成现有房屋,其他人虽参与但应属帮忙行为,房屋建成后由我在该院居住至拆迁,其他人均已另批宅基地,现该院房屋拆迁,我取得拆迁补偿,该院无爷爷奶奶的遗产可供继承,不同意对方的诉讼请求。于×3、于×4及其法定代理人徐×辩称:答辩意见同于×5,不同意对方的诉讼请求。原审法院经审理确认:于×8、张×在89号院内原有房屋5间,于×6称该房屋系1968年其与父母共同建造,未向法院举证,法院不予认定。该院内原有房屋应为于×8、张×夫妻共同财产。二人去世后,未留遗嘱,遗留的上述房产应由其继承人依法定继承。于×9先于于×8、张×去世,于×9应继承于×8、张×的遗产份额应由其子于×5代位继承。各继承人继承于×8、张×的遗产份额应当均等。因上述遗产在于×8、张×去世后未予分割,故该院房产应归于×6、于×2、于×7、于×1及于×5共有。共有房屋由于×5居住使用,1997年于×5经有关部门批准,将共有房屋拆除,翻建成北房5间及东西房各1间。于×6、于×1称建房时使用了原有房屋部分材料,于×5、于×2、于×7均否认,双方均未能提供相关证据证明各自主张,鉴于房屋系在原有房屋原址上翻建,于×5、于×2、于×7未能提供明确证据证明翻建房屋时未使用任何原有房屋材料,故认定翻建房屋使用了原有房屋材料,原有房屋价值应包含在翻建后房屋内。双方一致认可双方在翻建房屋时均参与,法院予以认定。于×6、于×1称在翻建房屋时出资出力,于×5、于×2、于×7仅认可二人出力帮忙,于×6未能就其在翻建房屋时参与出资事实向法院举证,于×1则仅提供证人证言,无其他相关证据与证人证言相互印证,考虑证人证言的证据形式及内容,法院无法认定于×6、于×1在翻建房屋时参与出资,仅能认定于×6、于×1在建房时出力。关于于×6、于×1出力行为的性质问题,因有关部门批准于×5翻建房屋,房屋翻建前后均由于×5居住使用,其他人均未在该院生活,并且建房后双方未就房屋新权属做出约定,故于×6、于×1参与出力行为应认定为帮忙。于×2、于×7自认参与出力系帮忙,亦予以认定。于×6、于×1、于×2、于×7均不享有翻建房屋的增值价值,翻建房屋增值部分价值应归于×5所有。后于×5又对房屋进行翻修及装修,于×1主张其亦参与出资,未向法院举证,亦不予认定。房屋翻修及装修增值部分归于×5所有。故1997年翻建的北房5间及东、西房各1间应归于×5、于×6、于×2、于×7、于×1共有,于×5份额较多。关于89号院宅基地的使用权,于×8、张×去世后,有关部门批准于×5在该院宅基地上翻建房屋,于×5未再另批其他宅基地,该院宅基地长期由于×5使用,其户籍亦在该址,且于×6、于×2已另行批准其他宅基地建房,北京市丰台区×××村村民委员会亦出具情况说明确认翻建后的宅基地属于于×5使用,法院予以认定。在拆迁过程中,89号院分成89-1号和89-2号,徐×1自认89-2号拆迁权益与其无关,法院予以认定。拆迁时,89-1号及89-2号院的房屋重置成新价总计为200606元,该部分款项应归于×5、于×6、于×2、于×7、于×1共有,其中于×5份额较多。该笔款项应当予以分割,于×5取得上述款项,故其应当将相应款项给付其他共有人。各共有人具体分割数额由法院根据原有房屋价值并考虑拆迁事实及其他具体情况酌情确定。于×2、于×7明确表示其共有份额转给于×5,法院不持异议。于×5、徐×、于×3、于×4四人作为拆迁的被安置人口,因拆迁取得的其他相关权益应归四人所有。鉴于拆迁安置房屋部分尚未交付使用,故关于房屋部分本案暂不予处理。据此,原审法院于2015年4月判决:一、于×5于判决生效后七日内给付于×1拆迁款五万元;二、于×5于判决生效后七日内给付于×6拆迁款五万元;三、位于北京市丰台区×××89-1及89-2号拆迁补偿款二百一十九万一千七百一十元归于×5、徐×、于×4、于×3所有;四、驳回于×1其他诉讼请求;五、驳回于×6其他诉讼请求。如果未按判决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规定,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判决后,于×1不服,上诉至本院称:原审法院认定事实不清,遗产认定错误,显失公正。89号院原有房屋是父母所建。父母去世后,子女均享有继承权。我出资翻盖并且是父母遗留下来的房产,所以全部拆迁款应作为父母遗产来继承。原审法院认为全部归于×5所有,与事实相违背。