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崇民初字第1262号
裁判日期: 2015-05-30
公开日期: 2015-07-28
案件名称
居某甲、居某乙等与居某丁、居某戊等继承纠纷一审民事判决书
法院
无锡市崇安区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无锡市
案件类型
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一审
当事人
居某甲,居某乙,居某丙,居某丁,居某戊,居某己,居某庚,居某辛,张某,居某壬
案由
继承纠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三条第一款,第十七条第一款
全文
江苏省无锡市崇安区人民法院民 事 判 决 书(2013)崇民初字第1262号原告居某甲。原告居某乙。原告居某丙。委托代理人李叶清(受居某甲、居某乙、居某丙的共同特别授权委托),江苏恒茂律师事务所律师。委托代理人王辉(受居某甲、居某乙、居某丙的共同特别授权委托),江苏沁园春律师事务所律师。被告居某丁(又受居某己、居某庚、居某辛的共同特别授权委托,系居某己、居某庚、居某辛之兄)。被告居某戊。被告居某己。被告居某庚。被告居某辛。被告张某。被告居某壬。原告居某甲、居某乙、居某丙诉被告居某丁、居某戊、居某己、居某庚、居某辛、张某、居某壬继承析产纠纷一案,本院于2013年9月29日立案受理后,依法由代理审判员马磊适用简易程序进行了审理,因案情复杂,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进行了审理。诉讼过程中因居福昌死亡,本院依法中止诉讼并通知居福昌继承人张某、居某壬参加诉讼,于2015年3月13日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居某丙、居某甲及居某甲、居某丙、居某乙的共同委托代理人李叶清,被告居某丁暨居某己、居某庚、居某辛的共同委托代理人,被告居某戊,被告张某均到庭参加诉讼。被告居某壬经本院合法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本院依法缺席审理。本案现已审理终结。原告居某丙、居某乙、居某甲共同诉称:居祥宝、陶全娣系夫妻,育有四子居金根、居某丁、居福昌、居某戊及四女居某己、居某庚、居某辛、居某甲,居某丙、居某乙系居金根之女。无锡市崇安区蒋巷102室房屋(以下简称涉诉房屋)系居祥宝、陶全娣共同财产,现登记在居祥宝名下。陶全娣于2006年去世后,居祥宝于2008年去世,居某丁、居福昌、居某戊私自与无锡市宏成拆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宏成公司)签订无锡市城市住宅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书(以下简称拆迁协议),获得拆迁补偿款84.5万余元。居某乙、居某丙系居金根之女,居金根于1989年2月16日去世,居某乙、居某丙对涉诉房屋享有代位继承的权利,居某甲系居祥宝之女,对涉诉房屋亦享有继承权。现请求判令:1、依法分割无锡市蒋巷102室的房屋拆迁补偿款84.5万元;2、本案诉讼费由居某丁、居某戊、居某己、居某庚、居某辛、居某壬、张某共同负担,由上述7人直接支付给其。被告居某丁、居某戊、居某己、居某庚、居某辛、居某壬、张某共同辩称:涉诉房屋确登记在居祥宝名下,但居金根、居某甲自1975年即迁出涉诉房屋,自此再未对陶全娣、居祥宝尽赡养义务,陶全娣、居祥宝二人的起居生活均由居某丁、居福昌、居某戊、居某己、居某庚、居某辛六人负责。涉诉房屋中有10.39平方米的房屋系居福昌、居某戊共同建造,该10.39平方米房屋拆迁补偿不应当作为遗产继承。1989年居金根去世后,居某丙、居某乙亦未前去探望陶全娣、居祥宝。2005年间,因涉诉房屋被列入拆迁范围,居祥宝遂委托居某丁、居福昌、居某戊三人全权处理拆迁事宜。2006年、2008年,陶全娣、居祥宝相继离世,但居某甲、居某丙、居某乙均未前去吊唁。