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2015)顺民初字第4405号

裁判日期: 2015-05-15

公开日期: 2015-06-15

案件名称

柳长珍等与刘长新排除妨害纠纷一审民事判决书

法院

北京市顺义区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北京市

案件类型

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一审

当事人

刘华英,柳长珍,刘长新

案由

排除妨害纠纷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九条第一款

全文

北京市顺义区人民法院民 事 判 决 书(2015)顺民初字第4405号原告(反诉被告)刘华英,女,1977年4月19日出生。原告(反诉被告)兼原告刘华英之委托代理人柳长珍(原告刘华英之母),1944年2月10日出生。被告(反诉原告)刘长新,男,1971年4月30日出生。原告(反诉被告)刘华英、柳长珍诉被告(反诉原告)刘长新排除妨碍纠纷一案,本院受理后,依法由审判员涂长江独任审判,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反诉被告)兼原告刘华英之委托代理人柳长珍,被告(反诉原告)刘长新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原告柳长珍、刘华英共同诉称:原告柳长珍与被告刘长新系母子关系,原告刘华英与被告刘长新系兄妹关系。二原告与被告刘长新就北京市顺义区龙湾屯镇×村×条×号宅院内的房屋共有物分割纠纷一案已经(2013)顺民初字第01265号民事判决书判决确定该宅院内的北正房及所属的后罩房西侧四间、猪圈二间、石棉瓦棚子三间归二原告所有,但被告刘长新时至今日仍然阻碍原告方进入自己所有的房屋内居住。原告方多次找村委会与被告刘长新协商此事,至今未果。为维护原告方的合法权益,故诉至法院,要求:1、被告刘长新将北京市顺义区龙湾屯镇×村×条×号院内的北正房及所属后罩房西侧四间、猪圈二间、石棉瓦棚子三间腾退,让原告柳长珍、刘华英在该宅院内居住;2、案件受理费由被告刘长新负担。被告刘长新辩称:(2013)顺民初字第01265号民事判决已经生效。原告柳长珍曾经在2015年4月份进入过涉诉宅院并采摘香椿送给怀柔的亲属。原告柳长珍故意毁坏的违法行为已证明了原告柳长珍已经自动自愿地放弃了×村×条×号宅院内房屋的使用权,因为×村×条×号宅院大门是共有财产,原告柳长珍故意损坏×村×条×号宅院大门门锁的行为也损害被告刘长新的权益,不是被告刘长新不让进,而是被告柳长珍已经进去了,而且故意毁坏×村×条×号宅院大门门锁。综上所述,不同意原告柳长珍、刘华英的诉讼请求。反诉原告刘长新诉称:反诉被告柳长珍故意损坏×村×条×号宅院大门门锁以及故意推倒院墙上活码的瓦的行为侵害了反诉原告刘长新的合法权益,给反诉原告刘长新造成了经济损失,为维护反诉原告刘长新的合法权益,故提出反诉,要求:1、反诉被告柳长珍赔偿损坏涉诉宅院大门门锁损失30元及赔偿损坏瓦的损失70元;2、确认反诉被告柳长珍主动损坏涉诉×号宅院大门门锁的行为构成其主动放弃其对×号宅院房屋占有、使用的权利;3、反诉被告柳长珍、反诉被告刘华英相互承担连带责任。4、反诉被告柳长珍、刘华英不得对涉诉宅院门锁采取损坏或破坏措施,以后不得再损坏。反诉被告柳长珍、刘华英辩称:在2015年1月的时候,反诉被告柳长珍要进入×号院,但是没有钥匙,所以,反诉被告柳长珍就翻墙进去。反诉原告刘长新发现后,就在院墙上码放瓦阻止反诉被告柳长珍进入涉诉宅院,反诉被告柳长珍因而将反诉原告刘长新在院墙上码放的瓦推倒了一部分。