故请求二审法院撤销原判,并依法改判于×1继承拆迁款458342元,或发回重审;上诉费由对方承担。于×6不同意原判,但未在法定期限内提出上诉。于×5、于×2、于×7、于×4、于×3、徐×均同意原判。经审理查明:于×8(1981年3月11日去世)与张×(1994年11月25日去世)夫妻婚后育有三子两女,长子于×6、次子于×9(1976年11月去世)、三子于×2,长女于×7、次女于×1。于×5系于×9之子。于×5与徐×系夫妻,婚后育有两女,即于×3、于×4。于×8、张×在89号院原有北房5间。于×6于1968年参加工作,婚后居住89号院,1976年新批宅基地后搬出另过;于×2婚后亦另批宅基地另过;于×7于1976年参加工作,1982年结婚后离家另过;于×1于1979年参加工作,1987年结婚后离家另过,后曾于2009年回89号院暂住。因于×9在于×5年幼时去世,于×5随于×8、张×共同生活,89号院由于×8、张×及于×5居住,于×8、张×去世后,该院由于×5继续居住。1997年,北京市丰台区××乡人民政府××村公所及北京市丰台区××乡人民政府规划建设科批准于×5在89号院内翻建房屋,确认:翻建人为于×5,原有间数5间,申请盖房间数5间,申请盖房占地原因为危旧房屋,院内翻建。后于×5将该院原有房屋拆除,建成北房5间及东、西房各1间。建房时,于×6、于×2、于×1、于×7均出力。房屋建成后,上述院落及房屋由于×5居住使用,双方未就该院新建房屋作出权属约定。后于×5又对房屋进行过翻修及装修,于×1称在翻修、装修过程中出资,于×5否认,于×1未向法院举证。2011年,北京市丰台区××乡××东里所处地域面临拆迁。在拆迁过程中,89号院分成89-1号和89-2号。2011年12月19日,于×5(乙方)与北京市丰台区××乡××村腾退安置办公室(甲方)签订《宅基地腾退安置补偿协议书》,约定:乙方腾退的宅基地位于北京市丰台区××乡××东里89-1号,宅基地面积为181平方米,建筑面积137.09平方米;在册人口4人,应安置人口4人,分别是:于×5、之妻徐×、之女于×4、于×3;甲方按照腾退补偿标准给予乙方宅基地补偿款1267000元,房屋重置成新价及附属物133827元,共计1400827元;奖励费、补助费、周转补助费统称为腾退所得款,总计857404元;腾退安置面积268.23平方米,购房总款1305840元,指标内面积200平方米(3800元/平方米),购房款760000元,指标外面积68.23平方米(8000元/平方米),购房款545840元;腾退购买安置房3套,×××园A17号楼2单元801号二居室、4单元1001号二居室及11号楼4单元602号一居室;乙方腾退补偿款及所得款扣抵购房款后余款为952391元。同日,徐×1(案外人,徐×之弟)(乙方)与甲方亦签订《宅基地腾退安置补偿协议书》,约定:乙方腾退的宅基地位于北京市丰台区××东里89-2号,确认宅基地面积127平方米,建筑面积100.93平方米;甲方按照腾退补偿标准给予乙方宅基地补偿款889000元,房屋重置成新价及附属物66779元,共计955779元;腾退所得款总计383540元;甲方应当给付乙方拆迁款合计1339319元。在原审法院审理过程中,于×5及徐×1均认可徐×1所签订的拆迁协议中确认的全部拆迁权益归于×5享有。于×5共取得拆迁款2291710元并安置楼房3套,其中北京市丰台区××乡××村×××园18号楼4单元602号1居室已交付使用,由于×5、徐×、于×4、于×3四人居住,该房屋尚无权属证书,另两套房屋尚未交付使用。在原审法院审理中,于×6、于×1主张1997年于×5在89号院建房时,使用原有房屋的部分材料,于×5、于×2、于×7均否认;于×6、于×1另称参与建房属共建行为,于×2及于×7则自认参与建房系帮忙。于×1的证人张×1到庭证明听于×1说盖房时于×1买过部分建筑材料。于×5、于×2、于×7不予认可。于×6曾起诉要求确认北京市丰台区××乡××村村民委员会与于×5签订的《宅基地腾退安置补偿协议书》无效,原审法院经审理后判决驳回于×6的诉讼请求,后于×6提起上诉,本院终审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另查,于×5户籍在89号院,于×6、于×2均已另批宅基地,于×5无其他宅基地。