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2015)厦民终字第891号

裁判日期: 2015-05-04

公开日期: 2015-06-01

案件名称

刘元张、戴清莲与刘素清、刘双喜所有权确认纠纷二审民事判决书

法院

福建省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福建省厦门市

案件类型

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二审

当事人

刘元张,戴清莲,刘素清,刘双喜

案由

所有权确认纠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13年)》:第一百七十条第一款

全文

福建省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民 事 判 决 书(2015)厦民终字第891号上诉人(原审原告)刘元张,男,1947年10月13日出生,汉族。上诉人(原审原告)戴清莲,女,1951年2月24日出生,汉族。被上诉人(原审被告)刘素清,女,1977年9月2日出生,汉族。被上诉人(原审被告)刘双喜,男,1976年11月7日出生,汉族。上诉人刘元张、戴清莲因与被上诉人刘素清、刘双喜所有权确认纠纷一案,不服厦门市思明区人民法院(2014)思民初字第9535号民事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进行了审理。本案现已审理终结。2014年7月3日,刘元张、戴清莲向原审法院起诉,请求判令:确认位于厦门市思明区松岳里70号101房产归刘元张、戴清莲所有。原审判决查明,2000年6月28日,刘双喜作为买方与卖方厦门市筼筜新市区开发建设公司签订一份商品房购销合同(编号为0125387),约定其向后者购买位于厦门市思明区松岳里70号101房产即讼争房屋,总价为297729元。后,讼争房屋产权于2001年10月22日登记在刘双喜名下,该店面因另案被法院查封,至今尚未解除。另查明,刘双喜系刘元张、戴清莲之子,刘素清与刘双喜原系夫妻,双方于2010年3月1日经法院调解离婚,并协议讼争房屋归刘素清所有,但至今尚未办理过户登记手续,讼争房屋产权仍登记在刘双喜名下。原审判决查明以上事实,有商品房购销合同、厦门市土地房屋权证、(2010)思民初字第4172号民事裁定书、协助查询通知书(回执)、送达回证、(2010)思民初字第2148号民事调解书及当事人的当庭陈述为证。审理中,刘元张、戴清莲主张讼争房屋的购房款均由其支付,购买讼争房屋时,也已与刘双喜约定讼争房屋的租金用于刘元张、戴清莲养老,讼争房屋需待刘元张、戴清莲过世后方归刘双喜。并提交以下证据:(一)、购房款的收款收据(交款人载明为刘双喜)及刘元张银行卡明细,载明讼争房屋分别于2000年6月13日支付购房定金10000元、于2000年6月28日支付购房款87729元,刘元张的银行卡于2000年6月13日支取40000元又于同日存入30000元,刘元张、戴清莲主张其中差额10000元即用于支付上述购房定金;刘元张银行卡于2000年6月28日共计取款90000元,刘元张、戴清莲主张该款项用于支付上述87729元的购房款;(二)、刘元张、戴清莲与刘双喜于2000年12月20日签订的协议书,载明:“1999年尾2000年初,刘元张、戴清莲夫妇共同出资购买厦门市松岳里3号店和松岳里70号101室,但产权办刘双喜名字,为防儿子婚后变心达成如下协议:1、3号店面出租由父母决定,租金要作为父母养老金之用,刘双喜无权出租及收取租金,直到父母双方都过世后才由刘双喜掌管;2、松岳里70号101室套房,刘元张、戴清莲、刘双喜共同居住(包括结婚生子);3、刘双喜婚后要独立居住或者搬出去是刘双喜到父母双方过世后才能由刘双喜决定”;(三)、刘双喜、刘素清于2009年3月24日出具的证明条,载明:“99年买松岳里70号101室和松岳里3号店面的购房款为父母亲所支付,虽登记为本人名字,但本人没付一分钱,如父母要处理该两处房产,本人无异议,并全权委托父亲刘元张、母亲戴清莲共同处理该两处房产的一切事宜”。刘双喜对上述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均无异议。原审判决分析认为,购房款的收款收据(交款人载明为刘双喜)及刘元张银行卡明细,可以证明讼争房屋的付款对象为刘元张、戴清莲,而协议书、证明条及其他证据则对讼争房屋系刘元张、戴清莲所付进行了佐证。故综合上述证据,可以认定讼争房屋的购房款系由刘元张、戴清莲出资支付。原审判决认为,讼争房屋的购房款虽由刘元张、戴清莲出资支付,但刘元张、戴清莲与刘双喜在购房时并未对讼争房屋的实际产权归属进行约定,在案证据中的协议书、证明条也未明确约定讼争房屋归刘元张、戴清莲所有,此其一;其二,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应当依照法律规定登记,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故不动产的公示登记方式系判断不动产所有权归属的主要依据。从本案立案前至今,讼争房屋均登记于刘双喜的名下从未发生变更,并一直由法院查封。因此,刘元张、戴清莲刘元张、戴清莲请求确认讼争房屋归其二人所有,依据不足,不予支持。刘素清经本院合法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参加诉讼,应视为其放弃抗辩权利。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六条、第九条、第二十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第一款、第一百四十四条之规定,判决:驳回刘元张、戴清莲的诉讼请求。案件受理费13400元,由刘元张、戴清莲负担。宣判后,刘元张、戴清莲不服,向本院提起上诉。上诉人刘元张、戴清莲上诉称,请求依法撤销原审判决,改判支持上诉人的诉讼请求。一、讼争房产是由两上诉人毕生血汗钱购买的,并且经过被上诉人的确认。原审判决已查明被上诉人通过《协议书》、《证明条》确认讼争房产系由两上诉人出资购买,并说明两上诉人有权处分讼争房产,被上诉人并未出资。现有证据相互印证证明讼争房产是由两上诉人共同出资购买和使用、收益。通过购房定金及首付款、按揭款等款项的流转可以印证以上事实。二、原审判决缺乏法律依据。讼争房产被法院查封,上诉人通过各种途径进行申诉,通过调查了解,申请查封系因多人组织的诈骗案件。法律不应为这些犯罪团伙开绿灯,应当维护正义。综上所述,一审认定事实存在严重错误,故恳请二审法院依法改判。被上诉人刘素清、刘双喜未作答辩。经审理查明,上诉人对原审判决查明的事实无异议,本院予以确认。本院认为,物权变动以登记公示为准。讼争房产登记在刘双喜名下,虽为两上诉人出资,但两上诉人作为刘双喜的父母,其出资购买讼争房产登记在刘双喜名下的行为,应认定为两上诉人作为父母向其子刘双喜的赠与行为。至于两上诉人提供的协议书、证明条,载明的内容也只是表示讼争房产的使用和收益情况,并未对其物权归属作出明确约定。因此,讼争房产的物权归属应以其物权登记来认定。两上诉人主张其为讼争房产的实际物权人,缺乏法律依据。原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依法应予维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第一款第(一)项的规定,判决如下:驳回上诉,维持原判。本案二审案件受理费13400元,由上诉人刘元张、戴清莲负担。本判决为终审判决。审 判 长 李向阳审 判 员 胡林蓉审 判 员 柯艳雪二〇一五年五月四日代书记员 陈清强附:本案所适用法律条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经过审理,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一)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的,以判决、裁定方式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决、裁定;(二)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错误或者适用法律错误的,以判决、裁定方式依法改判、撤销或者变更;(三)原判决认定基本事实不清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或者查清事实后改判;(四)原判决遗漏当事人或者违法缺席判决等严重违反法定程序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原审人民法院对发回重审的案件作出判决后,当事人提起上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不得再次发回重审。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