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2014)吴民初字第1457号

裁判日期: 2015-07-13

公开日期: 2016-01-12

案件名称

吴某与朱某、梁某丙等分家析产纠纷一审民事判决书

法院

苏州市吴中区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苏州市

案件类型

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一审

当事人

吴某,朱某,梁中群,梁某甲,梁某乙,张某

案由

分家析产纠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九十九条

全文

苏州市吴中区人民法院民 事 判 决 书(2014)吴民初字第1457号原告吴���。委托代理人高军、房广游,江苏久顺律师事务所律师。被告朱某。委托代理人丁奕,江苏正盛律师事务所律师。被告梁中群。被告梁某甲。法定代理人韦某(系梁某甲之子),男,1993年10月29日生,汉族。被告梁某乙。以上两被告委托代理人梁中群(系梁某甲、梁某乙之兄)。被告张某。原告吴某诉被告朱某、梁中群、梁某甲、梁某乙、张某分家析产纠纷一案,本院于2014年10月15日立案受理,依法由代理审判员吴宁剑适用简易程序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适用普通程序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吴某的委托代理人房广游,被告朱某的委托代理人丁奕,被告梁某甲、梁某乙的委托代理人暨被告梁中群、被告张某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原告吴某诉称,被告朱某系被告梁某丙、梁某甲、梁某乙、张某的亲生父亲梁某某与吴某离婚后再婚的妻子,被告梁某丙、梁某甲、梁某乙、张某亦非原告与梁某某所生。梁某某已于2012年5月5日死亡,在梁某某与原告婚姻存续期间,梁某某将私自购得的苏州市吴中经济开发区长桥镇蠡昂路7号1幢104室和苏州市吴中经济开发区商贸城6号7幢39室两套房屋非法转移至被告朱某名下。其得知后遂向苏州市吴中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确认上述房屋的房屋转让合同无效。经吴中区人民法院(2013)吴民初字第48号民事判决书判决,被告朱某与梁某某于2002年11月19日签订的合同标的为苏州市吴中经济开发区长桥镇蠡昂路7号1幢104室房屋的房产转让合同无效,上述双方于2002年11月4日签订的合同标的为苏州市吴中经济开发区商贸城6号7幢39室房屋的房产转让合同无效。后虽���告朱某提出上诉,但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2013)苏中民终字第1410号民事判决书,维持原判决。现该上诉判决已生效。合同无效后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故朱某应当将上述两套房屋返还,因上述两套房屋为梁某某与原告婚姻期间取得,故上述两套房屋属于原告与梁某某的共同财产。原告与梁某某早已离婚,梁某某已死亡,原告及五被告现为上述房屋的财产权利人,故请求法院判令:对苏州市吴中经济开发区长桥镇蠡昂路7号1幢104室房屋和苏州市吴中经济开发区商贸城6号7幢39室房屋进行析产分割。被告朱某辩称,涉案两套房屋系被告朱某出资向梁某某购买,其有完税凭证为证。现转让合同认定无效后的法律效果应是双方返还财产,即被告朱某返还房屋,梁某某向朱某返还购房款,并且赔偿房屋差价损失。现梁某某已死亡,梁某某的赔偿责任应由其法定继承人在继承的财产范围内进行赔偿,故在未处理赔偿事宜之前,不适宜进行分家析产。被告梁某丙、梁某甲、梁某乙、张某共同辩称,被告朱某根本没有付款购买涉案两套房屋,原告陈述属实,其同意分家析产。经审理查明:梁某某与王某某于××××年××月××日结婚,婚后先后生育子女梁某丙、梁某甲、梁某乙、张某。1977年王某某过世后,梁某某与原告于××××年××月××日登记结婚,双方婚后未生育子女。2003年1月22日,梁某某与原告达成离婚协议,并于同年3月3日领取离婚证书。××××年××月××日,梁某某与被告朱某登记结婚,双方婚后并未生育子女。2012年5月5日,梁某某死亡,梁某某死亡前其父母均已去世。另查,1999年4月28日,吴县市服装城与梁某某签订房产转让合同,将苏州市吴中经济开发区商贸城6号7幢39室房屋(以���简称商贸城6号7幢39室)以人民币120000元转让给梁某某,1999年11月2日,该房产转移登记在梁某某名下。2002年9月16日,苏州吴灯照明电器有限公司与梁某某签订房产转让合同,将苏州市吴中经济开发区长桥镇蠡昂路7号1幢104室房屋(以下简称蠡昂路7号1幢104室)以人民币60332.22元转让给梁某某,2002年9月19日,该房产转移登记在梁某某名下。2002年11月4日、19日,梁某某与被告朱某签订两份房产转让合同,分别将商贸城6号7幢39室以人民币45000元、蠡昂路7号1幢104室以人民币60332元的价格转让给朱某,后两处房产已转移登记在朱某名下。又查明,2012年12月,原告向本院提起诉讼,要求确认梁某某与被告朱某于2002年11月4日及19日签订的关于蠡昂路7号1幢104室和商贸城6号7幢39室房产转让合同无效,本院于2013年3月26日作出(2013)吴民初字第48号民事判决,判决���某某与朱某于2002年11月19日签订的,合同标的为苏州市吴中经济开发区长桥镇蠡昂路7号1幢104室房屋的房产转让合同无效;梁某某与朱某于2002年11月4日签订的,合同标的为苏州市吴中经济开发区商贸城6号7幢39室房屋的房产转让合同无效。后朱某对本院判决不服,向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于2013年7月2日作出(2013)苏中民终字第1410号民事判决,维持本院判决。被告朱某对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的上述判决不服,向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认为,2002年11月前,朱某已与梁某某在一起相处了一年以上的时间,并曾帮助梁某乙带小孩,在与梁某某签订诉争房产转让合同时,对于梁某某与吴某尚未离婚的事实应当关注并知道。朱某提供的办理诉争房屋转让手续时的完税凭证,亦不能充分证明其已经实际支付了对价。一、二审法院结合梁某某与朱某签订诉争房屋转让合同后不久即与吴某离婚、半年后与朱某结婚的事实,认定朱某与梁某某转让房产存在恶意串通行为,并损害了吴某的利益,判决确认诉争房屋转让合同无效,并无不当,该院于2014年10月22日作出判决,驳回朱某的再审申请。庭审中,原告主张对涉案两套房屋即蠡昂路7号1幢104室和商贸城6号7幢39室进行分家析产,但各方对该两套房屋的价格陈述不一,经本院委托江苏正成房地产评估咨询有限公司对上述两套房屋的房屋价格和屋内装修价值进行评估。鉴定过程中,上述房屋控制人即被告朱某拒绝鉴定机构人员进入房屋内,本院向其释明鉴定机构需要进入屋内进行勘查,以便评估装修价值的事由,但朱某仍拒绝配合。在此情况下,原告更改鉴定申请即仅要求鉴定机构对两套房屋的价值进行鉴定,江苏正成房地产评估咨询有限公司于2015年5月19日出具估价报告书,认定蠡昂路7号1幢104室房屋价值51.03万元,商贸城6号7幢39室房屋价值50.69元。经质证,原告和被告梁某丙、梁某甲、梁某乙、张某对该评估报告无异议,被告朱某认为鉴定人员未实地进户评估,该评估价值与房屋实际价值有出入,故申请对该评估报告书进行重新鉴定。庭审中,被告朱某称涉案房屋系其按照当时的市场价购买,其他各被告在姑苏区法院的分家析产纠纷中,曾对这一事实予以确认,故申请本院调取(2014)姑苏民四初字第0202号分家析产纠纷案庭审笔录,本院认为被告申请调查之事项与本案无关,未予准许。同时,被告朱某认为其已找到当初购买房屋的收据,故原审判决有误,申请该案中止审理,但被告并未向本院提供上述证据,且原审判决现为生效判决,故本院对被告朱某要求中止审理的申请,���未予准许。审理中,原告明确虽其对上述两套房屋享有1/2的份额,但其仅主张商贸城6号7幢39室房屋归其所有,放弃蠡昂路7号1幢104室房屋中的份额,并自愿承担商贸城6号7幢39室房屋的过户费用。被告梁某丙、梁某甲、梁某乙、张某表示就蠡昂路7号1幢104室房屋其自愿归其共同所有,并对朱某的应有份额进行货币补偿,且自愿承担该房屋的过户费用。上述事实,由原告提供的民事判决书、房屋登记信息,被告提供的完税凭证、民事调解书,当事人陈述及庭审笔录等证据予以证实。本院认为,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后,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虽蠡昂路7号1幢104室和商贸城6号7幢39室现均登记于朱某名下,但在吴某诉朱某、梁某丙、梁某甲、梁某乙、张某确认合同无效纠纷一案中,苏州市吴中区人民法院及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均已认定梁某某与朱某恶意串通签订了关于以上两套房屋的买卖合同,上述买卖合同无效。后虽朱某向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提出再审申请,但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认为原审判决并无不当,驳回了朱某的再审申请。因关于涉案房屋的买卖合同已被认定无效,故朱某应返还上述两套房屋。现梁某某已经死亡,原告及被告梁某丙、梁某甲、梁某乙、张某主张对蠡昂路7号1幢104室和商贸城6号7幢39室房屋进行析产分割的请求,符合法律规定,本院予以支持。即使是通过不动产登记簿体现出来的不动产物权变动,也并非都是有效的物权变动。