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绥沙民初字第00415号
裁判日期: 2015-07-13
公开日期: 2015-09-23
案件名称
周某甲诉周某乙、周某丙、周某丁法定继承纠纷一审民事判决书
法院
绥中县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绥中县
案件类型
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一审
当事人
周某甲,周某乙,周某丙,周某丁
案由
法定继承纠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条第一款
全文
辽宁省绥中县人民法院民 事 判 决 书(2015)绥沙民初字第00415号原告周某甲,男,汉族,农民,现住辽宁省绥中县大台山。被告周某乙,男,汉族,农民,住绥中县小庄子镇。被告周某丙,男,汉族,农民,住绥中县小庄子镇。被告周某丁,女,汉族,农民,住绥中县小庄子镇。原告周某甲诉被告周某乙、周某丙、周某丁法定继承纠纷一案,本院于2015年6月4日受理后,依法由绥中县人民法院审判员齐长东适用简易程序于2015年7月8日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周某甲和被告周某乙、周某丙、周某丁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原告周某甲诉称:原告周某甲与被告周某乙、周某丙、周某丁系兄弟、兄妹关系。原告父亲周某戊、母亲回某,分别于2009年和2012年病故。原被告故后留有遗产坐落在绥中县小庄子镇老旧平房三间及小棚一处,另留有遗产20000元(其中存款及治病报销款及土地补助款)二位老人的承包土地3.6亩。二位老人所遗留平房五间,已被周某丙将东俩间半及小棚拆除后翻建。存款20000元均在周某丙处。请求法院对我父母的遗产依法分割。被告周某乙辩称:我住的房子是我从我老房子自己翻建而成,我有房照。我父母留下多少存款我不清楚。被告周某丙辩称:关于老人遗产和抚养一事,我父母生前和我们及证人留过字句。房子老大久生在门口道南得两间半,后院五间本应久海、久和平分,因久海没有得到老人两间半房子及一切财产,此两间半归老人占用到老为止。原告对老人没有很好尽赡养义务,没掏伤葬费,他继承遗产应承担费用。原告所述20000元遗产有误,人口地3.6亩有误。我对老人尽了主要赡养义务,请求法院公正判决。被告周某丁辩称:原告当了10多年兵,结婚后对父母不尽赡养义务,父母给他留两间半老房,应该满足了,还想多得,不合理。经审理查明:原告周某甲与被告周某乙、周某丙、周某丁系兄弟、兄妹关系。原告父亲周某戊、母亲回某,分别于2009年和2012年病故。原告周某甲排行老二,当兵转业后在绥中县大台山镇落户。1998年12月,原被告与其父亲立契约书,言明一、共有房子五间,本应周某甲和周某丙每人两间半,因久海没有得到老人的两间半房子及一切财产,此两间半归老人占用到老为止。二、一切赡养义务由久生、久和共同赡养。其父母曾于二00五年五月起诉过原告赡养纠纷,经法院调解原告每年给付其父母500元赡养费。原被告父母相继去世后,遗留有契约书上应归原告所有的两间半平房,(原被告父亲周某戊名下,房权证号村房字第X**号)和2011年8月22日,原被告母亲回某名下的在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绥中支行,账号XXXXXXX,定期一年,存款3000元,原被告母亲生前治病费药费报销款3000元,遗留存款6000元,该存单及存款9000元在被告周某丙处。原被告因遗产分割问题协商未果,故原告起诉来院,要求对原被告父母的遗产,依法进行分割。本院所确认的上述事实,有双方当事人的陈述、房屋产权证、存单、(2005)葫绥民权初字375号调解书等材料载卷为凭,并经双方当事人开庭对质和本院审查,可以采信。本院认为:原、被告系兄弟妹关系,属于同一顺序的继承人,对父母遗产有平等的继承权。原被告同意父母两间半平房归原告周某甲继承,在被告周某丙手存单3000元,及药费报销款3000元,遗留存款6000元总计12000元,原被告应当平均分割。为保护原被告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条、第十三之规定,判决如下:一、原被告已故父亲周某戊名下,坐落于小庄子镇后永村,房权证号村房字第X**号,五间平房,其中两间半,归原告周某甲继承。二、被告周某丙于判决生效后十日内给付原告周某甲,被告周某乙,被告周某丁父母遗产继承款每人3000元。(周某丙处有已故母亲回某名下的在中国某银行绥中支行,定期一年,存款3000元,存单一张)案件受理费1830元,减半收取915元,邮寄费120元,原被告各承担258.75元。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辽宁省葫芦岛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员 齐长东二〇一五年七月十三日书记员 杨江泽 更多数据:搜索“”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