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2015)崂刑初字第14号

裁判日期: 2015-04-03

公开日期: 2016-06-01

案件名称

王某甲、王某乙等寻衅滋事罪一审刑事判决书

法院

青岛市崂山区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青岛市

案件类型

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一审

当事人

王某甲,王某乙,曹某,董某

案由

寻衅滋事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第一款,第二百九十三条,第二十五条第一款,第六十七条第一款,第六十七条第一款,第六十八条,第六十八条第一款,第七十二条第一款,第七十二条第一款;《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

全文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人民法院刑 事 判 决 书(2015)崂刑初字第14号公诉机关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人民检察院。被告人王某甲,个体经营者,住青岛市崂山区。因涉嫌犯寻衅滋事罪于2014年7月2日被刑事拘留,同年8月8日被逮捕。现押于青岛市第一看守所。辩护人刘向东,山东德衡律师事务所律师。被告人王某乙,无业,暂住青岛市市北区,户籍地江苏省丰县。因涉嫌犯寻衅滋事罪于2014年7月2日被刑事拘留,同年8月8日被逮捕。现押于青岛市第一看守所。辩护人刘月波,山东容达律师事务所律师。辩护人臧学勤,山东海剑律师事务所律师。被告人曹某,无业,住黑龙江省东宁县。因涉嫌犯寻衅滋事罪于2014年7月2日被刑事拘留,同年8月8日被逮捕。现押于青岛市第一看守所。辩护人李鸣,山东乾恒律师事务所律师。被告人董某,无业,暂住青岛市崂山区,户籍地山东省曹县。因涉嫌犯寻衅滋事罪于2014年7月2日被取保候审。辩护人朱传琦,山东道安律师事务所律师。青岛市崂山区人民检察院以青崂检刑诉(2014)293号起诉书指控被告人王某甲、王某乙、曹某、董某犯寻衅滋事罪,于2014年12月11日向本院提起公诉。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青岛市崂山区人民检察院指派代理检察员焦文泽出庭支持公诉,上述被告人及其辩护人到庭参加诉讼。经山东省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批准,延长审理期限三个月。现已审理终结。青岛市崂山区人民检察院指控,被告人王某甲、王某乙、曹某、董某于2014年6月30日23时30分许,酒后在本市崂山区劲松七路与长沙路路口处,无故殴打驾车路径此处的张某乙、张某丙,致张某乙轻伤一级,张某丙轻微伤。被告人王某甲到案后带领公安机关抓获被告人曹某。被告人王某乙于2014年7月2日主动到公安机关投案。公诉机关认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的规定,对被告人王某甲、王某乙、曹某、董某的行为均应当以寻衅滋事罪追究刑事责任,建议对其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被告人王某甲有立功表现,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八条第一款的规定。被告人王某乙系自首,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被告人王某甲、王某乙、曹某、董某均自愿认罪,对公诉机关所举证据无异议。被告人王某甲的辩护人辩称:1、被告人王某甲系自首;2、该有立功表现;3、该赔偿被害人损失并取得谅解,建议对其从轻处罚。被告人王某乙的辩护人辩称:1、被告人王某乙系从犯;2、该系自首;3、该赔偿被害人损失并取得谅解,建议对其从轻处罚。被告人曹某的辩护人辩称:被告人曹某自愿认罪,积极赔偿被害人损失并取得谅解,建议对其从轻处罚。被告人董某的辩护人辩称:1、被告人董某系自首;2、该系从犯;3、该赔偿被害人损失并取得谅解,建议对其从轻处罚。经审理查明,2014年6月30日23时30分许,被告人王某甲、王某乙、曹某、董某在本市崂山区劲松七路与长沙路路口处,酒后滋事,无故殴打驾车路经此处的张某乙、张某丙,致二人受伤。经法医鉴定,张某乙左眼睑高度青紫肿胀,球结膜下高度瘀血肿胀,并伴有左眼眶内侧壁及下壁骨折,符合受钝性外力作用所致,经治疗终结后,仍遗留左眼球内陷达0.2厘米,左眼复视,其中,左眼眶内侧壁及下壁骨折、左眼球内陷达0.2厘米,均构成轻伤一级;左眼复视,构成轻伤二级。其头皮挫擦伤和双膝前部软组织挫擦伤,以及左眼球损伤影响视力,符合受钝性外力作用所致,均构成轻微伤。张某丙右肘背部、双膝前部及右小腿部多处皮肤软组织挫擦伤,符合受钝性外力作用所致,均构成轻微伤。2014年7月1日,被告人王某甲到案后,带领公安机关抓获被告人曹某。2014年7月2日,被告人王某乙主动到公安机关投案。上述事实,有报案记录、抓获经过、破案经过,证人张某甲、任某的证言,被害人张某乙、张某丙的陈述及辨认笔录,四被告人的供述及辨认笔录,法医学人体损伤程度鉴定书,户籍证明等证据予以证实,足以认定。另查明,2015年2月6日,被告人王某甲、王某乙、曹某、董某与被害人张某乙、张某丙就本案民事赔偿达成协议,并按照协议内容支付全部赔偿款共计人民币26万元。被害人张某乙、张某丙对四被告人的行为表示谅解,建议对其从轻处罚。本院认为,被告人王某甲、王某乙、曹某、董某在公共场所无事生非,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其行为均构成寻衅滋事罪,依法应予惩处。公诉机关指控被告人王某甲、王某乙、曹某、董某寻衅滋事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罪名成立;所提量刑建议符合法律规定,予以采纳。关于辩护人所提被告人王某甲、董某系自首的辩护意见,经查,被害人张某乙报案在先,且向警方陈述了案发时间、地点及基本案情,被告人王某甲事后虽报案,但其报称钱包丢失,民警到现场后询问王某甲及董某,发现其钱包丢失时间、地点等情况与张某乙报案情况基本相符,确认该二人有重大犯罪嫌疑,经进一步询问,该才供述了殴打他人事实,故其行为属于坦白,但不应认定为自首,对该辩护意见不予采纳;所提被告人王某乙、董某系从犯的辩护意见,经查,四被告人均积极参与并具体实施了殴打被害人的行为,均系主犯,对该辩护意见不予采纳;所提四被告人赔偿被害人损失并取得谅解的辩护意见,经查属实,予以采纳。关于被告人王某甲辩护人所提被告人王某甲有立功表现以及被告人王某乙辩护人所提被告人王某乙系自首的辩护意见,经查属实,予以采纳。被告人王某甲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同案犯,有立功表现,依法从轻处罚。被告人王某乙系自首,依法从轻处罚。被告人王某甲、曹某、董某到案后均能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依法从轻处罚。四被告人积极赔偿被害人损失并取得谅解,均有悔罪表现,符合缓刑适用条件。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二十五条第一款、第六十七条第一、三款、第六十八条、第七十二条第一款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之规定,判决如下:被告人王某甲犯寻衅滋事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个月,缓刑一年。(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被告人王某乙犯寻衅滋事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个月,缓刑一年。(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被告人曹某犯寻衅滋事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个月,缓刑一年。(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被告人董某犯寻衅滋事罪,判处有期徒刑九个月,缓刑一年。(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如不服本判决,可在接到判决书的第二日起十日内,通过本院或者直接向山东省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书面上诉的,应当提交上诉状正本一份,副本二份。审 判 长 于 泳人民陪审员 辛 辉人民陪审员 朱念香二〇一五年四月三日书 记 员 孙成龙 来自: