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2015)西中民申字第00064号

裁判日期: 2015-05-04

公开日期: 2015-05-27

案件名称

王某甲与王某乙等共有纠纷再审民事裁定书

法院

陕西省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陕西省西安市

案件类型

民事案件

审理程序

再审审查与审判监督

当事人

张某某,王某甲,王某乙,赵某某,牛某某,王某丙,王某丁,王某戊,王某戌,王某己,王某亥,王某寅

案由

共有纠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13年)》:第二百条,第二百零四条第一款

全文

陕西省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民 事 裁 定 书(2015)西中民申字第00064号再审申请人(一审被告、二审上诉人):张某某,女,汉族。委托代理人:王某乙,男,汉族,系张某某丈夫王某卯之弟。再审申请人(一审被告、二审上诉人):王某甲,女,汉族,系张某某之女。委托代理人:王某乙,男,汉族,系王某甲之叔父。再审申请人(一审被告、二审上诉人):王某乙,男,汉族。再审申请人(一审被告、二审上诉人):赵某某,女,汉族,系王某乙之妻。委托代理人:王某乙,男,汉族,系赵某某之夫。再审申请人(一审被告、二审上诉人):牛某某,女,汉族。委托代理人:王某乙,男,汉族,系牛某某丈夫王西安之兄。再审申请人(一审被告、二审上诉人):王某丙,女,汉族,系牛某某之女。委托代理人:王某乙,男,汉族,系王某丙之伯父。再审申请人(一审被告、二审上诉人):王某丁,女,汉族。委托代理人:王某乙,男,汉族,系王某丁丈夫王某子之兄。再审申请人(一审被告、二审上诉人):王某戊,女,汉族,系王某丁之女。委托代理人:王某乙,男,汉族,系王某戊之伯父。再审申请人(一审被告、二审上诉人):王某戌,女,汉族,系王某丁之女。委托代理人:王某乙,男,汉族,系王某戌之伯父。再审申请人(一审被告、二审上诉人):王某己,女,汉族,系王某丁之女。委托代理人:王某乙,男,汉族,系王某己之伯父。再审申请人(一审被告、二审上诉人):王某亥,男,汉族。委托代理人:王某乙,男,汉族,系王某亥之兄。被申请人(一审原告、二审被上诉人):王某寅,男,汉族。再审申请人张某某、王某甲、王某乙、赵某某、牛某某、王某丙、王某丁、王某戊、王某戌、王某己、王某亥因与被申请人王某寅共有纠纷一案,不服本院(2014)西中民一终字第00788号民事判决,向本院申请再审。本院依法另行组成合议庭对本案进行了审查,现已审查终结。张某某、王某甲、王某乙、赵某某、牛某某、王某丙、王某丁、王某戊、王某戌、王某己、王某亥申请再审称:原判决与事实、证据严重不符,证据作假。(一)申请人提交原西安市第四区人民法院1954年4月作出的民事判决书复印件一份,证明王某丑名下房子的四址情况;提交西安市房产管理局1997年2月27日出具的市房发(1997)35号《关于注销解放路128号李某某、王某寅等七户房屋所有权证的通知》和西安市城中村(棚户区)改造房屋拆迁安置协议书(住宅)复印件各一份,证明拆迁安置协议上的房产证号与西安市房产管理局撤销的房产证号一致,王某寅所安置的面积85平方米属于继承所得;提交陕西省公证处1993年10月11日出具的《房屋析产、继承分配协议公证书》复印件一份,证明“临街旧式楼二间归李某某、王某寅所有,前院南厦房三间归王某卯、王某寅所有,院中旧式楼南边一间归王西安所有,院中旧式楼北边一间归王某亥所有,后院南厦房二间归王某子所有”,王某寅安置的85平方米与王某丑名下的五间有关。(二)王某寅在二审开庭时举证的房地证是伪造的假证据。王某寅住的房屋是父亲王某丑留下的遗产,是解放路128号院后院的南厦房五间中的三间,另二间是王某子居住,此节有王某丑的房地证、公证书、市房地局的市房发(1997)35号文件和1997年4月5日的“家庭协议”及拆迁时全家居住的平面图为证。王某丑在世时六个子女每人都有一间房子,不存在谁没有继承份额的事。