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2015)穗中法民一终字第438号

裁判日期: 2015-07-08

公开日期: 2015-07-14

案件名称

卢某、卢某与卢某继承纠纷二审民事判决书

法院

广东省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广东省广州市

案件类型

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二审

当事人

卢某甲,卢某乙,卢某丙

案由

继承纠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七条第一款;《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13年)》:第一百七十条第一款

全文

广东省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民 事 判 决 书(2015)穗中法民一终字第438号上诉人(原审被告):卢某甲,身份证住址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委托代理人:李硕,广东宏诚律师事务所律师。委托代理人:康湾,广东宏诚律师事务所实习律师。被上诉人(原审原告):卢某乙,身份证住址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被上诉人(原审原告):卢某丙,身份证住址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两被上诉人共同委托代理人:陈杰发,广东创勋律师事务所律师。两被上诉人共委托代理人:曾婉婷,广东创勋律师事务所实习人员。上诉人卢某甲因继承纠纷一案,不服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人民法院(2014)穗番法民一初字第645号民事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审理了本案,现已审理终结。卢某乙、卢某丙在原审诉请判决:一、卢某乙、卢某丙与卢某甲按法定继承其父亲卢某丁的现金遗产206723.83元;二、卢某乙、卢某丙与卢某甲按法定继承其父卢锦名下的位于广州市番禺区钟村镇沙田大街十六巷10号以及卢锦与卢某乙共有的位于广州市番禺区钟村镇钟二村人民路沙田大街6号的房屋中属于卢某丁的份额;三、由卢某乙、卢某丙及卢某甲按法定继承已经冻结在钟村二村股份合作经济社的股份分红,由卢某乙与卢某甲按法定继承其父母在钟村二村股份合作经济社持有的股份,卢某丙放弃该股份的继承。原审法院审理查明:被继承人陈某(女,1930年7月11日出生,2010年11月16日死亡)与被继承人卢某丁(男,1930年9月15日出生,2013年2月19日死亡)生前系夫妻关系,生育了三名子女即卢某乙、卢某丙、卢某甲。位于广州市番禺区钟村街沙田大街十六巷10号房(以下简称10号房)登记权属人为卢某丁,发证日期为2012年3月23日。位于广州市番禺区钟村镇钟二村人民路沙田大街6号房(以下简称6号房)登记权属人为卢某丁与卢某乙共同共有,发证日期为2004年7月8日,该房屋“土地四至”的信息为:“东:卢某戊住宅0.80米,卢某己住宅0.42米,卢元住宅,南:加工场1.80米,1.78米,西:何某甲住宅2.93米,马某甲住宅3.30米,北:何某乙住宅1.60米,郭某住宅1.44米”。卢某甲认为上述两处房产均由其出资建设,但其明确表示不主张该两处房产的所有权,同意按照其权属登记状况进行继承。卢某乙、卢某丙、卢某甲均确认,卢某甲银行账户内的存款206723.83元是由其代管的卢某丁的存款。陈女与卢锦在广州市番禺区钟村街钟村二村股份合作经济社各持有股份十股,卢某丙放弃对股份的继承。截至2014年6月份止,陈某在该社冻结的分配款为33946.2元,卢某丁在该社冻结的分配款为15500元。卢某甲提供证据《建房协议书》,内容为:“本人卢某丁、卢某乙父子二人共有房屋一间坐落在钟二村沙田街,此屋东至卢某戊卢某己,南至景深?加工场,西至何某甲马某乙,北至何某乙郭某。占地面积86.95M2,建筑面积为106.10M2,由于本人决定将来要将此屋归给孙某/侄儿卢某庚所有。目前已经与我次子/弟弟协商,将此屋拆倒重建,要建成四层楼房。协议商定待新屋建成之后,一、二层由卢某乙、卢某丁父子等支配使用,三、四层则归卢某甲支配使用。一直到将来原来的房屋所有人及其配偶百年之后此屋即全部归卢某甲及其子卢某庚所有,以符合原屋主的意愿。恐口无凭,特此议定此屋的处理及重建后的使用权限。此系双方自愿,任何人不得异议及反对。本协议书写一式两份,由卢某乙、卢某甲二人各执一份,共同遵守之。(重建资金由次子卢某甲全部负担)签订协议人:卢某丁(父)卢某乙,卢某乙(子)卢某乙,卢某甲(次子)卢某甲,见证人卢某辛(女)卢某辛,2003年11月18日。”卢某乙、卢某丙、卢某甲均确认以下事实:该《建房协议书》由同村的一个人代写,但其未署名;该《建房协议书》提及的房屋建成后就是涉案的6号房;除卢某乙代卢某丁签名,其他的签名均为各自签名。卢某乙、卢某丙称签订《建房协议书》时卢某丁已患老年痴呆症,没有民事行为能力;卢某甲认为签订《建房协议书》时卢某丁并未患老年痴呆症,而是由于其不会写字,因此由卢某乙代其签名。原审法院认为:本案的争议焦点是上述《建房协议书》是否具有遗嘱的效力。《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七条第三款规定:“代书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由其中一人代书,注明年、月、日,并由代书人、其他见证人和遗嘱人签名。”姑且不论在签订上述《建房协议书》时被继承人卢某丁是否具有民事行为能力,上述《建房协议书》既无代书人签名,亦无被继承人卢某丁签名,因此上述《建房协议书》不能视为被继承人卢某丁的代书遗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五条规定“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卢某乙、卢某丙、卢某甲均未举证被继承人陈某、卢某丁生前立有遗嘱,因此对其遗下的财产应适用法定继承。卢某丁去世时,被继承人陈某的遗产尚未分割,卢某丁继承遗产的权利转移给卢某乙、卢某丙、卢某甲。卢某乙、卢某丙、卢某甲按同一顺序、比例共同继承被继承人陈某、卢某丁的遗产。综上,卢某乙、卢某丙、卢某甲对被继承人陈某、卢某丁的遗产分别继承三分之一。涉案10号房登记权属人为卢某丁,发证日期为2012年3月23日,系被继承人卢某丁的遗产,由卢某乙、卢某丙、卢某甲分别继承三分之一产权份额。遗产分割后,卢某乙、卢某丙、卢某甲分别占有上述房屋三分之一产权份额。涉案6号房登记权属为卢某丁与卢某乙共同共有,发证日期为2004年7月8日。由于陈某、卢某丁已故,需对共有物进行分割,该房屋由卢某丁与卢某乙分别占有二分之一产权份额。卢某丁占有的二分之一产权份额为卢某丁与陈某的夫妻共同财产,根据上文确定的遗产继承份额,由卢某乙、卢某丙、卢某甲分别继承该房屋六分之一产权份额。遗产分割后,卢某乙占有该房屋三分之二产权份额,卢某丙、卢某甲分别占有该房屋六分之一产权份额。卢某甲银行账户内的存款206723.83元是由其代管的卢某丁的存款,该款由卢某乙、卢某丙、卢某甲分别继承三分之一即68907.94元。由于该款由卢某甲代管,因此卢某甲应分别支付68907.94元给卢某乙、卢某丙。陈女与卢锦在广州市番禺区钟村街钟村二村股份合作经济社分别持有股份十股,卢某丙放弃对股份的继承,因此由卢某乙、卢某甲分别继承上述股份十股。截至2014年6月份止陈某在该社冻结的分配款为33946.2元,卢某丁在该社冻结的分配款为15500元,款项合计49446.2元,由卢某乙、卢某丙、卢某甲分别继承三分之一即16482.06元。综上,原审法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五条、第十条、第十三条第一款、第二十六条第一款、《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五十二条的规定,判决:一、位于广州市番禺区钟村街沙田大街十六巷10号房,由卢某乙、卢某丙、卢某甲分别占有三分之一产权份额;二、位于广州市番禺区钟村镇钟二村人民路沙田大街6号房,由卢某乙占有三分之二产权份额,卢某丙、卢某甲分别占有六分之一产权份额;三、卢某甲银行账户内的存款206723.83元归卢某甲所有,卢某甲于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分别支付68907.94元给卢某乙、卢某丙;四、被继承人陈女、卢锦在广州市番禺区钟村街钟村二村股份合作经济社分别持有股份十股,由卢某乙、卢某甲分别继承上述股份十股;五、截至2014年6月份止被继承人陈女、卢锦在广州市番禺区钟村街钟村二村股份合作经济社冻结的分配款合计49446.2元,由卢某乙、卢某丙、卢某甲分别继承16482.06元。