随后,反诉原告刘长新报警。民警出警后将反诉被告柳长珍带到派出所询问,反诉被告柳长珍向民警出示了(2013)顺民初字第01265号民事判决书证明涉诉宅院内有反诉被告柳长珍的房屋,民警因而没有进一步处理。在2015年2月初的时候,反诉被告柳长珍想回到涉诉宅院内自己的房屋内居住生活,而反诉原告刘长新拒绝向反诉被告柳长珍交付涉诉宅院的大门钥匙,反诉被告柳长珍因此使用502胶水将涉诉宅院的大门锁眼封堵。反诉原告刘长新拒绝反诉被告柳长珍进入涉诉宅院居住生活使用自己的房屋,是造成上述纠纷的直接原因,因此,反诉被告柳长珍、刘华英不同意反诉原告刘长新关于赔偿损失的反诉请求。此外,如果法院判决反诉被告柳长珍、刘华英赔偿其上述损失,那么,反诉被告柳长珍、刘华英则要求反诉原告刘长新按照800元/月的标准支付(2013)顺民初字第01265号民事判决书生效后其拒绝反诉被告柳长珍、刘华英进入涉诉宅院居住生活造成的房租损失。反诉被告柳长珍将锁眼封堵及将反诉原告刘长新码放的瓦推倒是为了争取进入涉诉宅院使用自己房屋的权利,反诉原告刘长新以此为由主张反诉被告柳长珍、刘华英放弃权利没有依据。经审理查明:原告柳长珍系被告刘长新和原告刘华英之亲生母亲。原告柳长珍依据本院作出的(2013)顺民初字第01265号民事判决提出本案诉讼请求。原告柳长珍、刘华英于2013年1月8日以共有物分割纠纷为由将被告刘长新诉至本院,该案案号为(2013)顺民初字第01265号。在(2013)顺民初字第01265号案件中,原告柳长珍、刘华英诉称:柳长珍为刘华英、刘长新之母。柳长珍与丈夫刘存田在顺义区龙湾屯镇龙湾屯村有涉诉宅院一所。2011年8月21日,刘存田身患癌症,担心去世后子女对房屋等财产继承发生争议,便立下书面遗嘱一份,遗嘱中确认在刘存田、柳长珍去世后,涉诉宅院内的房屋及其他财产由原告刘华英继承。刘存田于2011年12月22日去世,现被告刘长新阻碍柳长珍、刘华英对涉诉房屋居住使用,妨害了原告柳长珍、刘华英对涉诉宅院行使权利,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诉请法院判令:1.位于北京市顺义区龙湾屯镇×村×条×号院内的北正房5间、东厢房7间、西棚子3间、南猪圈3间归二原告所有,二原告给付被告财产折价款1万元。如不能折价,请求按照份额分割;2.诉讼费用由被告承担。在(2013)顺民初字第01265号案件中,被告刘长新答辩称:除了涉诉宅院,被告没有别处居住,且被告的爱人和孩子的户口都在外地,需要有涉诉房屋在名下以办理落户手续,因此被告不同意原告的诉讼请求。对于(2013)顺民初字第01265号涉及的纠纷,本院经审理查明:刘存田与柳长珍系夫妻关系,原告刘华英系二人之女,被告刘长新系二人之子。涉诉宅院位于北京市顺义区龙湾屯镇×村×条×号,宅基使用权登记在刘存田名下。1986年1月4日,经中证人见证,刘存田、柳长珍夫妇将涉诉宅院西侧一所宅院分给长子刘长丰后,即长期与被告刘长新居住于涉诉的宅院内。1994年至2001年期间,涉诉宅院内的原有旧房由刘存田、柳长珍、刘长新共同出资,被翻盖成现有的北正房及附属后罩房5间、简易东厢房7间及猪圈2间、石棉瓦棚子3间、院墙、厕所等建筑。本院(2012)顺民初字第09892号民事判决书确认,刘存田、柳长珍、刘长新三人对涉诉宅院内所翻建的北正房及附属后罩房5间、简易东厢房7间及猪圈2间、石棉瓦棚子3间、院墙、厕所等建筑共同共有。2011年8月21日,刘存田、柳长珍夫妇立下代书遗嘱一份,经本院(2012)顺民初字第09892号民事判决书判决,刘存田、柳长珍立下的遗嘱中刘存田处分涉诉宅院内房屋自己份额的部分有效。