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2014)安民初字第1406号

裁判日期: 2015-04-30

公开日期: 2015-09-20

案件名称

高应其与李万高、郭卫华、第三人安乡县下渔口镇水利管理站相邻通行权纠纷一审民事判决书

法院

安乡县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安乡县

案件类型

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一审

当事人

高应其,李万高,郭卫华,安乡县下渔口镇水利管理站

案由

相邻通行纠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八十四条,第八十七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13年)》:第六十四条第一款,第一百四十四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条第一款

全文

湖南省安乡县人民法院民 事 判 决 书(2014)安民初字第1406号原告高应其(反诉被告),男,1965年3月8日出生,汉族,湖南安乡县人,个体工商户,住湖南省安乡县。委托代理人田祖明,男,湖南中思律师事务所律师。代理权限为一般授权。被告李万高(反诉原告),男,1962年3月15日出生,汉族,湖南安乡县人,居民,住湖南省安乡县。委托代理人周维元,女,1964年1月21日出生,汉族,居民,住湖南省安乡县。系被告李万高之妻。代理权限为特别授权。委托代理人李莉,女,常德市法律援助中心律师。代理权限为一般授权。被告郭卫华,男,1979年2月13日出生,汉族,教师,湖南安乡县人,住安乡县。第三人安乡县下渔口镇水利管理站。法定代表人程中华,男,该站站长。委托代理人危昌银,男,1963年5月20日出生,汉族,湖南安乡县人,安乡县下渔口镇水利管理站职工,住安乡县。代理权限为特别授权。原告高应其(反诉被告)与被告李万高(反诉原告)、郭卫华、第三人安乡县下渔口镇水利管理站(以下简称下渔口水管站)相邻通行权纠纷一案,于2014年12月24日向本院提起诉讼。本院受理此案后,依法适用普通程序,由审判员丁世明担任审判长,与代理审判员马智勇、人民陪审员曾庆麒组成合议庭。代理书记员杨柳担任法庭记录。于2015年1月30日在本院第四审判庭公开开庭审理了此案。原告及其委托代理人、被告李万高及其委托代理人、被告郭卫华、第三人委托代理人到庭参加诉讼。在法庭调查阶段本诉被告李万高当庭提起反诉,经合议庭合议后,本院受理反诉原告李万高反诉。于2015年3月31日在本院第四审判庭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及其委托代理人、被告李万高及其委托代理人、第三人委托代理人到庭参加诉讼,被告郭卫华经本院传票合法传唤,未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原告高应其(反诉被告)诉称:上世纪八十年代,国营安乡县六角尾机电排灌站在下渔口六角尾防洪大堤外修建一栋楼房,供该机电排灌站职工工作与生活。该楼房因傍大堤修建,只能从西面堤面上唯一通道进入该办公楼。2007年2月15日,机电排灌站将傍堤身一半房屋卖给被告郭卫华,在《房屋买卖协议》中明确约定:“乙方(郭卫华)房南阶角为甲方(六角尾机电排灌站)通道,必须保持正常通行”。后被告郭卫华擅自在傍堤身的公共通道上修建朝门,但仍能正常通行。2008年体制改革后,机电排灌站与修防会合并成立水利管理站。2010年被告郭卫华将房屋与被告李万高调换,李万高入住后从事废品收购生意。2013年5月,第三人经下渔口镇政府同意,将余下一半房屋出售给原告高应其。