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泉刑终字第309号
裁判日期: 2015-05-06
公开日期: 2015-10-19
案件名称
丁某甲交通肇事罪二审刑事裁定书
法院
福建省泉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福建省泉州市
案件类型
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二审
当事人
于某,丁某甲,丁某乙,张某,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晋江市分公司
案由
交通肇事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997年)》:第三十六条第一款;《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十二条,第十六条,第四十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11年)》:第七十六条第一款;《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七条第一款;《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13年)》:第一百七十条第一款
全文
福建省泉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刑 事 附 带 民 事 裁 定 书(2015)泉刑终字第309号原公诉机关福建省晋江市人民检察院。上诉人(原审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于某,务工,家住河南省襄城县,暂住地福建省晋江市。系本案被害人。被上诉人(原审被告人)丁某甲,务工,住晋江市。因本案于2013年11月7日被刑事拘留,同月21日被逮捕。2015年3月6日刑满释放。委托代理人江怀、连梅明,福建泉南律师事务所律师、实习律师。被上诉人(原审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丁某乙,住福建省晋江市。委托代理人郑春晞、蔡织凡,福建泉南律师事务所律师、实习律师。被上诉人(原审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张某,住福建省晋江市。被上诉人(原审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晋江市分公司(简称人民财保晋江分公司),住所地福建省晋江市青阳泉安中路483号泉隆大厦。负责人王秀明,该分公司总经理。福建省晋江市人民法院审理晋江市人民检察院指控原审被告人丁某甲犯交通肇事罪及原审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于某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一案,于2015年1月21日作出(2014)晋刑初字第1715号刑事附带民事判决。在法定期限内,刑事部分判决没有上诉、抗诉,已发生法律效力。原审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于某不服,提出上诉。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经过阅卷,询问被上诉人,认为事实清楚,决定不开庭审理。现已审理终结。原判认定,2013年10月8日23时许,被告人丁某甲驾驶闽C×××××号二轮摩托车从晋江市陈埭镇花厅口村出发,沿鞋都路往海尾村方向行驶至鞋都路奄上桥路段,遇被害人于某由路右侧往左侧横过道路,被告人丁某甲避让不及,在路东侧快速车道上闽C×××××号二轮摩托车左车把碰撞到被害人于某身体左侧,致被害人于某摔倒在地,肇事后被告人丁某甲驾车逃逸。约48秒后,张某驾驶闽C×××××号小轿车沿鞋都路由南往北行驶至肇事地段,小轿车碰刮躺在路中的被害人于某,张某在不知小轿车碰刮被害人于某的情况下驾车离开现场。前后两次交通事故,造成被害人于某特重型开放性颅脑损伤、全身多处皮肤软组织挫伤。经法医鉴定,被害人于某头部的损伤程度为重伤二级,面部的损伤程度为轻伤。经晋江市交警大队认定,被告人丁某甲负本事故的主要责任,张某负本事故的次要责任,被害人于某无责任。2013年10月17日,被告人丁某甲接到公安机关的电话通知后主动投案。