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2014)鄂武昌民初字第04383号

裁判日期: 2015-05-20

公开日期: 2016-08-26

案件名称

包卫旗、包卫军等与湖北省人民医院医疗损害责任纠纷一审民事判决书

法院

武汉市武昌区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武汉市

案件类型

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一审

当事人

包卫旗,包卫军,包卫江,包卫锋,包建华,湖北省人民医院

案由

医疗损害责任纠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一十九条,第一百三十四条第一款;《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七条第一款,第十八条第一款,第十九条第一款,第二十三条第一款,第二十七条,第二十九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条第一款;《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二条

全文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人民法院民 事 判 决 书(2014)鄂武昌民初字第04383号原告:包卫旗(患者沈秀娥之子)。委托代理人:祝嵩,湖北重道律师事务所律师。原告:包卫军(患者沈秀娥之女)。原告:包卫江(患者沈秀娥之子)。原告:包卫锋(患者沈秀娥之女)。原告:包建华(患者沈秀娥之夫)。原告包卫军、原告包卫江、原告包卫锋、原告包建华共同委托代理人(特别授权):包卫旗,身份信息同上。被告:湖北省人民医院,住所地:武汉市武昌区解放路***号。法定代表人:唐其柱,院长。委托代理人(特别授权):徐鸿,湖北大晟律师事务所律师。委托代理人(特别授权):邓立,湖北大晟律师事务所律师。原告包卫旗、原告包卫军、原告包卫江、原告包卫锋与被告湖北省人民医院医疗损害赔偿纠纷一案,本院于2014年8月21日立案受理后,依法适用普通程序,由审判员张润丽担任审判长,与代理审判员袁佳丽、人民陪审员袁丹组成合议庭,于2014年10月21日公开进行了开庭审理。原告包卫旗及其委托代理人祝嵩,原告包卫军、原告包卫江、原告包卫锋共同委托代理人包卫旗,被告湖北省人民医院委托代理人徐鸿、邓立到庭参加诉讼。审理过程中,患者沈秀娥之夫包建华申请作为原告参加诉讼,符合法律规定,本院予以准许。后本案于2014年11月26日再次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包卫旗及其委托代理人祝嵩,被告湖北省人民医院委托代理人徐鸿、邓立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原告包卫旗、原告包卫军、原告包卫江、原告包卫锋、原告包建华诉称:患者沈秀娥,2012年2月9日9时,因交通事故到被告处就诊。入院诊断为颅底骨折、骶骨骨折。被告给予抗炎、止血、补充营养液等治疗手段。在持续使用止血针邦亭后,患者于当日下午13时左右出现胸闷、胸痛伴心悸。被告请心内科会诊,怀疑心梗,给予硝酸甘油20mg静滴,查心梗四项。然而,在心电图显示异常、心梗四项异常的情况下,被告不但没有认识到患者病情严重性,对患者心功能采取监控措施,反而继续使用止血针邦亭,持续恶化心脏供血。患者入院第二天即2月10日,被告在患者头部CT未见明显异常,缺乏相关神经系统体征的情况下,仍旧诊断为颅底骨折,持续为患者注射止血针邦亭,但对患者已经发生的心肌梗死治疗措施不利,病情发展估计不足,错过治疗时机。2012年2月11日凌晨2时,急查心梗四项,超敏肌钙蛋白为:5.48ng/ml,××情已经恶化,被告仍未及时采取措施。2012年2月11日中午12时,再邀心内科会诊,在患者家属强烈要求下被告才将患者转入重症监护,但为时已晚,在转入途中患者已经呼吸心脏骤停。经抢救,患者死于急性心肌梗死及左心衰。原告认为被告对患者颅底骨折(脑内出血)存在误诊,基于该误诊被告在患者出现心梗病症后未积极采取针对性措施,反而持续为患者使用止血针邦亭,××情。