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廊民一终字第789号
裁判日期: 2015-07-22
公开日期: 2016-03-11
案件名称
郭某甲、郭某乙等与陈某乙遗嘱继承纠纷二审民事判决书
法院
河北省廊坊市中级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河北省廊坊市
案件类型
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二审
当事人
郭某甲,郭某乙,郭某丙,陈某甲,陈某乙
案由
遗嘱继承纠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
全文
河北省廊坊市中级人民法院民 事 判 决 书(2015)廊民一终字第789号上诉人(原审原告):郭某甲。委托代理人:张志伟,河北金派律师事务所律师。被上诉人(原审原告):陈某甲,农民。委托代理人:高洁,河北天纵律师事务所律师。原审原告:郭某乙。原审原告:郭某丙。原审被告:陈某乙。委托代理人:刘金环。上诉人郭某甲因与被上诉人陈某甲、原审原告郭某乙、郭某丙、原审被告陈某乙遗嘱继承纠纷一案,不服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人民法院(2014)廊安民初字第878号民事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审理了本案,现已审理终结。一审法院经审理查明,原告陈某甲与被告陈某乙系姐妹,其母亲是任玉芝(已故),另一原告郭某甲的哥哥是郭玉友(已故)。任玉芝与前夫陈连旺(已故)共育有三个女儿,大女儿陈某乙、二女儿陈秀玲(已故)、三女儿陈某甲。1982年任玉芝前夫陈连旺去世。1985年二女儿陈秀玲与郭玉友结婚,婚后无子女,1990年二女儿陈秀玲去世。涉案房产坐落于廊坊市安次区北史家务乡高孟各庄村西口南侧,原有正房五间,东厢房三间。正房五间系任玉芝与其前夫陈连旺于1978年所建,厢房三间村委会证实建于1983年,高振元(案外人)等建房人证实建于1986年。1995年东厢房三间房顶损坏,被告郭玉友与姜美丽(系郭玉友再婚妻子,双方于2005年7月离婚)进行了翻建、修理。2005年4月郭玉友将正房五间,东厢房北侧一间拆除,准备翻建新房。为此,任玉芝与郭玉友发生纠纷,本院作出(2006)安民初字第597号民事判决书,判决郭玉友于判决生效后6个月内将位于北史家务乡高孟各庄村西口南侧的房屋(原五间正房、北侧东厢房一间)建起。后郭玉友不服上诉于廊坊市中级人民法院,廊坊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2007)廊民一终字第62号民事判决书,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判决生效后,2007年11月19日案件进入执行阶段。执行期间,任玉芝于2008年11月去世,郭玉友于2011年1月去世,致使涉案房产至今并未实际恢复重建,现状为宅基地上仅存两间已破损的旧东厢房,无人居住使用。任玉芝在去世前,于2008年10月27日,立遗嘱一份,内容为:立遗嘱人(任玉芝)将现有的两间厢房和五间正房及北侧的一间东厢房(安次区人民法院强制执行郭玉友重新建起的)在死后留给三女儿陈某甲。此外,经查,郭玉友现在还有大哥即郭玉明、二哥郭某乙、五弟郭某甲、六弟郭某丙。其中郭玉明庭前已明确表示不参加诉讼,也什么都不掺和。庭审中,原告陈某甲与被告陈某乙就遗产问题无争议,被告陈某乙认可遗嘱的效力,并表示愿意放弃父、母亲留下的全部遗产赠与原告陈某甲。但另一原告郭某甲则认为若继承应按法定继承分配,且任玉芝处分了郭玉友的财产应为无效。再有原告陈某甲的起诉已超诉讼时效。一审法院认为,2008年10月27日,在任玉芝订立遗嘱时,法院判令郭玉友将已拆除的五间正房及厢房一间重建的终审判决已生效,并已经进入执行阶段,故任玉芝在订遗嘱时,是有理由认为上述房产是能够恢复重建,无法预见到郭玉友会未履行判决而去世,故任玉芝立遗嘱时,涉案财产可以视为有五间正房、三间厢房。但上述财产份额不全部属于任玉芝所有,理由是在任玉芝前夫去世时上述财产应开始第一次法定继承,即任玉芝有5/8份额,三个女儿各占1/8份额。到二女儿陈秀玲去世时,郭玉友与任玉芝是其法定继承人,发生第二次法定继承,郭玉友占有陈秀玲1/8份额的一半即1/16,任玉芝占有另1/16。