本案受理费7014元某已预缴,由卢某乙、卢某丙、分别承担2338元。判后,卢某甲不服原审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称:一、涉案6号房是2003年11月18日由卢某甲、卢某乙、卢某丁签订《建房协议书》后由卢某甲出资重建的。该协议并非遗嘱,而是一份建房合同。该协议是三方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合法有效。卢某乙、卢某丙主张签订该协议时,卢某丁老年痴呆,没有民事行为能力,完全属子虚乌有。由于卢某丁不识字,故当时由卢某乙代签,并有卢某乙之女卢某辛做见证人。在一审当中,卢某乙、卢某丙是承认该协议的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的。卢某甲已经根据该协议履行了其应承担的出资义务,卢某丁百年之后,卢某乙否认该协议向番禺区人民法院主张该房屋是卢某丁的遗产,属违约行为。二、原审法院未追加涉案协议涉及的权利人卢某壬,便擅自把该协议按遗产来处分,严重损害了卢某甲及第三人卢某壬的合法权益。三、关于卢某甲银行账户内的存款206723.83元及被继承人陈女、卢锦在广州市番禺区钟村二村股份合作社冻结的分配款合计49446.2元的遗产数额的分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相关规定,卢某甲提供了水电费、罚款单等充足的证据证明,被继承人在世期间其尽了主要的赡养义务,应当多分。卢某丙并未尽过赡养义务,应当少分或不分。为此,卢某甲上诉请求:一、请求撤销(2014)穗番法民一初字第645号民事判决第二项,改判根据建房协议书依法处分该房屋;二、请求撤销(2014)穗番法民一初字第645号民事判决第三、五项,改判卢某甲多分遗产。卢某乙、卢某丙共同答辩对涉案建房协议的真实性和关联性不予确认,表示同意原审判决,请求维持原判。原审判决查明事实与本院查明事实一致,本院予以确认。本院认为:关于涉案《建房协议书》是否具有遗嘱的效力,原审法院以遗嘱的形式要件为准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七条第三款的规定,认定该《建房协议书》不具有遗嘱的效力,法律适用准确。涉案6号房登记权属为卢某丁与卢某乙共同共有,原审法院根据不动产登记情况确认该房产中属于遗产的份额,于法有据,应予确认。在无有效遗嘱的情况下,原审法院按照法定继承对6号房中属于遗产范围的份额进行分配,也并无不当。至于该《建房协议书》是否属于建房合同以及对相关当事人是否具有约束力,即相关继承人在继承6号房产权份额后应否承担被继承人依据该协议本应履行的义务,因涉及不同法律关系及案外人的权益,当事人可另循法律途径解决。关于卢某甲是否因尽了主要的赡养义务而应多分遗产的问题,卢某甲提交的水电费、罚款单等证据,并不具有证实其已尽了主要赡养义务或其他继承人未尽赡养义务的效力,本院对卢某甲的该上诉主张不予采纳。综上,卢某甲的上诉请求不成立,本院不予支持。原审判决事实认定清楚,法律适用正确,本院认可原审法院对事实的分析认定及对相关法律的适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第一款第(一)项之规定,判决如下: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如果未按判决指定的期间履行上述义务,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三条的规定,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本案二审案件受理费7014元,由卢某甲负担。本判决为终审判决。审判长 官 健审判员 魏 巍审判员 年 亚二〇一五年七月八日书记员 林俊达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