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2015)吉中民一终字第706号

裁判日期: 2015-07-22

公开日期: 2015-12-14

案件名称

吴琼诉桦甸市公安局劳动争议二审民事判决书

法院

吉林省吉林市中级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吉林省吉林市

案件类型

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二审

当事人

吴琼,桦甸市公安局

案由

劳动争议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第九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六条,第二十七条第一款;《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第三条第一款,第五条第一款;《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

全文

吉林省吉林市中级人民法院民 事 判 决 书(2015)吉中民一终字第706号上诉人(原审原告):吴琼,男,1982年3月21日生,汉族,住桦甸市。委托代理人:李翰冰,吉林江城律师事务所律师。被上诉人(原审被告):桦甸市公安局,住所地桦甸市。法定代表人:于文,局长。委托代理人:邹国义,该局刑事法制大队副大队长。上诉人吴琼因劳动争议纠纷一案,不服吉林省桦甸市人民法院(2014)桦民一初字第878号民事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审理了本案,现已审理终结。吴琼在原审时诉称:桦甸市公安局通过面向社会招聘的形式于2002年招聘我到桦甸市公安局工作,工作性质为治安巡逻及出警。我的上班时间为8点30分至16时30分,每隔三天值一个24小时班,第二天不休息;节假日如遇到值班,则值班24小时。在我工作期间,桦甸市公安局从没有向我支付过加班费、节假日工作报酬。2007年国家出台《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该条例规定:“对职工应休末休的年休假天数,单位应当按照该职工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然而从2007年至今,我没有休过一次年假,桦甸市公安局也没有向我支付过年休假报酬。另外,我到桦甸市公安局工作后,2006年至2009年桦甸市公安局一直未与我签订劳动合同,桦甸市公安局于2010年才与我签订劳动合同,且签订的是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根据法律相关规定,用人单位超过一年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双方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工资,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未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故起诉,要求桦甸市公安局给付加班费103492.80元;法定假日报酬8149元;带薪休假报酬5252元;双倍工资6600元。桦甸市公安局在原审时辩称:一、吴琼于2002年12月被我局招聘为巡逻队员,安排在巡警大队工作,此时招聘的巡逻队员分为十二个中队,其中三个接处警中队,负责值班接处警,九个巡逻中队,职责是治安巡逻防控,吴琼在其中一个巡逻中队总过,不参与值班。2005年6月下旬巡警大队解散,吴琼被分配到新华派出所工作,职责仍是协助民警治安巡逻。2008年8月巡警大队恢复建制,招聘巡逻队员回到巡警大队统一管理,吴琼也回到巡警大队,此时招聘巡警分为五个中队,协助巡警负责治安巡逻工作。2014年2月,巡警工作模式再次改变,招聘巡逻队员分配到各派出所,由各派出所管理,吴琼被分配到桦郊派出所,2014年5月分配到二道甸子派出所,协助民警进行治安巡逻工作。因吴琼不具有执法资格,没有执法权,所以无论是在巡警大队工作期间,还是在派出所工作期间,工作任务就是协助民警治安巡逻,特殊情况下因警务工作的需要,偶尔安排吴琼协助民警进行其他警务工作,但是不参与值班与接处警。值班接处警工作一直是由具有执法资格的正式民警承担,不存在吴琼称每隔三天值一个24小时班,第二天不休息的问题。巡警大队巡逻工作时间实行弹性制,原则上是正常工作日进行,休息日、节假日正常休息。根据治安状况,个别时间偶尔调整巡逻时间,如果调整为晚上巡逻,则白天休息,如果调整到周六或者周日巡逻,则安排在其他工作日休息,每天巡逻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法定假日不安排巡逻工作。我局保证了吴琼的充分休息时间,不存在吴琼因值班而延长加班和节假日加班的情形。所以对吴琼要求支付加班费的请求应予驳回。