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威高刑初字第75号
裁判日期: 2015-07-22
公开日期: 2015-08-14
案件名称
王玉柱合同诈骗罪一审刑事判决书
法院
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案件类型
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一审
当事人
王玉柱
案由
合同诈骗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997年)》:第二百二十四条,第五十二条,第五十三条,第六十七条第一款,第六十四条
全文
山东省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法院刑 事 判 决 书(2015)威高刑初字第75号公诉机关山东省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检察院。被告人王玉柱,男,1972年2月27日出生于黑龙江省宝清县,汉族,初中文化,个体装修,户籍所在地为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捕前租住烟台市牟平区。2015年1月31日因涉嫌犯合同诈骗罪被威海市公安局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分局刑事拘留,2015年2月10日被依法逮捕。现羁押于山东省威海市看守所。山东省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检察院以威高检公刑诉(2015)77号起诉书指控被告人王玉柱犯合同诈骗罪,于2015年4月27日向本院提起公诉。本院依法适用普通程序,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山东省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检察院指派助理检察员王颖出庭支持公诉,被告人王玉柱到庭参加诉讼,现已审理终结。山东省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检察院指控,2014年2月初,在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李某经营的威海某投资咨询有限公司,被告人王玉柱冒用王某名义与李某签订借款协议,以王某所有的牟平区姜格庄镇山海大街1区32号楼某室房屋办理抵押,向李某借款24万元,后还款1.05万元,共骗取李某人民币22.95万元。公诉机关认为,被告人王玉柱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的过程中骗取他人财物,数额巨大,其行为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之规定,应以合同诈骗罪追究其刑事责任。并提供了被害人陈述、证人证言、书证等证据,予以证实。被告人王玉柱对公诉机关指控的罪名无异议,对指控合同诈骗的数额有异议,其辩称,当时为了借款投资,其伪造了哥哥王某的身份信息,以王某的名义,用王某的房屋抵押,一共从李某处借款15万元,月息8分,每月的利息1.2万元,在借款当日已扣除了1.2万元的利息,其只收到13.8万元,李某都是通过银行转账交付,李某要求王玉柱出具欠条,并口头说明,欠条上标注现金给付的10.2万元实际是利息,将来还不了的时候要还利息,王玉柱因为着急用款,认为自己肯定能够按时还款,就签了字。2014年2月借款以后连续三个月,王玉柱每月还款1.2万元,最后一月还款8000元,共还款4.4万元。后因投资失败,王玉柱还不上款,因此,借款数额应认定为13.8万元。现对其犯罪行为非常后悔,但因经济困难,且自己的债权无法回收,无能力退赃,请求从轻处罚。经审理查明,李某系威海某投资咨询有限公司的经营者。2014年2月初,被告人王玉柱伪造了哥哥王某的身份证件,冒用王某名义,用王某所有的牟平区姜格庄镇山海大街1号北海新城1区32号楼某室房屋做抵押,于同年2月12日与李某签订房屋抵押协议书、抵押借款合同,李某到实地查看了房屋情况,双方一起到烟台市牟平区住房和建设管理局办理了抵押登记。2014年2月12日、2月25日,李某通过其工商银行的银行卡各转账8万元、5.8万元给王玉柱,王玉柱以王某的名义于2014年2月25日给李某出具了借条,借条上除载明上述转账款项外,还包含“2014年2月21日现金10.2万元”。对上述事实,公诉机关提供经庭审质证的如下证据予以证实:一、书证(一)威海市公安局环翠分局温泉派出所出具的抓获经过。证实被告人王玉柱被抓获的经过,不存在自首或立功情节。(二)被告人的身份证明。证实被告人王玉柱犯罪时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三)户名为李某的中国工商银行理财金账户历史明细清单复印件一份。证实李某在2014年2月21日用银行卡取现金10万元。(四)房屋抵押协议书。证实王玉柱以王某名义和李某约定以位于牟平区姜格庄镇山海大街1号北海新城1区32号楼某室房产抵押,为借款24万元担保。(五)被告人王玉柱以王某的名义给李某出具的借条。(六)房屋抵押借款合同。证实王玉柱以王某身份向李某借款24万元,期限6个月,借款用于购车。