××至死亡的过程,被告对患者治疗措施不利,××情发展严重误判,延误心梗治疗时间,是××患者死于急性心梗并衰的主要原因,患者的死亡与被告的过失有因果关系,因此原告诉至法院,请求判令:1、被告向原告赔礼道歉;2、被告赔偿原告医疗费15,041.79元、住院伙食补助费150元、丧葬费19,360元、死亡赔偿金114,530元、精神抚慰金30,000元,司法鉴定费8,000元、案件代理费5,000元,共计人民币192,081.79元;3、被告承担本案的诉讼费用。原告包卫旗、原告包卫军、原告包卫江、原告包卫锋、原告包建华为支持其诉讼请求,向本院提交如下证据:证据一:《湖北省人民医院住院病案首页》,拟证明1、患者于2012年2月9日因交通事故到被告处就诊,双方存在医患关系,2、患者入院诊断为颅底骨折;证据二:《湖北省人民医院长期医嘱》、《费用清单》,拟证明被告在2012年2月9日12:21至2月11日8:××患者注射止血针,即邦亭;证据三:2012年2月9日《心梗四项检验单》、《心电图》,拟证明患者接受止血针(邦亭)后即刻出现心梗症状;证据四:2012年2月11日凌晨2:12《心梗四项检验单》、《心电图》、《血清检验报告》,××情全面恶化,已经出现心肌坏死;证据五:病程记录、会诊记录,拟证明被告查房未重视××情发展,患者心梗四项指标异常出现在2012年2月11日凌晨2点,但依据该指标确诊心梗及采取针对性措施是在10小时之后,被告再次延误治疗;证据六:《死亡小结》,拟证明患者死亡原因为急性心肌梗死及左心衰;证据七:《法医学问证审查意见书》,拟证明1、患者因交通事故入院,被告诊断为颅底骨折属于误诊,存在医疗过错;2、被告对××情延误治疗,治疗措施不利,存在严重过失;3、被告对××情严重性认识不足,监控措施不充分,未尽专家注意义务,存在严重过失;4、患者死亡与被告过失存在因果关系;证据八:住院医疗收据,拟证明患者医疗费共计人民币15,041.79元;证据九:司法鉴定发票、律师代理合同及发票,拟证明原告为实现权利实际支付案件相关费用共计人民币13,000元,此费用不包含诉讼费。被告湖北省人民医院辩称:一、××理号F-i36号《法医学文证审查意见书》的分析说明意见,我方的医疗行为存在医疗过错,且该过错在患者沈秀娥死亡后果中起次要作用,建议参与度为C级,即20%—40%,基于上述基本事实,我方愿意依法承担赔偿责任;二、我方承担责任比例不应超过20%;三、本案系多因一果导致的损害赔偿案件,患者因交通事故受伤后入院治疗,根据“损失补足”的侵权赔偿法律援助,原告方只能在交通事故赔偿不足的范围内主张权利;四、××患者实施医疗行为过程中,不存在加害的主观故意;五、原告部分诉讼请求缺乏法律依据。请法院查明事实,在依法核定原告方损失补足数额的基础上,按照不超过20%的比例判定我方所承担责任,同时驳回原告方要求我方赔礼道歉的诉讼请求。被告湖北省人民医院为支持其答辩意见,向本院提交如下证据:证据一:患者沈秀娥全套住院病历复印件一份,已作为鉴定资料;证据二:湖北同济法医学司法鉴定中心所出具的司法鉴定意见书,拟证明医疗过错和责任比例应当根据鉴定意见认定,鉴定意见所示,患者死亡主要是其自身原因造成的,被告方不应当承担超过20%的责任比例;证据三:湖北荆楚法医司法鉴定所出具的尸检报告,××、心肌梗死以及交通事故外伤等原因共同导致。经庭审举证、质证,被告湖北省人民医院对原告提供的证据一、二、三、四、五、六、七的真实性及合法性无异议,但对于医疗过错认定部分有异议。认为被告存在医疗过错的责任和事实应由证据七即《法医学文证审查意见书》进行认定,对于原告自己的解读不予认可。证据八,认为原告没有提交收据原件,对医疗费损失不能认定。该案件中另存在交通事故理赔,在原告不能提供收据原件的情形下,被告有理由相信原告的医疗费损失已在交通事故中理赔完毕。同时,认为原告应提供其在交通事故中理赔的相关证据,如未提供,则可推定其损失在交通事故中已得到足额赔偿,恳请法院核实原告的交通事故中的理赔情况。对证据九真实性无异议,对同济司法鉴定费用无异议,认为律师费用无法律依据,不应承担。原告包卫旗、原告包卫军、原告包卫江、原告包卫锋、原告包建华对被告湖北省人民医院提供的证据一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无异议;对证据二真实性、合法性无异议,对证明目的有异议;对证据三真实性无异议,对证明目的有异议。认为本案所审理的是医疗过错损害,原告是因家属发生交通事故才到被告处就诊,受伤后的就医和交通事故是两个不同的法律关系。同时认为尸检报告表明患者沈秀娥的死亡与交通事故之间无因果关系。对以上双方无争议的证据,本院依法予以认可,对双方有争议的证据,本院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六十四条、第六十六条、第七十条、第七十二条的规定,结合本案进行综合分析认定。