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容民初字第48号
裁判日期: 2015-05-28
公开日期: 2016-01-21
案件名称
杨家叙与杨源生物权保护纠纷一审民事判决书
法院
容县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容县
案件类型
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一审
当事人
杨家叙,杨源生
案由
物权保护纠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七条,第三十三条
全文
广西壮族自治区容县人民法院民 事 判 决 书(2015)容民初字第48号原告杨家叙,农民。委托代理人杨寿生,容县法律服务中心法律工作者。被告杨源生,农民。原告杨家叙与被告杨源生物权保护纠纷一案,本院于2014年12月23日立案受理后,依法组成由审判员盘振林担任审判长,人民陪审员黄绍桂、伍美昭参加的合议庭,于2015年4月2日和同月16日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书记员梁欢担任庭审记录。原告杨家叙及其委托代理人杨寿生、被告杨源生均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原告杨家叙诉称,原告与杨绍华、杨绍登生前系同一经济集体的村民,杨绍华、杨绍登是同胞兄弟。杨绍华生前未娶妻,无子女。杨绍登未娶妻,但杨绍登与同队丧偶的骆某某发生关系并生育原告。原告出生后一直随生母生活。1985年间,杨绍登与原告生母商量要求原告随其共同生活,并征得原告同意,杨绍登办理原告户口入户在杨绍登名下为父子关系。之后,原告搬至杨绍登住处居住,原告与杨绍华是叔侄关系。原告长大成人后,外出打工赚钱供养杨绍华、杨绍登。原告打工回来后睡懒觉,少帮做家务,为此,杨绍登与原告发生口角,矛盾恶化,杨绍登于2001年把原告分开另炊;2006年4月25日,杨绍登将原告户口从其户分出,另立户口。之后,灵山村委会帮杨绍华、杨绍登办为五保户。自2003年1月1日至2008年4月4日,被告要求供养杨绍华、杨绍登,由于被告对五保户的日常生活不理不睬,对杨绍华、杨绍登不按约定保吃、保穿、保医,为此,杨绍华、杨绍登便与被告解除供养关系,当时原、被告约定杨绍华、杨绍登由原告供养。在村委会的主持下,原告与杨绍华、杨绍登于2008年4月4日签订了《五保户供养协议书》,同时,被告与杨绍华、杨绍登也解除了供养关系。签订协议后,原告全面履行协议义务,杨绍华于2009年4月4日死亡,原告为杨绍华办理了丧事。杨绍登于2013年1月29日晚因用电取暖失火烧死,在原告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告私自于当天上午就急急忙忙办理了杨绍登的丧事。杨绍华、杨绍登去世后,依照《五保户供养协议书》约定,原告有权继承杨绍华、杨绍登的一切财产和房屋、责任田和责任山可经营到重新调整时为止,但被告以供养过杨绍华、杨绍登的生活和办理杨绍登的后事为由,对杨绍华、杨绍登死亡后的财产占为己有,原告对被告商量讲道理,但被告并不理睬。被告侵占原告继承的财产就是不归还,被告侵占原告继承财产的行为,是侵权行为。为了维护原告的合法权益,特提起诉讼,请求确认原告与杨绍华、杨绍登于2008年4月4日签订的《五保户供养协议书》有效;请求判令被告归还其侵占的属原告继承的房屋(座落在灵山村××队××井55.2平方米)及承包耕地五块共0.508亩和承包林地三块0.15亩给原告。原告对其主张提交的证据有:1、身份证复印件一份,证明原告的身份情况;2、五保户供养协议书2份,证明原告与五保户签订五保户供养协议;3、土地登记申请书、审批表1份,证明五保户房屋登记证明;4、土地承包合同一份,证明五保户承包的土地;5、供养人协议书一份,证明被告与杨绍华、杨绍登解除供养关系,杨绍华、杨绍登由原告供养;6、死亡户口注销单2份,证明杨绍华、杨绍登死亡,已注销户口;7、调解告知书1份,证明该纠纷经过政府处理;8、法院裁定书2份,证明该纠纷经过法院处理;9、容县灵山镇灵山村民委员会户口簿2份,证明杨绍登与原告系父子关系;10、容县公安局灵山派出所常住人口登记表1份,证明杨绍登与原告系父子关系;11、原、被告与杨绍华、杨绍登人身关系图示一份,证明原、被告与杨绍华、杨绍登的人身关系。