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临民一终字第954号
裁判日期: 2015-07-13
公开日期: 2015-11-26
案件名称
赵某、杨某乙等与杨某甲、杨某戊继承纠纷二审民事判决书
法院
山东省临沂市中级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山东省临沂市
案件类型
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二审
当事人
案由
法律依据
全文
山东省临沂市中级人民法院民 事 判 决 书(2015)临民一终字第954号上诉人(原审被告)杨某甲,男,1962年6月12日出生,汉族,农民。委托代理人郑玉玲,山东铭星律师事务所律师。被上诉人(原审原告)杨某丁,男,1966年2月15日出生,汉族,农民。原审原告赵某,系杨进彬(宾)之妻,1960年1月15日出生,汉族,农民。原审原告杨某乙,男,1986年10月27日出生,汉族,农民。原审原告杨某丙,男,1989年7月3日出生,汉族,农民。原审被告杨某戊,女,1956年11月30日出生,汉族,农民。上诉人杨某甲因继承纠纷一案,不服莒南县人民法院(2014)莒板民初字第26号民事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审理了本案,现已审���终结。原审法院查明,杨廷富、刘书芝系夫妻,莒南县板泉镇上养鱼池村人,生前育有子女四人:长子杨进彬(宾)于2013年1月5日因病去世,其妻赵某,育有二子,即原告杨某乙、杨某丙,次子杨某甲,三子杨某丁,女儿杨某戊。夫妻二人于2007年、2008年先后去世,留下位于莒南县板泉镇上养鱼池村的房屋2间及院落1处(地号146,登记在杨廷富名下),四至:北至小街,东至王乐仁,南至小街,西至小路。庭审中,被告杨某甲向法庭提供了合同书一份,该合同书系手写形成。该合同主要内容为:“合同书本合同一式二份杨廷富、刘书芝夫妇生三子长子杨进宾次子杨某甲三子杨某丁夫妻二人生前生病及去世一切费用均由次子杨某甲一人负担,经家族及亲友研究决定,长子杨进宾、次子杨某甲同意父母遗产(房屋两间,承包地内所有树木,及房周围树木院内全部财产)均由二子杨某甲继承,长子杨进宾三子杨某丁自放放弃继承权以后不再发生争议长子杨进宾(手印)次子杨某甲(手印)证明人杨进山(手印)杨廷厚(手印)王洛全(手印)刘书富(手印)王七平(手印)杨化桥(手印)二〇〇八年农历十一月二十三日”原告赵某、杨某乙、杨某丙认为该合同是原告赵某的丈夫杨进彬(宾)在别人胁迫的情况下签订的,原告杨某丁对此该合同不认可,称也没有接到电话通知。被告杨某甲申请对涉案遗产进行司法鉴定,经原、被告均同意由莒南县价格认证中心进行鉴定,2014年7月17日,莒南县价格认证中心作出临莒价鉴字(2014)153号山东省涉案物品价格鉴定(认证)结论书,鉴定杨某甲与杨某丁一案中两间房屋及院落一处价格为:8910.00元。原、被告对此价格均无异议。原审法院认为,杨廷富、刘书芝先后去世��,遗留的位于莒南县板泉镇上养鱼池村的房屋2间及院落1处(地号146,登记在杨廷富名下),未留遗嘱,应按法定继承处理刘书芝所留之遗产,杨进彬(宾)、原告杨某丁、被告杨某甲、杨某戊均系第一顺序继承人,依法享有继承权。被告杨某甲提供合同书一份,证实该房产经家族及亲友研究决定,长子杨进彬(宾)、次子杨某甲同意,父母遗产(房屋两间,承包地内所有树木,及房周围树木院内全部财产)均由二子杨某甲继承,长子杨进彬(宾)、三子杨某丁自动放弃继承权,但被告杨某甲提供的合同不是遗嘱,应视为法定继承人间的书面约定,系杨进彬(宾)真实意思的表示,不违反法律规定,对杨进彬(宾)系有效合同,但原告杨某丁未在合同书上签字,亦不认可该合同,该合同对原告杨某丁无约束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继���开始后,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应当在遗产处理前,作出放弃继承的表示。没有表示的,视为接受继承。受遗赠人应当在知道受遗赠后两个月内,作出接受或者放弃受遗赠的表示。到期没有表示的,视为放弃受遗赠。”杨进彬(宾)作为法定继承人在合同书签字按印,应视为书面放弃继承权,该行为不违反法律规定,予以确认。原告赵某、杨某乙、杨某丙主张杨进彬(宾)是在别人胁迫的情况下在合同书上签字按印,未提供证据证实,不予支持。杨进彬(宾)的继承权已经由其书面放弃,故原告赵某、杨某乙、杨某丙的诉讼请求,于法无据,不予支持。