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嘉民重字第661号
裁判日期: 2015-05-12
公开日期: 2015-10-13
案件名称
朱某甲与朱某乙分家析产纠纷一审民事判决书
法院
嘉祥县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嘉祥县
案件类型
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一审
当事人
朱某甲,朱某乙,朱某丙,朱某丁,朱某戊,朱某己,朱某庚,付某,朱某辛
案由
分家析产纠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13年)》:第六十四条第一款;《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1998年)》:第十五条第一款;《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条第一款,第十三条第一款
全文
山东省嘉祥县人民法院民 事 判 决 书(2013)嘉民重字第661号原告朱某甲,农民。委托代理人石磊,嘉祥金镜法律服务所法律工作者。被告朱某乙,农民。委托代理人朱群福,农民。委托代理人徐保新,嘉祥明远法律服务所法律工作者。第三人朱某丙,农民。委托代理人刘雪莲,农民。第三人朱某丁,农民。第三人朱某戊,农民。第三人朱某己,农民。第三人朱某庚,农民。第三人付某,胜利油田职工。系朱某庚之子。第三人朱某辛,农民。系朱某甲之子。原告朱某甲与被告朱某乙、第三人朱某丙、朱某己、朱某丁、朱某戊、朱某庚、付某分家析产纠纷一案,原告朱某甲不服本院(2013)嘉民初字第661号民事判决,向济宁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济宁市中级人民法院于2014年3月18日作出(2014)济民终字第37号民事裁定,撤销本院上述判决,发回重审。本院依法另行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朱某辛申请作为第三人参加本案诉讼,本院予以准许。原告朱某甲及其委托代理人石磊,被告朱某乙及其委托代理人朱群福、徐保新,第三人朱某丙委托代理人刘雪莲、第三人朱某己、朱某辛到庭参加了诉讼,第三人朱某丁、朱某戊、朱某庚、付某经合法传唤未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原告朱某甲诉称,原、被告及第三人朱某丙、朱某己、朱某丁、朱某戊、朱某庚与死者朱茂银系同胞兄弟姐妹,朱茂银于2012年因交通事故死亡。朱茂银遗产包含:一、因交通事故产生的死亡赔偿金21万元,丧葬费已支出65000元,余款145000元现由第三人付某保管;二、银行存款40000元,在朱茂银去世后由被告之子朱群福取出;三、债权合计6000元,其中南吴村张宝福欠5000元,朱井村刘凤美欠1000元,刘凤美已向朱群福归还债务,张宝福出具的借据现由朱群福保管;四、宅院一处,现由被告使用;五、责任田0.92亩,种有杨树200棵。朱茂银生前未有配偶和生育子女,要求依法对朱茂银遗留的死亡赔偿金、银行存款及所种树木等遗产进行分割,诉讼费用由被告承担。被告朱某乙辩称,朱茂银死亡赔偿金不属于遗产,赔偿协议明确该款是赔偿给朱耀威的,其中包含朱耀威的抚养费;银行存款4万元不实,只有3万元,且被告并未占有;债权合计6000元不实,刘凤美偿还债务420元时,朱群福及朱耀威并未收取;朱茂银遗产不包含宅院,该宅院属于被告所建;朱茂银责任田的承包经营权不能继承,上面的树木由被告种植,不属于朱茂银的遗产。朱茂银生前收养朱耀威,其遗产应由朱耀威继承,请求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第三人朱某丙述称,要求分割朱茂银遗留的宅基地和责任田。第三人朱某己述称,不要求分割朱茂银的遗产。第三人朱某辛述称,朱茂银与朱耀威不是收养关系,在自己家里办理丧事,并为朱茂银摔盆挑幡送终,朱茂银生前宅院应归自己所有,否则要求被告给付挑幡摔盆费用一万元,在自己家中办理整个丧事,要求躺丧费5万元。第三人朱某丁、朱某戊、朱某庚、付某未到庭应诉答辩。本案的争执焦点是:原告与第三人要求分割死亡赔偿金145000元及银行存款、债权、杨树及宅院一处的事实与法律依据。针对上述焦点问题,原告向本院递交以下证据:1、嘉祥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嘉公交认字[2012]第0642号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证实朱茂银发生交通事故死亡的事实,侵权人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2、2012年9月4日收到条一张,证实朱茂银死亡后侵权方赔偿21万元,该款由付某保管。3、朱茂银户籍证明,证明朱茂银生前未婚。