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通民(商)初字第5633号
裁判日期: 2015-05-18
公开日期: 2015-06-29
案件名称
曹树起与康崇江等抵押合同纠纷一审民事判决书
法院
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北京市
案件类型
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一审
当事人
曹树起,康崇江,齐岳
案由
抵押合同纠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13年)》:第一百四十四条
全文
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法院民 事 判 决 书2015年通民(商)初字第5633号原告曹树起,男,1962年9月3日出生。委托代理人王铭,北京市汉威律师事务所律师。被告康崇江,男,1966年3月19日出生。被告齐岳,男,1975年11月30日出生。原告曹树起与被告康崇江、被告齐岳抵押合同纠纷一案,本院受理后,依法由法官熊伟独任审判。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曹树起及其委托代理人王铭到庭参加诉讼,被告康崇江、被告齐岳经合法传唤,未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原告曹树起诉称:曹树起与康崇江于2012年5月26日签订北京市通州区群芳一园124号楼22层3单元×房屋的买卖合同。双方约定待涉案房屋房产证颁发,康崇江到银行解除抵押后30日内为曹树起办理房屋产权过户手续。但涉案房屋产权证下发后,康崇江以房屋涨价拒绝办理过户。曹树起依法将康崇江起诉至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法院,要求康崇江继续履行涉案房屋买卖合同,将涉案房屋过户到曹树起名下。该案审理期间,康崇江恶意将涉案房屋抵押给齐岳,致使曹树起无法顺利完成房屋过户。为此,曹树起向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确认康崇江与齐岳签署的涉案房屋抵押合同无效。2014年9月,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作出判决认定康崇江、齐岳恶意串通,所签署的房屋抵押合同无效。后康崇江、齐岳上诉至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2015年2月,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现起诉要求判令康崇江、齐岳注销北京市通州区群芳一园124号楼×房产齐岳名下的抵押权登记。诉讼费由康崇江、齐岳负担。被告康崇江既未作出答辩,亦未参加本院庭审。被告齐岳既未作出答辩,亦未参加本院庭审。经审理查明:2009年7月26日,康崇江与北京亚通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签订《商品房预售合同》,由康崇江购买坐落于北京市通州区梨园镇魏家坟村(久居雅园A区)久居雅园A区6#住宅楼22层3单元×室(现登记坐落为北京市通州区群芳一园124号楼×)。2012年5月26日,康崇江、黄亚炎与曹树起针对上述房屋签订《北京市存量房屋买卖合同》,由曹树起以130万元价格购买上述房屋,并约定待房产证颁发并在银行解除抵押后30日内办理房产过户手续。合同签订后曹树起支付康崇江房屋首付款70万元,康崇江将房屋和《商品房预售合同》交付曹树起,曹树起对房屋装修并居住。后双方对合同履行产生异议,曹树起将康崇江、黄亚炎起诉至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法院[案号(2013)通民初字第17539号],要求判令康崇江、黄亚炎继续履行合同,配合办理房屋过户手续。该案审理中康崇江、黄亚炎共同辩称:涉案房屋并非康崇江、黄亚炎所有,房屋实际所有人为张军。康崇江、黄亚炎未经实际所有人同意擅自买卖房屋,系无权处分;基于实际所有人需要,将涉案房屋抵押。康崇江、黄亚炎无法办理房屋过户手续。为此,曹树起将康崇江、齐岳起诉至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案号(2014)海民初字第6138号]。要求确认康崇江与齐岳签订的房屋抵押合同无效。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康崇江与齐岳虽未签订书面房屋抵押合同,但双方已完成抵押登记等手续,双方成立事实上的抵押合同关系。康崇江主张其向齐岳借款120万元,但是齐岳将款项打到房伟名下,并非直接支付给康崇江,而康崇江又无充分证据证明系自己向齐岳的借款,且康崇江表示现在该款项在房伟处,自己不会偿还借款。根据现有证据,不足以证明康崇江与齐岳之间有真实的借贷关系及意思表示,故基于借款产生的房屋抵押合同应认定为恶意串通、损害第三人利益。2014年9月19日,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作出(2014)海民初字第6138号民事判决,判决:康崇江与齐岳之间的房屋抵押合同无效。康崇江、齐岳不服判决上诉至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案号(2015)一中民终字第01042号]。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康崇江与齐岳办理了抵押登记手续,齐岳取得了房屋他项权证,双方为抵押合同关系。康崇江与齐岳之间是否存在真实的借款行为是该案的关键,根据查明的事实,齐岳从未向康崇江支付过款项,也未向康崇江自称的借名买房人张军支付过款项,康崇江将齐岳向房伟的汇款行为与其与齐岳借款相关联不能成立。不能认定存在康崇江向齐岳借款的事实。康崇江在已将×号房屋出售且交付的情形下,又将房屋抵押给齐岳,主观上显然是恶意的。一审法院将抵押合同认定为无效合同正确。2015年2月3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作出(2015)一中民终字第01042号民事判决,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2015年4月1日,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法院作出(2013)通民初字第17539号民事判决,判决:曹树起与康崇江、黄亚炎于2012年5月26日签订的《北京市存量房屋买卖合同》继续履行;康崇江、黄亚炎协助曹树起办理北京市通州区群芳一园124号楼×号房屋的过户手续,将该房屋过户至曹树起名下。该判决已生效,曹树起于2015年4月29日向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本案审理中,曹树起称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判决后,康崇江、齐岳未主动到房屋管理部门注销抵押登记。其向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被告知判决中无给付内容,需另案起诉。为此,曹树起向本院提起本案诉讼。上述事实,有(2014)海民初字第6138号民事判决书、(2015)一中民终字第01042号民事判决书、(2013)通民初字第17539号民事判决书、(2013)通民初字第17539号案件申请执行受理通知及当事人陈述在案佐证。本院认为,根据已查明的事实,本案被告康崇江、齐岳在(2014)海民初字第6138号案件及该案二审审理期间,主张康崇江向齐岳借款120万元,双方办理了房屋抵押登记手续,齐岳取得了房屋他项权证。据此可以看出康崇江与齐岳办理房屋抵押登记系为担保康崇江向齐岳借款120万元的债务履行。在康崇江将房屋出售给曹树起后又将同一房屋抵押给齐岳的情况下,康崇江与齐岳之间是否存在真实的借款行为是抵押合同是否有效的关键亦是抵押权是否有效的关键。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认定齐岳从未向康崇江支付过款项,也未向康崇江自称的借名买房人张军支付过款项,康崇江将齐岳向房伟的汇款行为与其与齐岳借款相关联不能成立,不能认定存在康崇江向齐岳借款的事实。因不能认定主合同真实存在,导致抵押合同无效,康崇江与齐岳办理的抵押登记亦应予注销。曹树起要求康崇江、齐岳注销北京市通州区群芳一园124号楼×号房屋抵押登记的请求,本院予以支持。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当事人有答辩并对对方当事人提交的证据进行质证的权利,本案被告康崇江、被告齐岳经本院合法传唤,无正当理由未出庭应诉,视为其放弃了答辩和质证的权利。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第(二)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四条之规定,判决如下:被告康崇江、被告齐岳,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七日内办理北京市通州区群芳一园124号楼3-2201号房屋的抵押登记注销手续。案件受理费三十五元,由被告康崇江、被告齐岳负担,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七日内交纳。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交纳相应上诉案件受理费,上诉于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如在上诉期满后七日内未交纳上诉案件受理费的,按自动撤回上诉处理。审判员 熊 伟二〇一五年五月十八日书记员 王首丁 来源: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