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2015)三中民终字第03114号

裁判日期: 2015-05-20

公开日期: 2015-07-15

案件名称

杨×1等与杨×5继承纠纷二审民事判决书

法院

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北京市

案件类型

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二审

当事人

杨×1,杨×2,王×1,杨×3,杨×4,杨×5

案由

继承纠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13年)》:第一百七十条第一款

全文

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民 事 判 决 书(2015)三中民终字第03114号上诉人(原审原告)杨×1,男,1941年9月13日出生。上诉人(原审原告)杨×2,男,1956年5月21日出生。上诉人(原审原告)王×1,女,1957年10月23日出生。上诉人(原审原告)杨×3,女,1986年9月14日出生。上诉人(原审原告)杨×4,女,1962年6月30日出生。上列五上诉人之共同委托代理人田朝辉,北京市达实律师事务所律师。上列五上诉人之共同委托代理人杨×6,男,1982年2月4日出生。被上诉人(原审被告)杨×5,男,1953年4月19日出生。委托代理人杨×7,女,1981年10月31日出生。委托代理人王雄,北京市坤宇律师事务所律师。上诉人杨×1、杨×2、王×1、杨×3、杨×4因与被上诉人杨×5继承纠纷一案,不服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2014)朝民初字第21919号民事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审理了本案。本案现已审理终结。2014年5月,杨×1、杨×2、王×1、杨×3、杨×4共同起诉至原审法院称:杨×8与王×1是夫妻关系,杨×1、杨×5、杨×2、杨×9、杨×4是双方的子女。王×1是杨×9之妻,杨×3是杨×9之女。王×1于1981年6月30日去世,杨×8于1996年12月12日去世,杨×9于2013年9月7日去世。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村后街50号院内房屋是杨×8和王×1的遗产,现由杨×5居住和占有,故起诉要求依法分割该院内房屋。杨×5辩称:涉案院落是1969年审批,院内房屋也是当年建成的。1991年下半年,因院内房屋受损严重,经全家人同意,由我出资并主持,将原有房屋全部拆除,并新建北房五间、东西厢房各两间。1998年或1999年前后,我又在院内新建南房两间。1991年翻建房屋时,我已经给予父亲杨×8和杨×1、杨×2、王×1、杨×3、杨×4进行了相应的补偿,杨×1、杨×2、王×1、杨×3、杨×4也进行了书面确认。杨×1、杨×2和杨×9在1991年之前,均已结婚并搬离该院,杨×4也在1991年前后出嫁并搬离该院,我和家人及杨×8一直居住在该院内。杨×8生前一直跟我共同居住和生活,我对杨×8尽了主要的赡养义务。我和家人一直在该院居住,杨×1、杨×2、王×1、杨×3、杨×4多年以来并未提出异议,现在再起诉要求分割房屋,故杨×1、杨×2、王×1、杨×3、杨×4的起诉也已超过诉讼时效。综上,我不同意杨×1、杨×2、王×1、杨×3、杨×4的诉讼请求。原审法院经审理查明:杨×8与王×1是夫妻关系,杨×1、杨×5、杨×2、杨×9、杨×4是双方的子女。王×1是杨×9之妻,杨×3是杨×9之女。王×1于1981年6月30日去世,杨×8于1996年12月12日去世,杨×9于2013年9月7日去世。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乡×村后街50号的院落(下称涉案院落)是杨×8名下宅基地,该院内现有北房五间、东厢房两间、西厢房两间、南房两间。该院落是1969年经审批所得,院内原有房屋为杨×8和王×1于1969年所建。1991年,因原有房屋年久失修,故原有房屋被全部拆除,并建成现在的北房五间、东厢房两间和西厢房两间(其中南侧一间为门道房)及南房西侧一间。1998年或1999年前后,杨×5又在该院南房东侧新建南房一间。经查,杨×1、杨×2和杨×9均在1991年之前结婚并自涉案院落搬离,杨×4婚后也自涉案院落搬离。杨×8和杨×5及杨×5的家人一直共同居住在涉案院落直至去世,现涉案院落仍由杨×5及其家人实际居住使用。搬出后,杨×2、杨×9和杨×4已各自申请了宅基地。针对1991年的建房情况,双方各执一词。杨×1、杨×2、王×1、杨×3、杨×4称1991年所建房屋是由杨×8组织并出资所建,应归杨×8所有。杨×5则称1991年所建房屋是由其组织并出资所建,应归其所有。为此杨×1、杨×2、王×1、杨×3、杨×4申请证人李×和王×2出庭作证。李×称其为杨×9的好友;一九九几年前后,杨×9找李×要李×帮忙盖房;因老院子是杨×8的,故应是杨×8建房,但不知道具体的组织建房者;帮助建房,李×并未收钱。王×2称其为杨×9的小舅子;1991年,杨×9找到王×2要王×2为杨×8在老院建房,王×2是电工,负责串线安灯;不知道建房的组织者,亦不知道建房出资人是谁。