4、朱井村委会证明,证明朱茂银生前未婚,没有配偶和子女。朱茂银有房屋一处,承包耕地0.92亩。5、2013年7月3日的质证笔录证明朱茂银死后的银行存款4万元。6、济宁中级人民法院调查笔录一份,以及二审时原告提交的证人证言七份。能证实朱茂银死后本案涉诉的当事人曾打成过一份协议,协议的内容明确了朱茂银的遗产,包括:土地和房屋、存款,能证明朱耀威与朱茂银并非是收养关系,也未与朱茂银共同生活。将户口落在朱茂银名下,只是朱群福为了躲避计划生育的罚款,且除了户口以外,被告没有证据证明朱耀威的所谓的收养关系符合我国收养法的相关规定,收养关系不成立。朱茂银死亡后所有的丧事在原告儿子朱某辛家办理。且死者照片仍在朱某辛家供放,因此死亡赔偿金原告应当多分。被告朱某乙对上述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户籍证明、朱井村委会证明朱茂银生前未婚无配偶、耕地0.92亩没有异议,但认为耕地一直由被告耕种,朱茂银所住房屋为被告所建,不是朱茂银遗留财产。对原一审证据,不能证明朱茂银有遗产存在,也不能证明原告及第三人对朱茂银的遗产享有继承权,更不能证明原告和第三人对朱茂银因交通事故而得到的赔偿款享有权利。二审中院调查笔录中原告所述的七份证人没有出庭作证,不具备真实性,该证人证言二审法院也并未认定。被告提交以下证据:1、朱茂银、朱耀威身份及户籍信息及常住人口登记卡、嘉祥县道路交通事故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协议书一份以及朱井村委会和村委会干部张风娥、朱绍文的证言,能证明:第一,朱茂银生前主动要求村委会要求并实际收养了朱耀威,将朱耀威的户籍入到朱茂银的户口本上;第二,2012年8月31日陈兴扬驾驶鲁H×××××小型轿车与朱茂银驾驶的电动自行车相撞,致朱茂银当场死亡。陈兴扬一次性赔偿朱耀威死亡赔偿金、丧葬费、被抚养人生活费、处理事故人员误工费、交通费、精神损害抚慰金、车辆损失等共计人民币21万元.朱茂银死亡赔偿款是赔偿给朱耀威的,与本案当事人没有关系。该赔偿款权利人是朱耀威,且明确包含被抚养人生活费;第三,原告所主张的宅院不是朱茂银的遗产,该宅基地是本村规划给被告,并由被告出资建造;第四,朱茂银的责任田的树木是被告所种植,且该责任田也一直由被告管理;第五,朱茂银生前一直跟随朱某乙生活,与朱耀威一家生活关系紧密。2、嘉集建(两)字第96-0035号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证,证明朱某乙于1996年12月15日取得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原告对二被告提交的上述证据存有异议,认为:朱耀威与朱茂银的收养关系应当向县级以上政府民政部门登记,收养关系不能成立。朱绍文是村委文书,经其手三份村委会证明和其本人的陈述有矛盾之处,其陈述不具备证明效力。第三人刘雪莲、朱某己、朱某丁、朱某辛对原告提交的证据无异议,对被告提交的证据部分存有异议,认为朱茂银与朱耀威的收养关系不成立,认为房屋、责任田是朱茂银遗留的遗产。本院依法调取以下证据:1、本院于2013年6月24日调查张风娥笔录,证明自己负责村支部、村委会工作时,朱茂银找到自己要求将朱耀威的户口入在他名下,给他养老,自己要求他和朱某乙先行商量同意后,自己才去当地派出所办理户籍登记的情况。2、本院于2013年9月5日调查朱绍文笔录,证明村规划之前,许多房屋倒塌,朱某乙、朱茂银居住的宅院都是朱某乙建造的,朱茂银跟随朱某乙吃饭,其责任田也由朱某乙耕种。3、本院于2014年7月16日调查蒋长红笔录,证明未查询到朱茂银的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地籍记载。4、本院于2014年4月23日和2014年8月28日勘验笔录,证明朱茂银生前居住宅院四至及建造构造,朱茂银0.92亩责任田里种植杨树80棵。5、本院于2014年8月20日调查袁东玲笔录,证明曾经取过朱茂银的银行存款3万元,取款后即交付朱茂银。6、本院于2015年4月23日调查付兴庆、付某笔录,证明朱茂银曾在东营打工生活,1998年前后朱某乙在朱茂银宅基地上建造房屋居住,并且在其责任田里种树,理应由朱某乙负责其生活。朱茂银死亡后没有按事先达成的协议履行。对以上证据,原告朱某甲认为,朱茂银生前居住宅院及责任田里种植的杨树是其个人财产,价值分别8万元和6000元,但不申请委托有关鉴定机构评估其价值;朱群福于2013年7月3日质证笔录,能证明朱茂银银行存款属于遗产,且已经被取走,自己同意按朱茂银遗留3万元存款来分配;放弃南吴村张宝福欠5000元,朱井村刘凤美欠1000元,合计债权6000元的遗产分配请求。被告朱某乙认为,朱茂银生前居住的宅院是自己建造并居住喂羊;自己已在朱茂银分得的老宅院上建造新房,并取得有关部门颁发的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证;朱茂银责任田里的树木是自己栽种管理;自己照顾朱茂银的生活并不是因为贪图其财产;朱某辛自愿在其家里举办朱茂银的丧事,不存在给他一万元的协议。