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园民初字第1347号
裁判日期: 2015-05-25
公开日期: 2016-04-27
案件名称
华某甲与陆某、华某乙等分家析产纠纷一审民事判决书
法院
苏州工业园区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案件类型
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一审
当事人
华某甲,陆某,华某乙,华某丙
案由
分家析产纠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九十五条,第九十九条,第一百条第一款;《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四条
全文
苏州工业园区人民法院民 事 判 决 书(2014)园民初字第1347号原告华某甲。委托代理人朱红霞,江苏竹辉律师事务所律师。被告陆某。被告华某乙。被告华某丙。原告华某甲诉被告陆某、华某乙、华某丙分家析产纠纷一案,本院于2014年6月18日立案受理后,由代理审判员刘虎适用简易程序,于2014年7月9日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后因案情复杂,本院依法转为普通程序,由代理审判员刘虎担任审判长,与人民陪审员蒋克勇、魏淼澄组成合议庭,于2014年12月11日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华某甲委托代理人朱红霞到庭参加两次诉讼,被告陆某、华某乙到庭参加两次诉讼、被告华某丙经本院依法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本院依法缺席审理。现本案已经审理终结。原告华某甲诉称:原告华某甲与被告陆某于1964年2月举行结婚仪式,但是未领取结婚证,2014年3月10日经苏州工业园区人民法院判决准许离婚。华某甲与陆某于××××年××月××日生育女儿华某乙、××××年××月××日生育次女华婷,现两个女儿均已成家。原告与被告陆某建造的房屋在2005年7月23日经由政府动迁,原告与三被告共同安置取得青剑湖花园113幢401室及402室。原告原为户主,为考虑房产证更名麻烦,变更户主为被告华某乙,后华某乙领取钥匙并办理产证。2013年7月,原告出资装修并入住,但遭遇各被告反对并引发冲突。上述房屋为动迁房,属于家庭共有财产。原告现起诉至法院,请求判令原告对落座于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花园113幢401室及402室两套家庭共有的动迁安置房屋享有四分之一的产权份额、三被告归还原告动迁奖励、补贴费1400元,并由被告承担本案诉讼费。庭审中,原告明确,产权分额的具体主张为要相应的房屋份额或者产权份额相应的款项,原告同时申请撤回对于动迁奖励、补贴费的主张。被告华某乙、陆某辩称:涉案房屋中有一套房屋的钥匙在原告处,当时评估时也是原告开门的,故并非原告诉状所称无法居住。当时分配房屋时每人只有35平米,本来决定70平米的小户是安置被告陆某与原告华某甲的,原告要住,被告陆某也要共同居住。另外被告作为原告的女儿,在原告年老的情况下愿意赡养原告,原告与陆某作为夫妻也有互相照顾的义务。被告家庭也希望原告与被告陆某共同居住,互相照应,也是减轻子女的压力。被告家庭中,华婷以及华某丙均有××,在医院治疗,华某乙的儿子也刚上大学,家庭经济困难,没有收入,希望法院考虑;此外,原告也并未尽到照顾子女及家庭的义务。被告华某丙未到庭应诉答辩,也未向本院提交书面答辩意见。经审理查明:位于苏州工业园区青二新村13幢401室(现公安编号为青剑湖花园113幢401室)、苏州工业园区青二新村13幢402室(现公安编号为青剑湖花园113幢402室)为动迁安置房,安置对象为原告华某甲、被告陆某、华某乙、华某丙,系由华某乙代表全家于2005年7月23日与苏州工业园区唯亭街道动迁办公室签订安置协议取得。现该两套房屋均已办理产证,登记在被告华某乙名下,共有人为原告华某甲、被告陆某及华某丙。另查明,原告华某甲与被告陆某于1964年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而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构成事实婚姻关系。2013年12月10日,华某甲起诉至本院,诉请与陆某离婚。经本院(2013)园民初字第2897号民事判决书认定,准许华某甲与陆某离婚。目前该判决已经生效。庭审中,经由华某甲申请,本院依法委托苏州俊达房地产评估有限公司对于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花园113幢401室(包括室内装修)及青剑湖花园113幢402室内成套住宅房地产价值进行评估。该公司出具苏俊达估字(2014)JF0020号房地产评估报告,认定青剑湖花园113幢401室房屋价值952000元,装修价值35300元,合计987300元;青剑湖花园113幢402室房屋(未装修)价值为1278300元。庭审双方一致确认,113幢401室的装修系原告华某甲所完成。