任玉芝去世时立遗嘱将所有财产全部留给三女儿陈某甲继承,但因涉案财产属于上述各方当事人共有,故任玉芝在遗嘱中处分属于自己份额的部分有效。再因陈某乙明确放弃继承自己的份额,表示愿意全部给予陈某甲,故陈某甲因遗嘱可继承份额为15/16。而郭玉友的继承人从郭玉友去世至今,已四年有余,均未履行判决书中所确定的将五间正房,一间厢房重建的义务,依照继承遗产应当先清偿债务的原则,已丧失再继承上述财产份额的权利。综上,位于廊坊市安次区北史家务乡高孟各庄村西口南侧的地上房屋,现状为尚存两间东厢房归原告陈某甲所有。对于诉讼时效,因原告陈某甲母亲任玉芝去世后,原告陈某甲一直在主张与继承相关的权利,故本案未超过诉讼时效。综上,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条、第十三条、第三十三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六十条判决如下:位于廊坊市安次区北史家务乡高孟各庄村西口南侧的地上房屋,现状为尚存两间东厢房归原告陈某甲所有。案件受理费50元,由被告陈某乙承担。上诉人郭某甲不服一审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其主要理由是:一、安次区人民法院作出的(2014)廊安民初字第7号民事裁定书已认定涉案房屋权属不明,而此次判决又认定涉案房屋归被上诉人所有,一审法院作出了两份矛盾的法律文书,侵害了上诉人的合法权益。二、郭玉友与任玉芝案件已执行终结,涉案房屋已归郭玉友所有,任玉芝的遗嘱属于无权处分。三、一审判决遗漏了郭玉友的继承人姜超、姜胜男。姜超、姜胜男系郭玉友的继子女,对房屋有继承权。四、一审判决关于继承先清偿债务的认定属于适用法律错误。五、涉案房屋现仅剩余残骸,已无法继承。六、一审法院关于郭玉友继承人继承份额的多少没有进行审理,事实不清。七、原告陈某甲的起诉已过诉讼时效。请二审法院撤销原判,将本案发回重审或改判。被上诉人陈某甲答辩称,一、安次区人民法院作出的(2014)廊安民初字第7号民事裁定书与本案系不同的法律关系,不存在相互矛盾。侵权纠纷与继承纠纷性质不同,法律关系不同。二、上诉人所述的“涉案房屋纠纷已执行终结”的说法不存在,郭玉友在尚未履行判决义务时就因病去世。另外,上诉人主张郭玉友在履行判决后,该房屋就归郭玉友所有是不合逻辑的。任玉芝并未处分他人财产。三、姜超、姜胜男系姜美丽与他人所生,姜超、姜胜男与郭玉友未办理收养手续,也已因郭玉友与姜美丽的离婚而不再存在任何关系。四、本案中郭玉友所能继承的份额不足以清偿生效判决中确定的债务,故郭玉友的继承人不分得遗产是符合法律规定的。五、一审法院进行过调查,确认遗产现存两间东厢房,依法对该遗产分割有确实充分的证据和法律依据。请求二审驳回上诉,维持原判。本院经审理查明的事实与一审判决查明事实一致。本院认为,第一,安次区人民法院作出的(2014)廊安民初字第7号民事裁定书是对陈某甲诉姜美丽、姜超侵权纠纷,而本案是陈某甲、郭某乙、郭某丙诉陈某乙遗嘱继承纠纷,两案诉讼主体不同,案由不同,故不存在相互矛盾的问题。第二,上诉人称郭玉友已赔偿任玉芝5000元,有执行调解协议,涉案房屋已归郭玉友所有。但廊坊市安次区人民法院(2014)廊安民初字第7号裁定书明确记载:在执行期间任玉芝于2008年11月去世,上诉人主张(2006)安民初字第597号判决已执行完毕,但未能提供证据。且郭玉友是否已给付任玉芝5000元赔偿款并不能改变涉案房屋的所有人。第三,姜超、姜胜男系姜美丽与他人所生,姜超、姜胜男与郭玉友未办理收养手续,也已因郭玉友与姜美丽的离婚而不再存在法律上的亲属关系。故姜超、姜胜男不能成为郭玉友的继承人。第四,一审法院通过调查,确认遗产现存两间东厢房,继承人可依法对该遗产分割。第五,一审判决关于遗产继承份额的确定符合法律规定,且郭某甲作为郭玉友的继承人,应在清偿郭玉友生前债务后才能继承遗产。郭玉友所负的应重建房屋的债务明显高于郭玉友的继承份额(房产的1/**),故原审认定郭某甲无权继承房产份额并无不当。综上所述,原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第一款第(一)项之规定,判决如下:驳回上诉,维持原判。二审案件受理费50元,由上诉人郭某甲负担。本判决为终审判决。审 判 长 柴秋芬审 判 员 丁宗发代理审判员 杨学军二〇一五年七月二十二日书 记 员 田 静 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