2012年5月8日,居某丁、居福昌、居某戊与拆迁公司签订拆迁协议并获各类补偿款共计84.5万元。居祥宝生前立有遗嘱,涉诉房屋拆迁安置补偿款项应当按照居祥宝遗嘱即由居某丁、居福昌、居某戊三人继承。后居某戊分得36万元,居某丁、居福昌每人分得16.75万元;因居某己、居某辛、居某庚三人亦长期对居祥宝、陶全娣进行照顾、赡养,居某丁、居福昌、居某戊三人从上述84.5万元补偿款中分给居某己、居某辛、居某庚每人个5万元。综上,请求驳回居某甲、居某丙、居某乙的诉讼请求。经审理查明:居祥宝、陶全娣系夫妻,二人育有居金根、居某丁、居福昌、居某戊、居某己、居某庚、居某辛、居某甲,陶全娣、居祥宝先后分别于2006年、2008年去世。居金根育有两女居某乙、居某丙及一某,于1989年去世。涉诉房屋登记在居祥宝名下,无锡市房屋产权监理处于2002年4月16日颁发涉诉房屋所有权证,权证载明:涉诉房屋幢号1为2层砖木结构,建筑面积76.84平方米,建于1958年;涉诉房屋幢号2为1层砖木结构,建筑面积10.39平方米,建于1978年。2012年5月8日,宏成公司作为甲方,与居祥宝(亡)、居某戊作为乙方签订拆迁协议,约定甲方拆除总建筑面积为87.23平方米的涉诉房屋;涉诉房屋拆迁补偿总额为375253元;甲方支付给乙方临时安置补助费5000元、搬家补助费1000元、移装固定设施补助费824元、装修费2714元,合计9538元;因该户选择市场价自行购房,甲方一次性增加评估价10%(不含装修)人民币37525元支付给乙方等内容。居某丁、居福昌、居某戊在拆迁协议乙方落款处签字捺印。后居某戊领取给类款项共计84.5万元,其中居某戊分得36万元,居某丁、居福昌每人各分得16.75万元,居某己、居某辛、居某庚每人各分得5万元。居福昌与张某系夫妻关系,二人育有一子居某壬,2014年8月,居福昌死亡。诉讼中,本院向居添翼、居某丁、居某戊、居某己、居某辛、居某庚、张某、居某壬征求涉诉房屋拆迁安置补偿款分割意见。居添翼向本院表示,其放弃继承居金根的遗产。居某戊向本院表示,若其应得款项多于其实际分得的36万元,其不要求居某丁、居某戊从二人所分得的款项中再向其支付。居某己、居某辛、居某庚、居某壬经本院合法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未发表意见。居某丁暨居某己、居某辛、居某庚的共同委托代理人向本院表示,若居某己、居某辛、居某庚应得款项多于实际分得的款项,应由居某己、居某辛、居某庚三人亲自决定具体如何处理。以上事实,有户籍信息查询单、拆迁协议及当事人陈述等在卷佐证。本案争议焦点一:涉诉房屋拆迁安置补偿款项是否适用遗嘱继承。居某丁、居某戊、居某己、居某辛、居某庚、张某、居某壬主张涉诉房屋拆迁安置补偿款应当依照遗嘱继承,并提供:证据1、居祥宝签名的委托书复印件一份,该委托书载明:“本人居祥宝,现有本市周山浜蒋巷102号私有住房壹间,现因国家需要改放面临拆迁,但由于本人年事已高(九十五岁),且重病在身,关于拆迁安置问题无力解决,因此,拆迁安置之事全权委托儿居某丁、居福昌、居某戊三个儿子出面办理,分别安置住房分别归居某丁、居福昌、居某戊三人所有,余者无涉。以上委托出于本人自愿,望有关各方遵办。委托人居祥宝”。其认为该委托书系居祥宝生前所立遗嘱,涉诉房屋拆迁安置补偿款应当由居某丁、居福昌、居某戊三人所有。居某甲、居某丙、居某乙对上述证据1的真实性无法确认,委托书的内容并非居祥宝本人所写;即便该委托书真实,从居祥宝的落款签名来看,居祥宝文化层次较低,其本人是否知晓该委托书内容的真实意思无法判定;即便居祥宝知晓该委托书内容,该委托书仅是居祥宝委托居某丁、居福昌、居某戊三人办理涉诉房屋的拆迁事宜,并非遗嘱。本院认为:代书遗嘱应当由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由其中一人代书,注明年、月、日,并有代书人、其他见证人和遗嘱人签名。该委托书内容并非居祥宝本人所写但仅有居祥宝一人签名,并不符合代书遗嘱的法律要件,故本院认定该委托书并非居祥宝关于涉诉房屋所立遗嘱,涉诉房屋拆迁安置补偿款应当按照法定继承方式予以分割,对居某丁、居某戊、居某己、居某辛、居某庚、张某、居某壬的主张,本院不予采信。本案争议焦点二:涉诉房屋中10.39平方米的房屋系居福昌、居某戊所有或系居祥宝所有。