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2014)鼓民初字第4403号

裁判日期: 2015-04-09

公开日期: 2015-07-22

案件名称

吉某、曾某甲与曾某乙、林某等继承纠纷一审民事判决书

法院

福州市鼓楼区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福州市

案件类型

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一审

当事人

吉某,曾某甲,曾某乙,林某,曾某丙

案由

继承纠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二条,第二十五条第一款,第三条,第九条,第十条第一款,第十三条第一款,第二十九条第一款;《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13年)》:第六十九条

全文

福州市鼓楼区人民法院民 事 判 决 书(2014)鼓民初字第4403号原告吉某,男,汉族,1947年10月29日出生,住江苏省涟水县。原告曾某甲,女,汉族,1955年10月25日出生,住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被告曾某乙,女,汉族,1931年7月13日出生,住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被告林某,女,汉族,1973年7月19日出生,住址同上。被告曾某丙,男,汉族,2004年7月19日出生,住址同上。法定代理人林某,与被告曾某丙系母子关系。三被告共同委托代理人张国贤、陈彩霞,福建汇成律师事务所律师。原告吉某、曾某甲诉被告曾某乙、林某、曾某丙继承纠纷,本院受理后,依法进行了审理,并作出(2013)鼓民初字第1581号民事判决书,原告对本院判决不服提出上诉,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后认为本院认定事实不清,以(2013)榕民终字第4304号民事裁定书裁定发回重审。本院立案受理后,依法另行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吉某、曾某甲,被告曾某乙、林某及三被告的共同委托代理人张国贤,陈彩霞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原告诉称,两原告父亲吉晓白1924年4月出生于江苏省涟水县,20世纪40年代吉晓白与水秀才在江苏省涟水县结婚并生育原告吉某。吉晓白解放后南下定居福建省福州市,并在福州市石油供应站(现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福州石油分公司)任职。1955年吉晓白在福州与被告曾某乙结婚,并生育女儿曾某甲、儿某甲、儿某乙。其中曾某丁因疾于1979年逝世,生前未婚亦无子嗣;曾某戊于2007年2月去世,曾某戊生前有妻子林某、儿子曾某丙。吉晓白与被告曾某乙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拥有福州市鼓楼区柏林坊1号12段199地号房屋,并将产权登记在被告曾某乙名下。1983年吉晓白去世。1995年福州市鼓楼区房地产开发经营公司对鼓楼区柏林坊1号12段199地号房屋进行拆迁,并向产权人补偿安置福州市鼓楼区鼓西街道西洪路181号西洪小区2#2008和4#319房屋。但今两原告发现,在未告知、也未经原告同意的情况下,三被告于2011年7月18日擅自将4#319房屋登记至其三被告名下。而拆迁安置的另一套房产西洪小区2#2008房屋,也在未告知、未经原告同意的情况下,于2011年9月20日被登记至三被告名下。故原告诉请判令:1.确认两原告均系位于福州市鼓楼区鼓西街道西洪路181号西洪小区4#楼319单元房产的共有人,分别拥有该套房产12.5%的产权份额;确认两原告均系福州市鼓楼区鼓西街道西洪路181号西洪小区2#2008单元房产的共有人,分别拥有该套房产12.5%的产权份额;2.本案全部诉讼费用由三被告承担;3.三被告协助两原告办理产权变更登记手续。三被告共同辩称,一、从程序上看,原告提起本案诉讼是错误的,其起诉依法应被驳回。《物权法》第十四条规定,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自记载于不动产登记簿时发生效力。本案中,房产登记部门先是基于吉晓白死亡发生继承和房产拆迁的事实,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和程序将讼争房产登记至曾某戊名下,后基于曾某戊死亡发生继承,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和程序将讼争房产登记至被告名下。