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2015)历民初字第840号

裁判日期: 2015-08-10

公开日期: 2015-09-30

案件名称

王甲与王乙、��某甲、王丙、杨某某遗嘱继承纠纷一审民事判决书

法院

济南市历下区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济南市

案件类型

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一审

当事人

王甲,王乙,王某甲,王丙,杨某某

案由

遗嘱继承纠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五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三条,第五条,第十条第一款,第十六条第一款,第十七条第一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百八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13年)》:第六十四条第一款,第一百二十八条

全文

济南市历下���人民法院民 事 判 决 书(2015)历民初字第840号原告王甲,男,1972年出生,汉族,现住济南市。委托代理人贾国香,山东海扬律师事务所律师。委托代理人张化南,山东海扬律师事务所实习律师。被告王乙,女,1959年出生,汉族,住济南市。委托代理人刁存江,山东盈德律师事务所律师。被告王某甲,女,1962年出生,汉族,现住济南市。被告王丙,女,1964年出生,汉族,现住济南市。被告杨某某,女,1940年出生,汉族,住济南市。原告王甲与被告王乙、王某甲、王丙、杨某某遗嘱继承纠纷一案,本院于2015年4月14日受理后,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于2015年6月12日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王甲及委托代理人贾国香、张化南,被告王某甲、王丙、杨某某及被告王乙的委托代理人刁存江到庭参加了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原告王甲诉称,被继承人��某某于2013年死亡,原告系被继承人的儿子。被继承人生前留有遗嘱将自己的两套分别位于济南市历下区303室和济南市历下区102室的房屋归原告所有。被继承人现已去世,上述房产依法应由原告继承。但被告却找各种理由不予配合原告办理相关手续,严重侵犯了原告的合法权益,故原告诉至法院,请求判令:1、请求判令被继承人王某某的遗产归原告所有,遗产为济南市历下区303室和济南市历下区102室;2、被告承担本案诉讼费用。原告王甲为支持其主张,向本院提交下列证据:1、遗嘱一份,证明被继承人的真实意思表示,2012年5月1日由被继承人王某某在家里亲笔书写,由王某某亲笔签字并代杨某某签字,王某某、杨某某各自按手印,当时二、三、四被告均在场,并且都知道认可这件事;2、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一份,证明被继承人王某某于2013年去世,继承开始;3、房产证两份,证明济南市历下区102室房屋(房产证号:济房产证历字第某号)、济南市历下区303室房屋(房产证号:济房权证历字第某号)产权登记所有权人为被继承人王某某;4、职工登记表一份,证明四被告系被继承人的子女及配偶,其中王某莎即第一被告王乙;5、干部履历表一份,与证据4证明内容一致,其中三女王乙系笔误,应为第三被告王丙,证明王某某无其他子女;6、济南某公司出具的收款凭证复印件一份,证明102室房屋购房款60676元,证明由王某某缴纳;7、济南市房改购房产权登记申请审批书一份,证明济南市历下区303室房屋房改情况;8、商品房买卖合同一份,证明济南市历下区102室房屋,2002年1月王某某购买,支付60676元购房款;9、房屋权属状况信息两份,证明涉案两套房屋均系被继承人王某某和被告杨某某的夫妻共同财产。被告王���辩称,1、被告王乙认可济南市历下区303室房屋和济南市历下区102室房屋都是王某某的遗产;2、王某某的遗嘱是无效遗嘱,该遗嘱是代书遗嘱的情况下,根据继承法第十七条,代书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由其中一人代书,注明年月日,并由代书人其他见证人和遗嘱人签名,但是本遗嘱缺少注明年月日,缺少代书人及其他人签字,结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代书遗嘱虽不符合法定形式要件,但却系遗嘱人真实意思表示,能否认定有效问题的答复,原告提供的该遗嘱系无效遗嘱。在该遗嘱是自书遗嘱的情况下,根据继承法第十七条,根据前述答复,原告提供的遗嘱因未注明年月日故系无效遗嘱;3、被继承人王某某的遗产应当按照法定继承处理。被告王乙未向本院提交相关证据。被告王某甲、王丙、杨某某辩称,原告所述属实,遗嘱是真实的,遗产按照遗���意思予以分割。被告王某甲、王丙、杨某某未向本院提交相关证据。经审理查明,被继承人王某某与被告杨某某系夫妻,共生育四个子女,即原告王甲、被告王乙、王某甲、王丙。王某某于2013年2月1日去世,王某某的父母均已去世。坐落于济南市历下区303室房屋(房产证号:济房权证历字第某号)系被继承人王某某与被告杨某某共同参加房改购得,系二人的夫妻共同财产。