被告杨某甲辩称该案已过诉讼时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八条规定:“继承权纠纷提起诉讼的期限为二年,自继承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犯之日起计算。但是,自继承开始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得再提起诉讼。”且被告提供的合同书一式两份,由其本人和杨进彬(宾)各执一份,未能提供证据证实已经通知原告杨某丁,原告杨某丁于2013年发现被告杨某甲意图将涉案房屋及院落变更到自己名下,侵犯其继承权,故诉讼时效的起算时间应从原告杨某丁知道其权利被侵犯之日即2013年起计算,并未超过诉讼时效,对被告杨某甲的该辩解意见,不予采信。原告杨某丁、被告杨某甲、杨某戊均要求继承刘书芝所遗留的房屋2间及院落一处,且该财产无法进行分割,故对遗留的房屋2间及院落一处在进行竞价处理,在竞价中,原告杨某丁以1.2万元的价款竞得该楼房,符合法律规定,予以准许。被告杨某甲、杨某戊不同意出价,应承担相应不利的法律后果。刘书芝遗留的房屋2间及院落一处归原告杨某丁所有,原告杨某丁、被告杨某甲和杨某戊对房屋2间及院落一处的价款1.2万元进行分配。被告杨某甲辩称其尽了主要赡养义务,遗留的房产应由其继承,赡养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亦是法定义务,赡养是指在现有经济和社会条件下,子女在经济上应为父母提供必要的生活用品和费用,在生活上、精神上、感情上对父母的尊敬、关心和照顾。主要赡养义务具有长期性、经常性,且应为父母的生活提供主要经济来源,而办理丧事等事宜仅是赡养的一个方面,不能据此就认为尽了主要赡养义务,故对辩解意见,不予采信。但原告杨某丁在父母生病及出殡期间,未能及时回家,亦未说明正当理由,于理不合,且其父母生病及出殡的费用均由被告杨某甲一力承担,故在刘书芝遗留房屋2间及院落一处的价款分配上,原告杨某丁可酌情少分,被告杨某甲可适当多分,结合本案实际情况对刘书芝的房屋2间及院落一处价款分配为:原告杨某丁分配��分之一;被告杨某甲分配五分之三,被告杨某戊分配五分之一。被告杨某甲要求原告杨某丁支付的丧葬费及医疗费与本案不是同一法律关系,被告杨某甲可另行主张权利。被告杨某甲预交的司法鉴定费300元,应由原、被告共同承担。案经调解无效。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八条、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第二十五条之规定,判决:一、刘书芝去世后遗留的位于莒南县板泉镇上养鱼池村的房屋2间及院落1处(地号146,四至:北至小街,东至王乐仁,南至小街,西至小路),归原告杨某丁所有。二、原告杨某丁给付被告杨某甲房屋2间及院落1处应得份额的价款7200元;给付被告杨某戊应得份额的价款2400元。三、驳回原告赵某的诉讼请求。四、驳回原告杨某乙的诉讼请求。五、驳回原告杨某丙的诉讼请求。案件受理费100元,由原告杨某丁负担40元,原告赵某、杨某乙、杨某乙负担20元,被告杨某甲负担20元,被告杨某戊负担20元;被告杨某甲预交的司法鉴定费300元,由原告杨某丁负担100元,原告赵某、杨某乙、杨某乙负担100元,被告杨某甲、杨某戊负担100元。宣判后,上诉人杨某甲不服,向本院提出上诉,其上诉理由是:原审判决认定事实不清。作为儿子的杨某丁无任何理由拒不办理其父母的后事,并明确表示以放弃继承权作为条件。被上诉人杨某丁在其父母生前不履行法定的赡养义务,被上诉人父母在生前曾经将被上诉人杨某丁和长子杨进彬诉到法院,要求二人履行赡养义务。根据权利义务对等原则,应依法剥夺被上诉人杨某丁的继承权。本案已经超过诉讼时效。被上诉人杨某丁答辩称,原审判决正确,请求维持原判。原审原告杨某乙答辩称,服从原审判决。原审被告杨某戊答辩称,没有要陈述的意见。原审原告赵某未答辩。经审理查明,上诉人杨某甲提供其委托代理人对王洛金的调查笔录以及证人杨某己、孙某,欲证明被上诉人杨某丁曾表示放弃继承其父母的遗产。其中证人杨某己出庭证实:……当时刘书富给杨某丁打电话,让他回家给老人(上诉人、被上诉人父亲)出殡,当时杨某丁表示不回家,也不花钱,表示老人的东西都不要了,当时打电话的事,我都能听着。当时我忙别的事了,没在协议上签字……;证人孙某出庭证实:当时杨某甲和杨某丁母亲去世,刘书富问杨某丁老人去世,他是否回家?杨某丁表示不回家,不出钱,也不要东西。被上诉人杨某丁质证:当时不知道老人去世,也没说过不出钱,也没表示放弃继承。本院查明其他事实与一审查明事实一致。