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2015)镇民终字第586号

裁判日期: 2015-05-27

公开日期: 2015-07-06

案件名称

唐敏与赵和明财产损害赔偿纠纷二审民事判决书

法院

江苏省镇江市中级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江苏省镇江市

案件类型

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二审

当事人

赵和明,唐敏,赵和生

案由

财产损害赔偿纠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13年)》:第一百七十条第一款

全文

江苏省镇江市中级人民法院民 事 判 决 书(2015)镇民终字第586号上诉人(原审被告)赵和明,无业,(锅炉房内)。委托代理人周春梅,华润苏果课长。被上诉人(原审原告)唐敏,环卫工人。委托代理人殷文海,江苏朱方律师事务所律师。原审第三人赵和生,无业。上诉人赵和明因财产损害赔偿纠纷一案,不服镇江经济开发区人民法院(2014)镇经民初字第1297号民事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本院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进行了审理。本案现已审理终结。经审理查明:唐敏与赵和明争议的房产为镇江新区大港街道西平里96号前排西面两间。诉争房屋被拆迁时无人居住,也无任何附属设施和家用电器等生活设施。赵承恩(1984年去世)和赵根娣(1999年去世)是夫妻关系,生育六个子女即赵和生,赵文娟、赵文兰、赵文萍、赵和荣、赵和明。赵承恩1984年去世前立下口头遗嘱,将大港村西平里96号房屋前排东边两间分给赵和生,西边两间(诉争房屋)分给赵和明,后排东边一间分给赵和生,中间一间分给赵和荣,西边一间分给赵和明。1985年赵根娣办理宅基地使用证,将前排四间房屋(包括诉争房屋)登记在赵和生名下,后排三间房屋登记在赵和明名下。1989年赵根娣立书面遗嘱对赵承恩上述口头遗嘱的内容予以确认。1996年赵和荣将后排中间的一间房屋一半卖给赵和生、另一半卖给赵和明。从1985年至拆迁前,赵和明与赵和生一直按照赵承恩遗嘱关于分家析产的约定各自居住使用房屋。唐敏与赵和明于1986年举办结婚仪式,1989年6月补办结婚登记手续,1987年7月28日生一女赵璟。2003年11月赵和明诉至京口法院,要求与唐敏离婚,同时向京口法院提供了一份财产清单,载明房产有西平里96号平房四间、搭建小屋投资6(小)间和2003年新建小房130平方米。2004年2月25日,双方在京口法院调解离婚,自愿达成如下协议:一、赵和明与唐敏自愿离婚;二、赵和明与唐敏双方所生之女赵璟随唐敏生活,抚育费由唐敏承担,直至赵璟独立生活时止。同日双方就财产分割问题,另行签订协议一份,载明:一、赵和明承包的港城沐浴中心,归唐敏经营,赵和明协助唐敏将营业执照变更至唐敏名下。因港城沐浴中心引发的债权、债务由唐敏负责清收和归还;二、阳光沐浴中心由赵和明经营管理,由此引发的债权、债务由赵和明负责清收和归还(含汤建新债务1万元);三、所欠赵文萍的5000元、赵文兰的15000元由赵和明负责归还;四、房产:原生产用房一间、正房一间半归赵和明所有,其余房产归唐敏所有。2014年6月3日,因大港村十四组临江路拆迁,赵和明与赵和生签订一份协议,约定仍按家庭分家纸的约定,由赵和生拆后进东一间半约45平方米,赵和明拆前进西二间59.09平方米。2014年6月5日,赵和明与镇江新区拆迁事务所(以下简称拆迁事务所)签订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书,被拆迁住宅房面积为139.37平方米,附房面积为12.32平方米,宅基地补偿面积199.1平方米。