对于(2013)顺民初字第01265号一案涉及的纠纷,基于前述查明的事实,本院认为:涉诉宅院内的北正房及附属后罩房5间、简易东厢房7间及猪圈2间、石棉瓦棚子3间、院墙、厕所等建筑属于刘存田、柳长珍、刘长新共同共有。刘存田在《遗嘱》中已经将自己的财产份额处分给刘华英,故在刘存田去世后,上述财产归柳长珍、刘长新、刘华英共同共有,刘华英取得刘存田的财产份额。现柳长珍、刘华英主张分割涉诉房屋等建筑,符合法律规定,本院予以准许。结合涉诉宅院的建筑格局及价值,按照双方当事人的财产份额,本院酌情对涉诉宅院内的房屋建筑予以析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一百条、第一百零三条的规定,本院于2013年3月27日作出(2013)顺民初字第01265号民事判决,判决结果如下:位于北京市顺义区龙湾屯镇×村×条×号院内的北正房东数第一间及所属后罩房、简易东厢房七间归被告刘长新所有;该宅院内的北正房及所属后罩房西侧四间、猪圈二间、石棉瓦棚子三间归原告柳长珍、刘华英所有。如一方拆除自己所有的房屋,应将界墙界柁留给对方。宅院内的院墙、大门及厕所,由原、被告共同使用。被告刘长新不服前述判决,上诉至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该上诉案件的案号为(2013)二中民终字第08517号,被告刘长新上诉称:1986年制定分家单时,刘存田、柳长珍自愿将涉诉宅院分给刘长新,刘存田留有的自书遗嘱能否认柳长珍、刘华英提出的代书遗嘱的效力,涉诉宅院不是共有,应属刘长新一人所有;原审判决对涉诉房屋的分割,破坏了刘长新的正常生活环境,使得刘长新家人无法安居,请求二审法院撤销原判,改判按照刘存田的自书遗嘱对涉诉房屋财产进行分割,把涉诉院落都分给刘长新。柳长珍、刘华英同意原判。对于(2013)二中民终字第08517号上诉案件涉及的争议,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查明:刘存田与柳长珍系夫妻关系,刘华英系二人之女,刘长新系二人之子。涉诉宅院位于北京市顺义区龙湾屯镇×村×条×号,宅基使用权登记在刘存田名下。1986年1月4日,刘存田、柳长珍夫妇经中证人见证将涉诉宅院西侧的一所宅院分给长子刘长丰后,即长期与刘长新居住于涉诉的宅院内。1994年至2001年期间,涉诉宅院内的原有旧房被翻盖成现有的北正房及附属后罩房5间、简易东厢房7间及猪圈2间、石棉瓦棚子3间、院墙、厕所等建筑。2011年8月21日,刘存田、柳长珍夫妇立下代书遗嘱一份,遗嘱中确认在刘存田、柳长珍去世后,涉诉宅院内的房屋及其他财产由刘华英继承。2012年7月,刘华英将刘长新、柳长珍诉至北京市顺义区人民法院(下称顺义法院),请求法院确认刘存田与柳长珍所立遗嘱中关于涉诉宅院内房屋在立遗嘱人去世后由刘华英继承的内容有效。该案中刘长新答辩称:涉诉宅院在1986年分家时已经由刘长新分得,涉诉宅院均为刘长新所建,对刘存田与柳长珍订立的遗嘱真实性不予认可,其处置涉诉宅院的内容无效。2012年10月10日,顺义法院作出(2012)顺民初字第09892号民事判决书,认定刘存田、柳长珍、刘长新对涉诉宅院内所翻建的北正房及附属后罩房5间、简易东厢房7间及猪圈2间、石棉瓦棚子3间、院墙、厕所等建筑共同共有,刘存田、柳长珍所订立的代书遗嘱在形式上符合代书遗嘱的成立要件,故该代书遗嘱成立,判决刘存田、柳长珍立下的遗嘱中刘存田处分涉诉宅院内房屋自己份额的部分有效。