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2015)清城法民三初字第222号

裁判日期: 2015-05-18

公开日期: 2016-03-30

案件名称

曾莲建与潘海新离婚纠纷一审民事判决书

法院

清远市清城区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清远市

案件类型

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一审

当事人

曾某,潘某甲

案由

离婚纠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2001年)》:第三十二条第一款;《中华人民共��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四条

全文

清远市清城区人民法院民 事 判 决 书(2015)清城法民三初字第222号原告:曾某,女,汉族,住广东省阳山县,身份证号码:4524。被告:潘某甲,男,汉族,住清远市清城区,身份证号码:2056。原告曾某诉被告潘某甲离婚纠纷一案,本院于2015年3月30日立案受理后,依法由审判员朱文卉适用简易程序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曾某到庭参加诉讼,被告潘某甲经本院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参加诉讼,本院依法作缺席审理。本案现已审理终结。原告起诉称:原告与被告于2006年经朋友介绍认识,2007年3月确立恋爱关系,年月日在清远市清城区民政局登记结婚。婚后于年月日生育大女儿潘某乙,年月日生育小女儿潘某丙。被告有严重的封建重男轻女思想,原告自从生下大女儿潘某乙当天,被告就气愤到外面豪赌三天三夜不回家,之后被告便对原告十分冷淡,时常无事找事去辱骂和刁难原告。当原告二女儿潘某乙出生,被告更生气,暴燥的性格越发变本加历,生活更是烂赌成性。原告为家庭生计,在坐月仅26天就不得不出去工作。由于家庭经济压力大,原告收入不高,在出外工作回家后,原告又要照顾两年幼女儿,已身心十分疲惫,被告作为丈夫对此不但不理解,还疑心原告,多次辱骂原告生活不检点,为此原告与之理论,却换回被告的无情暴打。被告自2012年开始就不工作至今,大白天呆家睡觉,晚上就到外打台球、赌博,饮酒作乐,有时半夜酗酒回家还趁着酒性子无故袭击睡梦中的原告,这更让原告精神受尽折磨,终日担惊受怕。2012年6月份左右,被告因为输钱多,回家对原告就直接暴打一顿泄愤。2015年3月份,被告因再次疑心原告外面有男人,多次电话骚扰正在工作的原告,质问、强迫原告承认与他人有不正当关系,原告反复解释,被告更生气,竟又动手打起原告,期间还挥刀欲砍原告,幸好当时被刚好回家的被告父亲拦阻,才得以罢休。为此,原告已对这段婚姻彻底失望,带着恐惧彼惫的身心搬离回娘家。双方自2015年3月份开始已因感情破裂分居生活至今。综上所述,夫妻感情确已破裂,再无和好的可能,为此,原告特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判令:1、准予原告与被告离婚;2、婚生大女儿潘某乙由原告携带抚养至十八周岁,小女儿潘某丙由被告携带抚养至十八周岁;3、本案诉讼费用由被告承担。被告没有提交书面答辩及证据材料。经审理查明,原、被告于2006年经人介绍相识后相恋,于年月日登记结婚,婚后于年月日生育大女儿潘某乙,年月日生育小女儿潘某丙。庭审中,原告称双方婚后感情一般,常因家庭琐事争吵;2015年3月被告将原告赶出家门,双方开始分居生活。现原告认为双方感情破裂而起诉要求离婚。以上事实,有原告提供的结婚证、出生医学证明以及本院庭审笔录为证。本院认为,原、被告经过自由恋爱,自愿结婚,期间双方一起生活多年,并生育两小孩,婚姻基础较好。原、被告共同生活,生活中的矛盾、争吵是在所难免的,但这都不是不可调和的矛盾。纵观原、被告共同生活期间并没有发生夫妻矛盾不可调和的事实,且双方分居时间较短。为此原、被告夫妻感情尚未破裂,假如原告放弃离婚念头,珍惜已建立起来的夫妻感情,在今后的共同生活中,互谅互让,彼此多沟通,坦诚相对,消除误会,原、被告夫妻之间是完全有可能和好的。为此,原告的离婚请求,证据不足,理由不充分,本院不予支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三十二条第二款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四条之规定,判决如下:一、不准原告曾某与被告潘某甲离婚。二、驳回原告曾某的其他诉讼请求。本案受理费150元,由原告负担。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广东省清远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员  朱文卉二〇一五年五月十八日书记员  邓珊珊附相关法律条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三十二条男女一方要求离婚的,可由有关部门进行调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应准予离婚。有下列情形之一,调解无效的,应准予离婚:(一)重婚或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二)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弃家庭成员的;(三)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的;(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的;(五)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一方被宣告失踪,另一方提出离婚诉讼的,应准予离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四条被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判决。 来源:百度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