经双方确认,拆迁事务所应支付给赵和明的拆迁补偿安置总费用为239650.58元,赵和明可享受购买优惠价商品房建筑面积为139.37平方米。诉争房屋59.09平方米包含在被拆迁住宅房面积内。赵和明将优惠价安置面积44.37平方米出卖给他人,以优惠价购买一套95平方米的商品房。2014年6月11日,赵和生就后进东一间半46.09平方米与拆迁事务所签订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书,拆迁补偿安置总费用为68102.01元,可享受购买优惠价商品房建筑面积为12.21平方米。另查明,1991年赵和生把前排东面两间拆除,往东面移了一点建造楼房,2003年唐敏与赵和明对前排西面两间房屋进行整修,往东面移了63厘米,面积由宅基地使用证上的45.135平方米变为拆迁确认时的59.09平方米。1996年12月,有关部门颁发镇江市大港经济开发区村(居)民建房用地批准通知书、规划许可证,将建筑占地面积为29平方米的一间生产性用房登记在赵和明名下。2013年8月21日,原审法院立案受理了唐敏诉赵和明所有权确认纠纷一案,审理过程中唐敏发现宅基地使用证登记情况与赵承恩遗嘱不一致,诉争房屋被登记在赵和生名下。赵和明在该案庭审中陈述财产清单中西平里96号平房四间是指后排西面一间、生产性用房一间、前排西面两间。由于诉争房屋涉及案外人,唐敏申请撤诉,原审法院作出(2013)镇经民初字第1669号民事裁定,准许唐敏撤诉。2013年12月31日,原审法院又立案受理了唐敏诉赵和明、赵和生财产权属纠纷一案,该案在审理过程中诉争房屋被拆除,原审法院裁定驳回唐敏的起诉,同时向唐敏释明可以就有关拆迁后的所得利益归属问题另行主张。审理中,唐敏认为,离婚时赵和明向京口法院递交的财产清单上所列西平里96号平房四间,是指诉争的前排西面两间房屋、一间生产性用房及后排西面一间,而赵和明则认为是指登记在赵和明名下的后排三间及一间生产性用房。针对唐敏、赵和明2004年2月25日签订的协议上载明的“其余房产”的指向,唐敏认为就是诉争房屋,赵和明则认为是财产清单中的在港城沐浴中心搭建的小屋六间和2003年新建的130平方米的两间,一共八间。这八间房屋唐敏、赵和明离婚后由唐敏使用。上述事实,有调解书、协议、财产清单、宅基地使用证、谈话笔录、拆迁资料及当事人庭审陈述等证据予以证实。原审法院认为:虽然宅基地使用证将诉争房屋登记在赵和生名下,但赵承恩及赵根娣遗嘱中对诉争房产归属问题进行了分配,赵和明和赵和生也一直都按照遗嘱关于分家析产的约定各自居住使用房屋,且拆迁时拆迁事务所也是按照遗嘱的分家方案进行确认拆迁。诉争房屋59.09平方被计算在赵和明户的拆迁面积内,予以确认。赵和明离婚时向京口法院递交的财产清单上载明西平里96号平房四间,且赵和明在原审法院(2013)镇经民初字第1669号案件审理中陈述财产清单上所列西平里96号平房四间是指后排西面一间、生产性用房一间、前排西面两间,与本案审理中唐敏的陈述一致。2004年2月25日双方离婚时签订的协议载明原生产用房一间、正房一间半归赵和明所有,其余房产归唐敏所有。综上,原审法院认定唐敏、赵和明协议中的“其余房产”包括诉争房屋,诉争房屋应属唐敏所有。由于诉争房屋已被拆迁,唐敏有权获得相关拆迁利益,对唐敏要求赵和明返还诉争房屋拆迁利益的诉讼请求,予以支持。根据原审法院向拆迁事务所的调查,诉争房屋可得拆迁安置补偿费用为65859.26元(含房屋重置价32110元、宅基地补偿款27013元、搬家费590.9元、6个月的临时补助费1418.16元、搬迁奖金4727.2元)。优惠价购房面积即安置面积是镇江新区根据房屋面积及人口因素给予被拆迁人购买商品房的一项优惠政策指标,具有一定财产价值。诉争房屋的优惠价购房面积指标为59.09平方米。参照优惠价购房面积指标的性质及指标市场转让价格,酌情认定指标价格为每平方米1100元。上述款项合计130858.26元应由赵和明返还唐敏。