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2015)无刑初字第00144号

裁判日期: 2015-04-09

公开日期: 2015-05-21

案件名称

燕某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一审刑事判决书

法院

无为县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无为县

案件类型

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一审

当事人

燕某某

案由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997年)》:第二百七十六条之一第一款,第七十二条第一款,第七十二条第一款,第七十三条第一款;《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第六条

全文

安徽省无为县人民法院刑 事 判 决 书(2015)无刑初字第00144号公诉机关安徽省无为县人民检察院。被告人燕某某,男,1966年8月3日出生于江苏省沛县,汉族,初中文化,经商。2015年1月5日因涉嫌犯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被无为县公安局刑事拘留,同年1月12日被无为县公安局取保候审,2015年3月2日被无为县人民检察院取保候审。现居住原住址。安徽省无为县人民检察院以无检刑诉(2015)89号起诉书指控被告人燕某某犯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于2015年3月26日向本院提起公诉。本院依法适用简易程序,实行独任审判,于2015年4月8日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无为县人民检察院指派检察员季毓桃出庭支持公诉,被告人燕某某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安徽省无为县人民检察院指控:2013年期间,被告人燕某某承建无为县开发区标准化厂房项目,并雇佣吴某某、张某、黄某某、范某某、徐某某等14人进行施工,工程结束后,被告人燕某某拖欠该14名工人的工资共计人民币253100元。2014年9月22日,无为县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向被告人燕某某发出责令改正决定书,责令其在三日内付清工人工资,但被告人燕某某仍拒不支付工资,2014年11月27日无为县公安局对其立案查处,并于2015年2月28日向无为县人民检察院移送审查起诉。2015年1月5日,被告人燕某某被抓获归案。2015年1月8日,被告人燕某某付清了所欠工人工资共计人民币253100元。上述事实,被告人燕某某在庭审中亦无异议,并有书证:劳动保障监察责令改正决定书、欠条、收条、户籍信息、抓获经过;被害人吴某某、陆某某、黄某某的陈述;被告人燕某某的供述等证据证实,足以认定。本院认为:被告人燕某某逃避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劳动监察部门责令支付后仍不支付,其行为已构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公诉机关指控罪名成立,本院予以支持。被告人燕某某当庭自愿认罪,且在提起公诉前已付清所拖欠的被害人工资,尚未造成严重后果,对被告人燕某某予以从轻处罚。考虑到被告人燕某某犯罪后确有悔罪表现,且具备社区矫正条件,依法可以适用缓刑。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条之一第一款,第七十二条第一、三款,第七十三条第二、三款,《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第六条之规定,判决如下:被告人燕某某犯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宣告缓刑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20000元(已缴纳)。(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如不服本判决,可在接到判决书的第二日起十日内,通过本院或者直接向安徽省芜湖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书面上诉的,应当提交上诉状正本一份,副本二份。审判员  陈晓玲二〇一五年四月九日书记员  郁 芳附:相关法律条文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条之一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有前两款行为,尚未造成严重后果,在提起公诉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并依法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一)犯罪情节较轻;(二)有悔罪表现;(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三条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二个月。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一年。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条之一第一款规定的“数额较大”:(一)拒不支付一名劳动者三个月以上的劳动报酬且数额在五千元至二万元以上的;(二)拒不支付十名以上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且数额累计在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备案。5.《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拒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尚未造成严重后果,在刑事立案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并依法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可以认定为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在提起公诉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并依法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刑事处罚;在一审宣判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并依法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可以从轻处罚。对于免除刑事处罚的,可以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予以训诫、责令具结悔过或者赔礼道歉。拒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造成严重后果,但在宣判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并依法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可以酌情从宽处罚。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