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2015)滁刑终字第00150号

裁判日期: 2015-05-29

公开日期: 2015-06-30

案件名称

王某甲交通肇事罪二审刑事裁定书

法院

安徽省滁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安徽省滁州市

案件类型

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二审

当事人

王某甲

案由

交通肇事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2年)》:第二百二十五条第一款

全文

安徽省滁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刑 事 裁 定 书(2015)滁刑终字第00150号原公诉机关安徽省凤阳县人民检察院。上诉人(原审被告人)王某甲,农民。2014年6月17日因犯涉嫌交通肇事罪被凤阳县公安局刑事拘留,同年6月26日经安徽省凤阳县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次日由凤阳县公安局执行逮捕。现羁押于凤阳县看守所。安徽省凤阳县人民法院审理凤阳县人民检察院指控原审被告人王某甲犯交通肇事罪一案,于2015年3月26日作出(2015)凤刑初字第00044号刑事判决。宣判后,原审被告人王某甲不服,提出上诉。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于2015年5月29日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滁州市人民检察院指派检察员张杏喜出庭履行职务,原审被告人王某甲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原判认定:2014年4月22日凌晨,被告人王某甲驾驶鲁Q×××××(鲁Q×××××挂)重型半挂牵引车沿凤临路自西向东行驶至凤阳奋飞机电厂门口时,与在该路横向折返的行人盛从龙发生交通事故,致盛从龙死亡。凤阳县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认定,王某甲负此次事故的主要责任,盛从龙负次要责任。根据以上事实和现场勘查笔录、鉴定意见、相关证人证言、被告人供述等证据,原审法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第一款第一项之规定,认定被告人王某甲犯交通肇事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王某甲上诉提出:无任何直接证据证实其撞倒被害人,故本案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应宣告其无罪。滁州市人民检察院出庭履行职务的检察人员认为:原判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定罪准确,量刑适当。建议驳回上诉,维持原判。经审理查明:2014年4月22日凌晨,凤阳县临淮镇派出所民警梅某、宋某等人接警,驾车赴临淮镇三拐弯处处理老人盛从龙在车道内横向来回折返一事。宋某驾车行至奋飞机电厂附近时,在驾驶室前排的梅某、宋某发现车道内来回折返的盛从龙。此时,上诉人王某甲驾驶的鲁Q×××××(鲁Q×××××挂)重型半挂牵引车对向驶来。临近盛从龙时,王某甲向右急转紧急避让,碰撞盛从龙后盛倒地不起,致盛从龙右肩胛骨、右肱骨粉碎性骨折,颅脑损伤死亡。后有第二辆货车从盛从龙身旁驶过,第三辆由张某驾驶的鲁Q×××××(鲁Q×××××挂)重型半挂牵引车在警车鸣笛闪灯示意下停在盛从龙上方,未有接触。经凤阳县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认定,王某甲负此次事故的主要责任,盛从龙负次要责任,张某无责任。上述事实,有下列经庭审举证、质证,本院予以确认的证据证实:1、凤阳县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出具的现场勘验检查笔录:事故地点位于凤阳县凤临路奋飞机电厂门口,道路是东西走向。