老房子应该是每人分得一套房子,被申请人将85平方米藏起来,现在又来分申请人的房子。(三)一审法院将传票送到申请人拆迁时租住地址,造成除张某某、王某丁参加庭审外其他当事人未经传票传唤缺席判决,没有参加庭审的当事人没有对证据质证。二审对申请人提交的证据虽发表了质证意见但没有采信,对其要求调查置之不理。(四)一审存在徇私舞弊行为,申请人提交的相关材料一审只字不提。原审法官利用判决及庭审记录做文章。申请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条第三项、第四项、第十项、第十三项的规定申请再审。王某寅提交意见称:(一)申请人提交的以上证据都与本案无关,民事判决书没有原件真假不能判断,且该证据与本案无关;对房产管理局文件和安置协议真实性无异议,但证明目的不认可,85平方米房子有个人私有的房地证和土地证而与王某丑无关;对陕西省出具的《公证书》真实性无异议,但该《公证书》更证明王某寅安置的85平方米与王某丑和申请人一方无关。(二)85平方米房子属私人房子,是其自己盖的房子置换而来,与本案无关。(三)依据王某乙、张某某等人诉讼请求按1997家庭协议将王某寅名下拆迁后安置房判为共同共有,而王某寅起诉张某某、王某乙等人的安置房也按1997家庭协议同案同判,原审遂将张某某、王某乙等人名下的安置房判为共同共有是正确的。原判决正确,应当维持,请求依法驳回申请人的再审请求。本院认为:张某某、王某甲、王某乙、赵某某、牛某某、王某丙、王某丁、王某戊、王某戌、王某己、王某亥虽在再审申请阶段提交了西安市房产管理局(1997)35号文件、西安市城中村改造房屋拆迁安置协议书、陕西省公证处1993年10月11日出具的《房屋析产、继承分配协议》公证文书,但上述材料并不属于民事诉讼法审判监督程序规定的新的证据,且其提交的1954年原西安市第四区人民法院的民事判决书不足以推翻原判决。王某乙、赵某某、张某某、王某甲、牛某某、王某丙、王某丁、王某戊、王某戌、王某己、王某亥与被申请人王某寅双方对原判决认定的事实均无异议,而原判决认定案件事实的西安市新城区人民法院(2010)新民一初字第204号民事判决书、1997年4月5日的家庭协议书、西安市城中村改造房屋拆迁安置协议书等主要证据在原审庭审当中已经出席法庭的当事人双方质证,当事人双方均认可上述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的证明效力且证据客观真实;在一审开庭前,人民法院已就开庭传票等法律文书依法送达各方当事人,王某乙、赵某某、王某甲、牛某某、王某丙、王某戊、王某戌、王某己、王某亥经一审法院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据此一审法院缺席判决,符合法律规定。故张某某、王某甲、王某乙、赵某某、牛某某、王某丙、王某丁、王某戊、王某戌、王某己、王某亥认为一审法院将传票送到申请人拆迁时租住地址造成其当事人没有参加庭审、没有对证据质证、存在徇私舞弊行为等理由,依据不足。王某乙、赵某某、张某某、王某甲、牛某某、王某丙、王某丁、王某戊、王某戌、王某己、王某亥申请提出王某寅安置的85平方米住房与王某丑名下的五间房屋有关属于继承所得,而原审法院认为各申请人在诉讼当中并未主张,对此可另案处理并无不妥,且该问题亦不属于本案再审申请审查的范围。综上,张某某、王某甲、王某乙、赵某某、牛某某、王某丙、王某丁、王某戊、王某戌、王某己、王某亥的再审申请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条第三项、第四项、第十项、第十三项规定的情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四条第一款的规定,裁定如下:驳回张某某、王某甲、王某乙、赵某某、牛某某、王某丙、王某丁、王某戊、王某戌、王某己、王某亥的再审申请。审 判 长  刘晓渭审 判 员  汪卫平代理审判员  陈媛媛二〇一五年五月四日书 记 员  侯阿娇 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