经审理查明:2012年2月9日,患者沈秀娥因“全身多处车祸伤5h”到被告湖北省人民医院就诊,陪同人员代诉当时昏迷,伴呕吐数次,鼻腔短暂少许血性液体流出,无抽搐、大小便失禁,无明显伤口流血,急送我院。××以来精神睡眠差,大小便支持,体力下降,体重无明显变化。××史,××史无,无疫区、疫水接触史,左右瞳孔等大,直径约2.5mm,对光反射灵敏,二头肌、三头肌、桡骨反射、膝反射、跖反射左右均为(++),左右上下肢肌力均四级、肌张力均为正常。查体:BP125/85mmHg。R20次/分,P85次/分,T37℃,神清,精神差,额面部浅表软组织擦伤,GCS=14分,颈软,心律齐,未闻及杂音,肺腹未及明显阳性体征,四肢肌张力不高,病理征未引出。头部CT:右侧基底节区腔隙性梗死,脑萎缩。胸片、胸腰椎片示:骶椎后连线部连续。初步诊断为:1、脑外伤、颅底骨折、骶骨骨折。给予完善相关检查,并给予对症支持治疗。2012年2月9日下午,患者出现心悸、胸闷症状,请心内科会诊,会诊记录载:查EGC示Ⅱ、avf.V4-V6ST段下降0.05mV,给予硝酸甘油20mg静滴,及时复查EGC,4h后查心梗三项,不适随诊。心脏彩超示:主动脉瓣可见微量反流,余未见明显异常。2012年2月9日查心梗四项示:肌酸激酶同功酶MB38.73ng/ml,肌红蛋白>1000ug/ml。缺血修饰白蛋白46.25U/ml。2012年2月10日,骨科会诊示:左侧髋部压痛明显。局部无明显红肿,左髋主动活动可,骨盆挤压征阴性,感觉无明显异常。X片示左侧耻骨下肢骨折,对位齐。CT示左侧髋臼骨折,位置可。MRI示胸6腰4椎体压缩性骨折,腰4/5、腰5/骶1椎间盘突出。凝血功能示:纤维蛋白原1.48g/L,D-二聚体7.5mg/L。诊断为颅底骨折,左侧髋臼骨折,左侧耻骨下肢骨折,心肌梗死。2012年2月11日2时,心内科会诊心电图示胸导联ST段改变,与以往相比有动态变化。继续给予硝酸甘油,并用倍他洛克15mg/bid。2月11日上午查房,患者诉头痛、腰背部疼痛,并感腹部胀痛,未诉心慌、胸闷等不适。13:30左右,患者出现心慌、心前区疼痛症状给予对症处理后症状未见缓解。急通知心内科会诊,查心电图示广泛导联ST-T改变,查心梗四项示:CKMB28.28ng/ml,肌红蛋白395.97ug/L,超敏肌钙蛋白I5.48ng/ml。考虑急性心肌梗死及左心衰,××人转入重症监护室,在送往监护室途中,病人出现呼吸、心跳骤停,立即积极抢救,给予多巴胺升压,呼吸机辅助呼吸,双肺音粗,可闻及散在细湿罗音及晓鸣音,给予纠酸、解痉,地塞米松10mg及速尿20mg。经抢救无效于2012年2月11日19:10宣布临床死亡。2012年4月9日,武汉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武昌大队委托武汉荆楚法医司法鉴定所对本案中患者沈秀娥的死因、死亡与交通事故之间关联性进行鉴定。分析说明为:1、根据审核送检鉴定材料,结合所报案情之经过,被鉴定人沈秀娥2012年2月9日因交通事故受伤,伤后于2012年2月9日——2012年2月11日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即湖北省人民医院住院治疗,于2012年2月11日在医院死亡事实成立;2、根据被鉴定人沈秀娥的尸体检验、××例资料,结合其死亡进程特点,综合分析认为被鉴定人××、心肌梗死所致心源性猝死;3、被鉴定人沈秀娥2012年2月9日交通事故所致主要损伤为急性颅脑损伤、双侧顶叶蛛网膜下腔出血、多发骨折、胸腹部闭合性损伤、盆腔腹膜后血肿、全身多处软组织损伤,××理学检查,××,心肌梗死所致心源性猝死,综合分析认为2012年2月9日交通事故外伤尚不足以直接造成其死亡,故被鉴定人沈秀娥2012年2月9日交通事故外伤与其死亡之间不存在直接因果关系,结合其死亡进程特点,考虑被鉴定人原寸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左前降支Ⅲ-Ⅳ级、右冠状动脉Ⅳ级)、主动脉粥样硬化、××,综合分析认为2012年2月9日交通事故外伤在被鉴定人沈秀娥死亡过程中具有一定参与作用,交通事故外伤参与度约占30%。鉴定意见为:××、心肌梗死所致心源性猝死;2012年2月9日交通事故外伤在沈秀娥死亡过程中具有一定参与作用,交通事故外伤参与度约占30%。2012年8月8日,本院委托湖北同济法医学司法鉴定中心对本案中患者沈秀娥的死亡原因、湖北省人民医院对沈秀娥的医疗行为是否存在过错及过错参与度进行鉴定。