居某丁、居福昌、居某戊、居某己、居某辛、居某庚主张:该10.39平方米房屋原系毛竹搭建、无法居住使用,系居福昌、居某戊于1978年间在原基础上将该10.39平米房屋进行了建造翻新,并提供如下证据:证据2、无锡树脂厂于1977年9月24日开具给居某丁的发票4张,证明居福昌、居某戊为建造10.39平方米的房屋委托居某丁购买了石灰、白水灰、水泥、旧砖、旧小瓦、旧纤维板、破门、破窗、楞条等材料;证据3、无锡市房地产档案馆出具的证明1份,该证明载明:涉诉房屋原系居祥宝所有,原房屋所有权人于1989年8月7日领取……房屋权属证书,……,建筑面积为76.8平方米。就该10.39平方米房屋为何登记在居祥宝名下,其作出如下解释:该10.39平方米的房屋于1978年建好后并未领取房屋所有权证,系违章建筑,2002年办理所有权证时,因该10.39平方米的房屋搭建在涉诉房屋旁,领取所有权证时必须作为涉诉房屋组成部分领取所有权证,故该10.39平方米房屋登记在居祥宝名下。经质证,居某甲、居某丙、居某乙对上述发票及证明的真实性无异议,但其认为上述证据仅能证明该10.39平方米的房屋建造于1978年,而不能证明发票载明的材料系用于建造该房屋,且该10.39平方米的房屋亦登记在居祥宝名下,应系居祥宝所有。本院认为:该10.39平方米房屋登记在居祥宝名下,居某丁、居福昌、居某戊、居某己、居某辛、居某庚虽主张该10.39平方米房屋系居福昌、居某戊实际建造,并提供了购买石灰、白水灰等相应材料的票据,但该10.39平方米房屋在办理相应权证时登记在居祥宝名下,故本院认为上述证据不足以证明居某丁、居福昌、居某戊、居某己、居某辛、居某庚的主张,该10.39平方米房屋应系居祥宝所有。本案争议焦点三:涉诉房屋拆迁补偿款的继承范围。诉讼中,本院至宏成公司调取如下证据:证据4、崇安区站北地块国土房屋拆迁特殊补助会审单(以下简称会审单),证据5、无锡市崇安区房屋拆迁补偿资金拨付申请审批单(以下简称审批单)。会审单载明如下内容:“门牌号:蒋巷102号;产权人(承租人):居祥宝(亡)、居某戊;协议补偿总额市场价(元):422316;被拆迁户特殊补助申请:继承人比较多,实际居住人自行购房比较困难;街道推进组意见:补助359334元;拆迁公司意见:阁楼:25.34×2500=63350元”等内容。居某丁、居福昌、居某戊在被拆迁申请特殊补助申请栏签字捺印,通江街道办事处、宏成公司分别在街道推进组意见栏、拆迁公司意见栏盖章。审批单载明:“被拆迁人:居祥宝(亡)、居某戊;座落地址:蒋巷102号;拆除面积87.23平方米;拨付内容:1、房屋拆迁补偿金375253元,3、搬家费1000元,4、过渡费5000元,5、固定设施移机费824元,6、装潢补偿费2714元,7、特殊情况补偿63350元,8、特殊困难补助359334元,9、其他(10%)37525元”等内容。经质证,居某丁、居某戊、居某己、居某庚、居某辛、张某、居某壬对上述证据的真实性无异议,并确认居某戊系涉诉房屋拆迁之前的实际居住人,亦认可审批单载明的搬家费1000元、过渡费5000元、移机费824元、装潢补偿费2714元均是补偿给居某戊,但其认为审批单中房屋拆迁补偿金375253元系用作居某戊购买经济适用房,不应当作为遗产继承;结合会审单,特殊情况补偿中的63350元系涉诉房屋阁楼的拆迁补偿款项,该阁楼系居某丁、居福昌、居某戊三兄弟为了多领取拆迁补偿款而搭建,该款项亦不应当作为遗产继承;居某戊系涉诉房屋实际居住人,因其当时下岗、女儿没有工作,名下亦没有房产、自1986年起一直租房居住,结合审批单“被拆迁户特殊补助申请”一栏原因,特殊困难补助359334元应系居某戊所有,不应当作为遗产继承;其他(10%)37525元系政府就主动配合拆迁的拆迁户给予的奖励,亦不应当作为遗产继承。就特殊困难补助359334元不应作为遗产予以继承,居某戊提供证据6:其与无锡市崇安区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以下简称崇安区房管局)房地产租赁契约(以下简称租赁契约)一份,证明其向崇安区房管局承租坐落于上马墩三村28号601室房屋。