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2015)蚌刑终字第00119号

裁判日期: 2015-05-04

公开日期: 2015-05-19

案件名称

代苏胜、赵某等聚众斗殴罪二审刑事裁定书

法院

安徽省蚌埠市中级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安徽省蚌埠市

案件类型

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二审

当事人

代苏胜,赵生旺,王某甲,胡某甲,廖某

案由

聚众斗殴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2年)》:第二百二十五条第一款

全文

安徽省蚌埠市中级人民法院刑 事 裁 定 书(2015)蚌刑终字第00119号原公诉机关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人民检察院。上诉人(原审被告人)代苏胜,男,1990年9月16日出生于安徽省蚌埠市,汉族,皖浙会娱乐会所保安,住所地蚌埠市蚌山区。因涉嫌犯聚众斗殴罪于2014年9月6日被蚌埠市公安局蚌山分局刑事拘留,同年9月30日被蚌埠市蚌山区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同日被蚌埠市公安局蚌山分局执行逮捕。现羁押于蚌埠市第一看守所。上诉人(原审被告人)赵生旺,男,1994年4月20日出生于安徽省怀远县,汉族,皖浙会娱乐会所保安,户籍地怀远县,住所地蚌埠市禹会区。因涉嫌犯聚众斗殴罪于2014年9月6日被蚌埠市公安局蚌山分局刑事拘留,同年9月30日被蚌埠市蚌山区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同日被蚌埠市公安局蚌山分局执行逮捕。现羁押于蚌埠市第一看守所。原审被告人王某甲,男,1996年3月5日出生于安徽省固镇县,汉族,无业,户籍地安徽省蚌埠市淮上区,住所地蚌埠市蚌山区。因涉嫌犯聚众斗殴罪于2014年9月6日被蚌埠市公安局蚌山分局刑事拘留,2014年9月30日被蚌埠市蚌山区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同日被蚌埠市公安局蚌山分局执行逮捕。现羁押于蚌埠市第一看守所。原审被告人胡某甲,男,1986年4月15日于安徽省凤阳县,汉族,无业,户籍地凤阳县,住所地蚌埠市禹会区。因涉嫌犯聚众斗殴罪于2014年9月25日被蚌埠市公安局蚌山分局取保候审。2014年12月31日经本院决定逮捕,同日被蚌埠市公安局蚌山分局执行逮捕。现羁押于蚌埠市第一看守所。原审被告人廖某,男,1994年5月19日出生于安徽省蚌埠市,汉族,无业,住所地蚌埠市龙子湖区。因涉嫌犯聚众斗殴罪于2014年9月6日被蚌埠市公安局蚌山分局刑事拘留,同年9月30日被蚌埠市蚌山区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同日被蚌埠市公安局蚌山分局执行逮捕。现羁押于蚌埠市第一看守所。蚌埠市蚌山区人民法院审理蚌埠市蚌山区人民检察院指控原审被告人代苏胜、赵生旺、王某甲、胡某甲、廖某犯聚众斗殴罪一案,于2015年2月13日作出(2015)蚌山刑初字第00026号刑事判决。宣判后,原审被告人代苏胜、赵生旺不服,提出上诉。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经阅卷,讯问上诉人代苏胜、赵生旺,认为案件事实清楚,决定不开庭审理。本案现已审理终结。原判认定:2014��9月5日22时许,被告人胡某乙、王某甲与一承包工地老板及其他人在蚌埠市皖浙会娱乐会所208包房唱歌,并商谈工地看护工作,期间被告人王某甲为展示其有实力看护工地,外出从皖浙会外带回多名男青年进入皖浙会娱乐会所,王某甲进入208包间,并让其所带人员在包间外等候。误认为王某甲等人来皖浙会闹事,皖浙会娱乐会所安保人员高某某(在逃)、沈某某(在逃)、沈某乙(在逃)和被告人代苏胜、赵某等十余人先后赶到208包间,高某某等人先让包间外王某甲带来的人员离开,后高某某等人又进入208包间,与胡某乙、王某甲发生口角,高某某等人用啤酒瓶砸伤胡某乙、王某甲头部后离开。被打后的被告人王某甲、胡某乙离开皖浙会娱乐会所,为发泄心中不满,便以电话邀约被告人廖某等六、七人携带刀、棍等凶器于当晚23时许再次来到皖浙会娱乐会所,被告���王某甲、胡某乙各持一把关公刀、被告人廖某持棒球棍先后进入皖浙会娱乐会所一楼大厅,其余经邀集来的入在门口等候。被告人代苏胜等人明知王某甲、胡某乙被啤酒瓶砸伤离开皖浙会娱乐会所是邀约他人准备与他们斗殴,便将之前存放在会所里的棍棒、刀具等凶器放到102包间,以备随后斗殴所用。在得知王某甲、胡某乙、廖某等人到来后,高某某等人与代苏胜持西瓜刀、赵某持棒球棍与被告人王某甲、胡某乙、廖某等人持刀棍在皖浙会一楼大厅发生械斗。