现场伤一人,头部向西平躺于鲁Q×××××(鲁Q×××××挂)重型半挂牵引车车厢下方。另有一辆鲁Q×××××(鲁Q×××××挂)重型半挂牵引车停在上述车辆前方。两车司机张某、王某甲均在现场。2、凤阳县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室出具的道路交通事故尸体检验报告等鉴定意见:盛从龙右肩胛骨、右肱骨中段骨折,系颅脑损伤死亡。3、安徽天平司法鉴定所出具的皖天司临鉴字(2014)第225号司法鉴定意见书等鉴定意见:盛从龙所受损伤排除遭车辆碾压,系被巨大暴力撞击右肩背部、右上臂及腰部右侧致肩胛骨,右肱骨粉碎性骨折、软组织广泛性损伤;颅脑损伤系被暴力直接撞击或身体受暴力撞击后摔倒致头颅撞击硬质物体均可以形成。4、凤阳县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出具的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等书证:王某甲负事故的主要责任,盛从龙负次要责任,张某无责任。5、凤阳县中医院出具的疾病证明书、住院病历等书证:盛从龙经诊断为重度颅脑损伤,右侧额颞顶部急性硬膜下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疝形成,右侧肩胛骨、肱骨粉碎性骨折。6、凤阳飞天机动车安全检测有限公司出具的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报告等书证:鲁Q×××××(鲁Q×××××挂)重型大货车经检验不合格。7、驾驶证、行驶证、保险单等书证:王某甲准驾车型为2,案发时在有效期限内;鲁Q×××××重型半挂牵引车及鲁Q×××××挂重型普通半挂车所有人为王某甲,已办理保险。8、称磅单等书证:王某甲的车辆经称重净重为35360kg。9、凤阳县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出具的受案登记表等书证:2014年4月22日0时4分,梅某打电话向110指挥中心反馈,大货车在临淮三拐弯处碰撞老人,致其受伤。10、凤阳县公安局洪武路派出所出具的抓获经过等书证:2014年6月17日23时,该局民警在凤阳府城晓罗宾馆8202房间将王某甲抓获归案。11、临沂市公安局罗庄分局出具的无违法犯罪记录证明及户籍信息等书证:王某甲案发前无违法犯罪记录;王某甲的自然身份情况。12、证人宋某(凤阳县公安局临淮派出所民警)的证言:2014年4月22日凌晨,他与梅某等人向凤阳方向处理一老人乱穿马路的警情。其驾驶警车,梅某坐副驾驶,距离老人五六十米处时,对向一货车驶近老人,他见状鸣笛闪灯示意,货车紧急右转,从老人右侧划过,老人随之倒地。随后,第二辆货车从老人身旁驶过。第三辆货车在其闪灯鸣笛示意下停在老人上方,和老人没有接触。事发前老人一直在不规律跑动,事发时再无其他车辆经过。13、证人梅某(临淮派出所所长)的证言:2014年4月22日凌晨,他和同事驾车出警,看见一人在凤阳至临淮车道上摇晃着横向来回走动,一货车速度很快的朝行人驶去,驾驶员宋某见状鸣笛闪灯示警,货车向右急转从行人右侧划过,行人随即倒地。后第二辆货车从倒地行人左侧驶过,第三辆货车在警车示警下停车,停在行人上方,车厢底部距离行人有一段距离。14、证人石某(临淮派出所民警)的证言:2014年4月22日凌晨,他随梅某出警,行至凤飞机电厂附近时看见前方一人在车道内移动,对向一货车驶近行人,警车随即闪灯示警,货车继续行驶了二三百米停止。随后又一辆货车驶过。第三辆货车看见警示停下后,该车车厢下躺着一个人。第二、三辆货车均未碰到行人,路旁绿化带被压坏。15、证人姚某(临淮派出所民警)的证言:2014年4月22日凌晨,他随梅某出警,行至三拐弯处时,驾驶员宋某发现一行人在车道内,他看见一辆货车自西向东行驶,已压过路旁绿化带。随后,第二辆货车驶过。第三辆货车停止后,车厢下躺着一位老人。16、证人谢某(王某甲车辆副驾驶)的证言:2014年4月22日凌晨,王某甲驾驶货车以五十码左右的速度在雨夜行驶,行至临淮关时,发现前方一二十米处有个人影。经他提醒,王某甲向右急打方向,货车压过路边绿化带后停下。随后警察赶到,他下车后看见一个人躺在后面一辆货车的车厢下面。17、证人张某的证言:2014年4月22日0时15分许,他驾驶鲁Q×××××(鲁Q×××××挂)牵引车行至凤阳县临淮关镇奋飞机电厂处,在警车示意下停车,看见一老人头朝西脚朝东在自己车厢下平躺,身上干净没有血迹。