居某甲、居某丙、居某乙对上述证据的真实性均无异议,并确认居某戊系涉诉房屋拆迁之前的实际居住人,但其认为审批单载明的搬家费1000元、过渡费5000元、移机费824元、装潢补偿费2714元均是补偿给居某戊,再按每户1-2万元的标准扣除重大疾病补助外,其余款项均应当作为遗产进行继承;审批单中载明的其他(10%)37525元系根据拆迁房屋评估价的10%,结合无锡地区的拆迁政策,如果被拆迁户在拆迁过程中不需要政府安排住房或购买经济适用房的话,可在原拆迁价格上增加10%;根据无锡市房屋拆迁标准,与涉诉房屋同地段每平方米的房屋价格应在1万元以上,涉诉房屋拆迁面积达87余平方米,拆迁补偿的总款项也是80余万元,因此特殊困难补助系拆迁办为发放拆迁补偿款而设立的一个项目,该项目项下的款项实质上为涉诉房屋的拆迁补偿款。居某壬经本院合法传唤,未对证据6发表质证意见。本院认为:居某甲、居某丙、居某乙与居某丁、居某戊、居某己、居某庚、居某辛、张某一致确认居某戊系涉诉房屋拆迁之前的实际居住人,并均确认搬家费1000元、过渡费5000元、移机费824元、装潢补偿费2714元均应由居某戊获得,本院予以确认。会审单中载明特殊情况补助申请原因系居祥宝继承人较多、实际居住人自行购房困难,因居某戊系涉诉房屋实际居住人,故本院认定上述款项应当作为居某戊所有,不应当作为遗产继承。就审批单中载明的“其他(10%)37525元”,因拆迁协议载明“该户选择市场价自行购房,一次性增加评估价10%(不含装修)人民币37525元”,该款项亦系因涉诉房屋拆迁而产生的补偿,亦应当作为本案遗产予以继承。审批单已明确载明375253元系房屋拆迁补偿金,故本院对居某丁、居某戊、居某己、居某辛、居某庚、张某主张该款项系由居某戊购买经济适用房、因此不应作为遗产的意见不予采信。综上,本院认为应当作为遗产进行继承的涉诉房屋拆迁安置补偿款项为:房屋拆迁补偿金375253元、特殊情况补偿63350元、其他(10%)37525元,合计476128元。本案争议焦点四:居某甲、居某丙、居某乙是否丧失对涉诉房屋拆迁安置补偿金的继承权。居某丁、居福昌、居某戊、居某己、居某辛、居某庚主张居金根自1975年因家庭纠纷之后搬出涉诉房屋,之后再未对居祥宝、陶全娣进行探望,亦未履行赡养义务,居金根去世后,其女居某乙、居某丙亦未探望居祥宝、陶全娣两位老人;居某甲作为居祥宝、陶全娣之女,于1970年参加工作后就一直再未回家,亦未履行赡养义务;居某甲、居某丙、居某乙未对居祥宝、陶全娣履行赡养义务,在二老去世后亦未前去灵前吊唁,应丧失对居祥宝、陶全娣遗产的继承权。其为证明上述主张,提供如下证据:证据7、陶全娣墓碑照片一张,证明陶全娣于2006年去世后,因居某甲、居某乙、居某丙未来吊唁,居祥宝要求不要在墓碑上刻载该三人姓名;证据8、求证书一份,该求证书上由涉诉房屋的邻居签字确认,证明居金根、居某甲自1975年因家庭矛盾,二人未对居祥宝、陶全娣尽赡养义务,无论二老生老病死从未回家看望。经质证,居某甲、居某乙、居某丙对证据7的真实性没有异议,但其认为陶全娣的葬礼系由居某丁等人操办,因居某丁等人对其积怨极深,所以未将其三人的姓名刻载陶全娣的墓碑之上,并不能证明其三人未对陶全娣、居祥宝尽赡养义务;其对证据8的真实性无法确认,因求证书系居某丁等人书写,求证书涉及的家庭纠纷发生时间年代久远,作为涉诉房屋的老邻居不可能清楚知晓家中矛盾。诉讼中,居某甲向本院陈述,其自1975年起从涉诉房屋中迁出,之后一直在外居住,因自己身体不好,其没有能力赡养父母;在陶全娣去世后,因没有人通知,其未前往吊唁;因其未得到其他兄弟姐妹通知,其在居祥宝逝世后亦未前去吊唁;居祥宝、陶全娣在世时均有劳保,无需由其赡养,且自己经济条件较差。居某丙、居某乙向本院陈述,居金根自家庭发生变故迁出涉诉房屋后,亦经常对居祥宝、陶全娣进行探望;因其二人未得到居某丁等人的通知,其未前去陶全娣、居祥宝的葬礼进行吊唁。本院认为:居金根、居某丁、居福昌、居某戊、居某己、居某辛、居某庚、居某甲作为被继承人居祥宝、陶全娣之子女,依法对陶全娣、居祥宝的遗产享有继承权。居添翼放弃就属居金根应继承的遗产份额进行继承系其真实意思表示,本院依法予以确认。因居金根先于陶全娣、居祥宝死亡,居某丙、居某乙作为居金根之女,属居金根应继承的遗产份额依法应由居某丙、居某乙予以继承。