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米东民一初字第550号
裁判日期: 2015-05-14
公开日期: 2015-10-08
案件名称
原告刘新明与被告新疆郑和建工有限公司劳动争议一审民事判决书
法院
乌鲁木齐市米东区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乌鲁木齐市
案件类型
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一审
当事人
刘新明,新疆郑和建工有限公司
案由
劳动争议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条,第七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第一款,第八十二条第一款,第四十六条,第四十七条第一款,第八十五条
全文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米东区人民法院民 事 判 决 书(2015)米东民一初字第550号原告:刘新明,男,汉族,1963年2月24日出生,住新疆昌吉市南公园西路大上海小区*****单元*室。委托代理人:高宏天,新疆创新律师事务所律师。被告:新疆郑和建工有限公司。住所地:乌鲁木齐市米东区工业园*号。法定代表人:何美华,女,该公司总经理。委托代理人:刘建国,男,回族,1962年5月15日出生,该公司清欠办主任,住乌鲁木齐天山区燕儿窝路x号。委托代理人:李楠,新疆建信律师事务所律师。原告刘新明与被告新疆郑和建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郑和公司”)劳动争议一案。本院于2015年2月25日立案受理后,依法由代理审判员孙文霞适用简易程序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刘新明及其委托代理人高宏天、被告郑和公司委托代理人李楠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原告刘新明诉称:2010年7月,原告被聘用至被告处工作,任北疆片区销售员。工作期间,双方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2012年至2014年10月底,被告以公司资金紧张为由陆续拖欠原告的工资及差旅费。双方的劳动争议经乌鲁木齐市米东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裁决支持��分请求,原告对此裁决不服,起诉请求:1、判令双方于2015年2月7日解除劳动关系;2、判令被告给原告补缴2014年11月至2015年1月31日养老、失业保险费;3、判令被告支付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36666.68元;4、判令被告支付2013年10月2日至2014年8月31日期间未签订劳动合同二倍工资100833.37元;5、判令被告支付拖欠原告工资180987.72元(其中2012年剩余提成工资113398.72元,2013年6月至7月欠发工资18333.34元,2014年欠发6月至10月工资45833.35元,2013年剩余30%基本工资27250元,2014年剩余30%基本工资13750元),差旅费26000元;6、判令被告支付原告拖欠工资的二倍工资赔偿金361975.44元;7、送达费由被告承担;被告郑和公司辩称:原告2014年9月底就擅自离开我公司,再未向我公司提供任何劳动;同时,原告在2014年10月17日曾向米东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其中请求事项有解���劳动关系,因此,我公司认为双方劳动关系已于2014年9月20日解除。双方劳动关系已于9月20日解除,因此我公司不同意补缴原告2014年11月至2015年1月的社会保险费。原告是自动离开公司的,且我公司未违反法律规定的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形,因此我公司不同意支付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同时,原告该项请求的计算标准和期限都不认可。我公司只欠发原告2014年9月工资1500元,且因原告因为他人担保已以其2013年5月之后的工资做了担保。双方签订了书面的劳动合同,因此不同意支付未签订劳动合同的二倍工资。原告主张拖欠工资的二倍工资没有事实及法律依据,我公司不予支付。综上,请求查明事实,依法裁决。经审理查明:2010年7月,原告刘新明到被告郑和公司工作,任北疆片区销售员。工作期间,被告缴纳了原告各项社会保险费至2014年10月。2013年5月11日,被告���司员工仝小亚因欠被告公司货款向被告出具欠条,原告刘新明在欠条下方签名并备注“如果仝小亚没有按时付清以上欠款,我用本人工资作抵押。