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2015)甬海行初字第15号

裁判日期: 2015-06-05

公开日期: 2015-08-24

案件名称

陈银桥与宁波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海曙大队行政强制一审行政判决书

法院

宁波市海曙区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宁波市

案件类型

行政案件

审理程序

一审

当事人

陈银桥,宁波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海曙大队

案由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七十条

全文

宁波市海曙区人民法院行 政 判 决 书(2015)甬海行初字第15号原告陈银桥。被告宁波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海曙大队,住所地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民通街76号。法定代表人陈立俊。出庭应诉负责人胡杰,男,宁波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海曙大队副大队长。委托代理人梁伟(特别授权代理)。原告陈银桥不服被告宁波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海曙大队(以下简称海曙交警大队)道路交通管理行政强制一案,于2015年4月23日诉至本院。本院于同日受理后,于2015年4月28日向被告海曙交警大队送达了起诉状副本及应诉通知书。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于2015年5月19日依法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原告陈银桥,被告海曙交警大队的出庭应诉负责人胡杰、委托代理人梁伟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2015年1月19日,被告海曙交警大队作出《公安交通管理收缴物品决定书》(编号:02015004),认为原告陈银桥于2014年8月15日11时58分,在海曙区甬水桥路南站广场实施驾驶未悬挂号牌的残疾人机动轮椅车和擅自改变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结构的违法行为,根据《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第七十三条第二款第(八)项、第三款规定,决定对原告陈银桥所有的非法装置(车蓬)等物品予以收缴,并附收缴物品清单。被告为证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法,于2015年5月8日向本院提交证据如下:1.公安交通管理行政强制措施凭证(编号:3302033102335133),拟证明被告作出的行政行为及原告拒签的事实;2.执勤民警的盛敏波、於剑的执勤报告各1份,拟证明两民警的执勤过程;3.照片3张,拟证明原告陈银桥驾驶的无号牌残疾人机动轮椅车和擅自搭建的车篷;4.行政强制措施审批表1份,拟证明被告作出行政强制措施的程序;5.执勤民警盛敏波、於剑的《人民警察证》各1份,拟证明执勤民警具备执法主体资格;6.(2014)甬海行初字第47号行政判决书1份;7.(2014)浙甬行终字第223号行政判决书1份;证据6和证据7拟证明经法院审理,被告对原告作出的行政强制措施符合法律规定;8.甬公交决字(2015)第330203-2400120383号公安交通管理行政处罚决定书1份,拟证明被告对原告作出的行政处罚情况;9.公安交通管理收缴物品决定书(编号:02015004)1份,拟证明被告所作行政行为的情况;10.视频资料1份,拟证明被告将行政处罚决定书和收缴物品决定书送达原告的情况。证据1至证据10证据均系与原件核对无异的复印件、复印件及刻录光盘。被告向本院提交的作出被诉行政行为的法律法规依据如下:1.《实施办法》第七十三条第二款第(八)项和第三款;2.《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以下简称《程序规定》)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3.《宁波市非机动车管理条例》(以下简称《非机动车条例》)第十五条。原告陈银桥起诉称:一、被告收缴原告车篷的行为是违法的。《实施办法》第七十三条第三款规定的“装置”是指该条第二款第(五)项中规定的“加装动力装置”,原告的残疾人机动轮椅车上的雨篷不是动力装置,也不属于该条第二款第(八)项中规定的“改变车辆结构、主要技术参数和性能”,被告不能依据《实施办法》第七十三条第二款第(八)项、第三款收缴原告的车篷。二、原告在残疾人机动车上安装雨篷的行为未造成危害后果。《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规定,当事人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三、雨篷是原告的私有物品不应被收缴。《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规定,物权的取得和行使应当受法律保护。被告不能非法收缴原告所有的雨篷。综上,请求撤销被告于2015年1月19日作出的《公安交通管理收缴物品决定书》(编号:02015004)。原告陈银桥为证明其主张向本院提交如下证据:公安交通管理收缴物品决定书(编号:02015004)复印件1份,拟证明被告所作行政行为的情况。被告海曙交警大队答辩称:一、原告擅自搭建车篷的行为违反法律规定。根据道路交通安全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人力三轮车、电动自行车、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等非机动车应当符合非机动车安全技术标准,不得随意更改车辆的出厂结构、技术参数,不得擅自搭建车篷。原告驾驶的残疾人机动轮椅车擅自搭建车篷,被告依法予以查处符合法律规定。二、被告作出的强制措施行为程序合法。执勤民警依据《程序规定》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在口头告知原告违法行为的基本事实、拟作出行政强制措施的种类、依据及其依法享有的权利,并听取了原告的陈述、申辩后,制作行政强制措施凭证并当场送达原告。三、被诉行政行为系强制措施行为的延续,并非独立的行政行为。被告于2015年1月19日对原告作出的收缴物品决定,系在2014年8月15日的《公安交通管理行政强制措施凭证》作出后的延续行为,收缴物品决定是依附于原行政强制措施凭证而产生的法律文书,与《公安交通管理行政强制措施凭证》的内容、依据及实施程序相同,是配套使用的法律文书。被告于2014年8月15日作出《公安交通管理行政强制措施凭证》的行为,已经过一审、二审判决认定为合法有效。综上,请求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原告对被告提供的上述证据和依据,经质证后认为:对证据1、证据9的合法性有异议,对其余证据及法律法规适用均无异议。被告对原告提供的证据无异议。本院对原告和被告提供的上述证据材料确认如下:原告所举证据及被告所举证据9,系被诉行政行为的载体,对其合法性本院在后文阐述;因原告对被告所举其余证据均不存异议,故本院对被告其余证据均予认定。根据上述予以采信的证据,本院认定事实如下:2014年8月15日,原告陈银桥驾驶未悬挂号牌的残疾人机动轮椅车进入宁波市海曙区甬水桥路南站广场内,被告认为原告实施了“驾驶未悬挂号牌的残疾人机动轮椅车”和“擅自改变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结构、主要技术参数和性能”的违法行为,当场对其作出《公安交通管理行政强制措施凭证》(编号3302033102335133)并送达原告。