杨×5对李×和王×2的证言的真实性予以认可,但不认可证明目的。杨×5提交《证明书》一份,内容为:经杨×8儿女兄妹五人于1991年商定,同意杨×5出资在原有老宅地基上翻盖老房(即×村后街50号,现已改为×乡×村530号,用地面积200.6平方米,建筑面积161.5平方米),杨×5翻盖以后,该房屋的拥有权、使用权、占有权归杨×5拥有。该证明有杨×9、杨×4和杨×1的签字,日期为2005年4月14日。杨×1、杨×2、王×1、杨×3、杨×4称证明书中杨×9、杨×4和杨×1的签字均为本人所签,但分割杨×8的遗产应由全体继承人共同签字,故不认可证明目的。杨×5还提交其与妻子高×、之女杨×7和杨×1之间于2014年6月6日进行谈话的录音。谈话过程中,杨×1称:涉案院落内1991年所建房屋确实是由杨×5组织并出资所建;因其他兄弟姐妹都从涉案院落中搬离并已分得宅基地,故杨×8同意让杨×5在涉案院落内建房,杨×5已给予杨×8和其他兄弟姐妹相应的补偿。杨×1、杨×2、王×1、杨×3、杨×4认可该录音的真实性,但称本次谈话是在杨×5病情严重时杨×1安慰杨×5所说,并非杨×1本意,故并不认可证明目的。原审法院认为:本案的争议焦点在于涉案院落内1991年所建的房屋(北房五间、西厢房两间(其中南侧一间为门道房)、东厢房两间及南房西侧一间)是杨×8组织并出资所建还是杨×5组织并出资所建。如果是杨×8所建,该房屋应属杨×8遗产,由各继承人分割;如果是杨×5所建,该房屋则应属杨×5个人所有。法院已查明如下与本案相关的事实:1.杨×1、杨×2和杨×9均在1991年之前结婚并自涉案院落搬离,杨×4婚后也自涉案院落搬离,而杨×5及其家人则一直居住在涉案院落至今;2.杨×1、杨×2和杨×9搬出后,杨×8跟随杨×5及其家人共同居住和生活;3.杨×2、杨×9和杨×4均已各自申请了宅基地;4.杨×9、杨×4和杨×1已于2005年4月14日共同出具《证明书》,确认涉案院落内1991年所建房屋是由大家共同商定,同意由杨×5建设,所建房屋归杨×5所有。2014年6月6日,杨×1在与杨×5、高×和杨×7之间谈话中,亦明确认可涉案院落内1991年所建房屋确实是由杨×5组织并出资所建。综合以上事实和证据,法院有理由相信涉案院落内1991年所建的房屋,应为杨×5组织并出资所建,故应归杨×5所有。涉案院落内南房东侧一间是杨×5所建,亦应归杨×5所有。李×和王×2的证言并不能推翻上述证据和事实,杨×1、杨×2、王×1、杨×3、杨×4亦未提交其他相反证据予以推翻,故对杨×1、杨×2、王×1、杨×3、杨×4要求分割涉案院落内房屋的诉讼请求,法院无法支持。据此,原审法院于2014年12月判决:驳回杨×1、杨×2、王×1、杨×3、杨×4的全部诉讼请求。判决后,杨×1、杨×2、王×1、杨×3、杨×4不服原审判决,上诉至本院,上诉请求为:撤销原审判决,依法改判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乡×村后街50号院系被继承人杨×8、王×1遗产,应依法予以析产继承。上诉理由为:一、原审判决存在部分认定事实不清,本案中杨×8主持翻建了北京市朝阳区×乡×村后街50号院的房屋,其5个子女均出资出力参与了翻建,并且房屋翻建后,杨×8仍应享有相应份额;二、原审判决证据采信有误,杨×5提交的《证明书》为虚假证据,并且杨×5提交的录音中有很多诱导性的提问。杨×5同意原审判决。本院经审理查明的事实与原审法院查明的事实一致,本院予以确认。另查,1991年建房时,杨×867岁,杨×538岁。上述事实,有双方当事人陈述、派出所证明信、农村宅基地发证审批表、证明书、证人证言、谈话笔录、开庭笔录等证据在案佐证。本院认为:杨×1、杨×2、杨×9、杨×4都先后搬离涉案宅院,杨×2、杨×9和杨×4均已各自申请了宅基地,杨×8跟随杨×5及其家人共同居住和生活直至去世,杨×5尽到了主要的赡养义务。1991年建房时,杨×867岁,杨×538岁;杨×9、杨×4和杨×1于2005年4月14日共同出具《证明书》,确认涉案院落内1991年所建房屋是由大家共同商定,同意由杨×5建设,所建房屋归杨×5所有;2014年6月6日,杨×1在与杨×5、高×和杨×7之间谈话中,亦明确认可涉案院落内1991年所建房屋确实是由杨×5组织并出资所建。综合上述事实,原审判决认定1991年房屋为杨×5组织并出资所建应归杨×5所有,驳回杨×1等人要求分割涉案院落内房屋的诉讼请求,并无不当,本院予以维持。综上,原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程序合法,本院予以维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第一款第(一)项之规定,本院判决如下:驳回上诉,维持原判。一审案件受理费50元,由杨×1、杨×2、王×1、杨×3、杨×4共同负担(已交纳25元,剩余25元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7日内交纳)。二审案件受理费50元,由杨×1、杨×2、王×1、杨×3、杨×4共同负担(已交纳)。本判决为终审判决。审 判 长  江锦莲审 判 员  高 贵代理审判员  张清波二〇一五年五月二十日书 记 员  卢园园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