2013年11月左右,被告李万高擅自将两家中间交界地带原属公用通道地方砌上围墙,阻断了原告高应其一家的进出,两家由此产生尖锐矛盾。经下渔口镇司法所、派出所、水管站、信访办等多次协调,双方就公用通道问题,一直未能协商解决。原告认为,第三人将房屋出卖给被告郭卫华时,明确约定公用通道必须保持通行。被告侵占唯一公用通道的行为,侵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为维护原告合法权益,原告遂诉至本院,请求法院判决:1、被告撤除公用通道内擅自修建的围墙,清除公用通道内所堆放的物品;2、被告赔偿原告房屋无法使用期间损失2万元;3、被告承担本案诉讼费。为支持其诉讼请求,原告高应其在举证期限内向本院提交了如下证据:1、房屋买卖合同及收条,拟证明2013年5月8日原告以5.08万元价格从第三人处买得原六角尾机电排灌站临河一半的房屋。2、郭卫华与原六角尾机电排灌站“买卖房屋协议”,拟证明如下事实:2007年2月15日,被告郭卫华从原六角尾机电排灌站处买得该机电排灌站将傍堤身西边房屋;《买卖房屋协议》中明确约定原六角尾机电排灌站东边的房屋通行通道为郭卫华房屋(西边房屋)南阶角,郭卫华必须保持东边房屋人员正常通行。对原告提供的证据1、2,第三人与被告李万高不持异议,被告郭卫华未到庭质证,且该证据具有真实性、合法性,与待证案件事实具有关联性,本院予以认定,对其证据效力本院予以采信。3、现场照片四张,拟证明被告李万高在两家中间交界地带原公用通道处砌上围墙,阻断了原告高应其一家正常通行。对原告提供的证据3,第三人不持异议,被告郭卫华未到庭质证,被告李万高对其真实性、合法性不持异议,但对关联性持异议。本院认为,被告李万高在两家中间交界地带原公用通道处砌上围墙,是否侵犯原告通行权是本案争执焦点之一,对此问题本院暂不予分析、认定,而在本院认为部分综合说理、认定。4、安乡县下渔口镇派出所、司法所“情况说明”,拟证明原、被告间相邻通行纠纷,经下渔口镇司法所、派出所等多次协调,但双方一直未能协商解决。对原告提供的证据4,被告李万高和第三人不持异议,被告郭卫华未到庭质证,且该证据具有真实性、合法性,与待证案件事实具有关联性,本院予以认定,对其证据效力本院予以采信。被告李万高(反诉原告)辩称:1、被告李万高与被告郭卫华交换房屋后,被告李万高获得房屋南边操坪空地土地使用权,被告所建围墙是建在自家宅基地上;2、第三人下渔口镇水管站将被告李万高房屋南边操坪空地和围墙,作为转让标的,约定原告在该房屋南边操坪空地和围墙上享有通行权,侵犯被告李万高权利,不符合法律规定;3、原告高应其通行权实现并非只有被告房屋南边操坪空地唯一通道,原告高应其可以选择其房屋东面出口往北或往南两条通道,到达西面主干道;4、被告李万高未侵犯原告相邻通行权,原告李万高也一直未在此居住,因此被告李万高不应赔偿原告房屋不能使用期间损失2万元。综上,请求法院驳回原告诉讼请求。被告李万高就其辩称意见,在举证期限内向本院提供如下证据:1、郭卫华与原六角尾机电排灌站“买卖房屋协议”,拟证明2007年2月15日,被告郭卫华从原六角尾机电排灌站处买得该机电排灌站傍堤身西边房屋。2、郭卫华与李万高房屋交换协议,拟证明2010年5月29日郭卫华将原六角尾机电排灌站西边房屋与李万高交换。3、李万高个人纠纷主要情况以及下渔口司法所长工作日记,拟证明原、被告间相邻通行纠纷,经下渔口镇司法所、派出所、水管站等多次协调,但双方一直未能协商解决。对被告提供的证据1、2、3,原告和第三人不持异议,被告郭卫华未到庭质证,且该证据具有真实性、合法性,与待证案件事实具有关联性,本院予以认定,对其证据效力本院予以采信。被告郭卫华辩称:2007年2月15日,被告郭卫华从原六角尾机电排灌站处买得该机电排灌站傍堤身一半房屋,2010年5月29日郭卫华将该房屋与李万高房屋交换,现被告李万高占有、使用该房屋,被告郭卫华不是本案适格主体。