第三人刘雪莲、朱某己、朱某丁、朱某辛对以上证据同原告的质证观点。通过上述证据,可以认定以下事实:原告朱某甲、被告朱某乙和第三人朱某丁、朱某戊、朱某庚、朱某己、朱某丙和死者朱茂银系同胞兄弟姐妹关系,第三人付某系朱某庚之子。朱茂银生前未娶妻生子。2009年,经朱某乙、朱茂银同意,以及嘉祥县疃里镇朱井村委会协调,将朱群福的儿子朱耀威、以朱茂银长子的名义登记于朱茂银户口薄上。2012年8月31日,陈兴扬驾驶轿车与朱茂银驾驶的电动自行车相撞,致使朱茂银死亡。2012年9月4日,在嘉祥县道路交通事故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主持下,陈兴扬与朱耀威及其法定代理人朱群福达成调解协议:陈兴扬一次性赔偿朱耀威人民币21万元。经协商,在第三人朱某辛家中举办葬礼,朱某辛为朱茂银挑幡摔盆,原、被告及第三人同意从朱茂银赔偿款中支付朱某辛一万元。在朱茂银的21万元死亡赔偿款中,操办朱耀银葬礼支出丧葬费65000元,余款145000元由第三人付某保管,经协议给付朱某甲、朱某丁、朱某丙各25000元,剩余7万元归朱耀威所有。除朱某甲外,朱某丁、朱某丙分别领取25000元,协商同意给付朱某辛一万元挑幡摔盆的费用亦未履行。原告要求分割朱茂银遗产,诉来本院。本院认为,合法的继承权受法律保护,朱耀威以长子的身份登记在朱茂银的户口薄上,该收养没有在民政部门登记,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收养关系的成立要件,其对朱茂银的财产没有继承权。朱茂银未娶妻生子,其遗产应由原、被告和第三人朱某丁、朱某丙、朱某戊、朱某己、朱某庚继承。朱某戊、朱某己、朱某庚自愿放弃继承权,应予认可。根据原、被告提交的相关证据,朱茂银生前在朱井的日常生活,被告朱某乙一家照顾较多,尽了主要扶养义务,可以适当多分其遗产。朱茂银生前居住房屋,系朱某乙所建,依据原告及第三人朱某丁、朱某丙陈述和付兴庆证言,应为朱茂银遗产,可以由被告继承。原告认可朱茂银生前存款30000元,属于其遗产,可以由原告继承。朱茂银的责任田属于集体,依法不能由个人所有,责任田的树木80棵,应为朱茂银的个人财产,可以由原告继承,因该树木系被告种植管理,可以由原告给付被告树苗损失补偿2000元。第三人朱某丁、朱某丙未对朱茂银日常生活照顾,对朱茂银的遗产不予分配。根据朱耀威以长子身份登记在朱茂银户口上及朱耀威签订调解协议的事实,结合朱井村委会出具的证明,可以判断朱某乙一家与朱茂银生前共同生活的紧密程度要大于其他兄弟姐妹,对死亡赔偿金应当根据各方当事人与朱茂银关系的疏近及与朱茂银共同生活的紧密程度作出合理分配。经各方协商,朱某乙同意给付朱某甲、朱某丁、朱某丙25000元,剩余7万归朱某乙及朱耀威所有,本院应予准许。协议给付朱某甲的25000元现由第三人付某保管,应当由其给付原告。第三人朱某辛要求躺丧费5万元,无法律依据,本院不予支持,但根据协议为朱茂银挑幡摔盆,要求给付一万元的请求,不属于丧葬费用,有精神抚慰金的性质,可以由原、被告及第三人分别从自己所领取的死亡赔偿金中给付。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第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条、第十三条之规定,判决如下:一、朱茂银生前存款3万元由原告朱某甲继承,被告朱某乙于判决书生效之日起5日内将该款给付原告朱某甲。二、被告朱某乙在朱茂银责任田里种植的杨树,归原告朱某甲所有,原告朱某甲给付被告朱某乙树苗补偿费2000元。三、朱茂银生前居住房屋归被告朱某乙所有。四、第三人付某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五日内给付原告朱某甲25000元。五、原告朱某甲、被告朱某乙、第三人朱某丁、第三人朱某丙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五日内分别支付给第三人朱某辛2500元。六、驳回原告朱某甲的其他诉讼请求。七、驳回第三人朱某丙要求被告朱某乙分割朱茂银遗留的宅基地和责任田的诉讼请求。八、驳回第三人朱某辛要求被告朱某乙给付躺尸费50000元的诉讼请求。如果未按本判决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规定,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案件受理费550元,由原、被告平均负担。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山东省济宁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长 苏余伦审判员 翟东方审判员 楚遵安二〇一五年五月十二日书记员 王建华 百度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