二、职工带薪年休假是法律规定的劳动者的休息权,是一种福利,职工未休年休假按其日工资的百分之三百支付报酬,属于福利待遇,不属于劳动报酬,应适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关于一年的申请仲裁时效的规定,对吴琼要求支付2012年及以前的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的请求,因没有在一年内申请仲裁,应予驳回。三、2008年11月20日我局与吴琼订立了书面劳动合同,合同期限至2009年11月20日,2010年至今连续两次订立了书面劳动合同,合同期限至2014年12月30日止。因此,双方在2008年1月至11月19日间和2009年11月21日至12月31日间有未签订书面合同的情形,但是没有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情形。对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向劳动者支付双倍工资的规定是对用工单位的惩罚措施,不属于正常的劳动报酬的问题,据此请求支付双倍工资应适用一年的申请仲裁时效。吴琼没有在一年内申请仲裁,对吴琼此诉讼请求应予驳回。原审判决认定:吴琼于2002年12月被桦甸市公安局招聘为巡逻队员,安排在巡警大队。2005年6月下旬吴琼被分配到新华派出所工作,2008年8月吴琼到巡警大队工作,2014年2月吴琼被分配到桦郊派出所。2014年6月中旬吴琼未上班。其工作性质为协警,不具有执法权。吴琼在桦甸市公安局工作期间,双方于2008年11月20日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并于同年12月25日登记备案,合同期限为一年;于2010年1月1日签订劳动合同,期限至2012年12月30日,合同类型为固定期限合同;2013年1月1日签订劳动合同,期限至2014年12月30日,合同类型为固定期限,岗位实行8小时工作制。2002年至2005年10月1日前吴琼每月工资为400元,2005年10月1日至2007年7月1日每月工资为410元,2007年7月1日至2010年5月1日每月工资为550元,2010年5月1日至2011年5月每月工资为680元,2011年5月到2012年10月每月工资为830元,2012年10月到2013年7月每月工资为950元,2013年7月到2014年5月每月工资为1120元。从桦甸市公安局提供的工作日志中体现吴琼于2014年5月11日(星期日)参加了值班。2014年前吴琼未享受带薪休假待遇。另查明,吴琼于2014年到桦甸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该委员会于2014年7月15日作出桦市劳人仲字(2014)第134号仲裁裁决书,该裁决书裁决吴琼与桦甸市公安局具有劳动关系;桦甸市公安局给付吴琼20**年年休假工资1029.80元;驳回吴琼其他仲裁请求。吴琼不服,在法定期限内起诉。原审判决认为:本案争议焦点问题为:(一)吴琼要求桦甸市公安局给付加班费103493.80元、法定假日工资8149元应如何支持;(二)吴琼要求桦甸市公安局给付2007年至2013年期间的带薪休假报酬5252元应如何支持;(三)吴琼主张桦甸市公安局在2008年度工作年满一年后未与其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要求支付双倍工资6600元的诉讼请求应否支持。一、关于吴琼要求桦甸市公安局给付加班费103493.80元、法定假日工资8149元应如何支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第九条规定:“劳动者主张加班费的,应当就加班事实的存在承担举证责任。但劳动者有证据证明用人单位掌握加班事实存在的证据,用人单位不提供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不利后果。”《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六条规定:“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用人单位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吴琼对自己的主张未提供有效证据加以证明,而桦甸市公安局提供的值班记录中只体现吴琼于2014年5月11日(星期日)参加了值班,而未提供吴琼值班后安排串休的证据,故应按星期日标准200%一天支持加班费,即每月工资为1120元÷21.75天×200%=102.98元。二、关于吴琼要求桦甸市公安局给付2007年至2013年期间的带薪休假报酬5252元应如何支持问题。职工带薪休假是法律赋予劳动者的休息权,是一种福利,不是劳动报酬,应适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的规定。依此规定,吴琼主张2012年以前应享受的带薪休假权利已超过仲裁时效,故对此不予支持。《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第三条规定:“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为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年休假为15天。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第五条规定:“单位根据生产、工作的具体情况,并考虑职工本人意愿,统筹安排职工年休假。年休假在1个年度内可以集中安排,也可以分段安排,一般不跨年度安排。单位因生产、工作特点确有必要跨年度安排职工年休假的,可以跨1个年度安排。单位确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职工年休假的,经职工本人同意,可以不安排职工休年休假。对职工应休未休的年休假天数,单位应当按照休假天数少于应休年休假的天数,应当在本年度内对职工应休年休假天数,按照其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其中包含用人单位支付职工正常工作期间的工资收入。”吴琼累计工作时间已满10年不满20年,其年休假为10天,而吴琼20**年度月工资为1120元,故应支持吴琼20**年度的年休假工资1029.88元(计算方式:1120元÷21.75天×10天×200%)。三、关于吴琼主张桦甸市公安局在2008年度工作年满一年后未与其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要求支付双倍工资6600元的诉讼请求应否支持问题。从桦甸市公安局提供的劳动合同登记备案证据可以认定,吴琼与桦甸市公安局于2008年11月20日签订了书面劳动合同,于同年12月25日已在劳动部门登记备案,之后于2010年以后均签订了书面劳动合同,故吴琼要求桦甸市公安局支付未与其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双倍工资的诉讼请求不予支持。综上,原审法院遂依照《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六条、第二十七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二款,《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第三条、第五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第九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条的规定作出判决。原审判决:一、被告桦甸市公安局给付原告吴琼加班费102.98元,于本判决生效之日给付;二、被告桦甸市公安局给付原告吴琼20**年度带薪年休假工资1029.88元,于本判决生效之日给付;三、驳回原告的其他诉讼请求。如果未按本判决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规定,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案件受理费10元,由被告负担。原审判决后,上诉人吴琼不服,向本院提起上诉。其主要上诉请求为:撤销原审判决,改判支持我原审提出的诉讼请求或将该案发回重审。其主要上诉理由为:原审判决认定事实不清,适用法律错误。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第九条规定:“劳动者主张加班费的,应当就加班事实的存在承担举证责任。但劳动者有证据证明用人单位掌握加班事实存在的证据,用人单位不提供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不利后果。”在原审诉讼过程中,桦甸市公安局仅提供了对其有利的2012年度的值班记录,拒绝提供我工作期间110派警记录,所以根据该司法解释的规定,桦甸市公安局应当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责任。二、原审判决认为2008年12月25日劳动部门登记备案就相当于签订了劳动合同显然是错误的。根据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就应当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而桦甸市公安局是在2010年才开始与我签订劳动合同,因此原审判决驳回我要求桦甸市公安局支付双倍工资的经济补偿是错误的。三、原审判决认为我主张的带薪年休假工资已经超过诉讼时效是错误的。我与桦甸市公安局的劳动关系一直存在,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我主张带薪年休假工资未超过诉讼时效。综上,原审判决认定事实不清,适用法律错误,请求二审法院依法撤销原审判决,予以改判或发回重审。被上诉人桦甸市公安局答辩认为:原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请求依法维持。在本院审理本案过程中,上诉人吴琼申请本院调取被上诉人桦甸市公安局110接处警记录。经本院调取,被上诉人桦甸市公安局向本院提交了其出具的情况说明一份,吉林市公安局指挥中心文件(吉市公指挥发(2014)10号)一份,吉林省公安厅发布的“关于修订后《公安派出所基础台帐》补充说明的通知”一份。桦甸市公安局提交的情况说明载明上诉人吴琼要求调取的相关证据材料或由于没有相关要求而未予以保存,或即使存在但由于上诉人吴琼并非具有执法权的正式干警而无法在相关材料中体现。