2014年7月10日,湖北同济法医学司法鉴定中心出具同济法医鉴定(2012)法医病理号F-i36《法医学文证审查意见书》,分析说明为:1、根据送检文证资料审核结果,××、心肌梗死所致心源性猝死;2、××史,其因交通事故受伤入院,鼻腔短暂少许血性液体流出,并无鼻腔流液等症状,头部CT未见明显异常,在缺乏相关神经系统体征的情况下,湖北省人民医院直接诊断为颅底骨折,且未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存在医疗过错;3、审核送检文证资料,湖北省人民医院在2012年2月9日沈秀娥心梗四项出现异常的情况下,虽请了心内科会诊,但2月11日心慌、心前区疼痛症状在对症处理后未见缓解后,方转至监护室,分析认为湖北省人民医院存在××情的严重性认识不足,对沈秀娥的心功能监控措施不充分,导致对心梗的治疗措施不利,因此,认为湖北省人民医院在患者出现新的病情的情况下存在治疗措施不利及××情的发展估计不足的过失;4、综上所述,××、心肌梗死所致心源性猝死,××发展、恶化所致,湖北省人民医院在诊断过程中存在误诊,在沈秀娥出现心梗四项异常、心电图异常情况下,××情发展估计不足的过失。考虑该院对沈秀娥的医疗过错在其死亡后果中起次要作用,建议其参与度为C级(参与度数为20%-40%,供委托单位参考)。鉴定意见为:根据审核送检文证资料,××、心肌梗死所致心源性猝死,湖北省人民医院在诊断过程中存在医疗过错,在沈秀娥死亡后果中起对等作用,建议其参与度为C级(参与度数为20%-40%,供委托单位参考)。此次鉴定费用8,000元,由原告包卫旗、包卫军、包卫江、包卫锋、包建华支付。2014年10月21日本案第一次庭审,原告包卫旗等对上述鉴定意见不服,向本院申请鉴定人出庭接受质询,本院予以准许。综合原告当庭提出的意见及庭后提交的《鉴定人出庭申请书》,原告针对上述《法医学文证审查意见书》主要存在以下异议:一、××患者的颅底骨折认定了医方存在误诊,但未对误诊后带来的误治以及用药(邦亭的使用)进行评价,存在遗漏;二、××时间与医方治疗时间的描述上过于笼统,不能准确反应由于医方过失造成患者延误治疗的实际情况,应补充说明延误确诊与治疗在心梗死亡中的作用;三、鉴定意见书的鉴定中已经认定医方的过错在患者死亡后果中起对等作用,但在参与度上建议为C级(参与度系数为20%-40%),依据不足,应予以说明。如为对等作用,医方参与度应为D级(参与度系数为40%-60%);四、患者在心内科会诊后发现心肌梗死后,应及时转入心内科治疗,医方没有转科,在抢救时用药不当。2014年11月26日本案第二次庭审,上述《法医学文证审查意见书》的鉴定人任某出庭接受质询。针对原告提出的上述异议,鉴定人任某作出如下陈述:一、被鉴定人沈秀娥在被湖北省人民医院诊断为颅底骨折后,湖北省人民医院未进一步检查并明确诊断,存在医疗过错,这一说明已在鉴定文书中有所体现。但医疗过错不等于与损伤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该鉴定中,××猝死,××猝死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其次,湖北省人民医院给予沈秀娥止血药物治疗,用药时间为2天,所用剂量正常,且用药后其凝血时间检验结果未见异常,说明该药物未对凝血功能产生不利的影响。故鉴定人认为该止血药物用药时间短、使用剂量正常、未对凝血功能产生不利的影响,××的发作无因果关系;二、鉴定的主要依据是病历资料,鉴定文书摘录的文字均来源于病历,至于病历与事实是否存在不一致,则不是鉴定的范围。关于2月11日的心肌酶谱检查的摘录,因原2份化验单上只标注了2月11日2时11分和2时12分,无出报告时间,故此部分摘录的症状、××程记录和会诊记录;三、鉴定意见书中鉴定意见处的“对等”作用系笔误,鉴定结论应为次要作用;四、根据临时医嘱记载,湖北省人民医院2月11日13时55分给予患者肾上腺素治疗,此时患者已发生心跳骤停,给予其肾上腺素系抢救用药,此部分用药无医疗过错,患者于2012年2月9日入住湖北省人民医院治疗,入院时生命体征稳定,××程记录载:患者出现心慌、心前区疼痛等症状,给予对症处理后症状未见缓解,××危(病危通知书载),分析认为上述医院告知义务履行充分。病人转科涉及医院不同部门具体的工作情况,一般来讲,××症存在分科不同及缺乏相应会诊(××人在外科住院,且未有内科会诊记录),方会认为存在医疗过错。