被告杨源生在庭审中口头辩称,请法院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理由是:一、既然杨绍登办理了五保户,那么原告与杨绍登父子关系就不成立,即使是父子关系,原告对杨绍登不尽扶养义务;二、被告承认,原告得供养杨绍华、杨绍登一段时间,但是,原告称十五、十六岁出去打工赚钱供养杨绍华、杨绍登,被告不认同。被告虽与杨绍登中间解除过供养协议,但被告后来又与杨绍登恢复供养协议,这就说明了被告在供养杨绍登期间尽责照顾,杨绍登也有意让被告继承其遗产,请法院依法判决。被告对其主张提交的证据有:1、杨绍登的农村五保供养证1份,证明有关部门给五保户杨绍登登记及发放财物;2、杨绍登户的容县农村土地承包使用证1份,证明杨绍登户承包的土地;上述双方提供的证据经原、被告当庭质证,被告对原告提供的证据1至证据11均无异议,原告对被告提供的证据1至证据2均无异议。本院根据证据的来源、真实性、关联性和合法性,对上述证据均予以确认。综合原告及被告当庭陈述、举证、质证和辩论,本院查明如下法律事实:原告杨家叙与被告杨源生同是容县灵山镇灵山村高级队村民,原告起诉请求被告归还的房屋座落在该队,该房屋3间,占地面积55.2平方米,是泥砖瓦木结构;房屋四至:东共墙为界与陆业超屋相邻,南自墙为界与地坪相邻,西自墙为界与大路相邻,北自墙为界与空地相邻。该房屋是上世纪农业集体化时所建,属该队村民杨绍华、杨绍登的遗产(房屋用地由杨绍华申请登记)。杨绍华、杨绍登是同胞兄弟关系,杨绍华未婚,无子女;杨绍登未婚,杨绍登与她人非婚生育原告,原告出生后随生母生活。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容县灵山镇灵山村高级队在实行以家庭承包责任制时,杨绍华、杨绍登户承包该队水田5块、山地(林地)3块。1985年间,杨绍登曾将原告的户籍迁入其户且与原告共同生活,后因原告与杨绍登的关系恶化,杨绍登于2001年与原告分炊,原告与杨绍登分炊后一直回生母处生活。2006年4月25日,杨绍登又将原告的户籍从其户分出。1994年7月31日,灵山村高级队在延长承包期时,杨绍华、杨绍登户是以杨绍登登记为承包户。2003年1月,容县灵山镇灵山村民委员会为杨绍华、杨绍登办理为五保户;被告杨源生经有关部门及灵山村民委员会同意自2003年1月1日至2008年4月4日为杨绍华、杨绍登的供养人(但被告没有提供五保户供养协议书),因杨绍华对被告杨源生有意见,杨绍华、杨绍登向灵山村民委员会提出另立原告杨家叙为供养人;经原告与被告于2008年4月4日协商同意,自2008年4月4日起,杨绍华、杨绍登由原告杨家叙供养;同日,经灵山村民委员会主持,原告杨家叙与杨绍华、杨绍登分别签订了《五保户供养协议书》,该协议书约定:杨绍华、杨绍登自2008年4月4日起落实由杨家叙供养,直至终年;供养期间,供养人可经营该五保户的责任田和责任山,并对该五保户进行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后事办妥后,供养人有权继承该户一切财产和房屋;责任田和责任山可经营到重新调整时为止。签订该协议书后,原告杨家叙即对杨绍华、杨绍登的日常生活照顾,杨绍华于2009年4月4日死亡(杨绍华的葬事是杨家叙办理)。自杨绍华死亡后,杨绍登因对原告杨家叙有意见而不愿意杨家叙为供养人。2012年8月9日,原告杨家叙书写一份声明给杨绍登,声明不再供养杨绍登,自此之后,杨绍登一直由被告杨源生供养并与被告共同生活,为此,被告并使用杨绍华、杨绍登的房屋及经营杨绍登户承包的耕地和山地(林地);2012年8月31日,被告杨源生经灵山村民委员会同意书写一份《承诺书》,该《承诺书》内容:杨源生承诺愿按五保供养条例供养杨绍登,至杨绍登百年归寿,所有的财产给供养人所有。