2015年1月19日,被告向原告又作出了《公安交通管理行政处罚决定书》(甬公交决字(2015)第330203-2400120383)和《公安交通管理收缴物品决定书》(编号:02015004)。其中,收缴物品决定中载明:原告于2014年8月15日11时58分,在海曙区甬水桥路南站广场实施未悬挂号牌的残疾人机动轮椅车和擅自改变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结构的违法行为,根据《实施办法》第七十三条第二款第(八)项、第三款规定,决定对非法装置(车蓬)予以收缴(附收缴物品清单)。被告于2015年1月23日将上述决定送达原告。2014年9月4日,因原告不服被告作出的《公安交通管理行政强制措施凭证》(编号3302033102335133),向宁波市海曙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撤销。2014年11月17日,宁波市海曙区人民法院作出(2014)甬海行初字第47号《行政判决书》,认为被告作出的被诉行政行为认定事实基本清楚、程序合法、适用法律法规正确,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原告不服提起上诉,2014年12月21日,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2014)浙甬行终字第223号《行政判决书》,驳回上诉,维持原判。本院认为,被告针对原告的上述违法行为,根据《程序规定》于2014年8月15日作出了行政强制措施凭证且已生效。2015年1月19日,被告针对原告的同一违法行为作出《公安交通管理收缴物品决定书》(编号:02015004),该收缴物品决定书的内容与强制措施凭证中所认定的事实、适用的依据均一致。因此被告针对原告的同一违法行为先后作出两次相同的行政行为,又无新的法律依据,程序上违法。综上,被告所作被诉收缴物品决定,认定事实清楚,但程序违法,本院不予支持。据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七十条第(三)之规定,判决如下:撤销被告宁波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海曙大队于2015年1月19日对原告陈银桥作出的《公安交通管理收缴物品决定书》(编号:02015004)。本案案件受理费50元,由被告宁波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海曙大队负担。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浙江省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并在上诉期内凭判决书向浙江省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大厅收费窗口预交上诉案件的案件受理费50元;如通过银行汇款,收款人为宁波市财政局非税资金专户,账号为37×××92,开户银行为宁波市中国银行营业部;如通过邮政汇款,收款人为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室,汇款时一律注明原审案号。上诉案件的案件受理费未在上诉期限内预交的,应当在上诉期限届满后七日预交,逾期不交,作放弃上诉处理。审 判 长  贾丰荣代理审判员  张 严人民陪审员  俞美仕二〇一五年六月五日代书 记员  陈雨晴附本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七十条行政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判决撤销或者部分撤销,并可以判决被告重新作出行政行为:······(三)违反法定程序的;······2.《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五条国务院公安部门负责全国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第一百一十九条本法中下列用语的含义:(一)“道路”是指公路、城市道路和虽在单位管辖范围但允许社会机动车通行的地方,包括广场、公共停车场等用于公众通行的场所。……3.《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第七十三条……非机动车驾驶人或者所有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十元罚款:……(六)驾驶未经登记或者未悬挂号牌的人力三轮车、电动自行车、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的;……(八)擅自改变电动自行车、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结构、主要技术参数和性能的。有前款第(五)项、第(八)项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收缴非法牌证和装置;有前款第(六)项、第(七)项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扣留该车辆,当事人提供相应合法证明的,应当及时退还车辆。4.《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第二十二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及其交通警察在执法过程中,依法可以采取下列行政强制措施:(一)扣留车辆;……(五)收缴物品;……第二十三条采取本规定第二十二条第(一)、(二)、(四)、(五)项行政强制措施,应当按照下列程序实施:(一)口头告知违法行为人或者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违法行为的基本事实、拟作出行政强制措施的种类、依据及其依法享有的权利;(二)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成立的,应当采纳;(三)制作行政强制措施凭证,并告知当事人在十五日内到指定地点接受处理;(四)行政强制措施凭证应当由当事人签名、交通警察签名或者盖章,并加盖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印章;当事人拒绝签名的,交通警察应当在行政强制措施凭证上注明;(五)行政强制措施凭证应当当场交付当事人;当事人拒收的,由交通警察在行政强制措施凭证上注明,即为送达。现场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可以由一名交通警察实施,并在二十四小时内将行政强制措施凭证报所属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备案。第二十四条行政强制措施凭证应当载明当事人的基本情况、车辆牌号、车辆类型、违法事实、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种类和依据、接受处理的具体地点和期限、决定机关名称及当事人依法享有的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权利等内容。5.《宁波市非机动车管理条例》第七条电动自行车、人力三轮车、残疾人机动轮椅车和省人民政府规定应当登记的其他非机动车,在领取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核发的号牌、行驶证,钢印号码后,方可上道路行驶。……第十五条已登记的残疾人机动轮椅车不得擅自转让,不得随意更改车辆的出厂结构、技术参数,不得擅自搭建车篷;……。……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