××患者所住科室为神经内科,且存在心血管内科会诊记录,在出现心慌、心前区疼痛等症状,对症处理后症状未见缓解的情况下,转入心血管内科,符合医疗常规。另查明:原告已就交通事故与肇事方另行达成赔偿协议,并无明确赔偿项目明细,医疗费票据已交付交通事故肇事方。本案经本院多次主持调解,原、被告双方因争议过大,未能达成一致的调解意见。本院认为:患者沈秀娥因“全身多处车祸伤5h”入住被告湖北省人民医院就诊治疗,双方医患关系形成。原告包卫旗、原告包卫军、原告包卫江、原告包卫锋、原告包建华起诉湖北省人民医院在对沈秀娥的诊疗过程中存在过错并导致其死亡,要求医方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故本案属于医疗损害责任纠纷。对于湖北同济法医学司法鉴定中心作出的同济法医鉴定(2012)法医病理号F-i36《法医学文证审查意见书》,被告湖北省人民医院表示认可,原告包卫旗、原告包卫军、原告包卫江、原告包卫锋、原告包建华提出异议并提出重新鉴定的申请。经鉴定人出庭接受质询,原告提出的异议并未对该审查意见书的鉴定意见造成影响,故对原告要求重新鉴定的申请,本院不予认可,对该鉴定意见书本院对其予以采信。本案争议的焦点为被告湖北省人民医院应承担的过错责任比例,以及被告湖北省人民医院应承担的民事赔偿责任范围。一、被告湖北省人民医院应承担的过错责任比例。本院认为,根据湖北同济法医学司法鉴定中心作出的同济法医鉴定(2012)法医病理号F-i36《法医学文证审查意见书》及鉴定人的陈述意见,被告湖北省人民医院在对患者沈秀娥的诊疗过程中,在缺乏相关神经系统体征的情况下,直接诊断为颅底骨折,存在医疗过错;××患者出现心梗指征后,××征的严重性认识不足,心功能监控措施不充分,导致治疗心梗的措施不利,××情的发展估计不足存在过失。结合武汉荆楚法医司法鉴定所对患者进行的尸检报告综合分析,××、心肌梗死所致心源性猝死。××,精神紧张、外伤、身体的疲劳等诱发因素而致死。患者原存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左前降支III-IV级、右冠状动脉IV级)、主动脉粥样硬化、××,交通事故外伤在沈秀娥的死亡过程中参与度约占30%。本案中,湖北省人民医院的诊疗行为存在过失,且过失行为与患者的死亡之间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情、被告医疗过错行为、交通事故外伤参与度与沈秀娥死亡后果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理学文证审查意见及鉴定人陈述意见等综合因素,酌定被告湖北省人民医院在本案中按照过错参与度应承担40%的民事赔偿责任。关于原被告双方争议的医疗损害和交通事故竞合导致患者死亡的赔偿问题,本院认为,在多因一果导致患者产生损害后果的案件中,应根据各因素对损害后果原因力的大小来认定赔偿责任,被告湖北省人民医院认为患者的赔偿只能在交通事故赔偿不足的范围内主张权利,本院认为,交通事故对患者死亡的参与度已认定为30%,患者家属和肇事方达成的赔偿协议并不影响本案中因医疗损害导致的赔偿责任,即使肇事方在赔偿的金额上已超出30%的责任比例,也系××患者家属自愿达成的协议,不影响本案中认定医方的赔偿金额。二、关于被告应承担的民事责任范围问题。本院对原告包卫旗、原告包卫军、原告包卫江、原告包卫锋、原告包建华的损失分析认定如下:1、医疗费:根据医疗机构出具的医药费、住院费等收款凭证,结合病历和诊断证明等相关证据确定,原告未提交医疗票据原件予以证明,对该诉请本院不予支持。2、住院伙食补助费:参照当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予以确定。患者沈秀娥住院治疗共计3天,其住院伙食补助费本院认定为45元(15元/天×3天)。3、死亡赔偿金: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按照二十年计算。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原告诉请114,530元,未超过法律规定,本院依法予以认定。4、丧葬费: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以六个月总额计算。原告诉请19,360元,未超过法律规定,本院依法予以认定。5、案件代理费:该项费用并无法律规定予以支持,本院依法不予认可。