18、证人盛某(盛从龙之子)的证言:2014年4月21日20时许,盛从龙外出未回。同月29日17时许,他在凤阳县中医院重症监护室找到父亲。19、证人许某的证言:2014年4月21日23时许,他驾驶出租车经过临淮三拐弯处时,看到一老人正乱穿马路,遂报警。20、证人王某乙的证言:2014年4月21日23时30分许,他驾车经过凤阳县310省道临淮关路段时,看见一老人正站在路中间。王某甲驾驶的货车在他的车辆后方,距离约有三十分钟车程。次日王某甲来电称在凤阳出了点事情,不知道有没有撞到人。21、证人邵某的证言:证实2014年4月22日凌晨,他驾车经过奋飞机电门口时,看到有一辆半挂货车停在路上,车头朝临淮方向,另有一辆半挂货车停在路右侧绿化带,现场还停有一辆警车。22、上诉人王某甲的供述:2014年4月22日凌晨,他驾驶鲁Q×××××(鲁Q×××××挂)重型半挂牵引车从凤阳县城自西向东以50码左右的车速在雨中行驶,车辆载重约30吨。行至临淮关附近,突然发现前方一二十米处有个人影,便向右急打方向,车压到路边绿化带上面,然后慢慢靠边停车。下车后看到后方道路停有一辆货车,车厢下面有个人头朝西脚朝东平躺,外观干净整洁,衣服上没有血迹。对于王某甲提出其未撞到被害人,本案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上诉理由,经查,上诉人王某甲驾驶载重三十余吨的重型半挂牵引车和同车的谢某于案发时雨夜,在临近被害人盛从龙时向右急打方向避让,上述事实有证人谢某、梅某、宋某等人的证言相证实,上诉人王某甲在侦查机关对此亦供认不讳,证据之间互相吻合,足以认定。而派出所民警梅某、宋某在王某甲驾驶车辆向右紧急避让前,便鸣警笛闪灯示警。王某甲驾驶车辆向右紧急避让时,盛从龙即倒地不起。后另有第二辆车从倒地的盛从龙旁驶过的事实,有证人梅某、宋某互相吻合的证言在卷证实。基于梅某、宋某于案发时所处驾驶室前排的位置,一般常人的视野在天黑雨夜的环境中足以判断以上基本事实。虽然两名证人未能直接证实王某甲驾驶车辆紧急避让时碰倒了盛从龙,但是结合尸检报告、入院记录及鉴定所致伤物和致伤方式的鉴定意见等书证所证实的“盛从龙系被巨大暴力撞击右肩背部、右上臂及腰部右侧致肩胛骨,右肱骨粉碎性骨折、软组织广泛性损伤”的伤情,完全可以排除盛从龙自身倒地或是遭第二辆车碾压的可能性。综上,上述证据与待证的事实之间环环相扣,所得出的结论符合正常的逻辑推理和经验法则,且能排除被害人自身倒地或遭车辆碾压的合理怀疑,必然得出王某甲驾车紧急避让后碰撞盛从龙致其死亡的唯一结论。故上诉人王某甲此节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上诉理由与查明事实不符,本院不予采纳。本院认为:上诉人王某甲违反国家道路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一人死亡,且负事故的主要责任,其行为已构成交通肇事罪,依法应予惩处。原判根据王某甲的犯罪事实、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在法定幅度内量刑,并无不当。综上,一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定罪准确,量刑适当,审判程序合法。对王某甲提出改判无罪的上诉理由,不予采纳。对检察机关提出驳回上诉、维持原判的意见,予以采纳。据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第一款第(一)项的规定,裁定如下:驳回上诉,维持原判。本裁定为终审裁定。审 判 长  陈石松代理审判员  陈 丽代理审判员  杨振兴二〇一五年五月二十九日书 记 员  张群英附:本案适用法律条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不服第一审判决的上诉、抗诉案件,经过审理后,应当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一)原判决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正确、量刑适当的,应当裁定驳回上诉或者抗诉,维持原判; 更多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