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沧民终字第1196号
裁判日期: 2015-08-12
公开日期: 2015-09-21
案件名称
王秀荣与杨大军、王国华债权转让合同纠纷二审民事判决书
法院
河北省沧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河北省沧州市
案件类型
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二审
当事人
案由
法律依据
全文
河北省沧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民 事 判 决 书(2015)沧民终字第1196号上诉人(原审原告)王秀荣。委托代理人王茜,河北理苑律师事务所律师。上诉人(原审被告)杨大军。被上诉人(原审被告)王国华(王娟)。上诉人王秀荣、杨大军因债权转让合同纠纷一案,不服河北省泊头市人民法院(2013)泊民初字第1373号民事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审理了本案,现已审理终结。原审查明,二被告系夫妻关系,与原告系母子婆媳关系。原告诉称,被告杨大军于2006年12月3日向邬树栋借款21000元,后偿还10000元,剩余11000元,原告与邬树栋协商,该款由原告偿还邬树栋,邬树栋将11000元权利转让予原告。被告杨大军2007年4月7日、2008年1月31日,先后两次向李俊卿借款10000元、18000元。2008年3月5日,被告杨大军向其弟杨某借款20000元。李俊卿于2010年2月22日将上述28000元债权转让给原告。杨某夫妇于2012年l0月6日将杨大军所借债权转让给原告。综上,原告共受让债权59000元。上述债权转让事实已通知债务人杨大军,李俊卿向被告王国华邮寄了债权转让通知。为了证明上述事实,原告提交杨大军给李俊卿、邬树栋、杨某出具的借条4份,债权转让通知3份,特快专递邮件详单l份,杨某出庭证明杨大军借款是为了偿还被告王国华母亲所借债务。经质证,被告王国华对原告提交的借条、债权转让通知及证人证言均有异议,认为借条和证人证言不具有真实性,坚持对债权转让通知不知情。被告杨大军在(2012)泊民初字第1850号民事案件审理中,表示对原告提交的借条、债权转让通知均无异议。原审认为,原告所述被告杨大军借款事实和债权人转让权利的时间,虽然均在二被告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但是按照法律规定,债权人转让权利的应当通知债务人。未经通知,该转让对债务人不发生效力。原告未能提交该债权转让在起诉前己通知被告王国华的证据,故原告基于债权转让己通知王国华而要求王国华承担责任的请求,不予支持。证人杨某证明杨大军向其借款20000元,偿还了王国华母亲孟凡英向李俊卿的借款,对此,被告王国华否认,孟凡英现已去世,原告未能提交相关证据予以印证,对该证言不予采信。被告杨大军认可借款事实并己收到债权转让通知,其应承担还款责任。遂判决:一、被告杨大军偿还原告59000元,限判决生效后十日内履行完毕。二、驳回原告对被告王国华的诉讼请求。案件受理费1275元,保全费700元,由被告杨大军负担。宣判后王秀荣与杨大军均不服,向本院提出上诉,请求依法改判王国华共同承担偿还责任。王秀荣主要上诉理由是:1、原审将杨大军借杨某2万元认定为个人借款违背事实。该款是王国华母亲孟凡荣从李俊卿处为杨大军、王国华夫妻借来的款,杨大军为偿还该款借杨某的,该借款为夫妻共同债务。2、杨大军借邬树栋、李俊卿的3.9万元为夫妻共同债务,原审判决杨大军个人偿还,违背法律规定。3、上诉人王秀荣作为原审被告的债权人,请求其夫妻共同偿还5.9万元,符合法律规定,原审不予支持是错误的。4、原审以原债权人债权转让未在起诉前通知王国华为由,判决王国华不承担责任是错误的,违法的。就债权转让,邬树栋、李俊卿书面通知了王国华;杨某一审到庭通知王国华。原审对债权转让通知不予认定违法。杨大军主要上诉理由是:1、借杨某2万元不是个人借款,是夫妻共同债务。2、借邬树栋、李俊卿的3.9万元为夫妻共同债务,不应个人偿还。3、原债权人履行了对杨大军的债权转让通知义务,杨大军告诉了王国华,开庭时原债权人也通知了王国华,杨大军与王国华应共同偿还5.9万元。被上诉人王国华辩称:1、王秀荣与杨大军及出借人相互之间关系特殊,5.9万元借款不知情,对借款的真实性有异议,不能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2、所谓债权转让通知未依法送达王国华,对王国华不发生法律效力。请求维持原判。经审理查明,原审查明事实无误。本院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八十条规定第一款规定:“债权人转让权利的,应当通知债务人。未经通知,该转让对债务人不发生效力”。根据该条规定,债权人转让其权利必须将债权转让的事实及时通知债务人,通知,是债权人必须履行的义务,债权人未依法履行通知义务的,其转让行为对债务人不发生法律效力。本案中,上诉人王秀荣、杨大军主张原债权人邬树栋、李俊卿书面通知了王国华,王国华否认。上诉人仅提交了以李俊卿名义给王娟(王国华)邮寄债权转让通知书的特快专递邮件详单1份,该邮件详单回执上签名为“高秀风”,并不能证明王国华收到该通知书。故上诉人主张原债权人邬树栋、李俊卿书面通知了王国华,证据不足,本院不予采信。债权人杨某在一审庭审中将债权转让的事实通知王国华,在此通知之前,该债权转让对王国华不发生法律效力。王秀荣在起诉前与王国华并没有形成债权债务关系,原审判决王国华不承担责任,并无不当。《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收购、管理、处置国有银行不良贷款形成的资产的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仅适用审理涉及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收购、管理、处置国有银行不良贷款形成的资产的有关案件,不具有普遍适用性。综上,债权人转让债权未依法通知王国华,该债权转让对王国华不发生效力,原审判决王国华不承担责任并无不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第一款第(一)项的规定,判决如下:驳回上诉,维持原判。二审案件受理费1275元,由二上诉人王秀荣、杨大军均担。本判决为终审判决。审判长赵文甲审判员关志萍审判员刘晓丽二〇一五年八月十二日书记员苏志越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