胡某乙被当场砍倒在地,王某甲、廖某等人向外逃离,高某某等人在后追打。随后公安机关人员赶到,将王某甲、胡某乙、廖某、代苏胜、赵某抓获。经蚌埠市公安司法鉴定中心鉴定,胡某乙头部癜痕的损伤程度为轻伤一级、左面部瘢痕的损伤程度为轻伤二级、桡骨粉碎性骨折的损伤程度为轻伤一级、肩部瘢痕的损伤程度为轻微伤、前臂瘢痕的损伤程度为轻伤二级,综合评定胡某乙的损伤程度为轻伤一级。另查明:2015年2月6日被告人代苏胜、赵某等人赔偿受伤人员胡某乙经济损失人民币十五万元,胡某乙对代苏胜、赵某的犯罪行为表示谅解。原判认为:被告人王某甲、胡某乙公然藐视国家法纪和社会公德,纠集被告人廖某等人持械与他人殴斗,被告人廖某、代苏胜、赵某故意扰乱社会公共秩序,持械积极参与殴打他人,其行为均已构成聚众斗殴罪。被告人王某甲、胡某乙、廖某在共同犯罪中,被告人王某甲、胡某乙两人作用相当,不宜区作用大小,被告人廖某相对被告人王某甲、胡某乙作用相对较小,可以予以从轻处罚。被告人代苏胜、赵某在共同犯罪中作用相当,不宜区分主从。被告人王某甲、胡某乙、廖某、代苏胜、赵某到案后能够如实供述其犯罪事实,具有坦白情节,可以予以从轻处罚。被告人代苏胜、赵某以赔偿受伤人员胡某乙经济损失的方式,取得胡某乙的谅解,可以酌情予以从轻处罚。被告人胡某乙、代苏胜、赵某的辩护人提出被告人具有坦白情节,认罪态度较好的辩护意见成立,予以采纳。被告人王某甲、廖某的辩护人提出被告人具有自首情节与自首成立要件不符,不予采纳。被告人代苏胜、赵某的辩护人提出被告人在犯罪中起次要作用,应当认定为从犯的辩护意见不能成立,不予采纳。五被告人的辩护人均提出对方存在过错的辩护意见与事实不符,不予采纳。被告人代苏胜、赵某的辩护人提出被告人代苏胜、赵某已经赔偿受伤人员胡某乙经济损失,并取得胡某乙的谅解,可以予以从轻处罚的辩护意见成立,予以采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百九十二条第一款第(四)项、第二十五条第一款、第六十���条第三款的规定,判决:一、被告人王某甲犯聚众斗殴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五个月;二、被告人胡某乙犯聚众斗殴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五个月;三、被告人廖某犯聚众斗殴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四、被告人代苏胜犯聚众斗殴罪,判处有期徒刑四年五个月;五、被告人赵某犯聚众斗殴罪,判处有期徒刑四年五个月。代苏胜上诉提出,其虽有持刀情节,但其只是用刀背砸了受害人后背一下,并没有伤到其他部位;其已积极赔偿受害人损失,取得受害人谅解。原判量刑过重,请求对其公正判决。赵某上诉提出,其在本案中属从犯,起次要作用;其已积极赔偿受害人损失,取得受害人谅解。原判量刑过重,请求对其从轻处罚。经审理查明,二审查明的事实与一审一致。上述事实有户籍证明、抓获经过、情况说明、谅解书、收条复印件、在逃人员登记信息表、住院病案及病历、辨认笔录及被辨认人照片,现场示意图及照片,鉴定聘请书、鉴定人资格证书、法医学人体损伤程度鉴定书、鉴定意见通知书及照片,证人顾某、朱某、周某、李某甲、王某乙、王某丙、戴某甲、余某、武某、宋某、沈某、李某乙、王某丁、戴某乙等人的证言、上诉人代苏胜、赵某、原审被告人王某甲、胡某乙、廖某上述证据均经一审庭审举证、质证,查证属实,原判已作为定案依据,本院依法予以确认。本院认为:上诉人代苏胜、赵某故意扰乱社会公共秩序,持械积极参与殴打他人,原审被告人王某甲、胡某乙纠集廖某等人持械与他人殴斗,其行为均已构成聚众斗殴罪。上诉人代苏胜持刀砍伤胡某乙、赵某持棍殴打胡某乙的事实清楚。上诉人代苏胜、赵某积极赔偿胡某乙的经济损失,并取得胡某乙的谅解,原判已充分考虑其具有的从轻处罚情节,对其量刑符合法律规定。原判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正确,量刑适当,审判程序合法。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第一款第(一)项之规定,裁定如下:驳回上诉,维持原判。本裁定为终审裁定。审判长 骆 涛审判员 饶 刚审判员 秦 玉二〇一五年五月四日书记员 张长英附相关法律条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不服第一审判决的上诉、抗诉案件,经过审理后,应当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一)原判决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正确、量刑适当的,应当裁定驳回上诉或者抗诉,维持原判。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