刘长新不服顺义法院(2012)顺民初字第09892号民事判决,向本院(即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称:(2012)顺民初字第09892号民事判决认定刘存田所立代书遗嘱成立的事实缺乏证据证明,刘存田于2011年9月30日立自书遗嘱,表示“代书遗嘱”是柳长珍、刘华英让其所写,自己本不想写,(遗产)都要按1986年的分家单处理;自书遗嘱的质证流于形式,实质上是未经质证;1986年已分家,但(2012)顺民初字第09892号民事判决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一百零三条的规定,确定涉诉宅院为刘存田、柳长珍、刘长新共同共有,系适用法律错误;(2012)顺民初字第09892号民事判决认定刘存田、柳长珍所立的代书遗嘱成立系适用法律错误,该代书遗嘱没有代书人的签字,不符合代书遗嘱的形式要件,请求法院撤销(2012)顺民初字第09892号民事判决,依法重审。2013年4月17日,本院(即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作出(2013)二中民申字第05202号民事裁定书,认为:刘存田、柳长珍所立代书遗嘱符合代书遗嘱的形式要件,(2012)顺民初字第09892号民事判决认定该遗嘱成立并无不妥;刘存田、柳长珍夫妇虽于1986年主持分家,但刘长新所受分的房屋均已拆除灭失,故顺义法院认定现涉诉房屋属刘存田、柳长珍、刘长新共同共有并无不妥;刘长新不能证明署名刘存田、日期为2011年9月30日的遗嘱系刘存田所立,故刘长新称(2012)顺民初字第09892号民事判决对该证据未予质证的再审申请理由不能成立,不予支持,裁定驳回刘长新的再审申请。对于(2013)二中民终字第08517号上诉案件涉及的争议,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根据生效的(2012)顺民初字第09892号民事判决的认定,刘存田、柳长珍、刘长新对涉诉宅院内的北正房及附属后罩房5间、简易东厢房7间及猪圈2间、石棉瓦棚子3间、院墙、厕所等建筑共同共有,且刘存田、柳长珍立下的遗嘱中刘存田处分涉诉宅院内房屋自己份额的部分有效。现刘存田已去世,前述房屋等建筑应归刘华英、柳长珍、刘长新共同共有。原审法院结合涉诉宅院的建筑格局及价值,按照当事人的财产份额,酌情对涉诉宅院内的房屋建筑所进行的析分,并无不妥。刘长新的上诉请求缺乏依据,本院不予支持。原审判决并无不当,予以维持。据此,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第一款第(一)项之规定,于2013年7月19日作出(2013)二中民终字第08517号民事判决,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被告刘长新一直持有涉诉宅院的院门钥匙,而原告柳长珍、刘华英没有涉诉宅院的院门钥匙。本院(2013)顺民初字第01265号民事判决经(2013)二中民终字第08517号民事判决维持原判生效后,被告刘长新并未将涉诉宅院的院门钥匙交给原告柳长珍、刘华英。2015年年初,原告柳长珍因没有涉诉宅院的院门钥匙遂通过翻墙的方式进入涉诉宅院内。被告刘长新得知后将瓦活码在涉诉宅院的院墙上加高墙体高度阻止原告柳长珍进入涉诉宅院。双方因此发生争执,争执过程中,原告柳长珍将被告刘长新码放在涉诉宅院墙体上的部分瓦推倒。此外,原告柳长珍还使用502胶水将涉诉宅院的院门锁眼封堵。被告刘长新发现后将被损坏的门锁更换。被告刘长新依据前述事实当庭口头提出反诉请求。经本院释明和询问,反诉被告柳长珍、刘华英明确表示不要求答辩期和举证期,并当庭答辩称不同意反诉原告刘长新的全部诉讼请求。庭审中,反诉原告刘长新陈述了其更换涉诉宅院门锁的费用数额以及损坏瓦片的大致数量,并未就其主张的损失数额提交相应的证据予以证实。另查一:刘长新不服本院(2012)顺民初字第9892号民事判决还曾向北京市顺义区检察院提出监督申请,刘长新的主要申请监督理由为:刘存田、柳长珍所立《遗嘱》形式上不符合代书遗嘱的要件,且其内容是处分了申请人的财产,故原审法院认定该《遗嘱》成立的事实缺乏证据证明,法院判决错误。北京市顺义区人民检察院依法调取了原审卷宗,对该案进行了审查,经审查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七条之规定,自书遗嘱由遗嘱人亲笔书写,签名,注明年、月、日。代书遗嘱应当由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由其中一人代书,注明年、月、日,并由代书人、其他见证人和遗嘱人签名。本案中,刘存田、柳长珍所立《遗嘱》虽为打印件,但其上有刘存田、柳长珍二人及见证人彭松岩、冯雪飞的签名。该《遗嘱》符合法律规定的形式要件,故法院认定该遗嘱成立并无不当。申请人刘长新主张,其父刘存田曾交与其《证明》一份,内容为“医院是你妈刘华英让写的我不想写都要按86年分家单写的作刘存田2011、9、30”。刘长新主张该证明是刘存田的自书遗嘱,应以此内容为准,但其无法提供证据证明该《证明》由刘存田本人书写、其内容为刘存田的真实意思表示,故法院对该证明不予认可并无不当。申请人刘长新主张刘存田已经于1986年分家时将涉诉宅院内的房屋等财产分给了自己,并提供了分家单予以证明。但双方均认可分家后刘存田、柳长珍与刘长新均在该宅院内共同生活,1993年进行宅基地确权时将涉诉宅院登记在刘存田名下,且分家单中刘长新受分的房屋财产已经拆除灭失,现有宅院为刘存田、柳长珍与刘长新共同建造,故法院认定三人对涉诉宅院内的房屋建筑共同共有并无不当。刘存田、柳长珍所立《遗嘱》处分了涉诉宅院整体,其中涵盖了共有权人刘长新的共同财产,故其中对于刘长新财产权利的处分无效。因遗嘱的生效是以立遗嘱人的死亡为期限,现立遗嘱人柳长珍尚在世,故《遗嘱》中关于柳长珍财产权利的处分未生效。现立遗嘱人刘存田已去世,《遗嘱》中关于刘存田财产权利的处分已经生效。因此法院判决刘存田、柳长珍立下的《遗嘱》中刘存田处分涉诉宅院内房屋自已份额的部分有效并无不当。综上所述,本案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条规定的监督条件,本院(即北京市顺义区人民检察院)决定不支持刘长新的监督申请。北京市顺义区人民检察院于2013年8月5日作出京顺检民申字(2013)第010号《民事检察不支持监督申请决定书》。另查二:2012年8月15日,原告柳长珍以赡养纠纷为由将被告刘长新诉至本院,该案案号为(2012)顺民初字第11556号。该案中,双方认可刘长利为被告刘长新的曾用名。对于该案涉及的纠纷,在审理过程中,经本院主持调解,双方当事人于2012年9月26日自愿达成如下协议:一、被告刘长新于二○一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前支付原告柳长珍赡养费一千八百元;自二○一三年一月一日起被告刘长新每年支付原告柳长珍赡养费五千元,于每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前付清;二、自二○一二年十月一日起,原告柳长珍医疗费用未报销部分凭票据由被告刘长新负担三分之一,于每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前付清;三、案件受理费三十五元,由原告柳长珍负担(已交纳)。本院作出(2012)顺民初字第11556号民事调解书对双方达成的前述调解协议予以确认。本案庭审中,就前述民事调解书的实际履行问题,双方一致确认如下事实:(1)因被告刘长新未按照(2012)顺民初字第11556号民事调解书履行,原告柳长珍因而向本院申请强制执行。