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2015)浙甬民一终字第364号

裁判日期: 2015-05-20

公开日期: 2015-08-20

案件名称

陆某平与陆某珠、陆某平等所有权确认纠纷二审民事判决书

法院

浙江省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浙江省宁波市

案件类型

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二审

当事人

陆某珠,陆某平,陆某甲,钱某某

案由

所有权确认纠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13年)》:第一百四十四条,第一百七十条第一款

全文

浙江省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民 事 判 决 书(2015)浙甬民一终字第364号上诉人(原审被告):陆某珠,无固定职业。委托代理人:叶波。被上诉人(原审原告):陆某平,工人。原审被告:陆某甲,退休工人。原审被告:钱某某。上诉人陆某珠因与被上诉人陆某平、原审被告陆某甲、钱某某所有权确认纠纷一案,不服宁波市海曙区人民法院于2015年3月17日作出的(2014)甬海民初字第1198号民事判决,于2015年4月7日向本院提起上诉。本院于2015年4月28日立案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于2015年5月14日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上诉人陆某珠的委托代理人叶波、被上诉人陆某平、原审被告陆某甲到庭参加诉讼,原审被告钱某某经本院合法传唤未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原审法院审理认定:陆某通和钱某某系夫妻关系,共育有三个子女,分别是陆某平、陆某甲和陆某珠。1986年8月6日,陆某平委托其父亲代为办理购房事宜,以陆某平的名义与出卖人郁某某签订了《卖买房屋契约》一份,约定陆某平向郁某某购买位于宁波市某区某街38号房屋两间,房款1200元,房屋过户手续和过户费由买方负责等。陆某平的父亲陆某通作为证明人在该契约上盖章,并在买房人落款处加盖了陆某平的章。当天陆某平的父亲付清了房款,并告知卖房人房款由陆某平所出。合同签订后,郁某某将房屋钥匙交给陆某通,并将其私章和原有的买卖契约交给陆某通,由陆某通去办理房屋过户手续,陆某通将《卖买房屋契约》交予陆某平。1987年1月15日,案外人史善良与陆小(晓)平签订协议书一份,载明:“郁某某原有某街三十八号私房小屋二间,现已卖给陆小平为业,屋外装有自来水。现将原自来水装置以及水表、水斗旁洗衣板等全部卖给陆小平…”。1988年陆某通在宁波市人民政府办理过户手续时填写《私有房屋买卖契约》一份,约定:房屋出卖人郁某某因经济急需将某街38号1段1112号合计31平方米的房屋出卖给陆某通,出卖价格1200元,付款讫期1986年11月10日等。并在出卖人、购买人的落款处签字盖章。郁某某本人未在该份买卖契约上签字或盖章。后陆某通根据该份契约取得了讼争房屋的所有权证。陆某平在讼争房屋居住不久后,就将房屋让其父母居住。陆某通于2004年12月29日去世,后该房屋由钱某某一人居住。后陆某平接钱某某与其同住,该房屋由陆某平用于出租。因房屋登记在陆某通名下,陆某平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诉至原审法院,要求解决。审理中,因双方各执己见,致调解不成。陆某平于2014年9月28日向原审法院起诉称:陆某平经嫂子张维坤介绍买房,陆某平将房款及私章交由父亲陆某通代办买房事宜。2013年2月,陆某平欲将房屋出租,才发现房产证登记的是父亲陆某通的名字。陆某平才是房屋买卖合同的当事人,买房款亦由陆某平所出,故陆某平应为该房屋的真正所有权人。请求判令:确认位于宁波市某区某街38号木质二层房屋(地号:****)为陆某平所有。审理中,陆某平变更诉讼请求,要求确认宁波市某区某街38号(地号:****)〈1-16〉-〈1-18〉房屋为陆某平所有。陆某甲在原审中辩称:陆某平所述是事实。购买的房屋是由陆某甲的前妻张维坤介绍的,房子是陆某平出钱买的,叫父亲陆某通去办理的房屋过户手续,但是父亲登记在自己的名下。陆某甲在父亲去世后才知晓房产的登记情况。陆某珠在原审中辩称:讼争房屋是父母购买的,商谈购房事宜均由陆某平代办并签订购房协议,购房款也由陆某平垫付,产权应属于父亲陆某通。母亲曾经承诺过讼争房屋出卖后要给陆某珠200000元。钱某某在原审中未作答辩。原审法院审理认为:物权登记是行政机关对不动产当时权属关系及表现状态的认可和证明,其并不创设具体的权利义务关系,权利人是否享有对不动产的权利,仍取决于实体民事法律关系。