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北民初字第1781号
裁判日期: 2015-06-01
公开日期: 2016-03-09
案件名称
于芬芳、王义柱等与陈光先、王义光房屋买卖合同纠纷一审民事判决书
法院
青岛市市北区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青岛市
案件类型
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一审
当事人
于芬芳,王义柱,王义根,王义伦,王秋菊,陈光先,王义光
案由
房屋买卖合同纠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二条
全文
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人民法院民 事 判 决 书(2015)北民初字第1781号原告于芬芳。原告王义柱。原告王义根。原告王义伦。原告王秋菊。五原告共同委托代理人刘惟佳,山东润世律师事务所律师。被告陈光先。委托代理人徐迎伏,北京市盈科(青岛)律师事务所律师。被告王义光。法定代理人田芳。原告于芬芳、王义柱、王义根、王义伦、王秋菊与被告陈光先、王义光房屋买卖合同纠纷一案,本院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五原告的委托代理人刘惟佳,被告陈光先及其委托代理人徐迎伏、被告王义光及其法定代理人田芳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原告于芬芳、王义柱、王义根、王义伦、王秋菊诉称,原告于芬芳与丈夫王展仁共同所有的原青岛市浮山后434号房屋,经2003年城建拆迁后,安置于青岛市市北区*路xx号xx号楼x单元xxx户。原告于芬芳的丈夫王展仁于1995年3月7日去世。该房产属于五名原告共同所有。然而,在当初旧房拆迁尚未回迁期间,被告陈光先明知该房产登记于王展仁名下,却恶意串通原告于芬芳之子被告王义光,将该房屋进行非法买卖。被告陈光先迁入居住或出租牟利。众原告得知后多次与之交涉,被告陈光先一直拒绝退还房屋,致使原告有家难回。请求依法确认两被告关于青岛市市北区*路xx号xx号楼x单元xxx户房屋买卖合同无效。被告陈光先辩称,为原告的诉讼请求不成立。涉案房屋系被告王义光所有,涉案房屋早已由被告王义光出售给我方,我方已足额付清所有房款,故我方认为原告诉讼请求不应成立,理应驳回。被告王义光辩称,涉案房屋不属于我的,因买房协议中有证据证明涉案房屋是属于王展仁,原始发票、土地使用证也是王展仁。根据(2014)北民初字第2496号民事裁定书、(2014)北民初字第1841号民事裁定书、(2014)北民初字第2495号民事裁定书及(2014)北民再字第3号民事裁定书四份法律文书均证明涉案房屋是王展仁的,同意原告的诉讼请求。经审理查明,被告王义光系原告之子。原告于芬芳之丈夫王展仁于1995年3月7日死亡。原告与其丈夫王展仁原有坐落于浮山后434号房屋一处,该房屋于2003年拆迁。2003年11月27日被告王义光作为被拆迁使用人与拆迁单位青岛城市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浮山后村庄改造工程拆迁房屋安置协议书,协议书载明,土地使用人王展仁已故,由其子王义光办理有关拆迁的一切手续,如出现任何纠纷,由王义光及家人自行解决。2005年3月7日被告王义光(甲方)持拆迁安置协议、土地使用证等与被告陈光先(乙方)签订房地产买卖契约,约定甲方将坐落在青岛市市北区同兴路南、劲松五路东房屋出卖给乙方,房屋建筑面积50平方米,出卖价格为25万元;乙方于合同签订之日支付甲方1万元作为购房定金,办理委托公证后当日乙方支付甲方20万元(含定金),分房拿钥匙后乙方付给甲方3万元,办证过户时乙方付给甲方押金2万元;甲方应于2005年浮山后五小区二期共同分房时,将房屋交付乙方,并按规定及时办理过户发证手续。合同还约定了双方的其他权利义务等。合同签订当日,被告王义光出具委托书,称王义光在本市浮山后434号房屋一处,已由拆迁单位拆除,签订拆迁安置协议,拆迁安置协议约定按照一套五十平方米左右和八十平方米左右房屋各一套,王义光全权委托陈光先办理安置房屋中五十平方米左右房屋的分房抓阄手续、签订定位协议、领取房屋钥匙、办理收房手续、办理产权手续、办理房产证等。2005年3月8日,被告王义光对该授权委托书进行公证。被告陈光先于2005年3月7日向被告王义光支付购房款20万元。后被告陈光先经抓阄确定安置房屋位于青岛市市北区浮山后五小区23号楼一单元202户(现门牌号为青岛市市北区*路xx号xx号楼x单元xxx户,以下简称诉争房屋),建筑面积54.61平方米。2005年11月8日两被告另行订立补充协议,约定就房屋实际建筑面积超出合同约定建筑面积的4.61平方米,由被告陈光先向被告王义光再支付超面积购房款等。