(2)截至本案法庭辩论终结之日,被告刘长新仍然没有按照(2012)顺民初字第11556号民事调解书履行。就未能按照(2012)顺民初字第11556号民事调解书履行的原因一节,被告刘长新解释称其身体有残疾,腿部因车祸受过伤且内固定钢板尚未取出,其没有收入,此外其还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心脏病、脑血栓等疾病本案庭审中,本院询问双方调解意见时,被告刘长新的调解意见如下:可以让原告柳长珍来涉诉宅院居住,也可以按照(2012)顺民初字第11556号民事调解书履行,但是前提条件是等原告柳长珍去世后,涉诉宅院的所有房屋都归被告刘长新所有,而不再按照(2013)顺民初字第01265号民事判决书执行。原告柳长珍明确表示不同意被告刘长新的前述调解方案。上述事实,有双方当事人陈述、本院(2012)顺民初字第9892号民事判决书、(2012)顺民初字第11556号民事调解书、(2013)顺民初字第01265号民事判决书、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2013)二中民终字第08517号民事判决书、(2013)二中民申字第05202号民事裁定书、北京市顺义区人民检察院京顺检民申字(2013)第010号《民事检察不支持监督申请决定书》等证据在案为证,可作为认定案件事实之依据。本院认为:原告柳长珍系被告刘长新与原告刘华英之亲生母亲,双方因财产分割和赡养问题发生纠纷近年来多次发生诉讼,并曾经因进入涉诉宅院产生纠纷报警,双方之间的矛盾虽经村委会调解并经多次诉讼并未有效得到缓解。应当指出,对簿公堂且相互指责并非解决家庭矛盾的最佳手段。双方因财产分割和赡养问题发生纠纷而离散了骨肉亲情,着实令人惋惜。再多的财产分配、再精准的法律规则适用也不足以弥补亲人反目成仇给人生留下的遗憾与凄凉!本院望原、被告均能够对此进行认真反思,换位思考,互让互谅,弥合分歧,为家庭和睦付出努力,为儿孙晚辈树立榜样,抛弃言语之争带来的不愉快,让各自的生活均能够回归安宁,以此抚平创伤,更以此告慰逝者!本院作出的(2013)顺民初字第01265号民事判决现已发生法律效力,该民事判决已经确认位于北京市顺义区龙湾屯镇×村×条×号院内的北正房及所属后罩房西侧四间、猪圈二间、石棉瓦棚子三间归原告柳长珍、刘华英所有。如一方拆除自己所有的房屋,应将界墙界柁留给对方。宅院内的院墙、大门及厕所,由原、被告共同使用。依据前述生效判决,原告柳长珍、刘华英要求被告刘长新从北京市顺义区龙湾屯镇×村×条×号院内北正房及所属后罩房西侧四间、猪圈二间、石棉瓦棚子三间中腾退并无不当,于法有据,本院予以支持。前述生效判决已经确认涉诉宅院内的院墙、大门及厕所,由原、被告共同使用。无论是依据前述生效判决,还是依据基本的生活常识,持有涉诉宅院的大门钥匙是原告柳长珍、刘华英进入涉诉宅院并占有、使用其前述房屋、宅院的必要条件。原告柳长珍、刘华英的诉讼请求,于法有据、于情合理,本院予以支持。反诉原告刘长新长期实际持有涉诉宅院大门钥匙,且在(2013)顺民初字第01265号民事判决发生法律效力后,反诉原告刘长新并未将涉诉宅院的大门钥匙主动交予反诉被告柳长珍、刘华英,公然漠视法院生效裁判权威和基本的生活常识。反诉被告柳长珍已年满七十周岁高龄,因无法取得涉诉宅院的钥匙,不得已而采取翻墙方式进入涉诉宅院,而后,反诉原告刘长新采取在涉诉宅院的院墙上码放瓦的方式阻止反诉被告柳长珍进入涉诉宅院,由此导致双方矛盾进一步激化,反诉被告柳长珍进而将码放的瓦推倒并使用502胶水将涉诉宅院大门锁眼封堵。对于上述纠纷和损失的发生,反诉原告刘长新显然负有主要过错,反诉原告刘长新在其负有主要过错的情况下,依据发生上述纠纷的事实主张反诉被告柳长珍、刘华英以其行为放弃涉诉宅院的占有使用权利,显然于理不合,本院实难采信。