被告郭卫华就其辩称,在举证期限内未向本院提交证据。第三人下渔口水管站述称:原六角尾机电排灌站在下渔口六角尾防洪大堤外修建一栋楼房,供该机电排灌站职工工作与生活,该楼房以楼梯口为界,东、西各一半,西边临大堤,东边临河,第三人分别将东、西边房屋陆续卖给郭卫华、高应其。2007年原六角尾机电排灌站卖给郭卫华时,约定西边房屋南阶角为东边房屋通行通道,2013年5月第三人将东边房屋卖与原告高应其时,合同明确高应其通行通道参照第三人与郭卫华合同为西边房屋南阶角。请求法院依法判决。第三人下渔口水管站就其述称,在举证期限内未向本院提交证据。反诉原告李万高诉称:反诉原告李万高与反诉被告高应其因相邻通行纠纷,2014年农历正月17日反诉被告趁反诉原告不在家之际,反诉被告开铲车铲倒反诉原告阳台、围墙、朝门和不锈钢栏杆,损失25000元;反诉被告多次与反诉原告发生争斗,撕毁反诉原告衣服、丢失金项链,损失1000元;2014年7月1日反诉被告将反诉原告砍伤,住院损失6000元;被反诉人拆走反诉人拖拉机零配件,损毁自来水管。具体诉讼请求为:1、请求判令反诉被告赔偿反诉原告财产损失33000元;2、被反诉人承担反诉费。为支持其诉讼请求,反诉原告李万高在举证期限内向本院提交了如下证据:1、高舵证明,拟证明反诉原告不锈钢栏杆价值5000元。对反诉原告提供的证据1,反诉被告及第三人对其真实性、合法性与关联性均持异议。本院认为,高舵证明反诉原告不锈钢栏杆价值5000元,其应以证人身份出庭作证,其未出庭作证,对该证据本院不予认定,对其证据效力本院不予采信。2、照片一组,拟证明反诉被告将反诉原告砍伤的事实。对反诉原告提供的证据2,反诉被告及第三人对其真实性、合法性与关联性均持异议。本院认为,证明反诉原告受伤的事实需疾病诊断书及医药费发票,且反诉原告因相邻权通行纠纷而受伤,反诉原告可另案依法主张人身损害赔偿,因此该证据与本案无关联,本院对其不予认定。反诉被告高应其辩称:反诉原告所诉均不属实,反诉原告与反诉被告因相邻通行权存有纠纷,双方多次发生争执,为此反诉被告也被治安拘留,反诉原告要求反诉被告赔偿损失必须提供合法的证据。反诉被告高应其就其辩称意见,在举证期限内未向本院提供证据。反诉第三人下渔口水管站述称:反诉原告与反诉被告相邻通行权纠纷,经下渔口司法所、派出所等多次调解,双方一直未能达成协议,双方也多次发生争执,为此反诉原、被告均被治安拘留。根据对本诉原、被告所举证据的认定,结合本诉原、被告、第三人陈述,以及反诉原告所举证据的认定,结合反诉原、被告、第三人的陈述,本院认定如下事实:上世纪八十年代,原安乡县六角尾机电排灌站在安乡县下渔口六角尾码头防洪大堤外修建一栋八间三层楼房,供该机电排灌站职工工作与生活,该房屋楼梯置中,东、西两边各四间三层,房屋西边为大堤,东面临河,南、北面为河滩,房屋一楼在堤路面以下,为架空层,房屋二、三楼在堤路面以上,可供职工工作与生活,西面房屋南前有水泥操坪,东边房屋前为河滩,东、西边房屋为一整体,原机电排灌站职工从西边通行入楼房工作与生活。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深化转型,原安乡县六角尾机电排灌站办公楼房闲置,经研究并报下渔口镇党委同意,2007年2月15日原安乡县六角尾机电排灌站将西边房屋(楼梯口左)四间三层以47000元价格卖给被告郭卫华,双方签订了《买卖房屋协议》,明确楼梯、卫生间公用,房屋北临麻石,西临大堤,南靠马洋墙角水杉树,西边房屋南阶角为东边房屋通行通道。之后,被告郭卫华入住西边四间三层房屋,东边四间三层房屋仍供机电排灌站职工工作与生活,2008年为保证家庭生活安全,被告郭卫华在西边房屋临堤面修建朝门,但就东面机电排灌站职工通行、楼梯、卫生间公用问题,机电排灌站职工与被告郭卫华能协商一致。2010年5月29日被告郭卫华与被告李万高协商一致,双方将被告郭卫华所有原六角尾机电排灌站西边房屋与李万高所有六角尾码头一栋二层楼房互换,被告换得西边房屋后,即在此处从事废品收购。