由于讼争房产系有关部门按照合法程序登记至答辩人名下,两原告如对房产登记部门的程序和做法有异议,其首先应通过提起行政诉讼,要求撤销有关产权登记,而无权直接提起本案诉讼。二、本案原告的起诉和诉讼请求均已超过了诉讼时效。在法定继承的情况下,继承开始后,遗产并非直接转为继承人共同共有,而是处于待分配状态。本案中,原告的诉讼请求是要求确认其为讼争房产的共有人、享有产权份额,其实质就是要求确认其对讼争房产享有继承权以及享有的继承份额,应受诉讼时效限制。《继承法》第二条规定:继承从被继承人死亡时开始。第八条规定:继承权纠纷提起诉讼的期限为二年,自继承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犯之日起计算。但是,自继承开始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不得再提起诉讼。本案中,从2年诉讼时效的规定来看,拆迁前房产在过户至曾某戊名下前,房产登记部门于2001年在《福建日报》上发出了《公告》明确异议人可提出异议,并于《公告》后将房产过户至曾某戊名下,此时,应视为原告吉某的继承权受到侵害,其应在2003年前提起诉讼(原告曾某甲之前已经签署《房屋拆迁购房协议书》和《报告》将继承份额赠与给曾某戊,已不存在继承权)。从20年时效的规定来看,吉晓白于1983年去世,继承开始,依此,原告最迟应在2003年前提起诉讼,但是,原告直至2013年2月才提起本案诉讼,显然已经超过了20年的诉讼时效。三、原告曾某甲已将其对拆迁前房产的继承权赠与给曾某戊,其对讼争房产不再享有任何权利。在1995年11月7日的《报告》和1995年11月23日的《房屋拆迁购房协议书》中,原告曾某甲对全部产权自动放弃继承及购置权、同意“全部给予曾某戊出资购置,产权归出资人所有”。由于原告曾某甲已将有关房产权利赠与给曾某戊,其依法对讼争房产不再享有任何权利。四、本案中诉争屋的相关购房款等费用均由被告出资,即便法院判定原告有相应的房产权利,被告也应多分应当享有相应的合理的补偿。本案审理过程中,原告向本院提交证据如下:A1.户口簿,证明三被告身份情况及三被告身份关系;曾某戊于2007年2月28日死亡;A2.南街派出所《证明》,证明吉晓白与曾某乙系夫妻,曾某戊、曾某甲系吉晓白与曾某乙的子女,吉晓白于1983年6月20日申报死亡,注销户口;原告曾某甲系被继承人吉晓白之女,依法享有法定继承权;A3.《干部履历表》、《干部任职呈报表》,证明原告吉某系被继承人吉晓白之子,依法享有法定继承权;A4.江苏省涟水县黄营乡派出所、南洋村委会《证明》,证明原告吉某系被继承人吉晓白之子,依法享有法定继承权;A5.全家福照片,证明原告吉某系被继承人吉晓白之子,依法享有法定继承权;A6.福州市商业局《关于吉晓白同志离职休养的通知》,证明两原告父亲吉晓白生前拥有位于福州市鼓楼区柏林坊1号的房屋;A7.《房屋产权注销证明书》(榕房监销字(95)0065号),证明1995年福州市鼓楼区房地产开发经营公司对鼓楼区柏林坊1号12段199地号房屋进行拆迁,并向产权人补偿安置福州市鼓楼区鼓西街道西洪路181号西洪小区2#2008、4#319房屋;A8.房权证G字第1201138-××号《房屋所有权证》,证明福州市鼓楼区鼓西街道西洪小区2#楼2008单元现被登记在三被告名下;A9.房权证G字第1101313-××号《房屋所有权证》,证明福州市鼓楼区鼓西街道西洪小区4#楼319单元现被登记在三被告名下。A10.福州市医疗机构通用门诊病历,证明被告曾某乙从2012年2月份起出现回忆困难、言语前后矛盾、言语不合常理等不良精神状况,福州××院医生建议:查脑CT、脑电图、进行精神科会诊。经质证,三被告对证据A1真实性及证明对象无异议;对证据A2真实性及证明对象无异议,但补充说明房屋拆迁时,1995年原告表示将诉争房屋的份额赠与曾某戊,登记时间是2001年,诉讼时效最迟应当从2001年起算;对证据A3、A4、A5真实性无异议,对其证明对象有异议。对吉某系吉晓白之子没有异议,对依法享有法定继承权有异议。吉晓白1983年过世时,吉某有来参加葬礼,因此起诉已经超过诉讼时效,诉争房产是在履行公告程序后,三被告通过继承的方式获得该房产;对证据6真实性及证明对象均无异议,但该证据不能证明吉晓白拥有房屋的所有权;对证据A7真实性及证明对象均无异议,房屋拆迁后安置给曾某戊,也依法办理了产权;对证据A8、A9真实性及证明对象均无异议,产权被告是依法登记的;对证据A10真实性有异议,被告曾某乙没有病,是原告捏造的假证据,被告曾某乙没有去看病过。被告向法院提交证据如下:证据B1.《房屋所有权证》(榕房权证G字第1101313-××号、榕房权证G字第1201138-××号),证明福州市鼓楼区鼓西街道西洪路181号西洪小区4#楼319单元、2#楼2008单元,其产权人是被告曾某乙、林某、曾某丙;证据B2.