反诉被告柳长珍在发生纠纷时,未能采取平和理性的方式应对,而是采取损坏相关财物的方法发泄不满情绪,虽情有可原,但亦属不当。对于反诉被告柳长珍不当行为给反诉原告刘长新造成的损失一节,虽然反诉原告刘长新未能就其损失数额提交相应的证据予以证实,本院根据双方当庭一致确认的事实和反诉被告柳长珍的过错程度酌情确定反诉被告柳长珍应当对反诉原告刘长新承担赔偿责任的数额。在反诉原告刘长新与反诉被告柳长珍发生纠纷造成前述财产损失的过程中,反诉被告刘华英并不在场、亦未参与,故此,反诉原告刘长新要求反诉被告刘华英承担连带责任的反诉请求,没有事实依据,本院不予支持。鉴于反诉被告柳长珍在双方发生纠纷后确已采取损坏财物的不当行为,因此,反诉原告刘长新要求判令反诉被告柳长珍、刘华英不得对涉诉宅院门锁采取损坏或破坏措施,于法有据,本院予以支持。综上所述,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九条之规定,判决如下:一、被告刘长新从北京市顺义区龙湾屯镇×村×条×号院内的北正房及所属后罩房西侧四间、猪圈二间、石棉瓦棚子三间中腾退,将上述房屋交予原告柳长珍、刘华英居住使用,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七日内执行。二、被告刘长新将北京市顺义区龙湾屯镇×村×条×号院的院门钥匙交予原告柳长珍、刘华英每人一把,保障原告柳长珍、刘华英能够从前述宅院大门正常进入该宅院居住生活,被告刘长新不得采取重新更换、加装、损坏涉诉宅院院门锁、封堵涉诉宅院院门等不当措施妨碍原告柳长珍、刘华英进出北京市顺义区龙湾屯镇×村×条×号院,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七日内执行。三、反诉被告柳长珍赔偿反诉原告刘长新损坏门锁及瓦的损失十元,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七日内执行。四、自本判决作出之日起,反诉被告柳长珍、刘华英不得对北京市顺义区龙湾屯镇×村×条×号院门锁采取损坏或破坏措施。在反诉被告柳长珍、刘华英实际入住涉诉宅院后,反诉被告柳长珍、刘华英不得采取重新更换、加装、损坏涉诉宅院院门锁、封堵涉诉宅院院门等不当措施妨碍反诉原告刘长新进出北京市顺义区龙湾屯镇×村×条×号院。五、驳回反诉原告刘长新的其它反诉请求。如果未按本判决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12年修正)第二百五十三条之规定,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本诉案件受理费三十五元,由被告刘长新负担,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七日内交纳。反诉案件受理费三十五元,由反诉原告刘长新负担三十元(已交纳);由反诉被告柳长珍、刘华英共同负担五元,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七日内交纳。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交纳上诉案件受理费,上诉于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上诉期满后七日内仍未交纳上诉案件受理费的,按自动撤回上诉处理。审判员  涂长江二〇一五年五月十五日书记员  张 萍 更多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