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2014)沪二中民二(民)终字第1409号

裁判日期: 2015-04-03

公开日期: 2015-04-20

案件名称

凌静华、吴云生等与凌秀华、王康陵共有物分割纠纷二审民事判决书

法院

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上海市

案件类型

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二审

当事人

凌静华,吴云生,吴斌,吴越,凌秀华,王康陵,杭纯,凌玉华,杭懿

案由

共有物分割纠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13年)》:第一百七十条第一款

全文

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民 事 判 决 书(2014)沪二中民二(民)终字第1409号上诉人(原审被告)凌静华。上诉人(原审被告)吴云生。上诉人(原审被告)吴斌。上诉人(原审被告)吴越。法定代理人吴斌。上列四上诉人的共同委托代理人张少省,上海嘉富诚律师事务所律师。被上诉人(原审原告)凌秀华。被上诉人(原审原告)王康陵。上列两被上诉人的共同委托代理人金康仪,上海凯正律师事务所律师。上列两被上诉人的共同委托代理人张晔,上海凯正律师事务所律师。第三人凌玉华。原审第三人杭纯。原审第三人杭懿。法定代理人杭纯。上列两原审第三人的共同委托代理人张少省,上海嘉富诚律师事务所律师。上诉人凌静华、吴云生、吴斌、吴越因共有物分割纠纷一案,不服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法院(2014)杨民四(民)初字第320号民事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本院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于2014年7月30日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上诉人凌静华及其与上诉人吴云生、吴斌、吴越的共同委托代理人张少省(同时作为原审第三人杭纯、杭懿的共同委托代理人),被上诉人凌秀华、王康陵及其共同委托代理人金康仪到庭参加诉讼。原审第三人张惠芳经本院合法传唤未到庭参加诉讼。因本案原审第三人张惠芳因病于2014年9月20日去世,本院依法于同年9月24日裁定中止审理本案。经合议庭评议,依法追加原审第三人张惠芳的继承人凌玉华参加诉讼,并恢复了本案审理。本案现已审理终结。原审法院经审理查明:凌秀华与王康陵系夫妻关系。凌静华与吴云生系夫妻关系,吴斌系二人所育之子。吴斌与杭纯系夫妻关系,吴越、杭懿系二人所育之子女。凌秀华与凌静华系姐妹关系,张惠芳系两人之母。1982年凌秀华、凌静华以及凌玉华三姐妹签订《房屋归并书》,内容为:上海市杨浦区兰州路XXX弄XXX号房屋(以下简称系争房屋)为祖传产业,归属三姐妹,现凌秀华、凌玉华愿将祖产归并给大姐静华,祖传产业归大姐所有,由大姐静华付给秀华、玉华每人人民币(以下币种均为人民币)300元等。2000年12月12日,系争房屋产权登记在凌静华名下,该房屋系私房。2010年系争房屋遇动拆迁,2010年8月9日,凌静华与案外人上海金宇房屋拆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宇公司)签订《上海市城市居住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根据动迁资料显示,《动迁居民情况调查表》认定该户家庭在册人口为凌静华、吴云生、吴斌、吴越、凌秀华、王康陵及张惠芳共7人,家属在外户口为杭纯(孕妇)。《补偿安置结算单》共三份,第一份注明:核定人口3人,建筑面积22,补1、补2、补3共计为317,600元;货币及购房奖励3人分别为60,000元、15,000元;淋浴器300元、搬场费500元、有线电视240元、奖励费9,900元、空调移机400元、速迁费15,000元、搬迁奖5,000元;第二份注明:核定人口3人,建筑面积22,补1、补2、补3共计为317,600元;货币及购房奖励3人分别为60,000元、15,000元;奖励费9,900元、速迁费15,000元、过渡费24,900元、搬迁奖5,000元;第三份注明:核定人口3人,建筑面积25.98,补1、补2、补3共计为325,560元;货币及购房奖励3人分别为60,000元、15,000元;奖励费11,691元。另有私搭补偿款841,309元。该户补偿款共计2,100,000元。凌静华用上述款项预购两套动迁安置房,分别为:本市杨浦区河间路XXX弄XXX号XXX室,总价692,014元,本市杨浦区河间路XXX弄XXX号XXX室,总价674,352元。两套房屋预购权利人均登记为吴斌。原审中,凌秀华、王康陵诉称,系争房屋系祖传房屋,双方均系同住人。2010年10月,该房屋遇动迁,凌静华代表该户签署了动迁安置协议,取得安置款2,100,000元、订购上海市杨浦区河间路XXX弄XXX号XXX室、2808室两套动迁安置房,但凌静华却将两套房屋全部订购在吴斌名下。直至2013年凌秀华、王康陵经向动迁公司了解,才得知凌秀华、王康陵系动迁安置人口。凌秀华、王康陵系支内回沪人员,在上海没有房子,凌静华的行为侵犯了凌秀华、王康陵的合法权利。故诉请判令上海市杨浦区河间路XXX弄XXX号XXX室房屋归凌秀华、王康陵所有,凌秀华、王康陵愿意向凌静华支付购房差价,差价金额由法院判决。原审中,凌静华、吴云生、吴斌、吴越辩称,凌秀华、王康陵户籍迁入时间短,故根据动迁政策,凌秀华、王康陵仅享有动迁安置款182,400元,凌静华已经向凌秀华、王康陵支付了动迁款200,000元,故已足额安置凌秀华、王康陵。不同意凌秀华、王康陵的诉讼请求。原审中,杭纯、杭懿述称,其对安置现状没有异议,同意凌静华、吴云生、吴斌、吴越的意见。原审中,张惠芳述称,凌静华已向其支付动迁款250,000元,自己年纪大了,不需要这么多钱,已经将该款项全部分给子女,不希望双方诉讼。原审法院另查明,该户共计有两本户口簿,一本在册户籍人口有张惠芳、凌秀华、王康陵;一本在册户籍人口有凌静华、吴云生、吴斌、吴越。原审审理中,凌静华称已支付凌秀华、王康陵动迁款200,000元。凌秀华、王康陵认可收到该笔款项,但认为系感情钱,不是动迁安置款。原审审理中,原审法院至金宇公司处了解该户动迁情况,该公司称:该户被安置人口为九人,即凌静华、吴云生、吴斌、吴越、张惠芳、凌秀华、王康陵、杭纯、杭懿;根据动迁政策,一本户口簿可分配一套市区安置房,因该户有两本户口簿,故分配两套市区安置房源。原审审理中,凌秀华、王康陵自愿将本市杨浦区河间路XXX弄XXX号XXX室房屋房价款674,352元以代管款形式缴纳至法院账户。原审法院认为:公民合法的民事权益受法律保护,且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系争房屋系凌秀华、凌静华祖上传下来的私房,凌秀华、王康陵系本次动拆迁认定的被安置人口,凌静华作为私房产权人有安置凌秀华、王康陵的义务。凌静华称已支付凌秀华、王康陵动迁款200,000元,故已安置凌秀华、王康陵,但动迁政策本意系解决当事人居住困难,且操作中,一本户口簿分配一套市区安置房源,亦是解决被安置人员居住问题的体现。故凌静华的该意见不予采纳。凌秀华、王康陵另辩称200,000元系感情钱,但未能提供证据予以证明,且该笔款项的支付确系动迁之后,故凌秀华、王康陵该辩称亦不予采信。综上,凌秀华、王康陵要求确认一套安置房源归凌秀华、王康陵所有,并愿意支付差价,与法无悖,亦合情理。原审法院综合考虑各类补偿款的明细、房屋来源、拆迁时的实际居住情况、各人目前生活状况以及凌秀华、王康陵已取得200,000元动迁款等案情,以公平为原则,酌定凌秀华、王康陵支付相应差价给凌静华。据此,原审法院作出如下判决:一、确认上海市杨浦区河间路XXX弄XXX号XXX室房屋归凌秀华、王康陵所有,吴斌应于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配合凌秀华、王康陵将上海市杨浦区河间路XXX弄XXX号XXX室房屋产权过户至凌秀华、王康陵名下;二、凌秀华、王康陵应于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支付凌静华房屋差价款650,000元。原审法院判决后,上诉人凌静华、吴云生、吴斌、吴越不服原审判决,向本院上诉称:本案已查明的重要事实是本户动迁安置人口为9人,共有两套动迁安置房;张惠芳已获得凌静华支付的动迁款25万元;杭纯、杭懿对安置现状无异议;凌静华已支付凌秀华、王康陵动迁款20万元;系争房屋是凌静华私有,凌静华在1982年已投入巨资翻造。上述事实产生的法律后果是9位被安置人员均应得到相应的安置房份额;张惠芳的安置房份额已由凌静华购买;杭纯、杭懿同意将各自应享有物权份额归于吴斌名下;凌秀华、王康陵已接受凌静华动迁款20万,应当推定二人已将相应的物权份额转让予凌静华;凌静华作为原动迁房的产权人,其应当得到的动迁利益应高于其他被安置人。原审判决滥用自由裁量权草率下判,显有不当。请求二审法院撤销原审判决,依法改判。被上诉人凌秀华、王康陵辩称:不同意上诉人的上诉请求。