从本月起不发工资。”2014年10月11日,被告在公司内部向销售人员发布通知,主要内容为:按照公司规章制度要求,业务人员不出差的时间应每天按时上下班。从2014年10月13日起严格按照公司要求对每一位员工进行考勤,对无故不到岗者视为矿工处理。2014年10月24日,被告发布通知,涉及本案的主要内容有:自2014年10月26日开始放假,销售部除内勤配合财务完善报表账务外,其他业务人员在放假期间根据工作需要提前通知公司,安排车辆催款。生产办留用一人,财务部出纳会计二人,经理办一人,清欠办一人正常上班。2014年10月17日,原告刘新明就其本案请求申请劳动仲裁,于2014年11月28日以需要补充证据为由申请撤诉,乌鲁木齐市米东区人事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以米劳仲决字(2014)502号仲裁决定书同意其撤回仲裁申请。2014年12月12日,原告再次以本案请求申请劳动仲裁,乌鲁木齐市米东区人事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米劳人仲字(2015)4号仲裁裁决:一、双方当事人于2014年10月17日解除劳动关系;二、由被申请人(即本案被告郑和公司)支付申请人(即本案原告刘新明)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29127.56元;三、由被申请人支付申请人未签订劳动合同的二倍工资43582元;四、由被申请人支付申请人差费10048元;五、由被申请人支付申请人邮寄送达费60元;六、驳回申请人其他仲裁申请。原告刘新明不服,遂提起本案诉讼。上述事实有仲裁决定书、仲裁裁决书、通知、差费报销单、2013年销售部薪酬考核管理细则、2014年销售部薪酬考核管理办法、门窗合同承揽办法、2012年各片区销售提成��、销售明细表、工资表、中国农业银行的对账单、明细分类账、销售出库单、欠条、2012年1月至2014年10月份工资清单一份,农业银行转账发放工资记录、证人证言、当事人的陈述及庭审笔录在卷佐证。本院认为:1、关于解除劳动关系的时间问题。原告在2014年10月17日申请劳动仲裁时已要求解除劳动关系,故本院确认双方解除劳动关系时间为2014年10月17日。被告抗辩原告自2014年9月20日之后便没有来公司上班,双方劳动关系解除时间应当为2014年9月20日,但未提供相应证据予以证实,故对其此项抗辩本院不予采纳。2、关于补缴社会保险费的问题。双方均认可原告刘新明的社会保险费缴纳至2014年10月,双方劳动关系于2014年10月17日解除,故对原告要求被告补缴2014年11月至2015年1月社会保险费的请求,本院不予支持。3、关于原告刘新明主张的拖欠其2012年提成工资,2013、2014���工资和剩余30%基本工资问题。《劳动法》第五十条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六条规定,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用人单位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从原告提交的中国农业银行工资发放明细对账单及被告提交的工资发放财务凭证看,被告拖欠原告2013年6月至7月、2014年6月至10月16日工资未发放。原告主张其2014年基本工资为9166.67元,但未提供相应证据予以证实。而从原、被告提交的发放工资记录统计看,2013年除6至7月原告平均工资为6475.46元,2014年1月至5月原告平均工资为6473.3元,本院以此作为被告拖欠原告2013年6月至7月、2014年6月至10月16日工资计算依据,故被告应��付原告2013年6月、7月拖欠工资12950.92元,2014年6月至10月16日拖欠工资30655.17元(6473.3元/月×4个月+6473.3元/月÷21.75天×16天)。被告抗辩仅拖欠原告2014年9月工资1500元,且原告已经领取现金,但未提供相应证据予以证实,故本院对其此项抗辩意见不予采纳。关于原告主张的2012年销售提成工资问题。因原告提供的初步证据不能证实其2012年销售任务为550万元,也未提供相应证据证实被告拖欠其2012年销售提成工资113398.72元,故对其此项请求,本院不予支持。关于原告主张的2013年、2014年剩余30%基本工资问题。根据原告提供的2013年销售部薪酬及考核管理细则、2014年销售部薪酬及考核管理办法的约定,原告作为销售人员的工资构成为基本工资+年终考核工资+超额提成,月工资按年薪月平均工资的70%发放,年终考核工资为年薪的30%,年终提成按照完成任务量,超额部分按比例提成。被告方未提供其公司2013年年终考核情况及年终考核工资发放的相应证据,应当承担不利的后果。原告主张的2013年剩余30%基本工资27250元符合法律规定,被告应予支付。