杨绍登于2013年1月30日死亡(杨绍登的葬事是杨源生办理)。自杨绍登死亡后,被告仍使用杨绍华、杨绍登的房屋及经营杨绍登户承包的耕地及山地(林地)。之后,原告与被告因继承杨绍华、杨绍登的遗产房屋及承包土地发生纠纷,该纠纷曾经容县灵山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未果。原告于2013年7月17日诉至本院,同年11月11日撤诉;2014年5月15日,原告又向本院起诉,同年10月15日又撤诉。2014年12月23日,原告再次诉至本院,要求处理。本院认为,原告杨家叙起诉请求被告归还的房屋是杨绍华、杨绍登的遗产,原告请求被告归还的耕地及林地是容县灵山镇灵山村高级队在实行以家庭承包责任制时落实给杨绍华、杨绍登户承包的土地;原告自2008年4月4日至2009年4月4日对杨绍华履行了供养义务,按照原告与杨绍华签订的《五保户供养协议书》的约定,原告虽然有获得接受杨绍华遗产的权利,但是原告并不是在杨绍华定为五保户后自始至终对杨绍华供养,因此,原告只能享有接受杨绍华相应遗产份额的权利。被告杨源生虽没有提供《五保户供养协议书》,但事实上被告经有关部门及灵山村民委员会同意自2003年1月1日至2008年4月4日对杨绍华、杨绍登履行了扶养的义务及被告自2012年8月9日至2013年1月30日对杨绍登履行了扶养的义务,且被告履行扶养杨绍华、杨绍登的义务较多,根据权利义务相一致的原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四条的规定,被告杨源生有分得杨绍华、杨绍登适当的遗产的权利。原告杨家叙与杨绍登是父子关系,双方具有法定的权利义务关系,原告作为杨绍登的法定继承人有权继承杨绍登的遗产的权利。因此,原告杨家叙因继承杨绍登的遗产、接受杨绍华的遗产所得的份额及被告杨源生因分得杨绍华、杨绍登的遗产所得的份额依法应先予确认;杨绍华、杨绍登户承包的耕地及林地属灵山村高级队村民集体所有,杨绍华、杨绍登死亡后,该户承包的耕地及林地是否由原告及被告继续承包,也应依法先予确认;原告未经物权确认就起诉被告侵权,并请求被告归还杨绍华、杨绍登的遗产房屋及杨绍华、杨绍登户承包的耕地及林地,没有事实依据,本院依法予以驳回;杨绍登与原告杨家叙是父子关系,双方不具备签订《五保户供养协议书》的主体资格,且双方签订《五保户供养协议书》违反法律规定,因此,原告杨家叙与杨绍登于2008年4月4日签订的《五保户供养协议书》无效;本案是原告起诉被告侵权,原告又请求确认原告与杨绍华、杨绍登签订的《五保户供养协议书》有效,属请求不当,依法应予驳回。综上所述,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四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七条、第三十三条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九十条之规定,判决如下:一、驳回原告杨家叙请求被告杨源生归还侵占的遗产房屋(占地面积55.2平方米)给原告的诉讼请求;二、驳回原告杨家叙请求被告杨源生归还承包耕地五块共0.508亩给原告的诉讼请求;三、驳回原告杨家叙请求被告杨源生归还承包林地三块0.15亩给原告的诉讼请求;四、驳回原告杨家叙的其他诉讼请求。本案收取案件受理费人民币100元,由原告杨家叙负担。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玉林市中级人民法院,于上诉期限届满之日起七日内预交上诉案件受理费100元(受理费户名:玉林市财政局,账号:20×××77,开户行:农行广西玉林分行营业部),逾期不交也不提出免交、缓交申请的,则按自动撤回上诉处理。审 判 长 盘振林人民陪审员 伍美昭人民陪审员 黄绍桂二〇一五年五月二十八日书 记 员 梁 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