第一,两被上诉人是经确认的系争房屋动迁安置对象。金宇公司出具的《住房配售单》上明确载明两被上诉人是经确认的动迁安置对象。第二,根据政策,系争房屋动迁中,一本户口本可购置一套市区的安置房。两被上诉人与原审第三人张惠芳有自己单列的户口本,他们应当有单独的在市区的安置房。第三,原审判决两被上诉人有偿取得河间路XXX弄XXX号XXX室房屋,体现了法律公正。城市房屋动迁采取货币安置的方式,但并不是简单地付钱了事。为了确保居者有其屋,动迁人在给付货币后,还须向被动迁人提供优惠的安置用房,由被动迁人购置。动迁最终要解决的是全体被动迁人的居住安置问题。请求二审法院驳回上诉,维持原判。第三人凌玉华述称:同意被上诉人的意见。要求维持原判。原审第三人杭纯、杭懿述称:同意上诉人的意见。本院经审理查明:原审法院查明的事实无误,本院予以确认。二审中,被上诉人凌秀华、王康陵表示同意向凌静华支付共计904,352元,并以代管款形式将23万元缴纳至本院账户。本院认为:两被上诉人凌秀华、王康陵已被确认为系争房屋动迁的应安置人口,其应当获得相应的安置利益。关于上诉人称因凌静华已向张惠芳支付25万元,已向凌秀华、王康陵支付20万元,故可推定张惠芳、凌秀华、王康陵的安置房份额已由凌静华购买的主张,由于获得货币安置款的权利与选购安置房源的权利本身并非不能并存,张惠芳、凌秀华、王康陵即使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动迁安置款,亦不能当然推定其已放弃或失去选购安置房源的资格。因此,上诉人的上述主张,本院难以采纳。原审法院综合考虑系争房屋所在地块的动迁政策、系争房屋的来源、当事人各自的居住状况等案情,确认两被上诉人有权选购一套市区安置房源,并酌情确定两被上诉人应支付的房屋差价款,尚属合理。二审中,两被上诉人表示同意向凌静华支付共计904,352元,与法不悖,可予准许。综上,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之规定,判决如下:一、维持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法院(2014)杨民四(民)初字第320号民事判决第一项;二、变更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法院(2014)杨民四(民)初字第320号民事判决第二项为:凌秀华、王康陵应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支付凌静华人民币904,352元。如果未按本判决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规定,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本案一审案件受理费6,400元,由凌静华、吴云生、吴斌、吴越负担3,200元,由凌秀华、王康陵负担3,200元;二审案件受理费12,800元,由凌静华、吴云生、吴斌、吴越负担6,400元,由凌秀华、王康陵负担6,400元。本判决为终审判决。审 判 长  卢薇薇审 判 员  余 艺代理审判员  邬海蓉二〇一五年四月三日书 记 员  孙幸冬附:相关法律条文附:相关的法律条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经过审理,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一)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的,以判决、裁定方式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决、裁定;(二)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错误或者适用法律错误的,以判决、裁定方式依法改判、撤销或者变更;(三)原判决认定基本事实不清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或者查清事实后改判;(四)原判决遗漏当事人或者违法缺席判决等严重违反法定程序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原审人民法院对发回重审的案件作出判决后,当事人提起上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不得再次发回重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