2008年安乡县机构改革后,原六角尾机电排灌站与下渔口修防会合并成立安乡县下渔口镇水利管理站。原安乡县六角尾机电排灌站东边房屋长期因闲置,下渔口水管站经研究并报下渔镇政府同意,2013年5月8日下渔口水管站将东边房屋(楼梯口右)四间三层以50800元价格卖给原告高应其,双方签订了《房屋买卖合同》,明确房屋东至河边,南至房屋围墙基角,西至公共楼梯间,北至厕所挡土墙,原告高应其通行路以原安乡县六角尾机电排灌站与被告郭卫华签订《买卖房屋协议》为准,即西边房屋南阶角为东边房屋通行通道。《房屋买卖合同》签订后,原告高应其进入东边房屋,就原告高应其从西面大堤进入东面房屋的通行权问题,2013年5月-11月原告与被告李万高能协商一致,但之后原告与被告李万高因种种矛盾,2013年11月被告李万高擅自将两家中间交界地带原属公用通道地方砌上围墙,阻断了原告高应其一家的进出,两家由此产生尖锐矛盾。此纠纷,经下渔口镇司法所、派出所、水管站、信访办等多次协调,双方就公用通道问题,一直未能协商解决。另查明,原告与被告李万高因相邻通行权纠纷,2014年农历正月17日,高应其开铲车铲倒李万高阳台、围墙、朝门和不锈钢栏杆;高应其与李万高多次发生争斗,为此安乡县公安局下渔口派出所对高应其与李万高实施治安拘留。本院认为,本案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被告在公用通道内擅自修建围墙、堆放物品是否侵犯了原告相邻通行权。本院认为,本案系相邻通行权纠纷。原告高应其与被告李万高分别因买受房屋和互换房屋,分别占有、使用原安乡县六角尾机电排灌站东边房屋与西边房屋,原、被告系邻里关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八十四条“不动产的相邻权利人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正确处理相邻关系”之规定,原、被告应依法正确处理相邻关系。首先,原告所有东边房屋与被告李万高所有的西边房屋原为原安乡县六角尾机电排灌站职工办公与生活房屋,为一整体,该房屋共用楼梯间与卫生间,该房屋东、南、北面临水或河滩、西面临大堤,唯一通行通道为从西边房屋旁堤面路进入。其次,2007年2月原安乡县六角尾机电排灌站将西边房屋出售,《买卖房屋协议》约定“西边房屋南阶角为东边房屋通行通道”,东边房屋人员能从西面房屋南阶角进入并正常通行。2013年5月原安乡县六角尾机电排灌站再次将东边房屋出售原告,《房屋买卖合同》明确原告高应其通行路以原安乡县六角尾机电排灌站与被告郭卫华签订《买卖房屋协议》为准,2013年5月-11月原告高应其与家人仍能经西边被告李万高房屋南阶角正常通行。鉴于上,本案所涉东边房屋(高应其房屋)因历史原因和合同原因,其通行道路为:经西边被告李万高房屋南阶角路。但之后,因种种原因,原、被告间矛盾不断,2013年11月被告李万高将两家中间交界地带砌上围墙,阻断了原告高应其一家的进出,侵犯了原告的通行权。虽然,依据被告郭卫华与原六角尾机电排灌站签订《买卖房屋协议》约定地界“北临麻石,西临大堤,南靠马洋墙角水杉树”,被告李万高对西边房屋前操坪至马洋墙角范围内土地享有土地使用权,而原告高应其行使通行权时在被告李万高西边房屋前操坪范围内通行,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意见(试行)》第一百条“一方必须在相邻一方使用的土地上通行的,应当予以准许;因此造成损失的,应当给予适当补偿”之规定,因此对原告请求法院判令被告撤除公用通道内擅自修建的围墙,清除公用通道内所堆放的物品的诉讼请求,实际上是请求判令被告李万高排除西边房屋前操坪范围内妨碍、保证原告通行权,对原告此项诉讼请求,本院予以支持,但其请求被告赔偿原告房屋无法使用期间损失2万元,因原告未能提供相应证据证明其损失额度,本院依法不予支持。