6、精神损害抚慰金:因侵权致人精神损害,造成严重后果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受害人一方的请求判令侵权人赔偿相应的精神损害抚慰金;精神损害的赔偿数额综合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害方式、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及本地平均生活水平进行认定。被告湖北省人民医院的医疗过错与患者沈秀娥的死亡后果之间存在一定因果关系,考虑到沈秀娥死亡给原告包卫旗、原告包卫军、原告包卫江、原告包卫锋、原告包建华的精神造成创伤,本院对其精神损害抚慰金认定为20,000元。综上,本院确认原告包卫旗、原告包卫军、原告包卫江、原告包卫锋、原告包建华的损失为:住院伙食补助费45元、死亡赔偿金114,530元、丧葬费19,360元,以上共计133,755元,被告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承担40%责任,计算为53,502元(133,755元×40%);精神损害抚慰金20,000元。另外,原告包卫旗、原告包卫军、原告包卫江、原告包卫锋、原告包建华先行垫付的鉴定费8,000元,湖北省人民医院按照40%的比例承担3,200元。据此,本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一十九条、第一百三十四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第十九条、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七条、第二十九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二条的规定,判决如下:一、被告湖北省人民医院于本判决书生效之日起十五日内一次性赔偿原告包卫旗、原告包卫军、原告包卫江、原告包卫锋、原告包建华住院伙食补助费、丧葬费及死亡赔偿金共计人民币53,502元;二、被告湖北省人民医院于本判决书生效之日起十五日内一次性赔偿原告包卫旗、原告包卫军、原告包卫江、原告包卫锋、原告包建华精神损害抚慰金人民币20,000元;三、驳回原告包卫旗、原告包卫军、原告包卫江、原告包卫锋、原告包建华的其他诉讼请求。如果未按本判决指定的期间给付金钱义务,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规定,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本案案件受理费896元,由被告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承担358元,原告包卫旗、原告包卫军、原告包卫江、原告包卫锋、原告包建华自行承担538元;鉴定费8,000元,由被告湖北省人民医院承担3,200元,原告自行承担4,800元(此两款原告已垫付,由被告随同上述款项一并给付原告)。如不服本案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湖北省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上诉人应在提交上诉状时,根据《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第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的规定预交上诉案件受理费,款汇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收款单位全称:武汉市财政局非税收入汇缴专户——市中院诉讼费分户;账号:07×××93;开户行:农行武汉市民航东路分理处832886。上诉人在上诉期满后七日内仍未预交诉讼费用的,按自动撤回上诉处理。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调解书,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申请执行的期间是二年。审 判 长  张润丽代理审判员  袁佳丽人民陪审员  袁 丹二〇一五年五月二十日书 记 员  沈 钰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