以上事实,由合同书、民事裁定书、临莒价鉴字(2014)153号山东省涉案物品价格鉴定(认证)结论书、土地登记审批表、莒南县板泉镇上养鱼池村委证明、调查笔录、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等证据证实,相关证据均已收集记录在卷。本院认为,本案争议的问题为被上诉人杨某丁是否有对其父母遗产的继承权,对本案涉及房屋是否有继承份额。上诉人杨某甲与被上诉人杨某丁父母杨廷富、刘书芝没有对夫妻财产的处置方式留有遗嘱,在上诉人父母去世后,其父母的遗产应按照法定继承的相关法律规定予以处理。后在双方亲属的主持下,部分继承人对遗产的处分签订合同书,该合同书载明:长子杨进宾、次子杨某甲同意父母遗产,均由二子杨某甲继承,长子杨进宾、三子杨某丁放弃继承权。被上诉人杨某丁并没有在该合同书上签字,并否认曾表示放弃继承权。上诉人虽然二审中提供证人杨某己、��某出庭作证,但证人杨某己证实的是上诉人父亲杨廷富去世时,听说亲属刘书富给被上诉人杨某丁打电话,当时杨某丁在电话通话时表示老人去世,老家里的东西不要了;证人孙某出庭证实上诉人母亲去世时,亲属刘书富给被上诉人杨某丁打电话,被上诉人杨某丁表示继承。两证人证言存在矛盾之处,且该两证人均非书面合同中的见证人。上诉人提供其委托代理人对王洛金的调查笔录,被上诉人不认可,该证人亦出庭接受质询。因此,根据上诉人提供的现有证据,不能认定被上诉人杨某丁放弃对其父母遗产的继承,其享有对本案涉及房屋的继承权。对于继承份额,原审法院根据各继承人在其父母生前赡养情况以及去世后的出殡费用的承担情况作为确定分配依据正确,划分继承比例适当。被上诉人杨某丁竞价取得房屋所有权,应按照各继承人相应的分配比例支付相应的价款。另外,上诉人主张的诉讼时效问题,因被上诉人知道权利被侵害起两年内起诉,并未超过诉讼时效的规定。综上,上诉人的上诉理由不充分,其上诉主张,本院不予支持。原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应予维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九条、第一百七十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一百七十五条之规定,判决如下:驳回上诉,维持原判。二审案件受理费100元,由上诉人杨某甲负担。本判决为终审判决。审判长 邹海波审判员 杨奉昌审判员 常 江二〇一五年七月十三日书记员 彭善浩附相关法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九条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应当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经过阅卷、调查和询问当事人��对没有提出新的事实、证据或者理由,合议庭认为不需要开庭审理的,可以不开庭审理。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可以在本院进行,也可以到案件发生地或者原审人民法院所在地进行。第一百七十条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经过审理,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一)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的,以判决、裁定方式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决、裁定;(二)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错误或者适用法律错误的,以判决、裁定方式依法改判、撤销或者变更;(三)原判决认定基本事实不清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或者查清事实后改判;(四)原判决遗漏当事人或者违法缺席判决等严重违反法定程序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原审人民法院对发回重审的��件作出判决后,当事人提起上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不得再次发回重审。第一百七十五条第二审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是终审的判决、裁定。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