双方约定,王某未按时足额偿还借款本金、利息的,李某有权收回全部借款,王玉柱应当承担李某为实现债权及支付的催收费、执行费、评估费、拍卖费、保全费、公告费、律师费、差旅费及其他相关费用。(七)王某的身份证明材料。证实王某的真实身份情况,借款人及抵押人均系被告人王玉柱冒用王某的名义。(八)房屋抵押登记材料。证实烟台市牟平区姜格庄镇1号北海新城1区32号楼某室房屋在牟平区住房和建设管理局办理了抵押登记,抵押登记额度为24万元。二、被害人陈述被害人李某陈述,他经营某投资咨询有限公司。2014年2月,一个叫王某的人来公司咨询借款,李某要求对方用房权证、土地证办理抵押。王某答应了,还领他看了他在姜格庄镇的房子,又一起去房管局办理房屋抵押,都办好了,李某就付清了借款24万元,其中一笔是2月21日提取现金10.2万元给王玉柱的,其余两笔共13.8万元是转账。王某两次转给他1.05万元利息,之后李某就联系不上借款人,李某去姜格庄镇找,才知道真正的王某没有借过钱,借钱的人是王玉柱。三、证人证言证人王某证实,2014年7月,有人去他家说他家房子抵押借款了,王某找房产证、土地证时找不到了,发现是王玉柱用房产证进行了抵押。四、被告人供述被告人王玉柱供述,他通过朋友介绍找李某借钱,李某要求要有抵押,王玉柱伪造了哥哥王某身份证,偷了王某的房产证、土地证,向李某借款15万元,并和李某用王某的房产证、土地证办理了抵押登记,口头约定月息8分,每月先还利息1.2万元。扣除第一月的利息1.2万元后,他两次共收到李某转账款项13.8万元,后来他还了四个月的利息共计还款4.4万元。五、辨认笔录辨认笔录一份。经过李某辨认,10号照片上的男子就是向其借款的王某,即本案被告人王玉柱。本院认为,被告人王玉柱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的过程中,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巨大,其行为已构成合同诈骗罪。公诉机关的指控,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本院予以支持。关于骗取借款数额,被告人王玉柱辩称其只借款15万元,实际收款13.8万元,应以此为准。公诉机关指控的犯罪数额与实际不符,本院予以纠正。理由如下:首先,被害人李某经营的系投资咨询公司,以营利为目的,被告人王玉柱与李某素不相识,王玉柱借款时,李某将王玉柱提供的房权证、土地证、身份证等证件详细审查,办理了抵押登记,并且到王玉柱提供的房产去实地考察,双方签订了房屋抵押协议书和抵押借款合同,以上事实可证实李某对于借出款项的安全及偿还能力考虑周全,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交易习惯,李某在没有任何理由的情况下,非盈利性地给予王玉柱无息借款的可能性较少。其次,双方借款合同约定,“王玉柱未按时足额偿还借款本金、利息的,李某有权收回全部借款,王玉柱应当承担李某方为实现债权及支付的催收、执行费、评估费、拍卖费、保全费、公告费、律师费、差旅费及其他相关费用”。尽管并未明确约定利息的计算方式或数额,但该条却有不按时偿还利息的责任规定,可以印证被告人王玉柱称该24万元的借款中包含利息10.2万元的供述具有可信性,更加符合高息借贷的市场规律。综上,综合本案证据,李某转账给王玉柱13.8万元的事实与王玉柱的供述、相关书证相吻合,而李某提供现金10.2万元的证据只有户名为李某的工商银行理财金账户历史明细清单证实其当日提取现金10万元,该笔现金是否交付给王玉柱存疑,且李某从同一账户前后两次转账支付,而作为交付现金10.2万元的款项未进行转账,有悖常理。被告人王玉柱的多次供述稳定一致,结合上面对借款合同的分析,被告人王玉柱的供述存在较大的可能性,不能排除合理怀疑,按照对被告人有利的原则,应认定李某实际交付给王玉柱的借款数额为13.8万元。因本院已认定被告人王玉柱的借款系高息借款,王玉柱应按照约定如期偿还利息,李某承认王玉柱已还利息1.05万元,王玉柱主张其在借款后又主动偿还4.4万元利息,现双方均无证据证实具体偿还利息的数额,但无论还款多少,双方均对还款性质是利息无异议。因被告人王玉柱在签订借款合同之初,即伪造他人的身份信息,使用他人的房屋产权证明为借款提供担保,故本院认定此时被告人王玉柱已具有合同诈骗的主观故意,其犯罪数额应为本金13.8万元,以后支付的利息不应从其犯罪数额中扣除。公诉机关依据被害人李某陈述扣除1.05万元利息的认定不妥,予以纠正。被告人王玉柱在案发后如实供述其犯罪事实,构成坦白,可酌情从轻处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第(一)项、第五十二条、第五十三条、第六十七条第三款、第六十四条之规定,判决如下:一、被告人王玉柱犯合同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二万元(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即自2015年1月31日起至2018年7月30日止;罚金于本判决发生法律效力之日立即向本院缴纳)。二、继续追缴赃款13.8万元,返还被害人李某。如不服本判决,可在接到判决书的第二日起十日内,通过本院或者直接向山东省威海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书面上诉的,应当提交上诉状正本一份,副本四份。审 判 长 马丽娜人民陪审员 丛培俭人民陪审员 杨铜铜二〇一五年七月二十二日书 记 员 姜爱辉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