《房屋拆迁购房协议书》、《见证书》;证据B3.曾某乙的《报告》;证据B4.曾某甲《报告》;证据B2-B4证明原告曾某甲和被告曾某乙将其对福州市鼓楼区柏林坊1号房产享有的继承份额全部赠与给曾某戊;证据B5.《登报表》、《公告》;证据B6.吉晓白葬礼现场照片;证据B5-B6证明两原告提起本案继承权纠纷诉讼,已超过诉讼时效;证据B7.《拆迁房屋产权调换证明书》,福州市鼓楼区鼓西街道西洪路181号西洪小区4#楼319单元、2#楼2008单元的产权均由曾某戊出资购买。经质证,原告曾某甲对证据B1真实性无异议,对证明对象有异议,房屋的产权应当是原告父母的;对证据B2-B4真实性无异议,证明对象有异议,两套房产均系原告父母共有的,并非被告所有的,原告仅是放弃对母亲的继承份额;对证据B5-B6真实性无异议,对其证明对象有异议,原告放弃的是母亲曾某乙份额的继承,而没有放弃对父亲份额的继承;对证据B7真实性无异议,对证明对象有异议。原告吉某对证据B1-B4真实性及证明对象均无异议;对证据B5真实性无异议,证明对象有异议,其起诉并未超过诉讼时效;对证据B6-B7真实性无异议,证明对象无异议。本院认为,被告对证据A1-A9真实性无异议,原告对证据B1-B7真实性无异议,本院予以确认;被告对证据A10的真实性有异议,原告未能提供原件核对,真实性本院不予确认。依据上述有效的证据及当事人庭审陈述,本院对以下事实予以认定:两原告父亲吉晓白在20世纪40年代与水秀才在江苏省涟水县结婚,1947年10月29日生育原告吉某。吉晓白解放后南下定居福建省福州市,并在福州市石油供应站任职。1955年吉晓白与被告曾某乙登记结婚,并生育女儿曾某甲、长子曾某丁、次子曾某戊。其中儿某甲于1979年去世,生前未婚亦无子嗣;儿某乙于2007年2月去世,曾某戊生前有妻子林某、儿子曾某丙。1962年10月,吉晓白与被告曾某乙婚姻存续期间购买了坐落于福州市鼓楼区柏林坊1号三间排(12段199地号)房屋一座,建筑面积190.5平方米,产权登记在被告曾某乙名下。吉晓白于1983年去世。1995年3月,福州市鼓楼区房地产开发经营公司对鼓楼区柏林坊1号(12段199地号)房屋进行拆迁。1995年11月23日,曾某乙、曾某戊、曾某甲三人签订了一份《房屋拆迁购房协议书》,协议约定:原房屋拆迁安置于西洪小区四座三层319室及二座22层2212室,以上共两单元全部给予曾某戊出资购置,产权全部归出资人所有;曾某乙、曾某甲两人对以上两处产权自动放弃继承及购置权。《房屋拆迁购房协议书》经福州市鼓楼区南街法律服务所见证。1997年10月31日,原告曾某甲与曾某戊申请将西洪小区2#楼2008单元与2#楼2212单元予以调换。1997年11月25日,拆迁房结算时,福州市鼓楼区房地产开发经营公司按照调换后的房屋(即曾某戊安置在2#楼2008单元,曾某甲安置2#楼2212单元)予以办理,该公司并在《房屋产权注销证明书》的左小角备注“安置西洪小区2#2008、4#319曾某戊。”曾某戊在拆迁单位福州市鼓楼区房地产开发经营公司办理了《拆迁房屋产权调换证明书》,并出资缴纳了包括增加面积等费用共计54475.32元。2001年12月19日,鼓楼区西洪小区4#楼319单元及2#楼2008单元房产办理了产权证,产权人为曾某戊。2007年2月28日,曾某戊去世。2011年6月,三被告通过福州市鼓楼区公证处办理了继承公证,将鼓楼区西洪小区4#楼319单元及2#楼2008单元房产由三被告共同继承,并办理了产权证,产权人为三被告共有。原告吉某表示鼓楼区柏林坊1号(12段199地号)房屋拆迁后有到安置后的拆迁房看望被告曾某乙。本院认为,鼓楼区柏林坊1号(12段199地号)房屋为吉晓白与曾某乙的夫妻共同财产。吉晓白于1983年去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二条规定:“继承从被继承人死亡时开始。”鼓楼区柏林坊1号(12段199地号)房屋的二分之一是属吉晓白的遗产,作为吉晓白的配偶曾某乙、儿子吉某、曾某戊、女儿曾某甲均享有继承权。至此,曾某乙对鼓楼区柏林坊1号(12段199地号)房屋享有八分之五的产权份额,吉某、曾某戊、曾某甲对鼓楼区柏林坊1号(12段199地号)房屋分别享有八分之一的产权份额。1995年鼓楼区柏林坊1号(12段199地号)房屋拆迁时,曾某乙、曾某甲、曾某戊签订了《房屋拆迁购房协议书》,曾某乙、曾某甲两人对诉争房自动放弃继承及购置权,诉争房的产权归曾某戊,曾某戊也实际取得诉争房,现原告曾某甲又提出分割诉争房,其诉讼请求,缺乏依据,本院不予支持。对被告提出原告的诉讼请求超过诉讼时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二十五条之规定,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没有作出放弃继承的表示的,视为接受继承。