另查明,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于某系农村居民,案发前在晋江市陈埭镇的鞋厂务工。于某因本案交通事故受伤后当日即被送往医院住院治疗,至2014年4月8日出院,住院182日,共花费医疗费128372.7元。经伤残评定,原告人于某的伤残程度为七级伤残。案发后,被告人丁某甲赔付于某43500元,张某赔付于某29000元。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丁某乙系闽C×××××号二轮摩托车的登记车主,但其购车后即将该车赠送给被告人丁某甲使用。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张某为闽C×××××号小轿车向附带民事诉讼被告单位人民财保晋江分公司投保交强险、保险责任限额500000元的第三者责任险及不计免赔附加险,保险期限自2012年10月26日起至2013年10月25日止。原判认定上述事实的证据有:1、被害人于某的陈述,证实2013年10月8日23时许,其步行横过晋江市陈埭镇鞋都路奄上桥路段道路时,被一辆二轮摩托车撞倒在地,欲爬起时又被一辆小轿车撞了一下,便失去了知觉。2、证人陈某的证言,证实其在陈埭镇鞋都路奄上桥南桥头路检时,听说有人先被一辆摩托车撞倒在地,又被一辆小轿车碰刮,两辆车都驶离现场。其跑到桥上,见一男子躺在路中,头部流血,便打电话报警。3、证人张某的证言,证实2013年10月8日23时许,其驾驶闽C×××××号小轿车沿鞋都路由南往北行驶,至奄上桥路段时行驶在快车道上,正在超越前方一辆货车时稍微跨越双实线,快要与货车并排时感觉小轿车左前轮颠簸了一下,好像碾压到什么东西,其立即踩了一下刹车同时将车往右靠一下,从左侧后视镜观望一下后方情况,看到地上有一物体但不能确定是什么,其认为不会是人,便直接驾车离开现场。4、证人郑某的证言,证实其听到于某被车撞伤在医院抢救的消息,即赶往医院。在前往医院时经过事故现场,听联防队员说于某是在横过道路时先后被一辆摩托车、一辆小轿车撞到的。5、证人丁某乙的证言,证实其是闽C×××××号二轮摩托车的登记车主。2010年5月,其出嫁时将该车送给其弟丁某甲,平时都是丁某甲在使用。6、现场勘查笔录、现场图、现场照片,证实交通事故现场状况。7、现场监控录像及截图,证实2013年10月8日23时19分42秒,被告人丁某甲驾驶闽C×××××号二轮摩托车沿鞋都路往海尾村方向行驶至奄上桥路段,遇被害人于某由路右侧往左侧横过道路,在路东侧快速车道上,闽C×××××号二轮摩托车左车把碰撞于某身体左侧,致于某摔倒在靠近中心双实线的地上,丁某甲驾车逃逸。之后经过于某倒地处的车辆均未见有碰刮于某的情形。2013年10月8日23时20分28秒至30秒,张某驾驶闽C×××××号小轿车沿鞋都路由南往北行驶至奄上桥路段,闽C×××××号小轿车在左靠近中心双实线,一辆厢式货车在右,同向近乎并排驶过于某倒地处。随后有群众发现躺在地上的于某,就走近观看。8、交通事故车辆痕迹勘验记录及车辆照片,证实闽C×××××号二轮摩托车仪表盘下方左侧面板脱落、左后视镜脱落,经比对,事故现场遗留的摩托车碎片与该车脱落的物件完全吻合;闽C×××××号黑色“奥迪”牌小轿车左侧车身及轮胎、左前保险杠均无碰撞痕迹。9、被害人于某的伤情照片、疾病诊断书、病历材料、病情介绍及相关工作说明,证实被害人于某的伤情及治疗情况;其头面部的损伤符合两次以上钝性外力作用所致,摔跌及磕碰作用可以形成。10、法医学人体损伤程度鉴定书,证实于某头部损伤程度为重伤二级,面部损伤程度为轻伤二级。11、法医临床鉴定意见书,证实福建明鉴司法鉴定所于2014年3月3日对被害人于某的伤残程度、后续治疗费、误工损失日、护理期限作出鉴定意见。12、身份证、户籍证明,证实于某、丁某甲、张某等人的身份情况。13、驾驶证,证实丁某甲、张某分别具有二轮摩托车、小轿车的驾驶资格。14、行驶证,证实闽C×××××号二轮摩托车的登记车主为丁某乙,闽C×××××号小轿车的登记车主为张某。15、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证实交警部门认定被告人丁某甲负本案事故主要责任,张某负事故次要责任,被害人于某无责任。16、公安机关出具的破案报告、投案证明及工作说明,证实2013年10月8日23时许,公安机关接警后赶赴现场,被害人于某已被送往医院抢救,现场遗留肇事摩托车的碎片及后视镜。经了解,有一辆二轮摩托车撞到被害人后逃逸,后被害人又被一辆小轿车碰刮,小轿车也驶离现场。