原告主张的2014年剩余30%的工资,因双方劳动关系于2014年10月17日解除,无法进行年终考核确定是否支付剩余30%工资,故对原告此项请求,本院不予支持。关于被告郑和公司主张原告以其2013年5月之后工资作为对案外人担保,故不存在支付拖欠工资问题的意见,因担保关系与劳动争议不属于同一法律关系,对其此项抗辩意见,本院不予采纳。5、关于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问题。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第四十六条规定,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2010年7月原告刘新明入职,至2014年10月17日双方解除劳动关系,共计4年3个月16天,故郑和公司应支付刘新明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为29129.85元(6473.3元/月×4.5个月)。6、关于原告刘新明主张的未签订劳动合同二倍工资问题。《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最长不超过11个月。原告对被告提供的有“刘新民”字样的劳动合同不予认可,但不要求对“乙方”处签名进行鉴定,同时原告认为其主张的是2013年10月2日至2014年8月31日期间未签订劳动合同二倍工资。从该合同约定的期限看,劳动合同到期日为2013年10月1日,该劳动合同期满后,原告仍在被告处工作,双方未续订劳动合同,故被告郑和公司应支付原告刘新明2013年10月2日至2014年8月31日未签订劳���合同二倍工资为71206.3元(6473.3元/月×11个月)。7、关于原告刘新明主张的未支付工资的二倍工资问题。因原告此项请求未经过劳动行政部门先行处理,故对其此项请求,本院不予支持。8、关于原告刘新明主张的差旅费问题。差旅费是指出差期间因办理公务而产生的交通费、住宿费和公杂费等各项费用。凭票报销的差旅费不是工资,差旅费一般构成是劳动者向单位借款即预支差旅费;另一种是职工垫付差旅费,要求公司报销。车票、差旅费等涉及用人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差旅费报销问题不属于人民法院的受案范围,故对原告此项请求,本院不予处理。仲裁邮寄送达费60元系刘新明申请劳动仲裁的合理花费,郑和公司应予支付。综上,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七十二条、第五十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第四十六条、第四十七���、第八十二条、第八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六条,最高人民法官关于职工执行公务在单位借款长期挂账发生纠纷法院是否受理问题的答复(1999)民他字第4号,《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的通知》劳社部发(2008)3号之规定,判决如下:一、驳回原告刘新明要求被告郑和建工有限公司补缴2014年11月至2015年1月养老、失业保险费;支付拖欠2012年销售提成工资113398.723元、2014年剩余30%工资13750元、未支付工资的二倍工资赔偿金361975.44元的诉讼请求;二、原告刘新明与被告郑和建工有限公司于2014年10月17日解除劳动关系;三、被告新疆郑和建工有限公司支付原告刘新明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29129.85元(6473.3元/月×4.5个月),于判决生效后十日内付清;四、被告新疆郑和建工有限公司支付原告刘新明2013年6月至7月拖欠工资12950.92元,2014年6月至10月16日拖欠工资30655.17元(6473.3元/月×4个月+6473.3元/月÷21.75天×16天),2013年剩余30%基本工资27250元,于判决生效后十日内付清;五、被告新疆郑和建工有限公司支付原告刘新明未签订劳动合同二倍工资71206.3元(6473.3元/月×11个月),于判决生效后十日内付清;六、被告新疆郑和建工有限公司支付原告刘新明仲裁邮寄送达费60元,于判决生效后十日内付清。原告刘新明预交案件受理费10元,因适用简易程序减半收取为5元,邮寄送达费60元,合计65元,由被告新疆郑和建工有限公司承担;另一半受理费5元由本院在本判决生效后予以退还。如未按本判决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规定,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中级人民法院。代理审判员 孙文霞二〇一五年五月十四日书 记 员 苏美娜 来源: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