坐落于济南市历下区102室房屋(房产证号:济房产证历字第某号)系被继承人王某某和被告杨某某共同购买的商品房,购房款60676元系被告王某甲和王丙支付,支付时未说明该款是赠予或是出借给被继承人王某某和被告杨某某,现被告王某甲、王丙表示对该款不作主张。原告王甲向本院提交遗嘱一份,载明:济南市历下区102室面积38.70㎡,房屋所有人王某某;303室面积66.09㎡,以上房产为济南某单位福利分房。膝下三女一子,长女王乙、二女王某甲、三女王丙,儿子自幼与我共同生活(同住)。三个女儿均各自独立生活,都有住房,为此,上述房产有儿子王甲继承,别无纠纷,特立此嘱,此致。落款处王某某签名并按手印,王某某代杨某某签名并由杨某某本人按手印。被告杨某某称其只会写自己的名字,但写不好。原告王甲、被告王某甲、王丙、杨某某称,上述遗嘱系2012年5月1日所立,原告王甲、被告王某甲、王丙、杨某某均在场,当时被继承人王某某和被告杨某某精神状况和身体都很好。被告杨某某和被继承人王某某商量三个女儿都已出嫁且都有住房,只有儿子王甲没有房子,所以决定把房子给王甲,当时被告王某甲、王丙均无异议,都同意把房产给王甲,该遗嘱是被继承人王某某亲笔写的,写完了给被告杨某某读了一遍,被告杨某某表示同意。2015年8月10日,本院向被告杨某某做调查笔录一份,被告杨某某明确表示将坐落于济南市历下区303室房屋(房产证号:济房权证历字第某号)与坐落于济南市历下区102室房屋(房产证号:济房产证历字第某号)中属于其本人所有的份额赠与给原告王甲。原告王甲向本院提交书面意见,表示接受该赠与。本院认为,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公民可以立遗嘱处分个人财产,并可以指定遗嘱执行人。公民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的一人或者数人继承。自书遗嘱由遗嘱人亲笔书写,签名,注明年、月、日。关���被继承人王某某的法定继承人范围问题,本院认为,被继承人王某某的父母均已去世,被告杨某某作为被继承人王某某去世前的妻子,原告王甲、被告王乙、王某甲、王丙作为被继承人王某某的子女,依法成为被继承人王某某的第一顺序继承人。关于涉案财产性质问题,本院认为,坐落于济南市历下区303室房屋(房产证号:济房权证历字第某号)系被继承人王某某与被告杨某某共同参加房改所得,应认定为双方的夫妻共同财产;坐落于济南市历下区102室房屋(房产证号:济房产证历字第某号)系被继承人王某某与被告杨某某共同购买,应认定为双方的夫妻共同财产。关于涉案遗嘱效力问题,本院认为,遗嘱作为要式法律行为,其有效设立需要符合实质要件和形式要件,遗嘱作为一种民事法律行为,需要具备的实质要件包括立遗嘱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表示真实、不违法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本案涉案遗嘱中被告杨某某对其在涉案两套房产中份额处分的部分,因被告杨某某现尚健在,该部分遗嘱尚未发生法律效力,因此本院对其实质要件和形式要件不予分析。本案涉案遗嘱中被继承人王某某对其在涉案两套房产中份额处分的部分,一方面,该遗嘱由被继承人王某某亲笔书写并按有手印,原、被告对该遗嘱的真实性均无异议,在场人原告王甲、被告王某甲、王丙、杨某某均证明被继承人立遗嘱时精神状态好,因此应认定被继承人王某某立遗嘱时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该遗嘱中被继承人王某某对其在涉案两套房屋中份额处分系其真实意思表示,且未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符合遗嘱的实质要件;另一方面,涉案遗嘱中被继承人王某某对其在涉案两套房屋中份额处分的部分属于自书遗嘱的范畴,自书遗嘱的形��要件包括遗嘱人亲笔书写,签名及注明年、月、日,关于该遗嘱中未注明落款时间的问题,本院认为,该遗嘱因未注明年、月、日而形式要件有欠缺,但在场人原告王甲、被告王某甲、王丙、杨某某一致认可该遗嘱系2012年所写,当时立遗嘱日期忘记写了,且无证据证明被继承人王某某遗留有其他遗嘱,故应视为有充分的证据可以弥补该形式要件的欠缺,因此本院认定被继承人王某某对其在涉案两套房屋中份额处分的部分遗嘱有效。关于被告杨某某对其在涉案两套房屋中份额的处分问题,在本案审理过程中,被告杨某某明确表示将其在涉案两套房屋中的份额赠与给原告王甲,原告王甲亦表示接受该赠与,本院予以认定。据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五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三条、第五条、第十条、第十六条、第十七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八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第一款、第一百二十八条的规定,判决如下:一、坐落于济南市历下区303室房屋(房产证号:济房权证历字第某号)归原告王甲所有;二、坐落于济南市历下区102室房屋(房产证号:济房产证历字第某号)归原告王甲所有。案件受理费人民币13650元,由原告王甲负担。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山东省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审 判 长 耿 露人民陪审员 陈 骐人民陪审员 梁 颖二〇一五年八月十日书 记 员 孙明镜 百度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