公安机关调取事故现场监控录像,查明涉嫌交通事故的是闽C×××××号二轮摩托车、闽C×××××号小轿车,进而查明车主、车辆使用人。2013年10月9日,张某到公安机关接受调查。经公安机关电话通知,被告人丁某甲于2013年10月17日晚主动投案。17、医疗费票据,证实原告人于某因交通事故受伤花费医疗费128372.7元。18、鉴定费发票,证实原告人于某支付鉴定费2460元。19、收据、收条、住院预交金收据,证实被告人丁某甲及张某分别付给于某人民币43500元、29000元。20、机动车保险投保单、保险单、保险条款,证实张某为闽C×××××号小轿车向人民财保晋江分公司投保交强险、保险责任限额500000元的第三者责任险及附加不计免赔险。21、暂住证、居住证、邮政储蓄银行一卡通明细表,综合证实被害人于某案发前在晋江市陈埭镇的鞋厂务工。22、被告人丁某甲的供述及辨认笔录,证实其对驾驶闽C×××××号二轮摩托车撞倒被害人于某,后驾车逃离现场的事实供认不讳,并对案发现场进行辨认。其另证实,闽C×××××号二轮摩托车是其姐丁某乙于2010年送给其使用的。原判认定,被告人丁某甲违反道路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一人重伤,负事故主要责任,且肇事后逃逸,其行为已构成交通肇事罪。被告人丁某甲犯罪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是自首,予以从轻处罚。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于某因本案遭受的经济损失分别确定为医疗费128372.7元、后续治疗费40000元、误工费17064.8元、护理费48542.12元、住院伙食补助费3640元、交通费1500元、营养费3640元、残疾赔偿金89473.6元、鉴定费为2460元,总计人民币334693.22元。被告人丁某甲的犯罪行为造成原告人于某的经济损失,其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丁某乙已将该车赠给被告人丁某甲,不应对该车发生交通事故致人损害承担民事赔偿责任。附事民事诉讼被告人张某为闽C×××××号小轿车在人民财保晋江分公司投保了交强险和第三者责任险,在保险期限内发生交通事故,人民财保晋江分公司应按照法律规定和保险合同承担保险责任。被告人丁某甲作为闽C×××××号二轮摩托车的实际所有人,未投保该车的交强险,对该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应先在交强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部分,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和侵权责任法的规定予以赔偿。据此,作出判决:一、被告人丁某甲犯交通肇事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四个月。二、被告人丁某甲应赔偿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于某经济损失人民币198969.15元,扣除其已赔偿43500元,余款155469.15元。三、附带民事诉讼被告单位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晋江分公司应赔偿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于某人民币135724.07元,扣除附事民事诉讼被告人张某已支付给于某29000元,余款106724.07元。四、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丁某乙不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五、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张某不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上诉人于某诉称:(1)原判适用的赔偿标准有误,应重新确定残疾赔偿金246528元、护理费790240元、被抚养人生活费35864.4元、误工费18493.33元、后续治疗费40000元、交通费10400元、住院伙食补助费3640元、营养费3640元、鉴定费2460元,各项合计1289638.43元;(2)肇事摩托车主丁某乙应对肇事者丁某甲的赔偿份额承担连带赔偿责任;(3)张某与保险公司应对全案赔偿总额承担连带赔偿责任。