关于老宅的归属及现有房屋的状况。原告华某甲主张老宅为自己修建,被告辩称老宅为华某甲与陆某共同所有,当时修建时女儿华某乙及女婿均出资、出力。原告华某甲主张113幢401室由自己进行的相应装修,被告对此不持异议。另青剑湖花园113幢401室现处于空置状况,之前房屋钥匙为华某甲所有,在诉讼中交付给被告陆某;402室为对外出租,由被告华某乙收取租金。以上事实,有苏州工业园区拆迁私有住房现场测量表(B1)、苏州工业园区拆迁私有住房产权调换协议书(B3)、评估报告、房屋所有权证等以及庭审笔录附卷佐证,本院予以确认。本院认为:被告华某乙、陆某虽主张华某丙有××,但并无证据提交,故华某丙的诉讼主体身份,本院予以确认。苏州工业园区关于拆迁安置问题的相关规定及实际操作方式表明,园区动迁安置是以家庭户单位,以家庭安置成员为基础确定安置面积及相应房产。在家庭关系尚未解除前,拆迁安置利益应属于全体被拆迁安置人共同共有;在家庭关系解除后,利益的分割亦应以安置人数为依据。原告华某甲与被告陆某婚姻关系解除后,共同共有的基础家庭关系丧失。原告华某甲据此诉请分割共有财产,符合相关规定,本院予以支持。原告华某甲、被告陆某、华某乙、华某丙四人作为涉案两套房屋的安置对象,此四人即为该两套房屋产权的共同所有人。华某甲进行的装修价款应当从总价款中进行扣除,其余共有财产价值应按共有人数平均分割。113幢401室的装修虽为华某甲进行,但相关行为为其与陆某事实婚姻关系存续期间,视为双方共同装修,价值各得一半,即17650元(35300元÷2人)。两套房屋面积共计296.96㎡,经评估市场价值共计2265600元,扣除装修价款35300元,余款2230300元作为家庭共有财产,由四名安置对象分别分得四分之一的价值,即557575元,华某甲与陆某所得价值加上装修价值,各自所得为575225元。关于旧房权利折价,原告华某甲主张老宅是自己的,当时为了办证方便登记在华某乙名下,被告辩称老宅系华某甲与陆某的、且家庭其余成员也参与修建。一方面,涉案拆迁房屋的取得时间为2005年,截止该时间,华某甲与陆某处于事实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且被告方对于原告华某甲拥有老宅的权属也不持异议,故华某甲客观上以旧房权利折价参与支付。另一方面,拆迁结算款项以原被告家庭为支付对象,在无相反证据的情况下,视为家庭成员共同使用。故并无证据表明华某甲对于涉案房屋的权属份额少于四分之一,现原告按照四分之一主张权利,本院予以支持。因原告诉请主张为要相应的房屋或者相应产权份额的款项,综合考量原告家庭状况、居住状况以及当事人获取房屋支付对价的经济能力,本院将讼争青剑湖花园113幢401室(含附属阁楼、车库)及113幢402室(含附属阁楼、车库)均判归被告陆某、华某乙、华某丙所有,由该三人支付原告应当获取的相应折价款575225元。据此,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九十五条、九十九条、第一百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四条之规定,判决如下:一、依法确认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花园113幢401室(含附属阁楼、车库)、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花园113幢402室(含附属车库、阁楼)归属被告陆某、华某乙、华某丙所有,原告华某甲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30日内协助被告陆某、华某乙、华某丙将上述房屋所有权、土地使用权转移登记至被告陆某、华某乙、华某丙名下;二、被告陆某、华某乙、华某丙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15日内支付原告华某甲房屋补偿款575225元。案件受理费23440元,评估费12000元,合计35440元,由原告华某甲负担8860元,被告陆某、华某乙、华某丙负担26580元。被告应当负担之款项已由原告预交,本院不再退还,被告在本判决生效之日起15日内将该款直接给付原告。如果未按本判决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规定,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江苏省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同时按照国务院《诉讼费用缴纳办法》规定向江苏省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预交上诉案件受理费。江苏省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开户行:中国农业银行苏州工业园区支行营业部,账号:10×××99。审 判 长 刘 虎人民陪审员 蒋克勇人民陪审员 魏淼澄二〇一五年五月二十五日书 记 员 张 欢 百度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