陆某通是依据1988年在宁波市人民政府办理过户手续时填写《私有房屋买卖契约》,通过买卖的形式取得讼争房屋的所有权证。但根据出卖人郁某某所述,其未在该份契约上签名盖章,其就讼争房屋所签订的买卖合同是1986年8月6日签订的《卖买房屋契约》,购房人为陆某平,陆某通仅为合同见证人与代某同签订手续人,并非实际购房人。故1988年《私有房屋买卖契约》并非买卖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陆某通以此取得房屋产权证书,缺乏事实和法律依据。1986年8月6日签订的《卖买房屋契约》是购房人陆某平和出卖人郁某某的真实意思表示,该契约已经实际履行完毕,房款也是由陆某平支付,应当确认陆某平系该房屋的实际购买者,对房屋享有所有权。陆某珠在答辩状中主张该房屋由其父亲购买,陆某平代办购房手续,后在庭审中又主张房屋是陆某平购买后赠与给父母,其陈述前后不一致,且陆某珠也未提供证据证明陆某平有将房屋赠与给父母的意思表示,故对陆某珠的主张不予采纳。陆某平诉请依法有据,法院予以支持。综上,原审法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三十三条、第六十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第一款、第一百四十四条之规定,判决:确认坐落于宁波市某区某街38号〈1-16〉-〈1-18〉房屋为陆某平所有。案件受理费80元,由陆某甲、陆某珠、钱某某负担。宣判后,陆某珠不服,向本院提起上诉,请求撤销原判,改判驳回陆某平的诉讼请求。事实与理由:一、原审法院以钱某某经合法传唤拒不到庭参加诉讼为由缺席判决,程序存在不当。钱某某年事已高且精神状况不好,原审法院虽然给其制作了两份询问笔录,但其中未提及本案的诉讼材料是否送达,钱某某也表示不知道陆某平打官司的事情,原审法院在钱某某未到庭的情况下审理并判决,剥夺了其参加诉讼的权利。二、原审法院认定事实不当。尽管购房协议是以陆某平的名义签订,购房款也是陆某平所出,但房屋所有权登记在父亲陆某通名下,陆某平应当知道此事,但其一直未提出异议,并且在原审中也称房子是买来给父母住的。因此,讼争房屋是陆某平赠与父母的,并且已交付完毕,该房屋应归父母所有。陆某平辩称:陆某珠的上诉理由不能成立,原审法院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请求二审法院驳回上诉,维持原判。陆某甲辩称:陆某珠上诉所称的不是事实,讼争房屋是陆某平买的,不是父亲陆某通买的。请求二审法院驳回上诉,维持原判。钱某某在二审中未作答辩。二审期间,各方当事人均未提交新的证据。本院经审理认定的事实与原审法院认定的事实一致。本院认为:陆某平在原审提供了《卖买房屋契约》等证据,原审法院也向房屋出卖人郁某某及陆某平母亲钱某某制作了询问笔录,郁某某在笔录中陈述,讼争房屋是经陆某甲及其前妻介绍出卖的,《卖买房屋契约》是陆某通写的,并盖了陆某平的章,陆某通说钱是陆某平出的,房屋也是陆某平买的;办理过户手续时,郁某某没到场,而是把章交给陆某通去办理,《买契本契》及《私有房屋买卖契约》中郁某某的签名均非本人所签。因钱某某年事已高,原审法院分别于2014年11月28日、2015年1月26日到其住处作了询问笔录,钱某某在第一次询问笔录中陈述房屋是其与陆某通买的,钱是陆某平出的,房子也是陆某平的,在第二次询问笔录中陈述,房子是陆某平的,因老年人的房子某些费用可以优惠,所以写在陆某通名下。上述证据可相互印证,证明讼争房屋的买卖合同是以陆某平的名义与郁某某签订,由陆某平出资,讼争房屋是出卖给陆某平的。虽然讼争房屋登记在陆某通名下,但陆某通在办理产权证件时并未向登记机关提交《卖买房屋契约》,而是另行填写了《买契本契》、《私有房屋买卖契约》,并将买受人改为陆某通,其中郁某某的签名也并非其本人所签,上述事实并不能说明讼争房屋已由陆某平赠与陆某通。原审法院认定陆某平对讼争房屋享有所有权,符合法律规定。陆某珠所持讼争房屋系陆某平赠与父母的上诉理由,缺乏充分依据,本院不予采纳。原审法院已将本案的诉讼材料通过特快专递邮寄给钱某某,由其同住成年家属签收,陆某珠主张原审法院未有效送达钱某某,显然与事实不符。原审法院在钱某某未到庭的情况下缺席审理并判决,程序并无不当。综上,上诉人陆某珠之上诉,理由均不成立,本院不予支持。原审法院对本案事实认定清楚,适用法律正确,判决无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四条、第一百七十条第一款第(一)项之规定,判决如下:驳回上诉,维持原判。二审案件受理费80元,由陆某珠负担。本判决为终审判决。审 判 长 阎亚春审 判 员 张 华审 判 员 王 慧二〇一五年五月二十日代书记员 沈 妍 更多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