被上诉人丁某甲辩称,原判已依法确认上诉人于某的各项经济损失,应驳回上诉人的全部上诉请求。其代理人提出,上诉人于某的上诉请求均缺乏法律依据,应予驳回。被上诉人丁某乙辩称,丁某甲系本案肇事摩托车的实际车主,其不需要承担赔偿责任。其代理人提出基本相同的代理意见。经审理查明,原判认定被上诉人丁某甲的交通肇事犯罪行为及被上诉人张某的交通违法行为共同造成上诉人于某的经济损失,所确定的赔偿项目及数额的事实清楚,据以认定该事实的证据均经庭审举证、质证,查证属实,可作定案依据,本院予以确认。关于本案残疾赔偿金的数额问题。经查,上诉人于某系农村居民,其未能提供农村户口按照城镇标准赔偿残疾赔偿金的相关证据,其残疾赔偿金只能按照农村标准确定为人民币89473.6元。故上诉人于某提出应以城镇标准确定残疾赔偿金246528元的意见,不能成立,不予采纳。关于本案护理费的数额问题。经查,上诉人于某受伤后住院182日,属完全护理依赖,该阶段护理费依法确定为16151.12元;上诉人于某依法评定为七级伤残,原判已依其年龄、健康状况××,属部分护理依赖,该阶段护理费依法确定为32391元,两阶段护理费合计48542.12元。如上诉人于某实际所需的护理期限超过上述期限,届时可另行起诉。故上诉人于某提出应应确定其护理费为人民币790240元的意见,不能成立,不予采纳。关于本案被抚养人生活费的数额问题。经查,上诉人于某未作丧失劳动能力程度的鉴定,也没有其他能证实其丧失劳动能力的有关证据,其关于被扶养人生活费的主张可待劳动能力丧失程度评定后,另行起诉。故上诉人于某诉请赔偿被抚养人生活费人民币35864.4元的意见,不能成立,不予采纳。关于本案误工费的数额问题。经查,上诉人于某案发前在鞋厂务工,原判已参照福建省2013年度制造业职工平均工资计算误工费标准,依法确定误工费为人民币17064.8元。故上诉人于某诉请赔偿误工费人民币18493.33元的意见,不能成立,不予采纳。本院认为,被上诉人丁某甲的交通肇事犯罪行为及被上诉人张某的交通违法行为共同造成上诉人于某的经济损失,依法应予赔偿。原判确定的残疾赔偿金、医疗费、护理费、误工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后续治疗费、鉴定费、交通费等各项费用,均有相关的法律依据。故上诉人于某诉请改判赔偿数额的意见,缺乏法律与事实依据,不能成立,不予采纳。被上诉人丁某甲和张某的行为共同造成上诉人于某的经济损失,应予依法赔偿。被上诉人丁某乙虽系闽C×××××号二轮摩托车的登记车主,但其已将该车赠给被上诉人丁某甲,无需对丁某甲因使用该车而造成的他人损失承担连带赔偿责任。被上诉人丁某甲作为闽C×××××号二轮摩托车的实际车主,负有投保交强险的法定义务而未投保交强险,应先在交强险责任限额范围内赔偿上诉人于某的经济损失。被上诉人张某已为其所驾闽C×××××号小轿车在被上诉人人民财保晋江分公司投保了交强险和第三者责任险,在保险期限内发生交通事故,应由人民财保晋江分公司按照法律规定和保险合同承担保险责任。依照法律的有关规定,结合被上诉人丁某甲和张某在造成上诉人于某损害后果原因力程度,被上诉人丁某甲应赔偿上诉人于某经济损失人民币198969.15元(含已赔偿的43500元),被上诉人人民财保晋江分公司应赔偿上诉人于某经济损失人民币135724.07元(含已赔偿的29000元)。故上诉人于某诉请判决被上诉人丁某乙、张某、人民财保晋江分公司承担相应的连带赔偿责任的意见,缺乏法律与事实依据,不能成立,不予采纳。原判认定的附带民事部分事实清楚,证据充分,所作的附带民事判决适当。审判程序合法。据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六条第一款、《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十二条、第十六条、第四十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第一款第(二)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七条第一、二款、《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第一款第(一)项的规定,裁定如下:驳回上诉,维持原判。本裁定为终审裁定。审 判 长 许新明审 判 员 黄卿堆代理审判员 蔡斯哲二〇一五年五月六日书 记 员 蒋小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