就居某丁、居某戊、居某己、居某辛、居某庚、张某、居某壬主张居某甲、居某丙、居某乙未对居祥宝、陶全娣尽赡养义务而丧失继承权一节,本院认为居某丁、居某戊、居某己、居某辛、居某庚、张某、居某壬提交的证据不足以证明其主张,故本院不予采信。据此,居某丁、居某戊、居某庚、居某辛、居某己、居某甲对无锡市蒋巷102室房屋拆迁安置补偿款各享有八分之一的继承权;张某、居某壬、居某丙、居某乙对无锡市蒋巷102室房屋拆迁安置补偿款各享有十六分之一的继承权。因居某戊实际分得36万元,并向本院表示若其应得款项多于实际分得款项数额、多余部分其不再向居某丁、张某、居某壬主张,此系居某戊真实意思表示,本院予以确认。居某己、居某辛、居某庚经本院合法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因此产生的法律后果应由其自行承担。综上,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三条、第十七条第三款之规定,判决如下:一、居某丁在107984元范围内,张某、居某壬共同在107984元范围内,均于本判决发生法律效力起十日内共同向居某己、居某辛、居某庚每人各给付9516元,向居某甲给付59516元,向居某乙、居某丙每人各给付29758元。二、驳回居某甲、居某丙、居某乙的其他诉讼请求。如果未按本判决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规定,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案件受理费12250元,由居某戊负担5218元,居某丁负担1361元,居某庚、居某辛、居某己、居某甲每人各负担862元,张某、居某壬每人各负担680.5元,居某丙、居某乙每人各负担431元。该款已由居某甲、居某乙、居某丙预缴,居某丁、居某戊、居某庚、居某辛、居某己、张某、居某壬将其负担部分于本判决发生法律效力之日起七日内直接给付居某甲、居某乙、居某丙。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江苏省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根据《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的有关规定,向江苏省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预交上诉案件受理费。江苏省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开户行:中国工商银行无锡城中支行,账号:11×××05。审 判 长 周 溧代理审判员 马 磊人民陪审员 胡敏奇二〇一五年五月三十日书 记 员 王辰智本案援引法律条款《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三条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对生活有特殊困难的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有扶养能力和有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者少分。继承人协商同意的,也可以不均等。第十七条公证遗嘱由遗嘱人经公证机关办理。自书遗嘱由遗嘱人亲笔书写,签名,注明年、月、日。代书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由其中一人代书,注明年、月、日,并由代书人、其他见证人和遗嘱人签名。以录音形式立的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遗嘱人在危急情况下,可以立口头遗嘱。口头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危急情况解除后,遗嘱人能够用书面或者录音形式立遗嘱的,所立的口头遗嘱无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