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2015)顺刑初字第57号

裁判日期: 2015-04-09

公开日期: 2015-08-03

案件名称

朱某犯污染环境罪一审刑事判决书

法院

顺平县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顺平县

案件类型

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一审

当事人

朱某

案由

污染环境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997年)》:第三百三十八条,第三百三十八条;《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

全文

河北省顺平县人民法院刑 事 判 决 书(2015)顺刑初字第57号公诉机关河北省顺平县人民检察院。被告人朱某,农民。因涉嫌犯污染环境罪,于2014年9月20日被顺平县公安局刑事拘留,同年10月27日经顺平县人民检察院批准由顺平县公安局执行逮捕。现羁押于顺平县看守所。河北省顺平县人民检察院以顺检刑诉(2015)15号起诉书,指控被告人朱某犯污染环境罪,于2015年3月18日向本院提起公诉。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顺平县人民检察院指派检察员王巍、邢玉聪出庭支持公诉。被告人朱某到庭参加诉讼。现已审理终结。顺平县人民检察院指控,卢某某(另案处理)雇佣被告人朱某及项某甲、项某乙、邢某、廉某(均另案处理),在租赁的刘某(另案处理)位于顺平县台鱼乡台鱼村村北一废弃厂房内,使用废旧电瓶内的铅板和铅泥提炼铅锭,污染了周边环境。经顺平县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所对扣押的三块铅锭称重,铅锭净重6470千克。顺平县环境保护局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认定经拆散、破碎、砸碎后分类收集的铅酸电池、镉镍电池、氧化汞电池灯部件属于HW49其它废物类别特定行业,废物代码900-044-49危险特性T。对于指控的事实,公诉机关提供了相关证据,据以认定被告人朱某的行为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之规定,构成污染环境罪。提请本院依法判处。被告人朱某对公诉机关指控的犯罪事实及罪名均无异议。经审理查明,卢某某(另案处理)雇佣被告人朱某及项某甲、项某乙、邢某、廉某(均另案处理),在租赁的刘某(另案处理)位于顺平县台鱼乡南台鱼村村北一废弃厂房内,使用废旧电瓶内的铅板和铅泥提炼铅锭,污染了周边环境。经顺平县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所对扣押的三块铅锭称重,铅锭净重6470千克。顺平县环境保护局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认定经拆散、破碎、砸碎后分类收集的铅酸电池、镉镍电池、氧化汞电池灯部件属于HW49其它废物类别特定行业,废物代码900-044-49危险特性T。上述定罪量刑事实,由经法庭质证、认证的下列证据予以证实:1、受案登记表证实:2014年9月19日13时许,顺平县公安局接到匿名举报称,在台鱼乡台鱼村村北一废弃厂房内非法拆解废弃电瓶提炼铅锭。2、抓获经过证实:2014年9月19日,顺平县公安局刑侦大队大案中队接到群众匿名举报称:在台鱼乡台鱼村北有人在一废弃厂房内非法拆解废旧电瓶提炼铅锭。经调查,民警于当场将朱某抓获。