现原告已提供证据证明,朱某与梁某某转让房产存在恶意串通行为,并损害了吴某的利益,该双方之间转让房产的合同无效。故虽商贸城6号7幢39室和蠡昂路7号1幢104室房屋权属登记信息上显示的所有权人为朱某,但因该物权变动的原因行为已���认定为无效,则不能仅仅依据不动产登记簿的记载来确认权属,应认定梁某某与朱某之间关于蠡昂路7号1幢104室和商贸城6号7幢39室房屋的所有权变动无效。该两套房屋为吴某和梁某某婚姻期间取得,故蠡昂路7号1幢104室和商贸城6号7幢39室两套房屋应属吴某和梁某某共同所有,双方各享有1/2份额。梁某某死亡后,其在涉案房屋内的份额应由其配偶、子女、父母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梁某某的父亲、母亲已于梁某某之前过世,梁某某仅有梁某丙、梁某甲、梁某乙、张某四个子女,故梁某某的现任妻子朱某、子女梁某丙、梁某甲、梁某乙、张某应作为继承人继承梁某某在涉案房屋内的遗产份额。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故对梁某某所遗留下的房屋份额,朱某及梁某某四子女每人应各享有1/5的份额。被告朱某以鉴定人员未进户评估为由,要求进行重新鉴定,但案件审理过程中,在本院及鉴定机构要求被告朱某开锁以便鉴定人员进入室内评估时,朱某均明确表示拒绝,故朱某应自行承担该法律后果,其要求重新鉴定的理由不成立,本院采纳鉴定机构出具的鉴定意见。同时,因朱某拒绝鉴定机构进入上述两套房屋室内进行评估,故鉴定机构无法对房屋内的装修进行鉴定,原、被告双方对房屋内的装修若需进行分割,可通过另案诉讼解决,本案对此不予理涉。吴某对上述两套房屋享有1/2份额,现其放弃对蠡昂路7号1幢104室房屋中应有份额的主张,本院尊其自愿。其主张的商贸城6号7幢39室房屋价值未占到涉案两套房屋价值的一半,故本院确认商贸城6号7幢39室归原告所有。因四被告梁某丙、梁某甲、梁某乙、张某就蠡昂路7号1幢104室房屋享有4/5份额,亦愿意就该套房屋共同所有并对朱某的份额进行货币补偿,故该套房屋由被告梁某丙、梁某甲、梁某乙、张某所有更为适合,故本院确认蠡昂路7号1幢104室归被告梁某丙、梁某甲、梁某乙、张某所有,以上四被告应根据评估价格,对朱某应享有的份额给予货币补偿计人民币510300元/5=102060元。被告朱某应协助将涉案房屋分别过户至原告吴某及被告梁某丙、梁某甲、梁某乙、张某的名下,现原告吴某及被告梁某丙、梁某甲、梁某乙、张某自愿承担各自房屋的过户费用,本院尊其自愿。另,因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2014)苏审二民申字第028号民事裁定书已认定,朱某虽提供办理诉争房屋转让手续时的完税凭证,但未能充分证明其已实际支付了房屋对价,本案中被告朱某仍未提供相关证据,故对被告朱某认为合同无效后,应向其返还购房款及赔偿房屋差价损失的辩称,本院不予采纳。综上,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九十九条之规定,判决如下:一、原登记在被告朱某名下的苏州吴中经济开发区商贸城6号7幢39室房屋一套归原告吴某所有,被告朱某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协助将该套房屋过户至原告吴某名下,房屋过户费用由原告吴某承担。二、原登记在被告朱某名下的苏州市吴中区长桥镇蠡昂路7号1幢104室房屋一套归被告梁中群、梁某甲、梁某乙、张某共同所有,被告朱某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协助将该套房屋过户至被告梁中群、梁某甲、梁某乙、张某名下,房屋过户费用由被告梁中群、梁某甲、梁某乙、张某承担。三、被告梁中群、梁某甲、梁某乙、张某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支付被告朱某补偿款人民币102060元。案件受理费19400元、鉴定费7600元、财产保全费5000元,���计人民币32000元,由原告吴某承担6166元,被告朱某承担6167元,被告梁中群、梁某甲、梁某乙、张某承担19667元。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江苏省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同时按照国务院《诉讼费用交纳办法》规定向江苏省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预交上诉案件受理费。户名: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开户行:中国农业银行苏州工业园区支行营业部,帐号:10×××99。审 判 长  鲁 超代理审判员  吴宁剑人民陪审员  王美华二〇一五年七月十三日书 记 员  张 斌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