据此,原审法院判决:一、赵和明应于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给付唐敏被拆迁住宅房(面积59.09平方米)的重置价补偿款、宅基地区位补偿款、搬家费、六个月临时安置补助费、搬迁奖金共计65859.26元;二、赵和明应于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给付唐敏购买优惠价商品房建筑面积指标折价款64999元;三、驳回唐敏其他诉讼请求。案件受理费收取1630元,保全费1270元,共计2900元,由赵和明负担。上诉人赵和明不服上述民事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要求撤销原判,依法改判。主要理由:讼争房屋系上诉人父亲临终前遗嘱指定由上诉人继承的遗产房,属上诉人个人婚前财产。2004年离婚诉讼时按法律规定只能分割夫妻婚后共同财产且必须登记在当事人双方或一方名下的房产,所有2003年11月18日的财产清单上写明:西平里96号平房4间(1间是生产用房、3间是后排正房3间,由宅基地登记表,讼争的房屋不在财产清单之内),搭建小屋投资6小间,新建小房(2003)130平方米计8间。协议第四条房产,原生产用房一间、正房一间半归赵和明所有(因为正房3间其中东边一间半是赵和生的),其余房产即财产清单上的8间归唐敏所有。原审判决认定离婚协议中“其余房产”包括讼争房屋没有事实依据。被上诉人唐敏答辩称:原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应予维持。原审第三人未到庭也未提交答辩意见。本院查明的事实与原审法院查明的事实一致。本院认为:本案争议的焦点为赵和明、唐敏离婚时向法院递交的财产清单上“西平里96号平房4间”是否包含讼争房屋。虽然宅基地使用证将讼争房屋登记在赵和生名下,但赵承恩及赵根娣遗嘱中对讼争房产归属问题进行了分配,赵和明和赵和生也一直都按照分家析产的约定各自居住使用房屋,拆迁时也是按照遗嘱的分家方案进行拆迁并各自领取拆迁补偿款,对此双方并无争议。按照遗嘱属于赵和明的房产应为西平里96号房屋,后排西面一间、生产性用房一间、前排西面两间,共计四间。赵和明离婚时向京口法院递交的财产清单上载明“西平里96号平房4间”,因未明确写明四间房屋的具体位置,故赵和明认为系登记在其名下的生产用房一间、后排正房三间,即不包括讼争房屋,而唐敏则坚持认为财产清单上的平房四间即是赵和明继承的遗嘱内容。导致双方争议的原因是登记的房屋与遗嘱的内容不一致。对此,分析如下,首先,唐敏与赵和明离婚时,对属于夫妻共有的财产应非常明确和清楚,其提交的财产清单中涉及西平里96号房屋应是遗嘱继承并实际使用的房产,法院的离婚调解书未涉及财产内容也是基于继承房产与登记房产不一致,涉及第三人,故未将财产部分写入调解书;其次,赵和明在(2013)镇经民初字第1669号案件审理中陈述财产清单上所列西平里96号平房四间是指后排西面一间、生产性用房一间、前排西面两间,与本案审理中唐敏的陈述一致,与赵和明在本案的陈述明显相悖;第三,如果像赵和明所述,清单中的房屋系登记房屋,赵和明即隐瞒夫妻共同财产未进行分配,也与双方离婚的情况不相符。故本院认定,赵和明、唐敏离婚时向法院递交的财产清单上“西平里96号平房4间”包含讼争房屋,按照离婚协议约定讼争房屋应属于唐敏所有。原审法院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结合拆迁补偿的相关规定判决赵和明向唐敏返还财产并无不当。上诉人的上诉人理由不能成立,本院不予采信。综上,原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应予维持。上诉人的上诉无事实与法律依据,本院不予采信。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第一款第(一)项之规定,判决如下:驳回上诉,维持原判。二审案件受理费2918元,由赵和明负担。本判决为终审判决。审 判 长  陈 静代理审判员  李益成代理审判员  戴晓东二〇一五年五月二十七日书 记 员  景 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