但同时,依据被告郭卫华与原六角尾机电排灌站签订《买卖房屋协议》第二条和原告与第三人下渔口水管站签订的《房屋买卖合同》第三条,原告通行权的行使范围为西边房屋南阶角,南阶角实际上为被告李万高西面房屋南面的水泥操坪,该范围虽明确,但相对于通行路范围较广。因种种原因,原告高应其与被告李万高现矛盾重重,被告李万高现从事废品收购,若原告高应其长期在此范围较广的南阶角上通行,既不利于原、被告间矛盾彻底化解,亦不利于原、被告的生产、生活。原、被告间相邻通行权纠纷发生以后,下渔口司法所、派出所曾多次调解,原、被告曾口头达成一致协议(未签字),即在李万高水泥操坪南隔一块红砖宽自西向东修建一条宽1.5米、红砖趸、上铺两块预制板通道路,以利原告通行,诉讼过程中本院就此方案多次调解,虽未能达成一致意见,但被告李万高向本院提交“个人纠纷主要情况”中,陈述其同意此方案,原告高应其向本院陈述同意此方案,第三人下渔口水管站亦向本院陈述自愿承担此方案修建道路费用,因此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意见(试行)》一百零一条“对于一方所有的或者使用的建筑物范围内历史形成的必经通道,所有权人或者使用权人不得堵塞。因堵塞影响他人生产、生活,他人要求排除妨碍或者恢复原状的,应当予以支持。但有条件另开通道的,也可以另开通道”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八十七条“不动产权利人对相邻权利人因通行等必须利用其土地的,应当提供必要的便利”之规定,结合被告李万高对其房屋水泥操坪南至马洋墙角水杉树土地享有使用权,本院认定原告在被告李万高房屋南阶角的通行路有条件并可另开通道,并认定:由第三人下渔口镇水管站出资,在被告李万高水泥操坪南(间隔一块红砖)自西向东修建一条宽1.5米、大堤路面等高(红砖趸)、路面铺预制板的道路,直达高应其东面房屋,以利于原告高应其通行。被告郭卫华第二次庭审中,未到庭参加诉讼,本院缺席判决。反诉原告李万高称,因与反诉被告高应其相邻通行纠纷,反诉被告高应其致反诉原告不锈钢栏杆等损失25000元,因二者间争执衣物损失1000元、住院损失6000元等等。其诉称的衣物和住院损失,属人身损害赔偿范畴,可依法另案处理。其它财产损失因反诉原告未能提供足够证据予以证实,本院依法均不予认定。综上所述,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八十四条、第八十七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意见(试行)》第一百条、一百零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第一款、《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四条之规定,本院判决如下:一、本判决生效后十日内,由本诉第三人安乡县下渔口镇水利管理站出资,在本诉被告李万高房屋南阶角水泥操坪南(间隔一块红砖)自西向东修建一条宽1.5米、大堤路面等高(红砖趸)、路面铺预制板的道路,直达本诉原告高应其东面房屋,以利于本诉原告高应其通行。二、驳回本诉原告其它诉讼请求。三、驳回反诉原告诉讼请求。本诉案件受理费300元,由本诉被告负担。反诉案件受理费550元,由反诉原告负担。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湖南省常德市中级人民法院。审 判 长  丁世明代理审判员  马智勇人民陪审员  曾庆麒二〇一五年四月三十日代理书记员  杨 柳 更多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