经讯问,朱某对其伙同他人非法利用拆解电瓶炼铅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3、顺平县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所出具的证明一份证实:该所受顺平县公安局委托对朱某、项某甲等人非法处置加工的铅锭(三块)进行称重,总重8696千克,三轮车皮重2226千克,铅锭净重6470千克。4、扣押决定书及物品清单证实:扣押涉案物品斗型固体铅块三个。5、调取证据清单、协议书复印件一份证实:调取证据租赁协议书一份,卢某某、沈某某在租赁刘某原台鱼水泥厂厂房,租期5-10年,租金2万/年。6、顺平县公安局刑事侦查大队大案中队情况说明一份证实:经查找,无法确认安徽省太和县大廉村于某的真实身份。7、户籍证明。8、顺平县公安局刑事侦查大队大案中队出具情况说明三份证实:朱某拒不交代老板的真实身份,有逮捕必要;朱某主动供述卢某在顺平县高于铺镇高于铺村一民宅内非法拆解废旧电瓶,经查,发现在高于铺村北发现一处空置房屋院落,院内地上遗留已拆解废旧电瓶碎壳等塑料垃圾;卢某某因车祸致颅脑损伤在界首市人民医院治疗不能到案,将另案处理。9、界首市人民医院诊断证明证实:卢某某因脑损伤于2015年1月14日入院治疗。10、顺平县环保局证明证实:在工业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电子电器产品、电子电气设备、经拆散、破碎、砸碎后分类收集的铅酸电池、镉镍电池、氧化汞电池、汞开关阴极射线管和多氯联苯电容器等部件,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属于HW49其他废物类别非特定行业,废物代码900-044-49危险特性T。11、证人邢某证言证实:自2014年农历8月18日,其与项某乙经朱某介绍到顺平县台鱼乡南台鱼村北一非法炼铅的厂子打工,与项某甲戴防毒面具负责把已经拆下来的铅放进高温炉熔化,再将铅水倒入模具里冷却成一吨多四方形的铅锭,其一班能生产3、4个铅锭。一共熔了约20多吨原料,还有10吨多原料未熔。炼铅的废水乳白色,无异味,排到厂子南边的玉米地里。其不知道炼铅原料的收购渠道和铅锭的销售渠道,只见过一次蓝色翻斗车来厂子拉铅锭。朱某负责管工人吃饭,并约定日工资150元左右。其与项某甲、项某乙一共干了三天多。其知道炼铅的行为有污染,且违法,所以厂子白天都锁着门,怕公安检查。12、证人项某甲证言证实:自2014年9月16日,其经朱某介绍到顺平县台鱼乡南台鱼村北一非法炼铅的厂子打工。其与邢某、弟弟项某乙戴防毒面具负责把已经拆下来的铅放进高温炉熔化,再将铅水倒入模具里冷却成一吨多四方形的铅锭,其一班能生产3、4个铅锭。一共熔了约20多吨原料,还有10吨多原料未熔。其不知道炼铅原料的收购渠道和铅锭的销售渠道,只见过一次蓝色、河北的翻斗车来厂子拉铅锭。朱某负责工人吃住、发工资、发防护面具,并约定日工资150元左右。其一共干了四天,知道炼铅的行为有污染,且违法,所以厂子白天都锁着门,怕公安检查。13、证人项某乙证言证实:自2014年阴历8月18日,其与哥哥项某甲经朱某介绍到顺平县台鱼乡南台鱼村北一非法炼铅的厂子打工炼铅。工人一共分两班日夜倒班,一班三个人,其与项某甲、邢某一班负责把从废旧电瓶拆下来的铅放进高温炉熔化,再将铅水倒入模具里冷却成一吨多四方形的铅锭,工作时带防毒面具。其一班能生产3铅锭,大约还有10吨多原料未熔。炼铅的废水乳白色、冒着热气,排到厂子南边的玉米地了。其不知道厂子老板是谁,只知道是个女的,叫王什么玲,短发,40多岁,安徽与河南交界地口音,身高1.62米,体态中等,肤色较白,大眼睛。朱某负责工人吃住、发工资、发防护面具,并约定日工资150元左右。其一共干了四天,知道炼铅的行为有污染,且违法,所以厂子白天都锁着门,怕公安机关检查。14、证人廉某证言证实:自2014年9月16日,其经朱某介绍到顺平县台鱼乡南台鱼村北一非法炼铅的厂子打工。