后被告王义光以急用钱为由,向被告陈光先索要合同约定办理产权证时再支付的押金2万元,被告陈光先于2007年5月21日、2010年12月26日分别支付被告王义光3000元、17000元。至此,被告陈光先向被告王义光付清全部购房款。庭审中,原、被告各方均认可诉争房屋于2005年3月分配钥匙,由被告陈光先领取钥匙、接收房屋,该房屋自分配以来一直由被告陈光先居住使用。经询问原告如何得知两被告买卖诉争房屋,五原告称,原浮山后房屋拆迁时原告一家同意由被告王义光办理房屋拆迁安置手续,但五原告不知道被告王义光将安置房屋出卖的事实;被告王义光一直讲是其与朋友在使用诉争房屋,原告于芬芳曾提出要到诉争房屋看看,被告王义光一直搪塞没有带她去;直到2013年诉争房屋办理房产证时原告于芬芳才由其他原告陪同到诉争房屋看过,发现住的是别人,通过质问被告王义光,才得知诉争房屋已经卖给别人;原告于芬芳在此期间一直住在原告王秋菊家和原告王义柱家。另查明,2013年11月22日于芬芳与其五名子女(本案原告王义柱、王义根、王义伦、王秋菊,本案被告王义光)经青岛市市北区浮山新区街道浮山后社区居民委员会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人民调解协议书,内容为:一、青岛市浮山后五小区23号楼1单元202户房屋归于芬芳所有;二、青岛市浮山后五小区23号楼3单元501户房屋归于芬芳所有。2013年12月于芬芳与其五名子女向本院申请确认人民调解协议书,本院经审查,于2013年12月23日作出(2014)北民调确字第1号确认人民调解协议裁定书,确认于芬芳与其五名子女达成的上述人民调解协议符合法律规定,对该人民调解协议予以确认。2014年1月22日诉争房屋产权登记至于芬芳名下。房地产权证号为青房地权市字第××号。2014年8月许同连、陈光先因不服(2014)北民调确字第1号确认人民调解协议裁定,向本院申请再审,本院审查后作出(2014)北民监字第7、8号民事裁定,裁定该案由本院另行组成合议庭再审、再审期间中止原裁定的执行。经再审审理,本院作出(2014)北民再字第3号民事裁定书,裁定:一、撤销本院(2014)北民调确字第1号确认人民调解协议裁定;二、驳回原审申请人王义光、于芬芳、王义柱、王义伦、王秋菊、王义根的申请。2015年1月陈光先以青岛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为被告,以王义光、于芬芳、王义柱、王义根、王义伦、王秋菊为第三人向本院提起行政诉讼,请求依法撤销青岛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为于芬芳颁发的青房地权市字第××号房地产权证。本院审理后作出(2015)北行初字第19号行政判决书,判决撤销被告青岛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登记核发青房地权市字第××号《房地产权证》的行政行为。以上事实由当事人提交的证据及当事人陈述在案佐证,可以采信。本院认为,原青岛市市北区浮山后434号房屋系原告于芬芳与其丈夫王展仁之夫妻共同财产。王展仁死亡后,王展仁对该房屋所享有的份额为王展仁之遗产,应由其继承人依法予以继承。2003年原浮山后434号房屋拆迁时,五原告同意由被告王义光办理拆迁手续。被告王义光持拆迁安置协议、土地使用证等材料,将安置后的房屋出卖给被告陈光先,与被告陈光先签订房屋买卖合同、收取购房款、办理公证委托手续,由被告陈光先抓阄定位,确定了定位后的房屋即本案诉争房屋,在此过程中五原告均未提出过异议。诉争房屋自2005年3月分配以来即由被告陈光先居住使用,至五原告起诉时,被告陈光先已在诉争房屋内居住长达近十年。五原告称近十年来从未到过诉争房屋,亦从不了解诉争房屋已被出卖的事实,对此本院认为,五原告均居住在青岛市市区内,对于家庭重要财产在长达近十年的时间内不闻不问,有悖常理,对五原告所述本院不予采信。五原告应当明知两被告之间买卖诉争房屋的事实,但多年来均未提出异议,应视为五原告同意被告王义光出卖诉争房屋,故被告王义光取得诉争房屋的处分权,两被告之间关于诉争房屋的买卖合同有效。五原告要求确认两被告就诉争房屋的买卖合同无效,本院不予支持。综上,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二条之规定,判决如下:驳回原告于芬芳、王义柱、王义根、王义伦、王秋菊的诉讼请求。案件受理费7853元,由五原告负担。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5日内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交副本,上诉于山东省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审 判 员 孙 媛人民陪审员 于建芝人民陪审员 曹积泉二〇一五年六月一日书 记 员 孙晓蕾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