在原审法院审理中,北京市丰台区××乡××村村民委员会出具情况说明,内容为:经××村委会核实,1997年3月18日于×5经××乡政府和××村委会同意,于×5翻建槐房东里89号宅基地后,该翻建后的宅基地属于于×5使用。在本院审理中,上诉人于×1称1997年翻建房屋时,其与于×6出资出力不是帮忙,是共建。对此于×6表示认可。于×2、于×7及于×5一家四口均表示不予认可。于×1另提供2014年3月12日由朱×、陈×出具的证明:“1996年11月9日,于×1为翻盖丰台区槐房89号院老宅基地房屋,因手里钱不够,从我们家借款现金25000元正(贰万伍仟元正),2009年底前才陆续还清,特此证明。”于×1提供上述证明,证明自己建房时曾出资。于×6对于×1所提供的证据表示认可。于×2、于×5、徐×不认可于×1所提供证据的证明目的,认为不属于新证据,且已经超出举证期限。于×7亦不认可该证据的证明目的,其承认于×1曾经借钱的事实,但称房屋建成后,于×5陆续把钱都还了。徐×亦称房屋建好后,于×5曾陆续向于×7还款。于×1承认上述钱款已还。但其称,除上述借款外,其还出资2万元左右,用于翻建房,但未能提供证据。另外,于×1对于案外人徐×1签订89-2号补偿协议提出异议,认为89号院是于×8夫妇的宅基地,与徐×1没有任何关系,徐×1是空挂户,不应享有,但对于89号院签订的两份拆迁协议所取得的拆迁利益认为均属父母遗产,主张继承。虽经调解,双方当事人未能达成一致意见。上述事实,有双方当事人陈述、北京市丰台区××乡××村村民委员会证明、北京市公安局××镇派出所证明信、翻建房屋申请表、宅基地腾退安置补偿协议书两份及原审法院调查笔录、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2014)二中民终字第4478号民事判决书等证据在案佐证。本院认为:公民合法的民事权益受法律保护。本案中,89号院原有房屋五间,原审法院认定系于×8、张×夫妻共同财产是正确的。其二人去世后,未留有遗嘱,上述房屋应由其法定继承人继承。于×9先于被继承人于×8、张×死亡,其子于×5可代位继承。由于被继承人于×8、张×去世后房产并未分割,故该院房屋应归于×6、于×2、于×7、于×1和于×5共同共有。1997年,由于×5申请,经有关部门批准,共同将共有房屋翻建成北房五间及东、西厢房各一间。对于翻建房屋是否使用部分原房料,原审法院根据双方当事人的陈述及相关证据,认定翻建后的房屋使用了原有部分房屋的材料,翻建后的房屋价值中包含一部分原有房屋价值并无不当。关于于×1称其翻建房屋时曾出资一节,其在本院审理中,虽提供了朱×、陈×出具的证明,由于该证据不属于新证据,且其亦认可上述钱款已经归还,故该份证据不能证明其建房时的出资情况。加之其并未提供有力证据,证明其个人为翻建房屋出资,故原审法院综合本案证据及房屋翻建前后的居住使用情况,认定于×1在翻建房屋时出力属帮忙并无不当。由于翻建房屋后双方并未就新建房屋的权属作出约定,有关翻建后的宅基地使用权,原审法院结合当地村委会出具的情况说明及翻建房屋前后的居住使用情况,认定该宗宅基地属于×5使用并无不妥。于×1上诉坚持认为该院房产系父母遗产,要求全部拆迁款由五继承人均分,与实际不符,本院不予支持。原审法院认定翻建后房屋的增值部分于×5所占份额较多是正确的,由于房屋拆迁后的所有钱款于×5均已领取,故于×5理应将相应款项给付其他共有人。原审法院考虑到拆迁的事实以及于×2、于×7对共有份额的意见,结合原房屋的价值酌情确认绝大部分折价款归于×5一家所有,给付于×1、于×6每人各五万元拆迁款金额适当,本院予以维持。综上,于×1坚持上诉请求,本院不予支持。原审法院根据本案的证据及实际情况所做处理适当,应予维持。据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第一款第(一)项之规定,判决如下:驳回上诉,维持原判。一审案件受理费4765元,由于×1负担4349元(已交纳),于×5负担416元(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七日内交至原审法院);二审案件受理费9529元,由于×1负担(已交纳)。本判决为终审判决。审 判 长  艾 明审 判 员  周建忠代理审判员  王 磊二〇一五年八月十二日书 记 员  玉 妍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