工人分两班倒,项某甲、项某乙、邢某一班,其与朱某、小焦(不知道名字)一班,负责把已经拆下来的铅放进高温炉熔化,再将铅水倒入模具里冷却成一吨多四方形的铅锭,其一班能生产3、4个铅锭。其不知道炼铅原料的收购渠道和铅锭的销售渠道,只见过一次蓝色、河北的翻斗车来厂子拉铅锭。朱某负责管工人吃住、发工资、发防护面具,并约定日工资120元左右,不知道厂子老板是谁。其一共干了三天多,烧了大约二十多吨铅泥。其知道炼铅的行为有污染,且违法,所以厂子白天都锁着门,怕公安检查。15、证人刘某证言证实:其将位于顺平县台鱼乡南台鱼村北的厂房以2万元/年的价格租给安徽阜阳的卢某某和沈某某弄塑料,后沈某某不干了,卢某某一个人干。卢某某被环保局查处后,又与一个不知道姓名的、40多岁安徽口音的女的合伙炼铅。其知道炼铅有污染,但是由于租约未到期,其就没有管此事。其见过炼铅的过程,就是从废旧电瓶拆卸下来废旧铅渣滓,放到炼铅炉熔化然后流到模具里铸成铅锭。一天能炼三个铅锭,一个铅锭重一吨多。化铅用的水乳白色、没有异味,排到厂子南边的玉米地里。白天锁着门干活,怕警察查。16、被告人朱某供述证实:2014年9月16日其经于某介绍,与廉某、项某甲来到顺平县台鱼乡南台鱼村北一个非法炼铅的厂子打工。老板是卢某某和一个李姓(不知道具体姓名)、体态较瘦、短发、40多岁的女的。他们首先将电瓶拉到高于铺村的一个厂子,由那里的工人拆解,再将拆下来的铅板和铅泥偷运到其所在的厂子炼铅。工人分为两班倒干活,一班12小时,项某甲、项某乙、邢某一班干夜班,其与廉某、小焦(不知道具体姓名)一班干白班。炼铅过程就是将拆下来的铅放入高温炉熔化,然后将铅水倒入模具冷却成一吨左右四方形的铅锭,一吨铅泥大约能烧出0.6吨铅锭,每个班能生产3、4个铅锭。其不知道废旧电瓶的收购渠道和铅锭的销售渠道,只见过一次蓝色翻斗车来厂子拉铅锭。其一共干了四天活,炼铅原料用了约20多吨。于某介绍其来时工资约定为每天一百四五十块钱。炼铅时戴的防毒面具是自己带来的。其在厂子负责干活、炼铅,卢某某发工资。烧铅的炉子有问题,项某乙说邢某技术好,其跟卢某某说让邢某来看看。卢某某让其领着廉某、小焦、项某甲先到厂子,卢某某带着邢某、项某乙后来的。17、现场勘验检查工作记录、现场示意图、现场照片证实:现场位于顺平县台鱼乡南台鱼村西北,刘某的废弃厂房内。此院坐南朝北,四周有院墙,院门口开在北边中间部位,是两扇蓝色铁门。正冲大门口院内有一影壁,影壁北侧堆放着废旧电池壳。院北侧编织袋内装有废旧电池外壳,西边厂房内有铅锌。院中间偏西侧有三块铅锭。院南边是加工厂,有熔炼炉设备。18、辨认笔录证实:朱某辨认出卢某某;刘某辨认出卢某某。上述证据经庭审质证,证据之间相互印证,足以作为定罪量刑的证据。本院认为,被告人朱某违反国家规定,非法提炼铅锭6470千克,应当认定为“严重污染环境”。其行为侵害了国家防治污染的管理制度,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之规定,构成污染环境罪。公诉机关指控的罪名成立。被告人当庭自愿认罪,具有一定的悔罪表现,可酌情从轻处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第(二)项的规定,判决如下:被告人朱某犯污染环境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千元。(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即自2014年9月20日起至2015年7月19日止。)如不服本判决,可在接到判决书的第二日起十日内,通过本院或直接向保定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书面上诉的,应当提交上诉状正本一份,副本两份。审判长  张新科审判员  肖 霄审判员  魏 红二〇一五年四月九日书记员  王玉珺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