经质证,上诉人吴琼提出异议,认为桦甸市公安局提供的证据不完整且有缺失,不能全面反映其接处警的实际情况。本院经审查认为,上诉人吴琼虽申请本院调取被上诉人桦甸市公安局110接处警记录,但被上诉人桦甸市公安局已经作出具体的说明,上述材料或由于没有相关要求而未予以保存,或即使存在但由于上诉人吴琼并非具有执法权的正式干警而无法在相关材料中体现。上诉人吴琼虽提出异议,但未能提供证据予以证明,故本院对被上诉人桦甸市公安局提交的上述证据予以采信。本院审理查明的事实与原审判决认定的事实无异。本院认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第九条规定:“劳动者主张加班费的,应当就加班事实的存在承担举证责任。但劳动者有证据证明用人单位掌握加班事实存在的证据,用人单位不提供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不利后果。”《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六条规定:“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用人单位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现上诉人吴琼主张其在桦甸市公安局工作期间存在平时及法定节假日加班的事实,进而要求被上诉人桦甸市公安局给付其加班费103492.80元,给付其法定节假日加班报酬8149元,但依据上述法律及司法解释的规定,上诉人吴琼未能提供相关证据证实其存在加班的事实;其虽认为被上诉人桦甸市公安局掌握其存在加班事实的相关证据并要求法院予以调取,但经本院调取,被上诉人桦甸市公安局已经出具情况说明,上诉人吴琼要求调取的相关证据或由于没有相关要求而未予以保存,或即使存在但由于上诉人吴琼并非具有执法权的正式干警而无法在相关材料中体现,故不能认定被上诉人桦甸市公安局掌握其存在加班事实的相关证据而拒绝提供。而被上诉人桦甸市公安局提供的值班记录中只体现上诉人吴琼于2014年5月11日(星期日)参加了值班,而未提供吴琼值班后安排串休的证据,故原审判决支持上诉人吴琼的加班费102.98元并无不当。上诉人吴琼要求被上诉人桦甸市公安局给付其加班费103492.80元,给付其法定节假日加班报酬8149元的上诉请求缺乏事实依据,本院不予支持。关于带薪年休假报酬问题。因职工带薪休假是法律赋予劳动者的休息权,是一种福利,不是劳动报酬,故应适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的规定。依此规定,上诉人吴琼主张2012年以前应享受的带薪休假权利已超过仲裁时效,故对此不予支持。《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第三条规定:“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为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年休假为15天。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第五条规定:“单位根据生产、工作的具体情况,并考虑职工本人意愿,统筹安排职工年休假。年休假在1个年度内可以集中安排,也可以分段安排,一般不跨年度安排。单位因生产、工作特点确有必要跨年度安排职工年休假的,可以跨1个年度安排。单位确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职工年休假的,经职工本人同意,可以不安排职工休年休假。对职工应休未休的年休假天数,单位应当按照休假天数少于应休年休假的天数,应当在本年度内对职工应休年休假天数,按照其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其中包含用人单位支付职工正常工作期间的工资收入。”因上诉人吴琼累计工作时间已满10年不满20年,其年休假为10天,而吴琼20**年度月工资为1120元,故原审判决支持上诉人吴琼20**年度的年休假工资1029.88元并无不当。关于上诉人吴琼主张桦甸市公安局在2008年度工作年满一年后未与其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故应支付双倍工资6600元的上诉请求。依据桦甸市公安局提供的劳动合同登记备案可以认定,上诉人吴琼与被上诉人桦甸市公安局已于200811月20日签订了书面劳动合同,并于同年12月25日在劳动部门登记备案,之后于2010年以后均签订了书面劳动合同,故上诉人吴琼要求被上诉人桦甸市公安局支付未与其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双倍工资的上诉请求缺乏事实依据,本院亦不予支持。综上,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第一款第(一)项之规定,判决如下:驳回上诉,维持原判。二审案件受理费10元,由上诉人吴琼负担。本判决为终审判决。审 判 长  石 刚代理审判员  刘欣莹代理审判员  孙 伟二〇一五年七月二十二日书 记 员  陈思维(此件共11页,印15份)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