原告吉某对吉晓白的遗产没有表示放弃继承,因此,被告的主张,本院不予支持。由于曾某乙、曾某甲在1995年房屋拆迁时表示放弃继承权及购置权,产权全部归曾某戊。曾某戊可取得八分之七的房屋所有权,吉某可取得八分之一的房屋所有权。由于曾某戊已去世,其权利由三被告继承。虽然曾某戊出资缴纳了包括增加面积等费用共计54475.32元,但由于诉争房始终系被告占有使用收益,吉某未获得收益,本院认为,吉某在拆迁安置时未交纳应由其承担的相关费用,现应承担的费用金额可与诉争房近二十年其应取得的收益抵扣。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二条、第三条、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三条、第二十九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九条之规定,判决如下:一、坐落于福州市鼓楼区鼓西街道西洪路181号西洪小区4#楼319单元(产权证号:榕房权证G字第1101313-1.2.3号)及2#楼2008单元房产(产权证号:榕房权证G字第1201138-1.2.3号),由原告吉某享有八分之一产权份额,由被告曾某乙、林某、曾某丙共享有八分之七的产权份额;二、被告曾某乙、林某、曾某丙在本判决生效之日起一个月内协助原告吉某办理产权变更登记手续;三、驳回原告曾某甲的诉讼请求。本案诉讼费4727元,由原告吉某负担590元,由被告曾某乙、林某、曾某丙共同负担4137元。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福建省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 判 长 林 航代理审判员 林 巧人民陪审员 王建伟二〇一五年四月九日书 记 员 孙兰兰附相关法律条文:《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二条继承从被继承人死亡时开始。第三条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包括:(一)公民的收入;(二)公民的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三)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四)公民的文物、图书资料;(五)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六)公民的著作权、专利权中的财产权利;(七)公民的其他合法财产。第九条继承权男女平等。第十条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本法所说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本法所说的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本法所说的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第十三条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对生活有特殊困难的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有扶养能力和有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者少分。继承人协商同意的,也可以不均等。第二十九条遗产分割应当有利于生产和生活需要,不损害遗产的效用。不宜分割的遗产,可以采取折价、适当补偿或者共有等方法处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九条经过法定程序公证证明的法律行为、法律事实和文书,人民法院应当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但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公证证明的除外。第二百三十九条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前款规定的期间,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未规定履行期间的,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